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言:在孩子十八歲前,告訴他這些,他會比同齡人優秀十倍!

現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做家長的每天都會或多或少地接觸到種種家庭教育知識。都知道正確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有出息,而錯誤的教育方式將會讓聰明的孩子淪為庸人但是什麼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呢?現在分享五段話作為建議:

肺腑之言:在孩子十八歲前,告訴他這些,他會比同齡人優秀十倍!

一、家長不能說三句話。

1、看到拾破爛的人或打掃衛生的人對孩子說:“要是你不好好唸書,以後就只能來撿垃圾或在馬路上打掃衛生。”

2、對孩子講:“你要好好唸書,長大後可以賺大錢。”這樣講孩子會認為讀書就是為了賺錢。試想一下當他知道賺大錢的人沒讀過書的時候,你該如何應對?

3、部分家長送孩子進了考場,上來就說“等你考出來,你就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這是不對的。你應該對孩子說:“你非常優秀,能夠參加考試,考試僅僅就是走形式,也不是絕對的,也有不公平的地方,世上沒有絕對公平完美的事情!”肺腑之言:在孩子十八歲前,告訴他這些,他會比同齡人優秀十倍!

二、按照孩子的意願做想做的事情,多閱讀課外書,多出去走走看看外界。

本來一個人的能力就是有限的,怎麼可能樣樣都做到出色?每個孩子的資質不同,做為家長要留心觀察孩子的興趣,讓他在自己的興趣上發展,發揮自己的特長。

培養孩子多讀課外書,並且是經典文章,經典文章自有精髓之處。旅遊永遠是提高眼界的好途徑之一,不要固化孩子的生活環境,在外界孩子會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觀察,提高自己看問題角度的多元化,更是在生活中少了許多大驚小怪,並且自己有獨特的見解。肺腑之言:在孩子十八歲前,告訴他這些,他會比同齡人優秀十倍!

三、千萬不要做百分完美媽媽。

在百分完美媽媽呵護下的孩子長大不會有出息的,因為所有的事情孩子直接不會做,媽媽都已經幫孩子做好了。如果大人幫孩子太多,孩子也習以為常了,不會覺得這是他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也不願意自己嘗試去做,連一絲絲感恩的心也沒有。就這樣活生生地剝奪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其實這是很殘忍的事情。

我們要做“六十分媽媽”,孩子才有機會學會獨立思考、自理生活,不會太以自我為中心。同時也鍛鍊了孩子勇敢地與人接觸,更不會有社交障礙。只有自己學會的本領越多,他才更有自信,像這樣的自信是發自內心的。如果媽媽不干預孩子太多,他自然就有更寬廣的成長空間,更有助於他的成長!肺腑之言:在孩子十八歲前,告訴他這些,他會比同齡人優秀十倍!

四、要鼓勵孩子成為天才。

其實引導一個孩子成為天才,只需要滿足這三點:創造力與學習方法——這點因人而異;中等以上智力——這個相信很容易實現;執著——勤奮、痴迷、堅持。所以,要讓孩子成為天才,家長首先是要找到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不要過早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五、送給父母的話:1、當好孩子第一任老師;2、媽媽會影響到孩子的聰明,爸爸影響到孩子的性格;3、選擇好方向比好方法重要;4、網絡是工具而不是玩具,儘量少讓孩子上網;5、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全部答應滿足;6、不要讓孩子做超齡的事情,什麼年齡就要過什麼年齡的生活;7、相信並賞識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