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教師夫妻辭職賣試卷年掙千萬元”這件事?

淚鋶滿靣

這是,上啥班短視頻招聘APP為您提供的第1255條原創問答。

兩個感想

第一個,小時候唸書老師果然沒有騙我,“書中自有藏金屋”,只是這個錢在哪裡需要我們好好“琢磨琢磨”。

第二個,中國不愧是個教育大國,試卷再多,課程再貴,家長都肯掏錢。


教育,暴利行業

先來聊聊這個事兒,賣試卷正好幾千萬這個事兒稀奇不?其實一點不稀奇。

一套卷子幾十塊錢,甚至上百,但是成本連紙張加印刷和運費,怎麼算也不超過兩位數,最起碼一半的利潤。再加上這玩意兒是硬需,這年頭誰還沒做過幾套卷子啊,遙想當年初三、高三畢業卷子天女散花的場景,能讓清掃學校的阿姨們淚奔的情形,就知道我們在家長和老師的“親切關懷”當初為教育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多少個人力量。


老師,暴利職業

賣卷子暴利這個事兒不稀奇,稀奇的其實是賣卷子這個人竟然還是老師,這件事!

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老師是知識的捍衛者,是純潔教室的守護者,是最大公無私的存在啊。想當年我們學校有一位老教師,腦子裡裝著從恢復高考以來所有的高考題,無數人踏破門想請他開私課,但老教師就是不為所動,心甘情願在母校教了一輩子的書。

但可惜的事兒,這樣的事情在現在越來越少見了,更常見的是,孩子明明白天還在這個老師手底下上課,到了放學,還需要多掏錢去這個老師手底下私下學習。

也不知道是現在的孩子太笨了學不會了,還是老師水平越來越差了。


中國父母,捨得掏錢

我小時候跟我媽說我要一塊錢買個零食,那簡直比登天還難;但如果我說我要30塊錢買輔導材料,我媽掏錢速度那叫真乾脆。從此我就經常跟我媽要輔導材料錢,儘管有時候它的歸處去了小賣部。

在中國一直有句話叫“苦啥不能苦孩子,窮啥不能窮教育”。很幸運的是,我們的父母深刻的get到了這個點,所以在這個13億人口的國家,催生出了超過萬億的教育市場。

過去我們的一套試卷幾十塊,現在腦開發的課程一套好幾萬,可以說印試卷這個事兒都算是落伍的了。


上啥班,一個幫你在職場裡做的更好的頭條號。歡迎小夥伴們關注,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

我國走向素質教育的路還很長!

新聞上說,這對夫婦本身是河南澠池縣西村鄉的中學老師。2005年才辭職創辦公司,主要的經營業務就是賣試卷。

而僅僅10年後,公司就已經十分龐大了,光是2016年,銷售了7000萬元的試卷,利潤超過了1200萬。

公司的財報上顯示,公司銷售的毛利率高達40%,這個利潤,在很多民營企業裡,屬於特別高的了。

看到這個新聞之後,我感慨,減負了這麼多年,國家力推素質教育,然而,事實上,應試教育依然是主流。

這對夫婦的情況,就是真實的反映了這個客觀的事實,那就是,應試教育還是主流的市場。大量的學生需要試卷,需要考試,所以才會助推這對夫妻城裡上市公司。

考試,依然是當今的最基本的模式。

小到平時的期中期末考試,摸底考試。大到那些決定關鍵的選擇,往往是通過考試來實現。

小升初,要按照成績來;

高考決定大學走向,算是很多人的第一次人生決定過程,而這個過程,最關鍵的,依然是考試。千軍萬馬去走過這根獨木橋。

找工作應聘,往往也是要進行基本的考試,最直觀的就是公務員考試,依然省不下這個關鍵的過程。

在考試,作為一種選拔模式,這種基本的概念和定位無法解決之前,任何的強制其實是無濟於事的。

也許有人說,貌似現在學生的課程少多了,教學任務也少了。

是啊,的確是少了,然而,背後卻是大量的價格高昂的輔導班。

從簡單的課後輔導班,到高大上的競賽輔導班之類的,其實本質的意義,不過是幫助學生,更好的考試。

最直觀的就是這對夫妻靠賣試卷就創辦了上市公司,盈利還很高。

這種情況下,減負什麼的,其實不過是揚湯止沸罷了。如果你不釜底抽薪,那麼,湯依然會沸騰,甚至沸騰的更厲害。

所以,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考試決定一切的問題。


李雷博士

一看到這個問題,祥哥內心起波瀾,表示很不淡定。但靜下心來想想,這也沒啥。試卷產業一年可不是幾千萬的生意,應該是幾億、百億乃至千億級的大市場。沒有精確的數據,但無論怎麼算,都是個大產業。

