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問我打算什麼時候結婚,我說,等我遇到像你們那一輩純潔的人

1988年,我帥氣的父親帶著400元去娶我母親。外婆把400元錢悄悄的給了我母親,對我父親在評價是“這個人好吃飯(意思是好商量),人好”。

我母親第一次見我爺爺時,爺爺給了母親80元,殺了一隻雞,這婚就這樣成了。

轉眼30年,那時400元相當於現3個月平均工資,也就是差不多是1.5萬,現在要1.5萬娶個老婆,先去找張床,然後開始做夢吧。

也是,那個時候不看經濟條件,看家庭成份。有錢是一種恥辱,地主還要遊街,沒有什麼是田地不能解決在事。

想喝酒了,拿雞蛋換,雞自己家裡有養,想吃肉,把家裡養的豬殺了,上學要交學費,可以用稻穀等價交換,田地是一切,嫁人娶人的標準是:人好。

老媽問我打算什麼時候結婚,我說,等我遇到像你們那一輩純潔的人

進入市場經濟,大多數標準以錢開始衡量,有車、有房、有存款,為了拆遷款,兄弟可以反目,夫妻可以假離婚,1婚、2婚、3婚、結的輕率,離的隨意。

物質條件是好了,精神卻沒有跟上。開上了寶馬卻開始打女人了,畫好精緻的妝容不是去見心上人,而是去酒店了。

我猶記得,20多年前,父親在水田裡割稻子,母親挑著籃子把飯菜一樣一樣放在田埂上,放好後喊父親過來吃飯。他們相互擦汗的情景,至今我也沒忘。

老媽問我打算什麼時候結婚,我說,等我遇到像你們那一輩純潔的人

今天,老媽問我打算什麼時候結婚,我說,等我遇到像你們那一輩純潔的人再說,同甘容易,共苦的人很少,現實本來如此。

被剩下的人都是有原因的,而我只期望所有的”被剩下“是值得的。

文末點題:既然是市場經濟,不掙錢的人都是廢人,當錢變成一串串數字後,希望你的精神是富足的,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