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頭盔為何都十分獨特?

z劉紅

類似於中國,在日本歷史上也曾有過

“戰國時代”,主要發生在16,17世紀,同樣也湧現出了一批名將,如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等。

這些名將除了在戰場上有出色的表現以外,裝備也非常有亮點,尤其是頭盔。

日本古代的頭盔稱之為“兜”,造型多種多樣,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造型誇張,一般會體現穿戴者的身份、地位或者特點。這種頭盔的防護作用不大,戰鬥中只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這類頭盔一般都是自己信奉的神明,家族圖騰等等。

問題中提到的,頭上頂個“愛”字的,就是直江兼續的“愛之盔”,就表示他信奉愛染明王。


一點點歷史

總體的原因其實很好解釋,就是突出個性,彰顯自我,威嚇敵人。

15至16世紀,是日本群雄競起、內戰不已的戰國時代,同時也成為日本甲冑發展的巔峰期。這個時代不僅日式甲冑的結構、工藝趨於完善,誕生了很多著名的甲冑家和甲冑流派,而且這個時期的日本武將的甲冑裝飾花樣百出,華麗精緻,頗具藝術性,其中以武將頭盔的花樣最具代表性。

日本戰國時代甲冑中頭盔樣式特立的情況,並不是突然產生的孤立事件,而是由其歷史的發展淵源。

(日本下關市豎立的平安時代英雄源義經銅像,可以看到帶有U形前立裝飾的獨特的“兜”)

(帶有傳說色彩的源氏八龍鎧,兜前立是龍雕塑,圖為八龍鎧推想模型)

追溯日本甲冑的發展,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在奈良時代受到了中國唐朝甲冑的影響,其中的胄,即頭盔,沿用中國的名詞,寫作漢字的“兜”,大致是以鐵片連綴而成的半圓形帽狀,根據日本平安時代(8-12世紀)的一些美術作品看,當時已出現了高級武將為標識自己的身份,而在普遍使用的半圓形兜的前立面增加十分誇張的個性裝飾的情況,稱為“前立”,常見的造型包括“U”字狀的“鍬”形,還有諸如更為精美的獅子裝飾、龍裝飾等等。

(日本南北朝時期的足利尊氏白糸褄取威鎧模型,兜的前立在傳統鍬形基礎上進一步藝術化和誇張化)

到了日本南北朝時代,日本武將兜上的前立裝飾進一步發展,造型變得多樣、誇張,在傳統的U狀“鍬”形基礎上,又演變出了大量新的花樣,諸如猶如三叉戟的三鍬形。

日本武將兜的裝飾發展到戰國時代,最終出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景象。這一時期,風雲際會,日本社會文化趨於複雜,日本的武將們也大多性格鮮明,不拘一格,體現到盔甲上則讓人感覺到一個“亂”字。武將們為了標榜自我,震懾敵方,在盔甲上動足腦筋,極度誇張和個性化。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甲冑不僅是武將們上戰場的裝備,也極有可能成為武將們戰死沙場時的臨終裝扮,因而在裝飾性上受到格外的重視也不足為奇。

(戰國時代花樣百出的日本頭盔裝飾,圖中是代表性的前立、後立、脅立的形式。圖源:[日]中西立太:《日本甲冑史》,大日本繪畫2009年版)

(戰國時代的變形式兜裝飾,已經看不出兜的本來面貌。圖源:[日]中西立太:《日本甲冑史》,大日本繪畫2009年版)

這一時期的日本武將兜的裝飾,有幾種明顯的風格,一是繼續在傳統的“鍬”形基礎上發揚光大;二是裝神弄鬼的神格化,諸如把頭盔設計成鬼神的模樣,在頭盔後面弄出個類似天使的圓環,在頭盔上弄出大鹿角等等,又或者類似豐成秀吉著名的“馬蘭後立付兜”那樣,弄出光芒四射的形象效果;三是文藝範,諸如前立裝飾一個大大的“愛”字,體現自我的仁愛心,又諸如把頭盔整成富士山造型,把頭盔整成西式禮帽等等;四是動物、仿生形,諸如在頭盔上弄個螃蟹鉗子、弄只老虎、兔子之類。