你想啊,光是大學新生每年就是數百萬,每個人花了多少錢買試卷,咱們都是過來人,心裡都是有數的。再加上四六級、考公考研等等。說咱們中國是世界上第一考試強國,那是肯定的。

2005年,張振民和王朝霞夫婦辭職創辦洛陽朝霞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試卷類圖書的策劃、研發、設計、製作與發行。”說白了,就是賣試卷!這家公司靠著賣試卷,一年掙了上千萬元。

賣試卷有多掙錢?朝霞文化的財報顯示,公司銷售毛利率達到了40%以上,2015年賣了5473.69萬元的試卷,掙了1004萬元;2016年銷售額接近7000萬元,利潤超過1200萬元。這家公司從來不向銀行借錢!2015和2016年負債1300萬元,全是應收貨款,目前公司賬上還趴著2600萬元的現金。2015至今,公司財務費用全是負數,這說明這家公司不僅不借錢,而且還靠借給別人錢掙了錢!

祥哥覺得,這對夫婦還是值得大家學習,他們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過人的膽識。放棄穩定的工作,自己創業,這是很不容易的。如今經營有方,公司發展蒸蒸日上,應該為之叫好,而不應該諷刺挖苦。

他們的創業思路也非常值得年輕人學習,不玩虛的,從熟悉的行業入手,解決用戶的痛點,滿足用戶的剛需。

聲明:本文為浙江傳媒學院教授、易拓客商學院院長、祥哥教研室頭條號主李新祥博士原創並擁有全部版權,獨家發表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其他媒體如無本人授權擅自發布,均屬抄襲。

祥哥教研室

首先大家對這個事件應該有個公正的認識。

並不是所有人去下海創業都能夠獲得成功。

而成功了之後,我們就喜歡評頭論足,一肚子的羨慕恨。

不過,在我國過去的幾十年裡,是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階段,很多領域存在著了空白,下海創業成功率還是很大的。

其實我們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於:做教師的不如賣試卷的嗎?收入差距那麼懸殊?

做教師應當由園丁的精神,對孩子們負責。而做商人只要有利益追求就可以了,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

不得不吐槽,我國的教育體制。凡事逢考必進,我國的考試經濟數以萬億。

大家看這本試卷。


去書店買,能夠賣到十六七元。我覺得扣除印刷費之後,能盈利十多元吧。500%的利潤被瓜分了。

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絕不吝嗇。只要自己覺得孩子有需要就買。再加上有些老師的誘導,花的錢更是天文數字。

只要你的試卷能在業內形成一定的認識,就肯定能掙錢。

其實大家都知道做商業的肯定會比老師掙錢。但是有幾個人也有那樣的勇氣去吃苦受累,然後做成功呢?

所以說,這個事件並不會對我們的社會產生多大影響。

我們的社會,需要改變的是對教育的態度。 並不是只有考試才有前途。人生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只要你肯努力,有恆心,堅持下去一定就能成功。

新的一年,祝願天下的寶寶們,學習輕鬆,快樂進步,以後都有個好將來!


暖心人社

這個問題回答的人不少了,按說我也不該再回答了,可是我還是覺得有必要說幾句,說的目的,無非是希望現在的教師或者青年畢業生看到這個消息,別頭腦發熱,一頭扎進去,要知道,這裡面的水很深,你扎進去不一定能撈到金斧頭,銀斧頭,更大的可能是撞的頭破血流,甚至萬劫不復。

當然,也不得不說,這兩口子(貌似指的是洛陽朝霞文化)是喝著湯了。

至於為什麼說他們喝的是湯,而不是吃肉,是因為吃肉的那批人早放棄(至少不以試卷為主)試卷了。比如說薛金星、曲一線、任志鴻和王后雄。他們中,有的人上市了,有的人兼作別的生意了。

