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陪著≠陪伴》

誠然,高質量陪伴寶寶成長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是寶寶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

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為此,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飛鶴乳業與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奶業協會聯合倡議將每年的5月28日定為寶寶專屬節日——5.28中國寶寶日,“5.28”寓意“我愛寶”,並在5.25“新鮮陪伴1小時,給寶寶更適合的愛”發佈會上,呼籲中國父母給予寶寶更適合的陪伴,同時還發起“5.28新鮮陪伴1小時”行動,倡導爸爸媽媽每天高質量陪伴寶寶1小時,通過三心陪伴——開心陪伴玩鬧,耐心陪伴說話,用心陪伴喝奶,在給寶寶高質量陪伴的同時,也給予寶寶更適合的愛。

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想起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個採訪。

採訪對象是一群爸爸媽媽。採訪中,問了他們喜歡什麼,從事的職業是什麼,對自己作為爸爸/媽媽的角色打幾分?在大多數“我以為我是一個很細心/能照顧孩子情緒/用心良苦的媽媽/爸爸”等自我評定後,畫面卻突然切換到了他們的孩子。

黑底白字的屏幕上出現一個問題:

“如果可以回到3歲以前,你最希望父母和你一起做哪件事?”下面的回答令人心頭一酸。

@萌萌,5歲,幼兒園大班

“3歲?萌萌都5歲了!是個大朋友了。”

“我希望搭樂高的時候,媽媽能變聰明一點,她總是忘記我要搭的是愛沙公主還是汪汪隊,跟她一起聊天的阿姨都要時時刻刻提醒她。”

“她真的太笨了。”

@啊大,8歲,小學2年級

“如果非要回答的話,我希望能跟爸爸去遊樂園的時候,一起玩所有我想玩的項目,以前都是我一個人,怪沒意思的,他每次都穿著西裝帶著電腦,工作起來叫他他也聽不到。”

“不過沒事,我早習慣了。”

@薛薛,14歲,初中二年級

“我爸媽一直覺得自己是別人家的爸媽,我出生我媽就辭職了,專心在家陪我。”

“但可能我貪心吧,我想要的是做遊戲也好,聊天也好,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時候,麻煩眼睛和心也靠在一起吧。”

其實從這三個讓人唏噓的回答裡,不難發現,陪著與陪伴看似一字之差,背後的鴻溝卻限制了孩子的成長。不禁讓人聯想到最近北京朝陽門地鐵站失陪寶寶心聲站海報刷屏現象。

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臺灣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會長陳進隆自從有了孩子後,家裡就再沒有播放過電視節目。他說,電視會吸引人的絕對注意力,從而忽略掉一起看電視的人。如今,他的女兒已經讀大學了,雖然這麼多年的電視節目完全不熟悉,總被同學說跟不上潮流,但是取而代之的是豐富的對話、討論,一起閱讀,一起做手工,彼此的生活的閃光點如數家珍。

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陪著≠陪伴,孩子們想要的,不是陪而不伴,他們內心深處渴望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注與及時的反應。隨著“電子保姆”時代的到來,許多家長為圖省事,直接把一部手機、一部平板扔給孩子玩,現代家庭父母和孩子人手一部手機,坐在沙發上一起“上網“的現象不勝枚舉。

明星媽媽黃小蕾就是“高質量陪伴”的榜樣。她在飛鶴乳業聯合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奶業協會共同倡議舉辦的5.25“新鮮陪伴1小時 給寶寶更適合的愛”發佈會上所說的一段話值得當代父母學習與反思:

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我覺得‘陪伴’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價值排序問題。我其實是一個事業心挺強的女生,在我結婚之前我一直馬不停蹄的在工作。後來有了寶寶之後,我在生活和工作上就做了一些調整。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的工作確實非常密集,而且大部分都需要在外地常駐。後來仔細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帶她去組裡一起拍戲,拍戲的空檔期會帶她去寒山寺走一走。”

現場,明星媽媽黃小蕾還分享了自己對女兒閃寶“高質量陪伴”的日常。

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閃寶怕水,不敢游泳, 黃小蕾鼓勵她要有自信心,勇敢嘗試

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為了讓閃寶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黃小蕾帶閃寶去錄《穿越吧》,保持對世界的新鮮感

除了明星媽媽黃小蕾,社會各界人士對此次發佈會都予以了極大關注。發佈會現場,眾多學者、心理學家以及母嬰專業人士就“隱性失陪”現象、如何給予“高質量陪伴”等內容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幸福家庭公益中心副理事長白亞琴在現場也表示,“如今,雖然越來越多的家長有花時間陪伴寶寶,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互動,陪伴便成了虛設,使得‘隱性失陪’的社會現象愈演愈烈,生命早期中父母的缺席,會給孩子的心理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也給親子關係的建立豎起了難以攀越的障礙,這也註定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指數不會太高。”

中國式育兒的悲哀:90%的父母都忽略了這件事

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讓我們一起回到文中那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如果可以回到3歲以前,你最希望父母和你一起做哪件事?”

這次,這個問題拋給爸爸媽媽。

我想,你應該有了更適合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