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嗎?

黑瞳視野

嚴格意義上大英帝國是人類歷史上唯一真正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全球範圍的國家

大英帝國的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由於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號稱“太陽永遠不會從其國土上落下的帝國”。這一龐大遼闊的疆域面積不僅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帝國中空前絕後的。

從人口數量來看:大英帝國統治著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要知道當時中國也只有大約4億人口,無疑大英帝國是那個年代人口絕對數和佔全球人口的佔比最大的。

從對世界的影響力來看:儘管在此之前的蒙古帝國在疆域上幾乎能與大英帝國抗衡,但說到底蒙古帝國的影響力所及只限於亞歐大陸。大英帝國率先建立了世上最早的近現代自由貿易體系和憲政體制,率先開創運用銀行、股票等近現代金融工具,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言,英鎊也是那個年代的國際通用貨幣。工業革命使英國以一國之力創造出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40%以上。正如英國人自己所說的“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穀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大利亞為我們牧羊,還有阿根廷為我們養牛,秘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至於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展”——全世界沒任何一塊土地不被英國運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手段納入到全球體系中。在此之前即使像蒙古帝國這樣疆域遼闊的帝國也未能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張到全球;即使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這些早期殖民者儘管開闢了新航路,也未能將自己的影響力投射到全世界;即使是後來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儘管顯赫一時,可放眼全世界仍有不少能與之抗衡的強勢國家。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世界歷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帝國是大英帝國。
世界歷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帝國是誰?
很多喜歡歷史的人都有一個錯覺,認為拿破崙的法國很牛,世界上第一次世界大戰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很能打,曾經的蘇聯很霸氣,當下的美國強大。
其實都是錯覺,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直到現在,曾經最強大的帝國是大英帝國,外號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結束了葡萄牙跟西班牙的霸權,終結了大海上的荷蘭馬車伕,擊敗了小個子偉人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大帝國,
其巔峰期長達二三百年,在其巔峰期比二戰後的美國還要強大許多。
挑戰大英帝國的強人,拿破崙,威廉二世,甚至希特勒都被大英帝國打到在地。
世界歷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帝國是誰?
當今世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日不落帝國分裂後的碎片,美國也是崛起於大英帝國的母體上。
五百年來世界歷史就是全世界向大英帝國創立的文明靠攏的歷史。
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穀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大利亞為我們牧羊,還有阿根廷為我們養牛,秘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至於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展。
據統計全世界共有200多個國家,大英帝國曾經侵略過200個國家,世界上90%以上的土地都有大英帝國軍人的足跡
世界歷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帝國是誰?
北美洲英國殖民過美國,南美洲,阿根廷跟巴西也跟英國人幹過。
亞洲,中國,日本,印度,緬甸,阿富汗等國都被英國侵略過。
非洲更是如此,非洲除了,非洲除了布隆迪、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等8個國家其他地方英國人也侵略過,南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英國人的海外殖民地獨立建立的國家。
歐洲更是如此,對於歐洲的國家,誰出頭英國打誰,歐洲的強國,俄羅斯,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哪一個國家沒捱過大英帝國的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歐洲史就是一部英國人壓制歐洲強國出頭的歷史。
世界歷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帝國是誰?
英國有個歷史學家,叫做萊科克,他研究了英國的歷史發現,按照現在的世界版圖,被英國入侵過的國家有200多個,佔據世界領土的90%以上,幾乎就沒有英國沒打過的地方。
世界歷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帝國是誰?
現在的美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大英帝國的遺產,可以看做是日不落帝國的二代。
不過,大中華的崛起將終結一切侵略帝國的存在,還世界一個大同世界!

黑瞳視野

不得不承認,大英帝國在鼎盛時期確實稱霸全球,而且是靠著自己打出來的天下,搞垮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搞掉了荷蘭馬車伕,稱霸全球300年,稱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沒毛病。

那時候的英國治下的土地有本土、自治領地、殖民地、領地、託管地和保護國構成強大帝國,也是有史以來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環球殖民帝國。成吉思汗打下來的元朝領土最大的時候沒有英國大,更何況成吉思汗將他的領土分成了幾個獨立國家。

大英帝國在19世紀達到巔峰,領土面積3376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面積1/4,人口接近5億,也是當時世界人口1/4。他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州沒有他的領土,太陽一直都掛在英國領土上空從來不曾落下過,每個州都有他的軍隊。

陽用不落下,所以說大英帝國是人類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也是最強大的帝國。傲視全球300多年。

可惜通過一戰和二戰的消耗,錢就像流水一樣嘩啦嘩啦的流出去了,結果沒過就靠一戰二戰前就像流水一樣嘩啦嘩啦流進了他的口袋裡,一戰後美國的實力就已經和英國差不多了,而且英國還欠美國大量的錢,二戰後英國更是沒落了,如果不是有美國和蘇聯,英國只有被德國柔膩的份了。