教輔市場很大,一年有400億的產值吧(某年的數據),做試卷就是喝湯級別。

你可能要說,做試卷都是喝湯,那做教輔的該多賺錢。那不一定,做試卷不賺錢——對於做大教輔的人來說。

我前面說了,試卷早被吃肉的人放棄了。因為做試卷的利潤低,他們側重於做講解書,做城市,而且,用他們的話說,做試卷他們拼不過那些野路子。

最早做教輔的,後來都成了正規軍,要按部就班地做教輔,根本拼不過那些野路子。他們不用約稿、完全是剪刀加糨糊(甚至盜版),把價錢壓得很低——低到什麼程度?用某老闆的話說,正規手續走,試卷發出去就是賠錢的。

可為什麼有的人卻賺錢了呢?也是抓住了機遇。05年之後,前面說的四大教輔公司之類的,主攻城市去了,留下了廣闊的農村市場,農村對教輔書的品質要求不高,更看重的是價格,再加上監管不嚴(試卷的利潤,有一部分進了教育部門某些人的口袋),試卷產業瘋狂增長,而且,這十年,恰恰是農民收入提高的十年。

所以說,這批野路子是真賺到錢了,雖然利潤低,可是銷量大啊。還是那句話,那正規軍為什麼不殺回來?他們要臉,說真的,不是開玩笑。你要用野路子的辦法,跟他們競爭,那就失了江湖大佬的身份,為了喝點湯,而捨本逐末,最終會得不償失。

我沒說這兩口子就是野路子,但我敢說,大部分試卷都是野路子。即使現在,好多地區都存在這樣的試卷小作坊,他們只有幾個人一件辦公室,平時的工作就是去網上抄抄抄,試卷做出來,通過關係或者承諾好處,流入農村市場。不過,目前來說,這種方法也行不通了,因為做這些的人也是太多了。

前面提到的那兩口子,一旦做大,也就往正規軍靠攏了,要約稿,要研發,相信利潤恐怕也是很低的了。

所以,這裡奉勸那些打算入行的人,這一行已經不適合做了,市場競爭慘烈,而且隨時可能就撞槍口上了。

如果,真的有心,你尋找新的商機吧,別跟風喝湯了,也許輪到你的時候,喝的不是湯,而是毒藥了。


伴讀大叔

新聞上說,這對夫婦本身是河南澠池縣西村鄉的中學老師。2005年才辭職創辦公司,主要的經營業務就是賣試卷。而僅僅10年後,公司就已經十分龐大了,光是2016年,銷售了7000萬元的試卷,利潤超過了1200萬。

這對夫婦的情況,就是真實的反映了這個客觀的事實,那就是,應試教育還是主流的市場。大量的學生需要試卷,需要考試,所以才會助推這對夫妻城裡上市公司。

考試,依然是當今的最基本的模式。小到平時的期中期末考試,摸底考試。大到那些決定關鍵的選擇,往往是通過考試來實現。小升初,要按照成績來;高考決定大學走向,算是很多人的第一次人生決定過程,而這個過程,最關鍵的,依然是考試。千軍萬馬去走過這根獨木橋。找工作應聘,往往也是要進行基本的考試,最直觀的就是公務員考試,依然省不下這個關鍵的過程。

網友二:

辭職賣試卷也無可厚非,想想80年代,有許多人辭職下海也掙了不少錢。但是賣試卷這種方式得一分為二地看。

賣試卷,也是一種複習資料,幫助提高學生成績理所當然,從一個方面來說,教師夫妻的服務對象從一個學校發展成了全社會,更加詮釋了師者,傳授解惑也。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賣試卷能年掙千萬,也證明了在當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為了孩子的成績不惜血本。

最後,我只是認為,學校多搞一些校外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豈不更好?

網友三:

這種情況是應試教育制度下,考試這種形式所衍生出來的市場行為,這個市場交易量很大,是屬於那種公開的,但是壟斷的,特殊人群經營的,有一定的渠道,是產業鏈形式的,利益分配屬於灰色的,不經過你很難理解,有過學生的和有學生正在上學的家長或學生本人能夠理解,還有這個產業鏈上的利益體人員都清楚。

網友四:

教師也是人,也在現實的壓力下求生存。教師待遇的低下,迫使一部分忍受不了貧窮的教師選擇了另謀出路。辭職之後,不管做什麼,只要不違法、不犯罪,都是正當的。

這對教師夫婦之所以選擇做試卷生意,是因為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發現了試卷背後的巨大利益。這件事情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出,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

如果你是教師,你喜歡教育,就要有情懷,必定要忍受清貧。如果作為教師的你,傾向於物質選擇,完全可以辭職,追逐自己的夢想。這個社會是多元的,任何選擇都值得尊重。

網友五:

