擬52億收購新能源汽車材料公司 格力集團與董明珠上演造車之爭

拟52亿收购新能源汽车材料公司 格力集团与董明珠上演造车之争

【無所不能 文丨王文靖 蠶豆】就在董明珠進軍新能源汽車負面新聞連連的時候,近期,格力集團卻計劃投入資金52億元人民幣收購長園旗下約20%的股份。相較於2016年底,董明珠自掏腰包收購新能源汽車製造商銀隆,此次格力集團出馬收購新能源汽車材料製造商,格力高層的考量令人好奇。

收購長園存不確定性

2018 年 5 月 10 日,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向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出了《關於擬向貴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的函》,格力方面稱 “因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格力集團決定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以要約方式收購公司部分股份。” 5月16日,長園集團公告顯示,格力集團擬要約收購長園集團20.05%股份。據悉,要約價格19.8元/股,收購金額為52.46億元。

長園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格力為何願花超過50億的價格收購?

公開資料顯示,民營企業長園集團1986年成立,1999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02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總部位於深圳。長園集團在新能源汽和智能裝備業務上較為突出,且旗下有四家子公司涉足電動車材料產品,其中包括:電動汽車充電系統、電動汽車充電樁、電動車儲能系統、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鋰離子電池溼法隔膜產品。

李嘉誠旗下的長和投資曾經是長園集團的大股東,但於2014年賣掉了所持股份。李嘉誠退出後,當時長園的第二大股東華潤深國投也隨即退出。之後更引發了長遠集團長達四年的股權之爭,進一步暴露長園股權結構混亂等問題。

業績方面,長園集團同樣面臨困擾。公司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雖然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達34.97%和29.49%,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23億,同比下降29.49%。

由此可以看出,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這樁買賣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最新消息顯示,5月24日,長園集團公告披露第一大股東擬減持股份。這意味著,如果收購順利,格力集團有望成為長園集團第一大股東。

董明珠投資銀隆失策在先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格力電器與長園集團均表示,對長園集團的要約收購由格力集團發起,與格力電器無關。

早在2016年10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就提出格力電器以130億元的估值收購珠海銀隆,但被股東大會否決。同年12月,在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上,董明珠高調錶示,“我願意以我所有資產投入到銀隆”,並拉攏到王健林、劉強東注資。隨後,銀隆開啟高速擴張模式,興建了眾多新園區,投資總額高達700億元。

然而就在上週,位於河北省武安新能源產業園的河北銀隆被曝出正遭遇訂單下降、生產停工等問題。據悉,銀隆在國內其他地區的多個工廠也出現了經營問題。一位今年剛從成都銀隆離職的高管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公司欠了好幾個億的工程款,年底施工方工人們來要錢,就把廠區大門給堵了”。

未經審計的年報顯示,銀隆2017年營業收入為87.52億元,淨利潤為2.68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資產總額為315.12億元,負債總額為237.67億元。2017年銀隆較2016年淨利下降了67.94%。

從銷量看,珠海銀隆2017年電動客車訂單為6000餘輛,與2017年實現3萬輛產能、銷售額300億元的目標相差甚遠。其中,純電動客車僅售3355輛,與2016年的6200輛相差近50%。

拟52亿收购新能源汽车材料公司 格力集团与董明珠上演造车之争

為什麼董明珠的鉅額資金湧入,銀隆反而越來越困頓?

一方面的原因在於銀隆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幾乎全部由廣通汽車內部消化,廣通汽車銷量不佳,直接導致供應電池的河北銀隆陷入產能過剩,積壓了大量庫存,致使整條產業鏈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銀隆的核心技術鈦酸鋰電池能量密度在58wh/kg-91wh/kg之間,與磷酸鐵鋰及三元鋰之間差距不小。雖然前者在使用壽命、充電速度方面佔據優勢,但卻因能量密度低、體積大、價格高屢遭詬病。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格力照搬做空調的經驗來把控客車渠道,導致供應商的反感,由此加劇了銀隆危機。資本加持後的銀隆的快速擴張,更讓它自身運營吃不消。

在投資銀隆失策、格力的手機生意也無起色等等壓力下,外界依然猜測,董明珠在本月底即將舉行的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選舉中連任公司董事長几無懸念。2016年10月下旬,珠海國資委曾免去董明珠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雖然集團的董事長職務被免去了,但是據《中國企業家》報道,珠海新領導班子非常認可董明珠,認為格力電器能在她的帶領下實現更多目標。

拟52亿收购新能源汽车材料公司 格力集团与董明珠上演造车之争拟52亿收购新能源汽车材料公司 格力集团与董明珠上演造车之争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