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二龍山實力也很強,為何最後被梁山合併了,就是因為他!

水滸中二龍山實力也很強,為何最後被梁山合併了,就是因為他!

一、

梁山不是打出來的,而是合併出來的。

之所以能迅速成為強盜行業NO1,梁山靠的就是不斷吞併別的小山頭,這與現代企業兼併收購併無二致。

合併的基礎是雙贏:小山頭傍上靠山,提高了抗風險能力;梁山則一路做大做強,有底氣與趙氏集團談收購。

宋江是合併的最大贏家,可“一將功成萬骨枯”,許多好漢從此沒有自主權,成了及時雨實現個人抱負的墊腳石。

最典型的例子當算青面獸楊志。

這是一個非常苦難的人,也是一個倒黴透頂的人,無論在仕途上,還是在江湖裡,滿懷壯志的楊志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受到的卻是滿臉的排斥,除了顏值很差以外,楊志在人生面臨重大抉擇時常會做錯誤決定,以至一生悲苦。

其中,他最最錯誤的,就是選擇與梁山合併。

二、

楊志在黃泥岡上丟失生辰綱後,無奈落草二龍山,山上的大頭領還有魯智深、武松。

這三人都是名望很高、武藝出眾的好漢,不亞於梁山任何一員猛將,再加上曹正、施恩、孫二孃等人,二龍山的實力不容小覷。

假以時日,二龍山未嘗沒有成為梁山第二,甚至反超其的可能性。

但是,一場意外徹底打亂了二龍山發展的步伐。青州的慕容知府和呼延灼大舉進剿三山(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僅憑三山的力量,抵擋官軍困難重重。

水滸中二龍山實力也很強,為何最後被梁山合併了,就是因為他!

正當“魯智深便要聚集三山人馬前去攻打”,楊志卻很突兀出了個主意:

若要打青州,須用大隊軍馬方可打得。俺知梁山泊宋公明大名,江湖上都喚他做及時雨宋江;更兼呼延灼是他那裡仇人。俺們弟兄和孔家弟兄的人馬,都並做一處,灑家這裡,再等桃花山人馬齊備,一面且去攻打青州孔亮兄弟,你可親身星夜去梁山泊,請下宋公明來,併力攻城,此為 上計。亦且宋三郎與你至厚,你們弟兄心下如何?

為什麼很突兀?按理說,楊志與梁山是有樑子的。在王倫執政時期,他曾毅然拒絕上山入夥。而且,楊志因晁蓋、吳用等人劫了生辰綱而受到連累,徹底斷了仕途的念想,不得不亡命天涯。彼此之間,都有一種難以釋懷的心結。

對於楊志的不計前嫌,與梁山皆有淵源的魯智深、武松(一個是林沖的大哥,另一個是宋江的義弟)當然不好說不。

三、

楊志真的是犧牲個人尊嚴,去給三山解困嗎?恰恰相反!完全為了他的個人利益。

明眼人都知道,梁山勢力的介入,極有可能藉機吞併三山。這種危險性,楊志不可能不清楚。而他選擇這樣做,無疑是想借機加入梁山,尋找更大的發展機遇。

這種想法是在機關呆久了的人的“通病”——愛去大的平臺工作。在他們看來,平臺越大,施展空間越大,官也能越做越大。

水滸中二龍山實力也很強,為何最後被梁山合併了,就是因為他!

而楊志正是個“官迷”。路過樑山被林沖劫走一擔財物,正著急上火的時候,他還不忘對王倫詳述自己的光輝歷程:“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

其實,這個官銜相當於殿帥府負責外事公務辦理的官員,不算太大,屬於公務員編制。

無論到哪裡,他都要提及自己曾經的“殿司制使官”的Title。楊志的理想是:“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廕子,也與祖宗爭口氣”。說白了,就是在事業上有追求。

在他的盤算下,留在二龍山這般的小山頭辛苦打拼,自然不如躋身於兵強馬壯的梁山。

四、

在楊志的積極推動下,宋江領著三千人馬,浩浩蕩蕩而來。

迎接梁山大軍時,楊志道出一番話,投靠之心盡現。

楊志舊日經過樑山泊,多蒙山寨重義相留;為是灑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義士壯觀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

看似為之前拒絕是山而致歉,但舊事重提分明是表示自己已幡然悔悟。意思表達得不能再明顯,就差發個朋友圈:今天,我們都是梁山人!

善於洞察人心的宋江怎會聽不出弦外之音。

制使威名,播於江湖,只恨宋江相會太晚。”

輕描淡寫地就把敏感的合併話題對付過去。有些事只能底下操作,永遠不要放在臺面上。這就是楊志和宋江做事做人的差距。

水滸中二龍山實力也很強,為何最後被梁山合併了,就是因為他!

性格簡單直接的晁蓋就沒有那麼客氣了。當楊志如願從二龍山走到梁山上時,“晁蓋說起黃泥岡劫取生辰綱一事,眾皆大笑”,不知道此時楊志是否能笑得出來?

晁蓋等人的笑,是笑當年如何取勝,而楊志只能陪著苦笑,這恐怕是楊志惟一留下的笑聲,因為在整部《水滸傳》裡,楊志就沒有笑容。

五、

楊志錯估了形勢,梁山早已不是先前的梁山,最欣賞他的王倫早就掛了,山上人才濟濟,當權者並不對楊志的武功有認可。

更何況,在宋江把持下,梁山的兼併收購,一直秉承“只給股權,不給投票權”的政策。新上山的好漢們可以“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卻被剝奪了發言權。

可憐楊志一生努力向上“奮鬥”,但最後卻是兩手空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