具體到製作分類上,則可以歸類為前立、後立、脅立、變形四種。前立、後立、脅立,顧名思義就是大體上還能看出兜的半圓形狀,裝飾物或是安裝在兜的前立面,或是在後立面,又或是安裝在兜的兩側。而變形則是把兜裝飾得已經看不出頭盔本來的樣子。

總體上,日本古代武將頭盔的裝飾,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人們的想象力和工藝者的製作能力,甚至有些還體現出了西方文化對日本社會的影響,是很有意思的一種文化現象。


海研會

多圖預警!這個問題,大家要準備好,忍住笑,畢竟是人家戴頭上的,嚴肅一點。

日本古代的頭盔叫做“兜”,早期武士和大名的頭盔相對來說也沒這麼誇張,也就是南瓜型、桃子型之類的,能對刀箭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但是到了日本戰國後期,大名們實力增強,再加上火繩槍的流行,衝鋒陷陣的活就交給手下吧,自己一般就拿把扇子坐在後方指揮。

所以頭盔的裝飾性增強了(反正也不需要上陣打仗),各種稀奇古怪的造型都出來了。再加上工藝水平的提高,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非常不嚴肅的頭盔造型。

雖然說目的是增加辨識度、體現個性、身份和威嚴,但是現在來看,真的有點很搞笑。

比如說,龍蝦型的頭盔。這個據說是因為龍蝦日本人很熟悉,全身都是鎧甲,揮舞著大鉗子很勇猛的樣子,自然可以拿來象徵自己的水平。

章魚型的頭盔,應該是證明自己與眾不同,有好多好多手可以戰鬥!

貝殼型的頭盔,這個我覺得是因為貝殼夠堅硬,象徵自己比較能扛。

螃蟹型的頭盔,這個應該和龍蝦一個意思,而且兩隻大鉗子比龍蝦還要威武。

各種魚型的頭盔,不知道魚能代表什麼,也許是想說自己很靈活。

兔子型的頭盔,這個才是正兒八經告訴別人,我很靈活!

蜈蚣型的頭盔,這個就明顯很有震撼力了,頭上頂個蜈蚣,問你怕不怕?

蜜蜂型的頭盔,蜜蜂表示我壓力很大……

蘿蔔型的頭盔,蘿蔔更無辜,內心當中一直在問為什麼?為什麼?

其他的還有很多很多,大家有興趣可以找找看看,沒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在這裡嚴肅的猜測一下,我之前的問答曾經分析過日本的妖怪文化。在日本妖怪文化的演變過程中,大量的妖怪都變得具有兩面性:

自身有邪惡的屬性,但是也會作為一種“守護靈”存在,萬事萬物都可能有靈,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所以頭盔的造型這麼多,很有可能是對這些造型所代表的“守護靈”的崇拜

個人意見,歡迎高手指正。


七追風

(明光鎧)

盔甲,是人類在冷兵器戰爭中用來保護頭部,胸腹等重要部位的器具,從出土的實物和史籍來看,盔甲可以分為藤甲,皮甲和鐵甲,其中藤甲是用藤枝竹片編制而成,皮甲多用鯊魚皮,犀牛皮,老牛皮做成,然後塗以彩繪,鐵甲是由多塊鐵片,橫向左片壓右片,加以鐵鏈編制而成,其中鐵甲,皮甲的防禦高於藤甲。

(日本鎧甲)

明光鎧是中國古代盛唐的一種鐵甲,它在胸背甲上有一橢圓形的鐵板,提高了胸部與背部的防禦力,這塊鐵板叫做護心鏡。“明光鎧”一詞的來源,與胸前和背後的圓護板有關。因為這種圓護板大多以銅鐵等金屬製成,並且打磨的極為光滑,頗似鏡子,在戰場上穿明光鎧,盔甲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盛唐時代,步勇們穿上光明鎧,手持陌刀,組成刀陣踩著進攻的鼓聲號角像敵人推進,鎧甲反射的光輝好像太陽,勢不可擋。