現在英國連自己的海軍都養不起了,還想重現以前的榮光,結果沒錢買飛機,買個F35B都是海軍空軍一起用,一個用一個星期?海軍想造航母沒錢就賣老軍艦湊錢,結果還是隻少造了一艘,這兩艘也是拖拖拉拉的造出來的,帝國就此隕落了。


狗刨電競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3367萬平方公里,比蒙古帝國還要略微大上一點,它的領土,殖民地,自治地,託管國遍及全球,世界只有22個國度沒有被英軍所蹂躪過,他們自稱日不落帝國,那是因為在當時全世界總會有一處隸屬於大英帝國的土地是沐浴在陽光之下。

目前國際社會以及歷史學界都認為大英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這並沒有錯,有人會問,美國呢?美國不是帝國,蘇聯也不是帝國,雖然他們軍事上是十個大英帝國也無法比擬的。

其實這個問題其實是跨越時代的,如果現在美國現在實行的是帝國主義,那麼他肯定是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毫無疑問,因為其領土雖然並沒有大英帝國大,單獨以軍事實力做比較,以現在美國百分之一的力量足以毀滅曾經的大英帝國。

歷史上曾經出現十大帝國,10,亞歷山大帝國,550萬平方公里,9,大漢帝國,609萬平方公里,8波斯帝國,695萬平方公里,7,大明帝國997萬平方公里,6,大唐帝國1237萬平方公里,5,阿拉伯帝國1340萬平方公里,大清帝國1316萬平方公里,4,西班牙帝國,1921萬平方公里,3,俄羅斯帝國2280萬平方公里,2,蒙古帝國3300萬平方公里。

這些強大的帝國大都是古代帝國,在軍事,政治,經濟,科技諸多方面無法與大英帝國相比,俄羅斯帝國同樣也是如此,土地面積雖然廣闊,但各方面與大英帝國相比根本不再同一個等級之上,蘇聯還差不多。

時至今日,英聯邦依舊有52個成員國,他們都曾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雖然獨立出來,但也承認英國君主的權威,可見大英帝國餘威尚在,政治影響力非常強大,曾經佔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曾經統治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現在國家想超越大英帝國曾經的輝煌,恐怕已經是不可能了。


煙雨醉逍遙

大英帝國在十九世紀末期時進入最鼎盛時期,前後更是傲視全球300多年,說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國家,應該是基於國土面積、人口總數,而大英帝國的軍事實力雖然強大,但當時同樣有國家能夠與之抗衡,經濟實力在當時全球的比重也不算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

國土面積世界之最

大英帝國帝國的國土面積主要包括: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託管地和保護國,領土約3367萬平方千米(蒙古帝國最大時3300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全球各洲均有其領土,每個洲都有它的駐軍,而且太陽時刻高高掛在大英帝國的上空,所以也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而曾經淪為英國殖民地的國家一共有56個,殖民地區2個,分別是(現代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新西蘭,瓦努阿圖,圖瓦盧,所羅門群島,薩摩亞,瑙魯,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巴巴多斯,基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尼日利亞,喀麥隆,萊索托,博茨瓦納,加納,馬拉維,坦桑尼亞,津巴布韋,斯威士蘭,贊比亞,烏干達,湯加塞舌爾,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塞拉利昂,肯尼亞,岡比亞

美洲8個:加拿大,伯利茲,圭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哥,牙買加,格林納達,巴哈馬,安提瓜和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緬甸,文萊,民主也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浦路斯,馬耳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人口總數世界之最

鑑於國土面積的龐大,大英帝國的人口自然不會少,在最鼎盛時期大約有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不論是人口數量還是佔全球人口的比重都算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

科技、經濟、軍事實力並非世界之最

當時的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大大提高,軍事裝備也是世界一流水平,海軍在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稱霸世界海洋。但在陸軍方面並沒有發展到吊打各國的水平。

而且,工業革命雖然是在英國率先發展的,但是總體在英國的深度並不大,實力雖然領先於歐洲各國,但並沒能與歐洲各國拉開足夠大的差距。由於工業革命的傳播,臨近的國家也很快就富強起來,實力與英國的差距並不大,所以英國雖然可以在海上稱霸,但要說到陸軍,歐洲幾個大國並不虛英國。

在經濟方面,靠著龐大的殖民地英國的經濟總量我相信肯定是超越其他國家的,但同樣由於上述原因,歐洲各國的經濟水平也不低,而且隨後也紛紛進入了殖民模式。所以,大英帝國的經濟總量雖然領先,但在佔全球經濟比重方面顯然不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


