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為什麼《奇葩說4》能招商4億?

马东|为什么《奇葩说4》能招商4亿?

推薦人 | 張維(基石資本董事長)

我為什麼敢以20億估值投資一家網絡綜藝製造公司?

我們公司一直以來在文化傳媒娛樂領域深耕細作,沿著文娛產業鏈重點投資和佈局了一批文化娛樂領域的標杆企業。

米未傳媒就是這樣一傢俱有代表性的企業,2016年2月份,當我們以20億估值投資一家剛成立半年的網絡綜藝製作公司的時候,很多投資機構都不太理解,甚至有的機構說基石資本用高價策略搶奪項目資源。其實基石資本對米未傳媒的投資並不是頭腦發熱,而是一直遵循著自己在文化傳媒領域的項目分析和價值投資原則的。

對米未傳媒的投資判斷主要基於以下幾點為基礎:

1、大的行業發展趨勢判斷:由於互聯網泛娛樂的興起,年輕用戶逐漸遠離傳統的電視媒體,人才和商業資源也開始向互聯網端遷移,網生內容蓬勃發展。

2、頂級的內容製作團隊:內容製作公司人才是最大的價值,首先馬東就是行業中個人IP屬性非常強的明星級綜藝人才,他經歷豐富,既深刻了解內容又熟悉商業。以馬東為核心的內容製作團隊建制完整,從央視到愛奇藝,這個以中傳系畢業生為基礎班底的團隊有過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的雙重經歷和體驗,也有以《奇葩說》為核心IP品牌的頂級網綜節目的創作鍛鍊和能力驗證。

3、商業變現基礎:米未傳媒從成立開始就是一家盈利的公司,因為《奇葩說》本身不但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網綜節目,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賺錢的項目。而米未傳媒成立開始就有跟愛奇藝簽署的《奇葩說》系列綜藝的廣告招商分成合同作為營收基礎,在投資米未傳媒的時候很多《奇葩說3》廣告招商的基礎條件已經確定,所以從財務角度估算米未傳媒也有一個清晰的估值基礎。

4、發展規劃清晰、未來成長可期:我們做業務盡調跟米未核心管理層溝通的時候,就已經瞭解到米未傳媒另外幾個新大型網綜節目的規劃和落地準備工作以及其他的業務規劃(就是現在馬東提到的內容公司的多元化發展問題)。米未傳媒靠《奇葩說》起家,但絕不僅僅只依賴一個《奇葩說》。優秀的內容製作公司總是會提前規劃佈局、多點開花。

總體而言,隨著中國GDP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文化傳媒娛樂行業會是一個跨越經濟週期且值得長期關注投資的領域。互聯網科技的進步和國家政策對文創產業的扶持也導致了互聯網泛娛樂產業的日新月異。娛樂內容傳播的快速精準、多樣化和交互性造就了內容產業的百花齊放,加上支付手段的日益完善和用戶付費習慣的逐漸養成,內容產業的未來必定是春意盎然,一片光明。

馬東分享內容創業秘訣:為什麼《奇葩說4》能招商4億?

马东|为什么《奇葩说4》能招商4亿?

作者 | 馬東(米未傳媒創始人兼CEO)

跟很多行業相比,主打內容的米未傳媒可能看起來是一個小生意,但做起來並不簡單。

首先謝謝基石投資張維對米未的支持和肯定!大約一年多以前,基石投資了我們A輪。那個時候,我們只是一家成立了3個多月的公司,別人都說他們瘋了,我認為他們是眼光好!

▌為什麼《奇葩說》一直在變?

