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矇眼,薅羊毛反被薅

“薅羊毛”的“專業”解釋是:用戶挑一些為推廣獲客或促活的互聯網公司的活動,以低成本獲得高利。其來自於當年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小品裡,“薅羊毛”是指女主當年佔公家的便宜,從羊身上薅羊毛編毛衣,現在專指用戶佔平臺便宜的行為。

利字矇眼,薅羊毛反被薅

遇到先交費的要謹慎

安徽一P2P平臺“吉匯金融”最近暴雷,公安機關調查後發現,這是平臺與羊毛黨頭目一起造勢,忽悠普通投資人入局,然後摘桃的行為,眾多普通羊毛黨和投資人一樣都被騙了錢。

小王參與了一個羊毛黨QQ群,目的是業餘時間賺一些零花錢。群裡經常發佈很多項目,大小項目都有,小的做了每次能賺個10元左右,大的甚至能賺100。

但沒想到的是,小王參與的大項目都是假的!

原來,這種大項目需要先交一定的費用,群主美其名曰介紹費,但是交了錢,做了事,最終卻無法結賬。

利字矇眼,薅羊毛反被薅

不貪小利

小李也是為了賺零花錢加入了羊毛黨群的,群裡除了下載的推廣活動外,還有一些貸款平臺的促銷活動,每註冊成功一個可以賺10塊錢,如果介紹朋友註冊,還能得10塊。小李按照步驟操作了一天就賺到200多元,這讓小李很是開心,要知道對於花銷不大的他來說,200元夠一週的飯錢了。

不過小李比較理智,不管什麼註冊,用的都是小號和一張空白的銀行卡。而且小李操作的都是一些收入比較普通的項目,太小的不划算,太高的不真實,因為那麼好賺,幹嗎還找他們這種小角色做呢。

況且,收入高的往往要求個人上傳身份證、銀行卡等,這等於是把自己的個人信息暴露了,誰知道一些不合規的平臺會不會轉身把自己“賣”了呢!

利字矇眼,薅羊毛反被薅

賺錢誰都喜歡,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大家一定要注意:別貪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