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中東沒有日本的聲音?

天若有情142576077

不僅在中東地區沒有日本的聲音,在世界上其它大多數地方也少有日本的聲音。日本一直以來都被稱為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而且日本自衛隊又受到《和平憲法》(又稱《日本國憲法》)的限制,所以日本在世界上的政治影響力遠不及他的經濟實力強大。


(東京)

日本2016年GDP總量為4.94萬億美元,人均GDP接近3.9萬美元,其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三。在2010年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都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經濟體量曾經甚至一度達到美國的60%,大有趕超美國的勢頭。雖然日本經濟實力已經出現了相對的下滑,但是其依舊十分強大。然而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卻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上日本的政治影響力非常有限,這讓日本內心也多少有些不平衡,所以它一直尋求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以便實現自己的政治大國夢想,只是這樣的目標一直無法實現。而日本的政治影響力之所以很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日本受《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的《和平憲法》對日本的國防軍隊建設設置了很多的障礙,比如不允許日本建造具有攻擊性的航母,不允許其向國外出口武器等,這些限制條款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日本軍隊的不斷膨脹擴大。於是儘管日本不缺錢,但是依然無法建設一支全面而規模龐大的軍隊。而且日本軍隊又不允許隨便干預他國事務,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就缺少途徑去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更不可能把軍隊派到混亂的中東地區去攪渾水。


(日本和平憲法)

其次就是因為日本的政治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國的壓制。這種壓制不是說美國刻意打壓日本,而是因為日本是美國的盟友,也是受美國保護的小兄弟,在很多國際事務上日本和美國的立場相同,所以美國往往就代替日本發聲了,美國的光芒也就掩蓋了日本的身影。在國際事務中,日本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支持美國,美國幹什麼他也基本就跟著去了,美國老大哥在前面自然就沒有太多日本露臉的機會了,也因此日本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比較低。伊朗這樣的國家且經常霸佔世界頭條,試想要是什麼事兒都跟美國唱反調,那日本的存在感得多強。
(安倍和特朗普)


另外,日本國民在和平憲法幾十年的教育和薰陶之下現在並不具有多強的攻擊性,他們本身並不希望自己的國家過多幹預世界事務,所以當安倍晉三想修改《和平憲法》的時候會在日本國內遇到很強大的阻力。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雖然日本在經濟上是一個巨人,但是他對世界的政治影響力卻非常有限,日本在中東地區也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所以他在中東地區發不出多少聲音。中東地區主要還是日本老大哥美國的勢力範圍,而日本自己只能是在必要的時候給美國大哥吆喝幾聲,以表示自己“國多勢眾”。


李姓先生

為什麼現在中東沒有日本的聲音?

我個人認為日本在中東的聲音是在加強而不是漸弱,不過以前確實很弱這倒是事實。對於日本國家的外交政策,排除民族主義思維的成分,應該說就倆字“務實”

二戰之前,日本

“脫亞入歐”的政策就不說了,太遙遠了,估計日本人也不會再把這個當回事兒。

二戰之後,因為被美國牢牢按在地上,自己國家談不到有什麼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跟著老大的指揮棒走是必須的。不過,好在老大當時還是很給力的,基本把中東地區搞定了。

所以,跟著老大走的日本在中東也算混的不錯,至少沒什麼犯錯的機會。至少是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日本都是綁在美國大腿上,默默發財的小盆友。

但這種經濟上巨人,政治上矮子的做法也導致了,對日本人“經濟動物”的評價。所以,之後日本內閣開始出現了連續的戰略調整,即田中角榮的以日美關係為基軸的“多邊自主外交”三木武夫“等距離外交”福田赳夫的以日美協調為基礎的“全方位外交”

這些戰略調整有得有失,雖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日本和蘇聯、中國、南亞、中東國家的關係,但也引起了老大的警覺,導致三木武夫內閣的垮臺。

80年代後,隨著美國實力相對下降,日本對提高自己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呼聲日漸高漲,隨即出現將“追隨外交”變為“自主外交”的動向。

逐步由從偏重經濟轉為注重政治;外交的範圍從有利害關係地區擴展到全世界;外交姿態也不斷由低向高轉變。

從中東地區來說,藉助蘇聯南下戰略威脅日本海上石油通道理由,日本打造了亞洲地區最強大的海軍,以及海空聯合反潛體系。並以此,成為美國在亞洲封鎖對抗蘇聯的幫手。

同時,憑藉國內經濟騰飛的基礎,日本國內對於追求大國地位的訴求也愈發強烈。為了展示日本的存在,不但在國際上以援助作為手段不斷揮舞支票本,還大量參與了聯合國框架下的維和任務,可以這麼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軍隊是聯合國維和部隊重要成員之一。

隨著,21世紀到來,安倍內閣開始不斷試驗美日安保條約的底線,試圖獲得更大的活動空間。其中,隨著武器出口三原則的鬆綁,日本開始不斷向周邊國家兜售武器,例如向澳大利亞出口潛艇,向泰國出口軍艦。

與在亞洲策略一致,日本也不再滿足於向中東出口電子產品和汽車,而是在迪拜航展上拿出了自己研發的C-2軍用運輸機。兩個國家的之間的軍品交易,通常不能單純看做一樁商業往來,這將代表著兩國之間政治互信的加強。