米未傳媒是一家150人規模的小公司,生產一系列的節目。比如《奇葩說》的誕生就是因為我們團隊都是年輕人,他們喜歡有話直說,也喜歡用最俏皮的語言去說服對方。最終,我們把這種形式變成了一個節目,而且請到了辯論界和娛樂界的一幫大咖,來助力這個節目。關鍵是時機不錯,剛好在網絡綜藝市場變化的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趕上了一個好時機。

今年是《奇葩說》的第4季了,節目做到今天特別容易讓人惴惴不安。我們在生產過程當中的最重要的事兒是什麼?變化。因為即便用戶和觀眾再喜歡你的過去,形式和內容一直不變,也一定會被他們拋棄。所以4季以來,我們的導師陣容在變、賽制在變,不停地變,我們也相信《奇葩說》第5季還會有新的變化。內容生產的核心規律就是在觀眾的意料之外去創造價值。觀眾和用戶一樣,甚至跟客戶也一樣,他對自身所不知道的東西充滿好奇。如果我們只在他的想象力之內去生產,恐怕我們就會被拋棄、被淘汰。

我們生產的第二個內容叫《飯局的誘惑》。做這個欄目的初衷是因為我們公司喜歡在飯桌上玩“狼人殺”。“狼人殺”這個遊戲很好玩,本質上也是說話,它制定了一個大家發言的規則,同時每個人又有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個遊戲玩到深處會很複雜,基於此,我們做《飯局的誘惑》第1季時,一直在考慮怎麼讓這個遊戲變得簡單且娛樂化。我們團隊中一個特別高級的玩家發明了一個新的玩法,於是我們就把這個靠語言去猜測和欺騙的話術遊戲變成了一個更加娛樂化的遊戲方式,讓它的進入門檻更低,並且借用一些大牌明星以及一個特別炫的舞臺和場景來呈現。

我們經常關注彈幕裡的留言,根據用戶的反饋判斷這個節目的成功度。假如有一天,彈幕裡有人留言“知道明星傻,不知道他們這麼傻”時,就意味著這個節目快成功了。明星是產生快樂快樂的源頭,傻不傻不重要,重要的是明星是不是給觀眾帶來了快樂。

▌敬畏心和歡喜心是做內容最初始的方式

米未傳媒是一家立志於生產快樂內容的公司,所以,從這個出發點來說,團隊成員必須得有兩顆心:第一顆是歡喜心,就是喜歡自己要乾的這個事兒。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喜歡或者是不能被自己要乾的這個事兒逗樂,這個事就做不好。第二顆是敬畏心,我們受規模限制,只會生產少數幾個內容。但是,如果能夠把幾個內容做深,做成品牌,從生意的角度來看是最划算的。《奇葩說》第4季收入增長率一直是100%:第1季到第2季的收入增長100%,第2季到第3季的收入增長100%,第4季《奇葩說》和《奇葩大會》上線兩個月來,會產生5億元的廣告收入。

這對於第1季的《奇葩說》來說,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數字,要說根本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們一直懷著一顆歡喜心和一顆敬畏心來做內容,這應該是做內容的初始方式。

▌“做內容公司”與種樹相似

米未現在也在內容創業領域做一些早期的投資,我發現很多電視同行特別會做內容,但是卻忽視了“如何做一家內容公司”。他們認為之所以成立一家內容公司就是因為公司是用來走賬和籤協議的。但是,要知道“做內容公司”和“做內容”是兩股不同的力量,這兩股力量相輔相成,如果只有一條腿就是殘廢。

要做一家成熟的內容公司,光會做內容恐怕是不夠的。我一直覺得,做內容公司是一棵樹,不是哪裡水土豐厚,哪裡陽光雨露滋潤得更好就去哪裡,而是要在現有的這棵樹上不停地分枝,讓它長出更多新的枝芽,更多地開花結果,讓所有的果實都結在這一棵樹上。

▌這才是做內容公司的邏輯!

當初為了給《奇葩說》找到更多的“奇葩”,我們有一個海選環節,這個節目叫《奇葩來了》。《奇葩來了》第1季大約有80至100個“奇葩”進入到節目中。但為了這80至100個“奇葩”,我們見了多少人?面對面見了4000人,郵件聯繫了上萬個人。

上了《奇葩來了》的80至100人真正能夠進《奇葩說》的不到10人。其他人對於內容來說是不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呢?不是。因為我們發現,《奇葩來了》和《奇葩說》的內容居然可以分開,於是我們就做了今年的《奇葩大會》。這個節目定位是來跟觀眾分享人生的“奇葩”故事,並不僅僅是為了上《奇葩說》,這裡麵包括李開復老師、李銀河老師、王佩瑜老師等等。

