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和西洋畫,哪個更具有藝術性,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學習西洋畫?

魚躍遺世界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中國畫更具有藝術性。哪麼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學西洋畫呢?究其原因是國家的強大,使得它的文化藝術等軟實力也引領潮流。目前,美國還是第一大強國,其他的一些西方國家的科技也領先於中國,藝術跟著學西方畫風就見怪不怪了。



中國的現代藝術觀不如古代和現代西方,直接的原因是全盤學西方畫風導致的,既做作,又作怪,東施效顰且不倫不類,少有自己文化的底蘊和傳統藝術的靈魂。



中國美術作品以宮廷、民俗、山水、花鳥、動物,等為題材,以高尚文明作為內在支撐的。畫作融入詩歌等,與畫一體。注重神,讓人看了之後心曠神怡,遐想無窮,沉醉在畫中的此情此景。 西方繪畫注重形,直接的表達,不需要過多的文化基礎,讓人一目瞭然,西方畫家多數集中在裸體畫方面。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留言交流,謝謝支持。


崇儒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不夠嚴謹的問題。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著不同的繪畫工具和繪畫技法,更有不同的美學基礎和審美思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底蘊上的兩種完全不同的繪畫形式。哪個更具有藝術性?肯定不會有簡單的答案。就影響力來說,西方繪畫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更廣,中國畫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東亞國家;就藝術底蘊來說,中國畫顯然更講求意境,西方繪畫則更側重於表現技法,不同的美學思維就會有不同的評判標準,不會有,也不需要有標準答案。


的確,自從徐悲鴻、劉海粟和林風眠那一批從西方留學回來的藝術家開始主持中國的美術教育後,全面借鑑和學習了西方繪畫藝術的教學體系。徐悲鴻執掌中央美院,林風眠是中國美院(原浙江美院)首任院長,劉海粟早在民國已是赫赫有名的上海美專校長。他們都是中國美術界的翹楚,赴歐潛心研習西方繪畫藝術,卓有成果,將西方繪畫藝術的教育模式引入中國,當然也無可厚非。直到今天,各大美術院校仍然沿襲了這一套教學體系,更多美術生選擇學習西方繪畫也很正常。


當然,國畫系始終是各大藝術院校不能割捨的重要組成部分,誰也沒有膽量真正放棄傳統繪畫的傳承和發展,尤其是在當前舉國重視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大概是因為中國畫的教學難度明顯大於西方繪畫的教學,同時西方繪畫形式對於考試和專業發展有著更好的前景,我們隨便看看社會上的各種美術培訓機構,大多是素描、水粉和水彩等西方繪畫教學模式。國畫時常與書法一起出現,甚至有些地方還將素描列為了國畫學習的基礎,引發巨大爭議。

我無意去評價中國畫或西方繪畫藝術孰優孰劣,我覺得這是世界美術史上最重要的兩種繪畫形式,既可以展示各自的魅力,又可以相互借鑑與融合,這是當前時代世界文化大碰撞的必然結果。儘管如此,我也必須要說,中國畫有其獨特的繪畫工具、繪畫技法,以及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在與西方繪畫藝術的相互學習和借鑑中,絕不能捨本逐末,失去其根本。


驚龍軒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想用世界藝術大師畢加索對張大千說的一句話來回答,“真正的繪畫藝術在東方的中國”。為什麼藝朮大師畢加索會講出這種話,我想正是因為他在對比了中國畫與西洋後得出的結論,以他的西洋畫成就和對中國畫的理解,這個結論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中肯的。

我認為中國畫的藝術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中國畫靈魂是線條,用線條來表現自然對象,必須要先觀察,然後經過人的大腦思考加工提練後才能做到,所以線條本身就具有藝術性,而不是像西洋畫完全忠實於大自然,以塊面及光線、陰影來描繪對象。



二,中國畫是最能將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的畫種,特別是融入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使它更具有文化內涵。而不是像西洋畫生搬硬套不帶感情描繪對象。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還是用畢加索大師的話來開頭,“我真搞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放著自已的藝朮不學,跑到西方來學繪畫”。我認為中國人學西洋畫有兩個目的:

一,借鑑西方繪畫來改造中國畫,像徐悲鴻、林風眠及嶺南派諸家。



二,西洋畫的實用性,西洋畫科學的繪畫方法及寫實的技巧,可以應用到廣告、舞臺佈景、建築工業設計等領域,這是中國畫很難做到的。


書畫及文史雜談

‘西畫寫實而國畫表意,當然在中國古代唐宋時期是既寫實又表意,達到非常完美的藝木高度。只是宋以後文人畫的興起,國畫才開始走向一條寫意之路。如元朝畫家倪贊所言:吾畫逸筆草草寫之,聊表心中逸氣也。

