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只有“耶律”和“蕭”兩個姓嗎?

有趣好玩的歷史

這個問題涉及到契丹人對姓氏的設置規則。契丹人內部的族群眾多,如果按照其內部的稱呼,往往是將其居住地作為家族的族稱。遙輦汗國建立之後,其行政區劃分為部—石烈—彌裡三級,則彌里名即可作為他們的姓氏。耶律氏的來由,即其家族住在迭剌部霞瀨益耶律彌裡而得氏。遼太祖成為遙輦汗國的可汗後,將自己的本家為耶律三父房,即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原本曾經擔任過遙輦可汗的九帳世家全部賜姓耶律,編入孟父房。後來作為漢人的玉田韓氏一族,則被編入季父房,也賜姓耶律。

而契丹蕭氏的“蕭”,由來於遼太祖對劉邦蕭何這對君臣配的敬仰,於是將其皇后月裡朵一族設定為蕭氏。月裡朵又稱述律平,術律即其家族的舊姓。月裡朵之母是阿保機的姑母,曾經二嫁,前夫名為拔裡解裡郎君,後夫為回鶻人拔懶月椀,月裡朵是其母與後夫所生。此二人所在家族皆列為後族,前者為拔裡大翁帳,後者為小翁帳,對內皆稱拔里氏,對外則冠以漢姓蕭氏。此外還有乙室己二帳,原契丹八部中的楮特部、突呂不部、突舉部、烏隗部、涅剌部、品部夷離堇家族、奚王五帳全部冠以蕭氏,組成龐大的後族。

這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耶律欲穩,雖然屬於突呂不部,由於祖父救過遼太祖的家族,所以被賜姓耶律。

契丹人設置耶律、蕭主要是規範貴族階層的婚姻,擁有相關姓氏的男女只能從對方族群尋找配偶。但同樣是耶律或蕭的內部,卻未必是一系血脈,甚至是跨民族的。


大意覺迷

契丹只有耶律和蕭這兩個姓,是《遼史》裡記載的。《遼史》卷八十九《耶律庶箴傳》中有,遼道宗鹹雍十年的時候,耶律庶箴擔任都林牙(相當於翰林大學士),他上表建議增加本國姓氏,其中提到:“我朝創業以來,法制修明;惟姓氏止分為二,耶律與蕭而已。始太祖制契丹大字,取諸部鄉里之名,續作一篇,著於卷末。臣請推廣之,使諸部各立姓氏,庶男女婚媾有合典禮。”然而皇帝認為代代相傳的制度不可以隨便更改,所以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耶律庶箴提出這個建議,主要是因為漢族傳統有同姓不能婚嫁的風俗。契丹一直以來也是耶律和蕭二姓之間相互通婚。這樣比較麻煩的是,耶律或者蕭姓內部如果有想要相互婚配的男女家庭,就會導致同姓結婚,然而實際上這兩個家庭可能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因為耶律這個姓其實來自於耶律阿保機的居住地世裡。所以耶律庶箴建議說,遼太祖發明契丹大字的時候,把各部落居住地的名字全都記載下來,放在了契丹大字最後一篇,完全可以把這些作為姓氏推廣,方便大家相互皆為婚姻。結果皇帝並沒有同意。

道宗 道宗是遼朝倒數第二個皇帝,這個時候建議增加姓氏,皇帝還沒有同意,基本可以認為遼朝絕大部分時間內確實只有兩個姓,即耶律和蕭。

實際上耶律和蕭這兩個姓就是來自契丹民族一直相互通婚的兩大部落。這兩個部落從唐初就開始通婚,在當時的史料中記載為大賀氏和孫氏,孫其實是“審秘”的漢譯。

後來經過了複雜的變化,到唐中期,乙室活部融合大賀氏諸部重新組建八部,立遙輦氏為可汗,原本與乙室活部通婚的乙室已部也與孫部融合,被稱為“二審秘”。兩個部落聯盟還是保存相互通婚的習俗。

唐末梁初,耶律阿保機取代遙輦氏成為新的統治者,因此用耶律作為部落共姓,而與之長期通婚的部落在大約遼景宗時期,也確立了蕭姓作為共姓。蕭也是“審秘”的漢譯。即唐初的孫姓。

到了元代,耶律改寫為移剌,有時候也寫成亦剌。蕭改寫為石抹,更能清楚看出是對“審秘”的譯寫了。


pku小動物

首先,命題有一個錯誤,即契丹不是民族而是國號(部落之號)。

根據烏拉熙春的論述,契丹的國號有幾種,《大胡裡支契丹國》等,其中“胡裡支“出現率最高。這就清晰的表明契丹的族屬是“胡“族。即胡系民族。

那契丹源何處呢?我們知道:匈奴(hu-nu)即”胡“也;東胡,即東部之胡。所以,匈奴和東胡是一個民族的兩個政治集團,契丹就是以上兩個政治集團的融合的產物,是一個民族即“胡”族的合法傳承。