這是一種意外之喜,是我們做《奇葩說》之外挖掘的一個副產品,就像一個枝芽上生出來另外一個杈,逐漸會變成另外一個新的內容。

同樣的邏輯,我們的枝丫也生長出了《好好說話》這樣的欄目。

因為做《奇葩說》,我們有一幫老“殭屍”團隊,就是特別能夠辯論的那幫人,我把他們全部聚到北京來。幹什麼呢?我們發現,他們對怎麼說話這件事的掌握既可以理論化,又可以成體系,同時還能接地氣,於是我們就做了一個音頻產品叫《好好說話》。

這個欄目從2016年6月上線,售價198元,至今已經有17萬多的付費用戶,可能是整個音頻付費內容目前用戶最多的一個產品。現在這個欄目也就幾個人的生產力,他們每天都在研究著怎麼把這個音頻產品做得更好。

今年4月7日,我們上線了第二個產品《小學問》。因為《好好說話》是教你說話,但是說什麼?我們又開發了《小學問》這個產品,用知識膠囊的方式幫你準備一些話題。每天早上像吃維生素一樣吃一粒,出門跟別人聊的時候,油然而生一種特別厲害的感覺。所以,我們既幫助你掌握怎麼說話,也指導你說什麼。《小學問》第一天上線賣出了1萬個,這依然是一個讓我們喜出望外的成績。

正是因為《奇葩說》,有了《奇葩大會》,有了《好好說話》,有了《小學問》,在一個樹枝上生出來的枝芽、結出來的果實,才會慢慢匯聚到米未傳媒這棵樹上。

▌為什麼涉足遊戲行業

我們做《飯局的誘惑》,剛做完就發現有人把它做成了遊戲APP,他們推廣的時候寫的是“狼人殺——《飯局的誘惑》同款”。開始我們也覺得無所謂,但後來發現不行。

因為我去了解了這類遊戲日活的數據和收入狀態,真讓人大開眼界,於是就決定自己做。於是,米未成立了一個自己的技術產品團隊。5月17日,我們的“狼人殺”產品APP上線了。

為什麼米未一定要做這件事?這個遊戲真的會好玩嗎?生命週期會是什麼樣?僅僅因為是一門好生意嗎?不是。因為我們覺得遊戲是方式,它規定了一個話語場,規定了發言秩序,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陌生人當面社交的空間,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想發力的方向(槽點:陌生人當面社交的機會在哪兒?)。我們通過“不認識的人在一起就能夠自動產生規則”的遊戲方式,去沉澱內容用戶,去建立他們之間的情感。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會做成什麼樣,但我很期待。

這是《飯局的誘惑》派生出來的另外一個東西,又是在一個樹幹上長出來的一個枝芽。米未傳媒作為一個內容生產公司,在這棵樹上不停地長枝芽,這是做一個內容公司的捷徑,在你已有的內容基礎上保持敏感,看能不能生出別的枝芽。

這個行業最迷人的地方

另外,我想談談這個行業的整體環境。單從網綜市場來說,今年市場情況不如去年。這不是內容生產者能夠左右的,它跟整個客戶的市場狀態直接相關。但是,月有陰晴圓缺,市場也有大年小年,總的來說,網綜市場是在向上發展,更多的內容製作團隊和更多的牛人會進入到這個行業。

之前,我們有了《奇葩說》,有了《奇葩大會》;後來有了《火星情報局》,再後來又有了我特別喜歡的《吐槽大會》……大家走在不同的內容跑道上,再去尋找整個網綜市場的邊界在哪裡。內容這個行業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天生是差異化競爭,我絕不會因為另外一個節目火而擔心自己的節目沒人看,因為一個好節目只會幫我們把整個市場帶向更好。所以,節目和節目之間,內容和內容之間,沒有同質化競爭,這才是這個行業最迷人的地方。

(本文根據馬東在基石資本2017年投資人年會的主題演講整理而成,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