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部身處中亞,正好處於西亞與東亞交流的要道,以西亞流傳來的火器和鎧甲武裝自己,堪稱是蒙古族歷史上軍力最強大的勢力之一,為何最後還是被清朝徹底征服呢?
隨著火器時代的到來,總體而言各遊牧民族都已逐漸式微。從西邊的歐洲到東邊的東亞大陸,遊牧民族逐漸被壓倒。
相比起擁有較為完善的手工業以及冶金知識的定居民族,遊牧民族對火藥武器的製造能力無疑要差上許多,外部的輸入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遊牧民族並不是冥頑不化的老古董,見識過火器威力的他們也想千方百計的搞到火器和製作方法。明朝時的蒙古人,為了學習佛郎機炮甚至不惜派遣臥底進入明廷兵仗局,結果事敗被殺。在外部秩序的輸入和有效利用當地資源的前提下,準噶爾部成為少有的熟練掌握了製造火藥、火器的蒙古勢力。
從當時中亞的格局來看,準噶爾夾在清朝、沙皇俄國兩大強國之間,與兩強相比只不過是小不點。但是準噶爾部卻並沒有歸附任何一方的打算,而是始終堅持走蒙古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試圖統一蒙古各部。
準噶爾可汗們試圖統一蒙古各部的企圖是清朝、沙俄都不能容忍的舉動。對清朝而言,清朝通過軍事征服、聯姻、盟旗制度等方式相繼收服了漠南、漠北的蒙古各部,絕不容準噶爾染指。對俄國人而言,在中亞地區出現一個統一的蒙古強權會對已經歸附沙皇俄國的各族臣民產生很大威脅,甚至擾亂俄國邊疆的安寧,這自然也是俄國人不願看到的結果。
於是乎,當俄國人向準噶爾伸出橄欖枝,試圖將準噶爾人收服為俄國臣民的時候,準噶爾放著俄國乾爹的大腿不抱,非要走自己的路不可,已註定了沒有乾爹罩而仆街的命運。
此外,準噶爾僅有20萬帳,60餘萬人口的實力,也就意味著其本身經不起長時間的折騰和消耗,輸不起自身為數不多的本錢。
噶爾丹被康熙皇帝打垮後,繼任的策妄阿拉布坦汗在休養生息之後希望以黃教號令蒙古諸部,於是派出大策凌敦多布率兵6000試圖佔據西藏。1720年30萬清軍兵分三路大舉進攻準噶爾本土、青海、西藏,入藏的準軍僅剩500人得以逃回。
和通泊之戰後,雖然殲滅了清軍主力,使清軍喪失了進攻的能力,但由於缺乏攻堅能力,無法擴大戰果,突破清廷構築的堡壘線,接著又在額爾德尼昭遭到了慘敗。
這一次又一次不自量力的作死,不斷地消耗準噶爾的人力、物力,最終喪失了進攻的銳氣。
正所謂不做死就不會死,準噶爾實力不大卻有著與其實力不相稱的野心,其敗亡的命運已註定無可挽回。(完)
閱讀更多 冷炮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