日本的盔甲,日本因為資源短缺,他們的盔甲是藤甲,他們的貴族用少量的皮料和豐富的竹片和繩子編織而成,而他們崇尚武士的“忠”,“勇”,所以日本貴族們常常用豐富的顏料來染制他們的盔甲,他們的圖案一般是猛獸,鬼神,他們的頭盔是獸首或者竹木製成,再加上家族的標誌(家族標誌一般是某種精神或者是用來區分敵我的),鎧甲兩袖也有籠手和障子之板,看起來甚是怪異獵奇,也許他們的作者覺得這樣很威風吧。

(身著日本鎧甲的武士)

日本的普通輕足卻沒有貴族這樣好的待遇了,按日本的用法來看,持刀之士只有輕藤甲(只是藤條編制的),弓手只有個藤牌來遮護身體,好在日本戰國時期只有竹弓竹箭,這樣的防護也綽綽有餘了。


軍情解析

對於戰國武將而言,頭盔是鎧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所以這麼說,不只是因為頭盔對頭部的保護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戰場上顯眼,彰顯雄風與威嚴,所以我們看到的頭盔總格式個樣,個性十足,設計的都比較高大,甚至讓人擔心它對人頸部造成負擔。這些頭盔不僅外形美觀,而且背後都有其文化內涵,體現並傳達著武將的精神與信念。在日本人中,擁有較高人氣的頭盔的武將有真田幸村、伊達政宗、上杉謙信、織田信長等等。

真田幸村頭盔上是“鹿角”和“六文錢”,鹿在日本古代傳說中是神的侍從,矯健而善於奔跑。過去日本的喪葬習俗中,在入殮時要往棺材裡放六枚銅錢,死者要用它在冥界渡過“三途之川”。 所以六枚銅錢代表武將死後能獲得平安。

織田信長的頭盔上是“木瓜紋”和“御簾”。木瓜紋是織田家的家紋,代表地上的鳥巢,有繁衍子孫的意味。“御簾”是日本寺廟中的裝飾,代表希望得到神明的庇護。

上杉謙信的頭盔上裝有“日輪”和“三日月”。“日輪”就是上面那個圓環,代表太陽。日語中“三日月”是新月的意思,即陰曆每個月第三天的月亮,特別是8月3日的月亮。

和上杉謙信相似的,是伊達政宗的頭盔,他頭盔上只有“三日月”。其實無論太陽還是月亮,都和日本的佛教信仰有關。日本佛教中有一派叫“道教”,當然跟中國的道教毫無瓜葛。這個教派崇主要拜太陽、月亮、星星,根據教派的分支不同,崇拜的對象也有區別。伊達政宗的明顯是“月派”的,上杉謙信應該是兼信兩派。

日本武士的裝束和家紋是很有意思的文化現象,由此為切入點能瞭解很多歷史知識,也能略微觸到武將的內心世界。希望學友對這個知識多多進行補充。


東瀛遊俠

應該說,早期日本武將的頭盔還是貼近實戰的,名字有點土叫做“兜”,雖然外形較為古樸,但是實用性強,可以防刀箭。然而到了戰國時代,隨著火器的出現,高級武將們上陣殺敵戰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大部分高級武將戰時都是手拿摺扇、指點江山的模式。此時武將頭盔實戰性能下降,而裝飾性能大大提升。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頭盔應運而生。什麼兔子、老鼠、章魚、螃蟹都出現在頭盔上了,甚至一些牛鬼蛇神也來了。總之什麼嚇人、什麼具有威懾力的都可以出現在頭盔上,由於加工工藝的不斷提高,頭盔製作也越來越精良,最終出現了各種造型獨特、加工精緻的武將頭盔。