一、並不是每個老師辭職轉行都能成功,也不是每個人賣試卷都能年收入上千萬。我覺得,這個是個例,每個人的機遇成本不同,如果掙錢那麼容易,就沒有人收入的差異了。

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去選擇做哪一行。這兩位老師,不選擇做老師,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規劃、人生目標,選擇辭職,我想必然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考慮,因為教師收入還是比較穩定,下了那麼大的決心,雙雙辭職,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三、每個家庭對於經濟收入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同樣的家庭人口,會因為教育觀念、健康狀況、消費理念等導致每個家庭的開銷不同,因此,對於這對夫妻的選擇風險更大的經商,我還是比較理解的。

網友六:

不要對老師貼上標籤。老師與商人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兩者之間並不衝突。因為當過老師,對試卷的銷售肯定會更有一些方法。

每個人的人力資本、財力資本等都不一樣,客觀分析兩位的辭職,進行合理的參考,才能讓我們更好的進行正確人生規劃。

每個人人都有自己追求人生價值的權利,作為旁觀者,我們理解和尊重是最重要要的。


英文主播皮卡丘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孩子的升學全靠成績說話,這僅僅是教育層面,我們再來看看其他行業也莫不如此,招聘、招工,公務員招錄,那一樣不是通過考試?在勞動力富裕,工作崗位有限的情況下,考試也許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最佳選擇,在大量的人群需要就業,而崗位又十分的緊缺的情況下,也許考試是最公平的一種選擇、選拔手段。

按道理說,我們國家目前,在教育資源上還是比較匱乏的,尤其是高素質的教學、教師隊伍,還處在一個比較低層次的狀態,所以,從教師這個層面上說,我們不能支持教師貿然的就去辭職,因為,孩子們需要好的老師,教育需要好的老師,國家的振興與強大更需要好的老師。

可是,話說回來,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書是讓孩子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書是為了讓孩子們取得更好的成績,從而能夠用優異的成績讓自己有好的大學上,有好的專業可以選擇,以致未來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是,辦文化公司,賣試卷,我覺得沒有超出教育的範疇,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比課堂上講課來的更直接,來的更實惠!

辦文化公司,賣試卷,15年賣了5473.69萬元,利潤1004萬元,16年賣了7000萬元,利潤近1200萬元。我們從這裡在看到高額利潤的同時,更應該看到,既然有如此大的銷售額,顯然他反映的大量的社會需求,而一年比一年高的銷售額,更能說明,這種需求在不斷的增加。有需求,說明的是,他的適應性,說明的是他的實用性,如果沒有實用性,他就不會有生命力,他就不會被廣大的學校、廣大的家長、大量的學生所接受。其實,賣試卷同樣是為了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知識,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解題方法,我們可以肯定,試卷對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紮實基礎、鞏固基礎都是有幫助的。而作為夫妻雙方都是老師的他們來說,在賣試卷的過程中,他們會依據自己的學識與教學經驗,對不同層次的試卷有相應的甄別和優化,這樣,將來,他們的試卷將會越發的具有針對性,將會更趨於實用性。

我認為,這種通過服務別人的手段,來獲取自己的所需,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服務於社會,繼而從中得到更好的回報,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冬日暖陽124086398

河南一對教師夫妻,辭職創辦文化服務公司,靠賣試卷一年掙了上千萬。


這對夫妻此前都是中學老師,2005年,夫妻雙雙辭去教師工作創辦公司,主營業務試卷類圖書的策劃、研發、設計、製作與發行,也就是人們說的賣試卷兒。


公司銷售毛利率達到了40%以上,2016年銷售7000萬元試卷,利潤超過1200萬元。


毛利率這麼高的行業,現在可是鳳毛麟角,這也可以反映出,試卷產業是有很大市場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各種考試都離不開輔導書,試題書,考試卷,但是,市場再大需求再多,也不是誰做都能賺錢的,這裡面也是有很多道道的。佩服這對夫妻眼光過人,也羨慕這對夫妻能用自己的智慧換取財富。


存在既是合理的。


夕陽仙女

在當下的社會,這應該是正常現象,但反映的除了涼涼還是涼涼。

1.社會徹底改變了教師的本分和責任

這個真不完全是教師的責任。我之前有一個回答中提到了過去知識分子的三條出路,基本上教師佔大頭。可是那個時候的社會風氣是什麼呢?非常尊重讀書人,讀書人也用很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這是個相互的過程。

過去的平頭百姓也知道尊重老師,從哪裡看的出?近代大部分的大富長者都是道德傳家,要麼就是耕讀傳家。歷史上的孔子教學生,沒聽說學生是慕名老師做過官,或者教學生掙錢多啊,一點束脩為什麼呢?表演給學生看——父母把家裡最好的東西供養老師啊,作為小孩子你會不尊重老師麼?