香茗史館

“大英帝國”能夠成為強大的帝國,首先是因為英國本身是個不大的島國,為了獲得更多土地和資源維持生計,英國人很早就積極出海打拼,因此英國人的海權意識和冒險精神比許多國家的人要強。英國建立了強大的海軍參與國際競爭,他們先是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來又打敗荷蘭和法國,奪取了許多殖民地。英國極盛時,殖民地比本土要大80倍以上。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地,依靠工業革命迸發出的巨大能量,英國工業產品源源不斷湧入各殖民地,基本擠垮了殖民地的小手工業,使殖民地成為了英國的工業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同時,工業革命使英國綜合國力大大提高,為它打敗更多敵手提供了有利條件。19世紀英國在兩次鴉片戰爭中都打敗中國,其中就有工業革命的助力。

英國在自己的殖民地強勢推廣英國的經濟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和思想文化、科學技術,在殖民地培植了一大批思想上認同英國的精英階層,以此來擴大了英國的影響力。當然,英國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殖民地的近代化發展有積極作用。時至今日,英國仍然可以利用那些國家的親英勢力來對前殖民地國家施加影響力。同時,我們現在日常用的許多計量單位也是由英國人最早制定的。

英國在殖民擴張中,往往很注意佔領和控制一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沿海城市、島嶼或者海峽。只要控制了這些地方,英國就可以很輕易地掌控世界局勢。像斯里蘭卡、新加坡和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馬爾維納斯群島等地。這些地方有的至今還在英國控制下。

英國在國際關係中慣用“勢力均衡”政策,即在國際交往中不希望某大國太強勢,也不希望某大國被過分削弱。“勢力均衡”政策往往能使英國在國際關係中處於主動地位,使英國利益能達到最大化。


疾風猛士

1丶將人類社會不同歷史時代的強國放到一起進行簡單的類比,肯定是不科學的。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和發展,後世的強國必然會超過前代的強國。

2丶按著題主的標準,截止目前為止美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論綜合國力、美元的霸權地位、經濟科技發展水準、軍事勢力以及對世界局勢的控制能力,美國都遠超最強盛時期大英帝國。

2丶有人會說美國不是帝國,但美國實行是帝國主義政策。英國也不是真正意義上帝國,只是名義上的帝國。自英國實行是君主立憲制後,國王只是名義上國家元首,沒有實際權力。與古代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宗教權於一身帝王有本質區別。日本二戰後的天皇也是如此。英國人、日本人如今都認為他們是現代民主國家。國際上也是這麼認為的。美國與英國只是國家政權組織具體形式上有區別。在國體和政體上沒有實質區別。


趙凡丁201

這個問題本身要說是在那個時代最強大的國家帝國,講的是相對的實力!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幾年,大英帝國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大英帝國不具備擊敗多數國家聯盟的實力,它只能通過不斷結盟的方式,聯合一方打另一方,英國是最強國,但是沒有那種絕對的實力,它沒有那麼大的震懾力,不會讓潛在對手失去對抗的勇氣。在之前的世代,在文明世界裡,只有羅馬帝國的軍團曾經擁有那樣的實力和威懾力。美國人在二戰前和二戰後的一段時間曾經擁有那樣的威懾力,但是沒有羅馬軍團維持的時間長。

建立那樣的帝國是要花很多錢,也要花很多精力來維護,成本會將國家的財政壓垮,必須要採取盡取膏脂的方式來維持。


帝國曆史觀察者

這句話應該說成號稱大英帝國日不落帝國是當時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或許能更恰當些。

但他卻不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的帝國,人類歷史始終其發展的,當年的大英帝國雖然領土殖民地分佈在全球各個大洲,但那也僅僅只是形式上的存在感,海洋上雖然一度全球無敵,但也有實力不俗的敵對者。

而且歷史上雖然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但很多地方根本不受其直接影響,或者說其影響力較淺或者不怎麼樣。

其影響力遠沒有達到如今的美國的水平,例如當年的大英帝國橫行世界那是有範圍的,這裡邊經常還有他的宿敵法國的海軍時不時的伴隨騷擾。有著地區是雙方不成文約定的互不侵犯區域。

但如今的美國已經沒有任何他去不了的海域了,假設若有那麼一個國家對美國宣戰,毫無疑問美國會讓他在地球上幾乎沒有活動空間,但英國在當時做不到。

又例如在金融領域英國也曾經是美國之前全球金融系統的老大,但卻沒有如今美元和美國創造的優勢。

所以說當時的大英帝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帝國或許才是最客觀的。


嘟嘟超

我很同意這個觀點,因為縱觀整個人類歷史,也只有大英帝國在使用強權輸出意識形態、文化形態和科學形態時,能換回來一部分被殖民者的信服。幸虧結局是好誇讚,誰都不會想到,當另一部分人痛罵屈辱的那刻,負能量竟然成了人們心中甜蜜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