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少不了它们!VR、无人机、全息技术离演出有多远

VR演唱会

未来少不了它们!VR、无人机、全息技术离演出有多远

VR+演唱会,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未来的live演唱会将会是重要的音乐变现形式,而引入VR的技术,突破了live的限制,跨越时空的转变,让观看者不在现场也能身临其境。最重要的是能打通线上线下的用户,让互动和体验乃至门票都有所衔接,这也是这几年VR演唱会越来越多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2016年王菲的《幻乐一场》演唱会上看看VR演唱会在实际操作中的状况。从当时通过VR技术观看王菲演唱会的观众反馈,30元的VR直播并不值得。首先是体验不好,VR技术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但画质却是模糊不清,甚至有人抱怨看久了有晕眩感,这主要是因为视频帧率较低以及手机盒子转头延迟太大的原因;其次是有更好的选择,花25元买会员看1080p画质的直播比VR直播更清晰,甚至免费直播的720p画质都比VR直播的画质清晰。

未来少不了它们!VR、无人机、全息技术离演出有多远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有四点:

1. 有4K源没有4K显示

观看VR直播首先需要数字设备,但问题就是VR头显,能接入4K源却没有对应的4K屏幕。而观看直播的工具更多的是通过手机盒子,而大部分手机都是2K屏,更多是1080p。

2. 画质

身临其境的体验意味着是360°全方位显示,但头显通常视角只有90-120°,这意味着我们只能看到整个4K画面的3分1左右,导致你最终看到的画面只有240p。

3. 带宽

4K流媒体直播带宽需要达到15.6Mbps,而在2015年,中国的平均网速只有3.7Mbps。

4. VR拍摄无法聚焦

如果只是对着现场拍而不变焦的话,普通相机直播拍出的画面同样会看不清人脸。而VR拍摄不仅无法变焦,通常位置也是固定的,虽然可以安放多个机位,但也不能太多,并且不能过度频繁地切换,不然会非常有损沉浸感。

有问题自然就需要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样有四点:第一,更高清的信号源和显示技术;第二,更高的网络带宽和更好的视频压缩及传输技术;第三,VR音频技术达到身临其境;第四,增加更多互动或交互方式;简单点说就是VR技术以及VR演出配套的设备和技术,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无人机表演

未来少不了它们!VR、无人机、全息技术离演出有多远

在过去一年里,无人机表演多次刷屏朋友圈。无人机与灯光的配合,在城市上空展现各种各样的图像,视觉效果非常突出。在去年广州财富论坛晚宴时,无人机演出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进步,不少外国人纷纷留言对无人机演出表示震撼。

未来少不了它们!VR、无人机、全息技术离演出有多远

但无人机也并不是没有缺点,在西安无人机表演秀时,出现了组合图形出错,甚至在回收时出现一架架无人机往下落的现象,被网友戏称“疑似银河落九天”。

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无人机表演会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限制,具体总结有五种:1.信号干扰;2、程序问题;3、定位;4、零件;5、天气原因。这些因素都会限制无人机表演,未来需要有更多无人机技术的支持,才能更完美做好无人机表演。

全息投影

未来少不了它们!VR、无人机、全息技术离演出有多远

全息投影应用在演出中已经是很常见的情况,属于舞台美术的新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声、光、电的界限,在演出空间上成像。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影像,还可以使影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从而让演出更加震撼。目前真正的可商用全息投影技术还没有彻底成熟,更多是通过一些光学现象造成空间成像的舞台效果。

未来少不了它们!VR、无人机、全息技术离演出有多远

投影技术应用在舞台上有很多实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初音未来演唱会和周杰伦与邓丽君隔空合唱这些演出。初音未来是虚拟偶像,每一次演唱会都需要用到全息投影技术,而这些年来,每一年初音未来的演唱会也见证了全息投影技术的发展。从最初能轻易看到光学成像设备,到现在即使是在现场,不是特别留意成像设备,就如同真正的初音未来从影像中走到现实中。周杰伦与邓丽君隔空合唱演出中,演出者与虚拟人物能做出合唱等互动,证明全息投影技术对于舞台效果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这种全息投影技术应用在增加舞台效果上,也有着非常明显的3个缺点:

首先是质感上,在前期做了很多渲染,像次表面散射之类的的层,甚至是皮肤纹理血管等细节,在电脑上能看得非常清晰,但在舞台上投影后,效果就达不到了;

其次就是动画,舞台效果需要与虚拟人物互动,自然要涉及动作数据的收集,这方面一般是通过找演员演绎收集,但不管是动作还是面部表情,都不容易捕捉,捕捉不好,整理动画后投影出来的动作自然效果也不好,光影的表现会有不自然;

最后是无法出现在光线比较强烈的地方,这会影响成像的效果。

未来少不了它们!VR、无人机、全息技术离演出有多远

全息技术的改进其实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前文有提到,可商用全息技术还没有成熟,但小范围的全息技术是有的,真正实现空间成像。未来真正的全息技术应用在舞台演出中,不需要通过光学投影成像,这或许会能让虚拟人物在舞台上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也能与表演者有更多的互动。

小结:

尽管这几年VR、AR等新技术的热度逐渐降下来,但从演出上看,新技术应用在舞台上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可以更丰富演出的效果和形式,类似一些沉浸式表演也是演出形式的新尝试,旨在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现在早已经不是把产品卖出去就高枕无忧的时代,作为行业内的从业者,不管是设备供应商还是系统集成商,都不能因为这些技术热度下来了就不再关注。这些技术一旦发展成熟,可能对于舞台演出形式会是一个颠覆性的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