近一點的,明代大才子解縉,啟蒙老師教導後,對老師的恩德不敢忘懷,說自己來日若有上進,必不忘老師教育的恩德。其實他官做的很大,而老師一直是白身。


這個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很難理解為什麼過去官做的再大的人,不敢在師長面前放肆一點點啊!過去的人,很清楚官祿不完全靠能力和才華,靠積陰德。比如一個家族,代代行善積德,而且有些好事啊,自自然然地做,不屑於宣揚,所以叫陰德。所以說,過去的讀書人做了官,也不傲慢,不像現在。他們大部分都懂得知恩報恩,特別是對待老師。因為他們彼此都很清楚,際遇不同,不是真的能力上有高下了。明代的徐渭,為什麼能結交的朋友都是狀元出身,也能證明這一點。

所以說,社會如今的認識在這一點上徹底改變了——經濟社會標準變了。

2.我身邊的幾件事,讓人覺得心寒

我阿姨是一位幼師,從聊天中,能發現現在的家長大多有一顆敏感心,孩子大多有一顆玻璃心。一不留神就要被投訴,導致很多老師害怕,並且不敢深管小孩,有時候可能多做反而讓自己生氣。

當年我上高中的時候,幾個同學趁空閒時間,偶爾會去辦公室,找大家公認的尊重的老師聊天,主要是聽聽老師對自己的分析,然後聽聽指導意見。有時候不免聊起家長,記得有一次老師自嘲,說曾經有家長給他放下一條煙,然後就開始有“做買賣”的姿態了。難道我們在家長眼裡這麼不值錢麼?

再加上前幾天頭條裡看到有家長怒罵老師“拿錢不幹活”,哎,怎麼說呢,同儕者看了能不心寒?

3.社會風氣讓教育資源帶著資本的性質進行分配

為什麼現在說農村孩子很難再趕上城裡孩子?不是沒有原因的。

仔細想想,老師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自主走向知識變現,是不是正常的現象?

可能原來在學校,拿著一點點微薄的薪水,頂著毫無尊重的臭罵。做的負責,勞心勞力,孩子未必肯聽肯做。出了學校,知識變現,家長付費後反而得到重視,願意配合。

農村的家庭,普遍還沒有城市家庭的財力,哪裡有額外的錢去購買優質教育資源?時間久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細思極恐。

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如何能讓老師重新回到課堂,願意把優質的、自己內化的資源放在學校,而不是散落在課外輔導機構。

這需要社會的誠敬尊重,需要國家的財政支持,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我相信還是有很多老師抱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情懷,關鍵是我們家長能不能培養孩子好學真誠的心性。


微笑的芒果

關於我的看法,有一下幾點:

1.教育行業真的是暴利行業。

2.這對夫婦的做法沒有不妥,個人追求,不應指責。



首先,關於第一點。

教育問題絕對是中國人最關心的問題。為了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少家長寧可苦了自己,也要讓孩子讀到書。

所以,每個家庭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也是空前的。我不知道這個消息中的具體數據是否真實,但是,我相信這是可能的。

現在的教輔資料價格昂貴,在我還在上高中時,任意一科隨隨便便一本輔導書單價都不會低於20元。不客氣地講,一學期下來,花在各類書籍資料和各類輔導試卷的錢就接近1000元。

儘管資料買了不少,但是實際利用到卻很少,大多數資料都被當成了演草紙。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大浪費。



其次,關於這對夫婦的選擇問題。

人各有志,何必因為他們做這項工作發財而議論紛紛。我想,應該有很多的人認為他們這是違背師德,只顧追逐利益。在持有這種看法的人中,我可以說相當一部分是眼紅別人取得成功,因此藉口師德進行道德綁架。

他們既不違法,又不違背社會公德,那又為什麼要指責他們呢?

恐怕將這筆收益送給那些只會指責的人手中,我想義憤填膺的指責也會立刻變為嘶聲力竭的辯護吧。

綜上所述,這對夫婦何錯之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