契丹源至宇文部,宇文,古漢音為(wu-nu),是匈奴(hu-nu)之音轉,故實為”匈奴“。史料也記載為,南匈奴(王族)後裔。是匈奴與東胡融合的政治集團。民族實一,即胡。

契丹的發展,經歷過三個王朝約千年。第一王朝(汗國)為:大賀氏(大胡裡)王朝;第二王朝(汗國)為,遙輦氏(wu-nu)王朝(遙輦即是“宇文“之音轉),第三王朝(帝國)世里氏,世裡(契丹語即“黃“也,西拉木倫河流域即其領地),現滿族的“鈕鈷祿氏“即其後裔分支(契丹語”女古“意“金子“),黃頭鮮卑(鮮卑,東胡後裔),撤裡維吾爾(黃頭維吾爾)和黃頭室韋(還有契丹世里氏),皆源出狄歷,狄歷又稱“刺勒“(裕固族和蒙古烏拉特尚有此姓,即“綽羅斯”),契丹有“峭落”部/州,即為世里氏本部/州。

根據《遼史》,契丹有姓(哈拉),氏(“木昆”,契丹語“部落“之意),彌裡(bi-le-ge,“畢裡哥”)。和現在的達斡爾的姓氏系統一致。滿族也有(因大量契丹融入女真和達斡爾人融入滿族有關)。彌裡(畢裡哥)在突厥語是;榮譽,爵位之意。

那麼人們為什麼認為契丹人只有耶律和蕭兩姓呢?其實這是後人們認知上的誤區,正確的解釋應為;耶律(ya-li,一姓三氏)是國姓,是皇/王族專有姓氏,蕭(中古漢語seu,“澀“,同”塞“,同“厙“,即”厙莫奚“)。蕭實為厙莫奚之音轉,而厙莫奚(五部)和契丹(八部)本屬宇文十二部,宇文部滅亡而分背,為什麼宇文只有十二部,而契丹和奚加起來會有十三部呢?本人認為答案只有兩個,一,宇文部的宇文氏為王族,沒有列入十二部當中,而獨立出來,循遼例而稱”斡爾朵“,漢譯為“宮帳“。二,至契丹時期,宇文氏(王族)因宇文部戰敗而損失巨大,已降為普通部族,王權轉入大賀氏(徒何/屠各)手中,故契丹七部增為八部。

耶律,音”亞力“。安祿山屬下本部稱”夜落河ya-le-ge”,即同“亞力”,突厥語“勇士”之意(現裕固族有此姓氏)。唐代“燕然府”之燕然(a-ua-r),即“耶律“之音轉。而“燕然”又為“雅利安“之音轉,故”耶律”即“雅利安“之音轉,即證契丹王族”耶律氏“為白種雅利安人(塞族)後裔。蕭(se,音“塞”),為“厙莫奚“,即塞(se-r-ki),同”疏勒(se-r-ki),同”斯基泰“(se-r-ki-t),我們知道在阿爾泰語系中“泰”表示複數詞。現在達斡爾族仍有“色力(se-r-ki)村落名稱。而“塞“人即白種雅利安人。厙莫奚人源出狄歷(敕勒)九姓之白習。

補充,耶律,漢姓”劉“,因契丹出至宇文,宇文出至匈奴(王族),故姓“劉“。

蕭(se),厙莫奚有兩個哈拉,乙室(qi-si)和撥裡(bu-li),五個木昆(部)。

撥裡,突厥語“狼“也。達斡爾族有此姓氏,”郭-布勒“氏。”郭”意為“頭領/王“。”布勒“即“撥裡“,狼也。郭布勒即”頭狼或狼王“之意。需要指出的是末代皇后郭布勒-婉容即達斡爾族郭氏。


風度56771271

公元916年契丹建國到公元1125年遼亡,遼王朝已過去八百多年了,雖說它所創造的許多輝煌被無情的歲月塵封起來,但一些獨具特色的治國方略及習俗卻沒有被所湮沒,至今獨領風騷。可是你知道曾經擁有百萬人口的契丹民族只有兩個姓嗎?一個是耶律,另一個是蕭姓。巴林左旗宣傳部長、文聯主席李樹成,對契丹族的姓氏起源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他說,早期的契丹族無姓氏,初期常以地名為姓,建國前後才出現耶律和蕭姓。其中,耶律姓與今西拉木倫河有關,先為部族之名,再為部落之名,後來為氏族之名。耶律為契丹語,兼稱漢族的劉氏。《遼史·后妃傳》中對此有明確記載:"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裡比蕭相國,遂為蕭姓。"