倪贊六君子圖

由於中國古代文人士代夫畫家並非西方意義上的職業畫家,一般都沒有經過嚴格的形態上的造型訓練,都是傳統師徒形式的傳授,師傅似乎更注重學生國學書法及人格上的培養,技法上一般以臨摹古畫為主,所以學生各方面的修養都很高,在詩書畫印甚至琴棋都有較高造詣,從諸方面來說,相比較於西畫純技巧而言似乎中國畫更精深難學。這也正西方人很難讀懂國畫的原因,因為文化上的差異太大而不同。


齊白石的寫意蝦圖



張大千仿古山水畫

西畫是年青人的藝木,歲數一旦過了五十,精力就不行了,就會越畫越差。而中國畫是老者的藝術,會越畫越好,達到爐火純青的高度。齊白石和黃賓虹都是衰年變法,九十多歲才攀上藝木高峰。所以從藝術角度來評價,顯然中國畫更勝一籌,也更難學,這也是為什麼學西洋畫的人更多的原因,當然也是為了考上美院而不得已的事情。學生都是以西畫素描為一切造型的基礎,而對於博大精深的國畫藝術基本上是一無所知,這也正是國學教育方面的悲催之處!


山人z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理解中國畫了,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各個國家的文化藝術也是互相傳播,互相影響,審美有時是自由的,所以現在許多年輕一代的孩子,一開始就選擇了西方藝術,而這類藝術很多的審美是比較直接的,一開始就比較的容易吸引人,比如水彩和油畫,因為材料上的特殊性,我們會發現它們的色彩是極為豐富的,其實人們在最起初的時候,對於色彩的渴望是最明顯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所喜歡的,孩子們也都喜歡五顏六色的東西,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很多人一開始都喜歡上了西方藝術。

對於國畫,你會發現,古代文人畫都是極為素雅的,墨雖分五色,但畢竟色彩上還是不那麼容易一下子就討人喜歡的。中國畫裡的藝術世界也是古代文人墨客一起創造出來的,這個世界有的時候並不寫實,甚至有點而抽象,難免一開始沒那麼好理解,但也因此獨立於世界藝術。如果說梵高創造的是他的藝術世界,他的這個世界也是有限的,而對於中國畫,就不僅僅是一個人創造出的這個藝術世界,而是歷代文人墨客集思廣益創造出來的,每個時代也都會添加新的內容,從而形成了其獨立的水墨藝術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你會發現裡面有現實中的景物,也有現實之外添加的景物,如八大山人的鳥,如張大千的山水,亦或者是王希孟裡的千里江山,等等,都是於現實之上的再創造,賦予了藝術家自己的想象,是的,繪畫除了描寫現實,還可以自由的想象,想象是沒有界限的,有想象,就可以去創造,藝術不僅僅只是描寫現實已有的東西。如果說上帝創造了世界,這個世界是他想象並創造的傑作,那麼對於藝術家來說,筆下也可以有你的世界,因此其樂無窮。

中國畫有中國畫最獨特的語言,也有其獨特的意境和文化內涵,當然,中國畫也在繼續不斷的添加新的內容,隨著這個時代在繼續發展,傳統的中國畫藝術是一門很高雅的藝術,人到老時,方知平淡是真,褪去浮華,選擇一身青衣,簡簡單單,卻也是最真實的,也許要理解中國畫,品中國畫,確實一開始還是不那麼容易就能欣賞的了的,有時不經歷些風雨,並不知這平淡的妙處。

水墨丹青,不需要太多的色彩,這是一種審美選擇上的平靜,又蘊含著藝術家濃濃的抒情,沉穩但又灑脫,越品越有味。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畫就都是這樣的,其實不然,如今百花齊放,也是有著許多藝術派別的,其實不管是中國畫也好,還是西方藝術,都有很高的藝術,也有畫的不怎麼樣的,也有俗的中國畫,也有俗的西方藝術,也都有極為高雅的藝術,倒是不奇怪。


至於藝術性誰的高,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太妥,不同藝術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文化內涵也是不同的,表達內容也是各有侷限,也各有所長,所以也不應該做出個高下之分,誰說自己的藝術性更高,那一定也是會有人反對的。中國畫有中國畫的特殊性,西方藝術也有西方藝術的特殊性,而這個特殊性也決定了他們並無高下之分。


水墨天涯



正如人們所說,“畫裡有話,畫亦有情”。中國畫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西方畫蘊含著西方的歷史背景。中國畫和西方畫既是各自文化浸潤的藝術體現,又同是世界繪畫藝術的璀璨瑰寶。





從時間上看,中國畫顯然比西方畫產生要早。早在兩晉時期,中國畫就已經初步成熟。而這時西方畫還處在萌芽階段。中國畫在中世紀之前的唐朝已經有了一定規模,而西方直到十二世紀才出現了油畫。



從畫風來說,中國畫和西方畫迥然不同。中國畫強調寫意,追求神似和意境。西方畫注重寫實,刻意形似和生動。




從繪畫工具顏料上看,中國畫使用毛筆、鉛筆和墨、水彩等。西方畫使用植油和顏料調和的油料和繪畫排筆。

從對世界的影響來看,中國畫在近現代以前影響大,西方畫在近現代以後影響大。






中國畫和西方畫都是偉大的藝術形式,二者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只有表現風格上的不同,沒有藝術性的高低之分。