這裡其實最主要的因素還是武將從此前實戰狀態轉到此時的退居二線狀態,戰場上大部分都是拿著火繩槍的士兵,武將大部分都是處於指揮者的狀態,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威懾敵人,所以才不斷腦洞大開的設計各種新式頭盔。整體上看,這一時期武士們更願意在頭盔和甲冑上體現獨特的個性和審美,當然也有內心憤恨與邪惡。同時為了凸顯身份、地位、家族地位等,頭盔製作時還彰顯一定的經濟實力。


當然還有一點必須要注意到的是這種頭盔都十分高大,這種“帶高帽”的文化其實在各國軍隊中都有所體現,比如法國的熊皮帽就是高人一頭,到了英國則就更高了。主要還是為了體現自己較其他兵種更為出色,日本此時武將頭盔也有這樣的含義,戰場上更加顯得威風凜凜。


諸葛小徹

日本戰國時代是現在日本人最引以自豪的時代,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其中對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格外的推崇備至。
同日本的文化一樣,日本的軍事文化同樣讓人忍俊不禁,合適各樣頭盔讓人看了真是歡喜連連啊~


那個時候人們沒有多少文化,崇拜的就是自然之力,人們覺得龍蝦啊,螃蟹啊,這樣動物的武器特別給力,然後他們自身攜帶的盔甲也是防護性極高,人們把他們的樣子裝扮為頭盔之上,也是想要借用這些好的寓意來保護自己,屬於一種崇拜精神吧。
這種就比較好理解了,希望他們心中的神來保佑他們。

狗頭兜,厲害吧!

為什麼叫兜

日本古代的頭盔叫做兜,保護頭的意思。從平安時代至幕府末期, 兜的形制相當瑰麗美觀,充滿威嚇性和觀賞性,具體他們的目的我們不得而知,反正不是搞笑就對了。

這種必勝的男子買那個時代也很流行,也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吧~


這種貓耳朵的帽子,估計是小可愛將軍或者是女將軍所帶吧,個性啊這個。
最後一個就厲害了。龜仙人的帽子,龜派氣功…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給您


叨叨娛樂團

穿戴,與一個國家的人文地理,人們的個性和社會背景,生活習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日本戰國時代武將頭盔十分獨特。無疑就是表現一個國家蘊含的歷史積澱,和國家傳統制造業的的表現。

曰本人是一個奇葩的民族,他的古代武將頭盔獨特,主要是障顯日夲武士道精神和炫耀其社會地位的標誌。不切合實戰需求。



日本在古代,從方方面面學習中國,經過改良有了自已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品遺產。

假和尚取不來真經,我國武將的頭盔主要是以實戰為出發點,而日夲武將的頭盔,在我國武將頭盔基礎上,別出心裁,打造出了花樣繁多不切合實際的頭盔。成了上層武士炫耀身份的奢侈品。


縱觀古代世界各國武將的頭盔,花枝招展的頭盔,日夲可以獨佔鰲頭。


張峰149764346

我是武備庫,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

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所帶頭盔如此奇特原因如下:

1.唐朝的影響,唐朝時候將軍一般頭戴獅頭頭盔氣勢凌人,於是日本在唐朝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日本武士的裝扮。

2.安全,在日本古代戰爭中,弓箭是最常用的武器,一頂結實的頭盔就起著保護腦袋的作用了。

3.威嚴,日本戰國時期的國民都十分矮小,一旦站在人群裡,立馬就找不到人了,於是高大的頭盔在這時候就起到風向標的作用了。士兵們也會聚集在有頭盔的將軍身邊了。

4.榮譽,古代日本上層武士將一套鎧甲作為自己的命根子,而且這個鎧甲是代代相傳的。

5.拉仇恨,兩軍交戰,站在最前面,騎著東洋小馬,身披裝飾華麗的鎧甲,無疑不是敵方眼中欲殺之而後快的目標。

所以,日本的這種畸形文化真的很有趣。


武備庫

我想這主要還是為了炫耀。彰顯身份。另外和唐朝文化影響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