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麼做到千杯不醉的?知道了這些其實你也可以

古人愛喝酒,曹操用杜康解憂,李白喝四斤酒照樣寫詩,陶淵明更是嗜酒如命,最厲害的要數武松了,一連喝了十八碗,還打死了一隻老虎!您瞧,這古人動不動就是一頓喝,好像還千杯不醉的樣子,那他們真的這麼能喝嗎?

古人是怎麼做到千杯不醉的?知道了這些其實你也可以

要評判一個人能不能喝,最重要的一點是,得知道他們喝的酒有多少度。先拿曹操來講吧,他生活在三國時期,那時候的酒都是把黍和高粱煮爛後,再加入酒麴發酵。要知道,這酒醪的酒精濃度達到20%以後酵母菌就不發酵了,也就是說。當時的酒,最高不會超過20度,差不多在12--18度之間吧,和現在的紅酒差不多。

古人是怎麼做到千杯不醉的?知道了這些其實你也可以

其實,在元代之前,我國的釀酒技術不高,所以釀出來的酒度數也都不高。武松在景陽岡喝的酒也就只有17、18度,喝個18碗,或許只會喝撐,應該是不會喝醉的。那元代之後,人們喝的又是什麼酒?酒的度數可以達到多少度呢?

古人是怎麼做到千杯不醉的?知道了這些其實你也可以

據記載,元代時,蒸餾酒和蒸餾器從西方傳入中國,人們這才學會了蒸餾糧食酒醪。也就是將酒醪加熱,得到酒精濃度高的酒氣,再將收集好的酒氣冷卻,變成無色的酒液,這種酒液也就是辛辣濃烈的白酒,度數可以達到30度到60度不等。元雜劇中就常有“去買一瓶打剌酥,吃著耍”,這裡的打剌酥指的就是白酒。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白酒還按照香型分類成: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馥郁香型等等。從此,烈酒盛行,再喝度數低的米酒,也就不夠勁、不盡興了。

古人是怎麼做到千杯不醉的?知道了這些其實你也可以

所以,不管是李白豪飲三百杯,還是武松獨飲十八碗,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喝酒。畢竟,他們喝的酒只有區區18度嘛,要是穿越回古代,說不定您還能喝倒他們呢?您以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