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高原聖殿布達拉宮的防雷之謎


與同緯度其他地區相比西藏雷電發生的頻率要高出四五倍,年平均雷暴日介於57.1天至78.8天之間。2005年,中國科學院、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和日本某大學的專家就西藏的雷電進行了詳細觀測,數據表明,西藏是我國的強雷暴區,拉薩的年雷暴日數達到90多天。西藏的雷電與內地其他地方有很大的區別,多為雲閃,雲地閃相對來說比較少。但因為西藏的海拔較高,處於大氣對流層的中部,所以雲閃的危害性也不能忽視。文、圖┃王元紅

西藏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因雷擊而造成的人員傷亡、火災、停電、信息系統毀壞等事故。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西藏發生雷電災害700餘起,人員傷亡300多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8億元,1萬餘頭牲畜被雷擊死亡,3000畝森林因雷擊造成火災。2008年8月27日19時至20時左右,拉薩市民聽到巨大的雷鳴聲,感覺雷電很近,閃電光芒很耀眼。隨後,一些單位出現停電、電腦故障和監控設備等不能正常使用的情況。

其中某單位因雷擊中配電箱,致使線路短路,造成火災。在調查住宅受災群眾過程中發現:也是在耀眼閃電和巨大雷鳴後,家電設備出現不正常情況。電腦、電視不能正常工作,屋內電話、電源插座及燈具等存在不同程度損壞,部分居民小區停電。但奇怪的是,在事發時,屋內電話、電源、閉路線等均未斷開,在被損壞設備上沒有發現被雷電直接擊中的痕跡。


布達拉宮的相對高度117米,東西綿延360米,南北寬約300米,殿宇近1000間,面積達12萬平方米。如此高的高度,如此大的建築,在拉薩這個雷電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它是如何防禦雷電災害的呢?

據史料記載:“布達拉宮始建於6世紀末,8世紀曾遭受雷擊……。”這段記述非常簡單,但從這裡我們知道,在1200多年前,這個雄偉的建築遭受過雷電的襲擊,而且,毀壞程度不輕。據桑旦分析,當時發生的雷電應該為直擊雷。因為以當時的物質和設施條件,還不可能產生感應雷的危害。

1645年五世達賴執掌西藏政教權柄後不久,開始重新修建布達拉宮。五世達賴圓寂後,攝政第司·索朗繞旦繼續修建布達拉宮,於1693年完工。非常奇怪的是,自此次重新修建之後的近300年時間裡,布達拉宮沒有遭受過大的雷電災害的侵襲。據強巴格桑處長介紹,1984年布達拉宮白宮遭受雷擊,牆體和消防管道部分受損。2001年布達拉宮白宮再次遭受雷擊,消防管道受損,用於排水的銅管遭雷擊,電話線、電線被燒斷。


兩次雷擊都發生在白宮,比白宮高出10多米、金頂林立的紅宮卻安然無恙。據防雷專家分析這兩次雷擊均屬於側擊雷,由於電線、電話線、監控裝置的安裝,也不排除部分感應雷的可能性。 強巴格桑處長說在文革的時候,位於白宮頂部的金幢遭受破壞,人們發現在每個金幢的裡面都有一尊可以起到消雷作用的銅佛。在重新修建時銅佛得到安置,但沒有完全按照原來的設計操作未能將金幢、佛像與金屬導線連在一起,這可能是導致雷電災害的原因。

據桑旦的研究,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時,實際上採取了很多防雷的措施。紅宮的頂部,有五個金頂,它們就相當於現代的避雷針,高高在上,而且是用銅、金等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製成。在金頂下面,我們看到在四周有很多金屬吊飾相互連接,在視覺上給人很多感官上的享受,它同時也充當了避雷線的作用。

在女兒牆上,有連排的彩幡金屬,它起到了裝飾的作用,但這些金屬製品相互連接,就相當於現代防雷中的避雷帶。在女兒牆的牆身上,裝飾有很多吉祥銅,這些吉祥銅對防禦側擊雷有很好的作用。女兒牆的厚度一般達到90釐米,有些地方甚至達到1米,如此厚度的牆,一方面能夠抵禦寒冷,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抵禦側擊雷。


這樣,布達拉宮實際上就形成了點、線、帶相結合的防禦雷電災害的系統。而這些,是在300多年前就精心設計並付諸實施的,這說明西藏人民在當時對於雷電災害已經有了清晰的認知和成熟的解決方案,不僅充分體現了西藏人民的聰明才智,而且很多做法對現代防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和指導意義。文、圖┃王元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