  契丹人除了用本族的耶律和蕭兩姓以外,還接受過中原王朝的賜姓。契丹建國前曾附於中原唐朝,一些上層人物便接受唐朝賜予的李姓。此外還有孫姓,後來進入契丹蕭姓。金滅遼,契丹成了被統治民族,除一些上層人物被賜金之國姓完顏外,絕大多數契丹人把耶律姓改為移剌,蕭改為石抹。到了元朝,由於把契丹族列入漢人中,因此耶律、蕭主要改為劉、王、李、黃、蕭、鄭、蔣、楊等漢姓。我們在追尋契丹後裔時,曾到天津市郊區寶坻縣耶律各莊採訪,發現村中劉姓村民較多。當地人說,該村劉姓村民多為坐地戶,是當年隨蒙古軍隊到這裡定居的,而劉姓是由耶律姓衍轉過來的。

  此外,遼朝建國後,契丹統治者為了擴大勢力,也把耶律、蕭姓賜於奚、漢等民族。奚族原與契丹為一個民族共同體,北魏初兩者分立。由於兩族地域相連,語言接近,習俗相同,所以遼朝建國後,便賜奚族以述律氏、蕭蒲奴、蕭高六、蕭高九、蕭幹、蕭霞末等。漢人的有為之士是契丹王朝統治的有力支柱,為了拉攏這些人為契丹統治階級效力,也常賜以契丹姓。說到了契丹人姓氏,便不能不說他們的名字。契丹人的名、字結構比較複雜,有本名、本字。本名分為初名(初名又分為乳名、幼名、小名)、大名和別名;本字分小字和初字等。契丹人建國以後,又有漢名、漢字。如《遼史·太祖紀》記載遼太祖漢名為億,初名為啜裡支,大名是阿保機。

  契丹人的命名也極為有趣,不但有文殊奴、蕭韓家奴、耶律化哥這樣以"奴"、"哥"命名的名字,甚至有耶律赤狗、石抹狗狗、耶律驢馬、耶律驢糞等粗俗名字。其他還有以兄弟姊妹排行或出生時體重命名的蕭十三、耶律九斤等;以部族命名的耶律迭剌、耶律敵烈、耶律鐵驪、蕭女古等;以宗教色彩命名的蕭和尚、耶律觀音、耶律道隱、蕭神觀等;也有以"孝、仁、義、禮、智、信"等來命名的。還有一些命名反映了契丹人所在地的特徵。我們在遼寧省遼陽市採集到這樣一個故事:當地有一位叫述律傑的人,字從道,號鶴野。其以"鶴野"為號是因遼陽市從前叫鶴野縣的緣故,而以"從道"為字則與當地的一個傳說有關。相傳當地一位叫丁令威的人,學道靈虛山,後化鶴歸遼,落在城門前的華表柱上。有位少年舉弓俗射之,鶴乃飛走,徘徊空中對下面的人說:"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李樹成說,契丹族姓名自身的特點很鮮明,其發生發展有著自己獨特的軌跡,形成了獨特的契丹族姓名文化。這種姓名文化是契丹整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時的社會風尚、倫理、道德、心理等多方面情況。雖然契丹人這種姓氏不具有世系組織的功能,但在其婚姻生活中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思立行

契丹早就融入漢族了。這個民族早就不存在了。

遼代的契丹人僅有耶律氏和蕭氏(審密)兩姓,耶律氏的封號有漆水郡、混同郡和柳城郡,蕭氏的封號為蘭陵郡.

契丹建國前曾附於中原唐朝,一些上層人物便接受唐朝賜予的李姓.此外還有孫姓,後來進入契丹蕭姓.金滅遼,契丹成了被統治民族,除一些上層人物被賜金之國姓完顏外,絕大多數契丹人把耶律姓改為移剌,蕭改為石抹.到了元朝,由於把契丹族列入漢人中,因此耶律、蕭主要改為劉、王、李、黃、蕭、鄭、蔣、楊等漢姓.

契丹嚴格遵循"異姓為婚"的原則.由於只有兩姓,如系本民族內部通婚,與蕭姓通婚的均姓耶律,與耶律姓通婚的必定姓蕭,至今還沒有發現本姓內通婚的事例.


醉劍書

因為“耶律”氏是皇族,“蕭”氏是後族,契丹貴族都來自於這兩個姓氏。再有少數民族都是單一民族,不像漢語融合後姓氏多。再有契丹也有其他姓氏,可是普通老百姓的姓氏史學家從來都不記載,故而這兩姓總是出現在中國史和契丹史中。


第五玥璋



winglinyue心繫祖國

契丹族耶律姓氏的封號有漆水郡,混城郡和柳城郡,蕭氏封號為蘭陵郡,建國前曾附屬於中原唐朝,一些上層人物便接受唐朝賜與李姓,還有孫姓,後來進入蕭姓,金滅遼,契丹成為被統治民族,一些上層人物被賜金之國姓完顏外,絕大部分把耶律姓改為移刺,蕭姓改為石抹,到元朝由於把契丹族列入漢人中.,因此耶律姓和蕭姓改為王李黃蕭鄭蔣楊等漢姓。耶律姓和蕭姓他們同姓不通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