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學習西洋畫?這是由於近幾百年來,西方工業革命和現代代建設帶動了西方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西方藝術包括西方繪畫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更加“深入人心”,西方畫似乎成為一種主流,主導,影響了更多的人們。很多繪畫愛好者受此影響,選擇學習西方畫。這跟很多人喜歡美國好萊塢大片一樣。



誰憐一燈影

中國畫全世界獨一份,只有中國人有,中國畫的深刻內涵和思想境界,我想只有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之後才能略有感受;而西洋畫不同,它是在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範圍內的主流繪畫形式,影響力自不必多說。



如果要說哪個更具有藝術性,這本身就是一個有問題的問題,好的藝術作品不分形式和畫種、畫派。只關乎於創作者,和其表達的內容。

那麼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人願意學習西洋畫,而不是國畫呢?就國內而言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學習西洋畫的就業前景好,就業範圍廣,可選擇性多。現在大學裡有許多美術類的專業,例如設計、繪畫、雕塑、裝飾等等,而且這些專業相對來說都比較好就業,現在社會對於這些藝術類的人才需求也特別大。他們不僅有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更有區別於文理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西洋畫的素描色彩基礎和基本理論知識基本都適用,在以後的工作創作中作用比較大。;相比較而言國畫的就業無論是前景還是範圍都比較小,可選擇範圍非常窄,而且學習週期長,學習難度大,對環境要求高(每次作畫都必須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地方,而西洋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這就造成了在現在生活壓力巨大的現狀下,許多人許多父母都不會去讓自己或者孩子學習國畫。首先考慮的是生存問題。


2,西洋畫有比較完整的系統性的教育體系,而且更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我作為一個藝術生,可謂是經歷了整個基礎階段的美術教育,它有非常完善的教育理論和教育體系,使得它能大面積推廣,沒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題材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表達。但是你如果用國畫就有些不合適,你用國畫去畫人體,多少有些俗氣,脫離了國畫的精髓。而且國畫得教育體系和系統理論不夠完整或者說是達不到西畫那種普及性。

3國畫重在表意,西畫重在塑造,國畫得那種文人趣味,寄情山水,工筆之精寫意之深,是外國人難以理解的,而西畫能夠達到大眾普遍的審美認可這也是它比較流行的原因。技術難度我認為都不想上下,但是從學習週期來講,國畫明顯要長,多數人如果不是很熱愛這門藝術,都不會太有耐心的。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雖然說西畫的熱度高於國畫,但是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現在國內美術教育的普及導致了大量藝術生的湧現,門檻變低了,“這是一條通往高校的捷徑”,多少考生抱著這種心理去學習的美術。我記得當初畫室裡那些痛苦卻又不得不每天畫畫的同學,這是一種枷鎖,絲毫不會對藝術產生興趣和尊重,又怎麼能深入學習呢?中國式美術教育中,逐漸淪為了考學的工具,這是非常失敗的一件事,千篇一律,絲毫沒有個性!單從這一點講,學習國畫的同學要好很多,這是不那麼大眾的事情的好處,它會最大限度的得到尊重和傳承。


迷彩eye

翻開中國現代繪畫史,你會發現,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風起雲湧,一批文藝青年爭相出國,學習西方藝術。他們否定傳統,認為傳統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他們需要用西方“先進的,科學的”藝術來對傳統進行革命,用西方的藝術鑑賞標準來審視中國畫,甚至主張全盤西化。

在這股新的思潮中,許多青年畫家選擇了移植西方繪畫體系的道路,出現了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等大師級人物,他們創辦學校,鼓吹西方藝術,並親自實踐,取得了很大影響,從題主的問題就可看出,這種影響至今仍在。




中國畫和西洋畫,都各成體系,都有各自不同的藝術性。藝術是沒有絕對標準的,也不應該有絕對標準。建國之後,藝術曾經出現過標準,所謂的“樣板”,國畫油畫也被“樣板”化,這種“樣板”扼殺了藝術作品的生命力,今天去看這些“樣板”畫作,你會覺得很可笑。


老是睡不著

中國畫和西洋畫,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可以兩者都喜歡或反之,也可以喜歡其中的一種。這種選擇與制度、種族無關。硬給這種選擇抹上政治色彩或種族分歧,是某些心理有陰影的人的病態表現。


手機用戶62830801642

我一直覺得西洋畫在藝術性方面無法和中國畫相比,西洋畫注重於形,而中國畫更注重於神,形與神,神的格調更高。至於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學習西洋畫,我不知道學國畫的有多少願意的,就是不願意也要願意,因為不學素描,不學水粉,水彩,油畫你就不能考試,你就進不了學院這道門。當然願意學習西洋畫的人還是很多的。我更喜歡西方雕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