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起源於何時、為何要貼、有什麼講究,春聯是哪兩位皇帝推廣的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最忙的,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那我們現在看到的春聯是如何一步步演變發展的呢。


貼春聯通俗一點就是貼對子,現如今公認的春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早在周代就有了,這個說法在古代很多書中都介紹過。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是多災多難,總覺得世間有很多的鬼怪在為禍人間,為了避免受到鬼怪的侵擾,所以出現了桃符、炮竹之類的產品,因為這兩樣都是可以辟邪的,桃符就是桃木板上寫上門神的名字 ,或者畫門神的畫像貼上,最早的門神不是我們熟悉的尉遲恭和秦瓊,而是神荼”和“鬱壘兩位大神,這兩位大神山海經中有記載。

春聯起源於何時、為何要貼、有什麼講究,春聯是哪兩位皇帝推廣的

桃符

至於桃木可以辟邪一直到今天依然在流傳,在我們當地直到今天有嬰兒出門,還要帶一根桃木枝。

不過在宋代之前,真正的春聯還沒出現,根據史書記載,中國最早的春聯應該是出現在五代十國時期,(這個有爭議,有的人認為唐朝就有了,而且有文物出土)。根據宋史記載,最早的春聯是後蜀末代皇帝孟昶所寫,當時也是寫到桃木板上,總共十個字: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個是史書記載的中國第一幅春聯,而且是出自皇帝之手。這個時候的春聯依然是辟邪驅鬼的。當時還是叫桃符,不叫春聯。這個有王安石的詩為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就是桃符。

春聯起源於何時、為何要貼、有什麼講究,春聯是哪兩位皇帝推廣的

孟昶

春聯這個詞真正出現是在明朝,據說是朱元璋大力推廣的,朱元璋看到有錢人貼的桃符很好,很喜慶,又能驅鬼辟邪,所以就要求家家戶戶都貼,據說還親自幫一戶殺豬的人家寫過春聯。有皇帝的聖旨和推廣,又能迎合老百姓的生活,自然就開始盛行起來了,一直到今天。現在每年貼對聯就要花上半天時間,因為每個門上都要貼。

春聯起源於何時、為何要貼、有什麼講究,春聯是哪兩位皇帝推廣的

朱元璋

一幅驅鬼辟邪的桃符在孟昶和朱元璋的推動下演變成了全國性的春聯,這兩位是功不可沒。不過說起貼春聯其實還有很多講究的。

首先春聯是有上下聯的,很多人都區分不開,其實上下聯很好區分,上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三聲和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一聲和二聲。上聯是貼在右邊,下聯是貼在左邊,這是因為古人寫字是從右往左寫,不夠這些現在知道的不多了,這也屬於國學啊,希望別忘了。不過現在基本都反過來了,現在基本上上聯在左邊了,也可能是因為現在的書寫習慣是從左往右,畢竟橫批現在也是從左往右的了。

春聯起源於何時、為何要貼、有什麼講究,春聯是哪兩位皇帝推廣的

春聯

春聯的紙用的都是紅色的,廟裡用的是黃色的,清朝時候滿人用的白色的。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三年之內是不貼春聯的,為的是表示對親人的思念,這個每個地方都不同,北方一般都是三年。

順便在提下福字,有專家說福字不能倒著貼,大夥都不滿意,其實福字也是看地方的,比如大門是不要倒著貼,但是像櫥櫃就可以倒著貼,表示福會到櫃子裡來,大門之所以不要倒著貼,是因為大門是迎福的地方。

春聯起源於何時、為何要貼、有什麼講究,春聯是哪兩位皇帝推廣的

爆竹

還有爆竹,為什麼鞭炮又叫爆竹呢,魯迅曾經說,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做爆竹敬神,外國人用他做子彈禦敵,其實沒有火藥之前。其實在沒有火藥之前,中國人就是燒竹子的,燒竹子有噼裡啪啦的聲音,所以叫他爆竹,火藥發明之後,到了宋代出現了現在的鞭炮,但是很多人依然叫爆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