如果日本能夠和阿聯酋在購買軍機達成一致,那將是日本軍事設備第一次銷往中東,這將意味著日本在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問題上走出實質性的第一步。

所以,就像我在最開始說到的,日本在中東的聲音不是漸弱,而是在漸強。

另外,近年來,在中東地區發生的政治危機中,多多少少都能看到日本的身影,雖然依舊是大佬背後一個揮舞支票本的角色,但至少日本在中東地區和像沙特、以色列、巴勒斯坦這些國家保持了比較良好的關係,這也是安倍中東戰略的基石,即構建所謂的

“自由與繁榮之弧”


藏地讀行

背景:

1、眾所周知,中東盛產石油,石油是20世紀一切戰爭和衝突的根源,所以中東也就成了大國之間角逐鬥爭之地,以美國首的西方國家對中東總是虎視眈眈,從而引發了阿富汗戰爭以及兩次伊拉克戰爭,那麼說,美國在中東佔據強大的勢力以及話語權!

2、時間倒退,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被剝奪了保留軍隊的資格,只被聯合國允許建立所謂的自衛隊,但後來乖乖成了美國的小弟,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利益的代言人!

3、日本是一個資源能源極其匱乏的國家,但日本是世界上的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前兩個是美國和中國), 因此,日本的石油只能依靠進口。

講完背景,接下來分幾點具體的回答這個問題:

一、日本自身能源需求的原因:日本的石油主要來自於中東地區,阿聯酋、沙特、科威特、伊朗、卡塔爾分列前五位,佔到了日本進口石油的70%以上,十分依賴中東,除此之外,日本在中東並無太多的政治意圖,主要能正常進行石油進口,日本就謝天謝地了!在政治和軍事上都無需太多聲音。

二、美國的全球佈局:美國在全球的佈局很清楚,日本作為美國的小弟,給日本安排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美國在亞太的利益,美國自己派兵在中東肆意妄為,打了阿富汗,又打伊拉克,建立自己控制在的臨時政府,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後花園,如果日本也來發聲,未免有點“喧賓奪主”了,所以,在中東基本沒有日本的聲音!

三、二戰對日本軍事實力的影響:日本二戰後被限制了軍事力量的發展,軍事實力近幾年才慢慢崛起,但是也只是空軍和海軍實力較大,美國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時,主要作戰為對地作戰,這是日本的弱項,日本也只是派了自衛隊前去幫大哥掃掃戰場,看看中東的花姑娘,並沒有太過搶眼的動作,所以,顯得無聲無息,沒有任何聲音!

四、日本的對中東政策的原因:日本對中東政策很長一段時間是以經濟外交為主,主要進行石油等貿易往來,沒有太多政治上的交流,直到近幾年,才從"以經濟外交為主"向"經濟外交與政治外交併舉"的轉折,形成了"對美協調"、"確保能源"、"擴大影響"三大支柱,所以,現在在中東的影響力不高,顯得沒什麼聲音,可能,過個幾年又是另一番景象!

總結:暫時先談以上幾點,還有其他因素,以後再做詳述,總之,國家之間的交往以國家利益為基礎,以前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名言為解:“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再加上世間一切都在變化,唯有變化不變,現在的日本在中東勢微,以後可就說不好了,靜觀其變!


中俄小夫妻

首先,這個題目說反了,不是中東沒有了日本的聲音,而是日本在中東的聲音越來越強。這是一段日本石油發展和對中東態度政策轉變的過程。

一、對中東的不屑

二戰階段,日本的資源主要以煤炭為主,佔領了東三省和山西,煤炭源源不斷運往日本,完全可以滿足自身國內需求,用不著中東的石油。所以,日本對中東完全是不屑一顧。

二、對中東開始重視

戰後日本經濟開始恢復和騰飛,國內資源稀缺煤炭需要購買價格昂貴。燃燒煤炭對環境的汙染破壞也相當之大,這時中東的廉價石油逐漸成為煤炭的替代進口,大部分又來自中東進口,1963-1972年期間,日本年均進口中東石油佔其全部石油進口的86.8%,這時日本才感覺到中東產油區對自己的重要性,開始重視起來。



三、對中東的依賴

石油危機爆發前,日本已開始意識到確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產油國於10月17日動用了石油武器,第一次石油危機由此爆發。阿拉伯產油國部長會議決定,對親以色列的美、歐、日採取減少或停止石油供應的措施,並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日本也被劃入減少供應的“中間國家”之列。這給當時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達88%、國內石油儲備只有四天的日本帶來了巨大沖擊。



日本覺醒過來,親美遠中東是錯誤的,自己經濟完全依賴中東石油。在之後以色列多次中東戰爭中,日本都不顧美國反對強烈指責以色列,歸還侵略領土,反映了自己受制於石油資源,依賴於中東的程度。


四、開始擁抱中東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就任不久就格外重視中東。5個月內3次訪問中東地區,與中東各國要人舉行電話會談12次以上。河野頻繁地訪問該地區,即使是日本政府內部,也認為其在短時間內到訪中東的頻次為歷任外相之最,這背後的動機不僅停留在日本欲與中東地區加強經濟聯繫層面上,更凸顯出日本欲在中東加強政治影響力的企圖——想擁抱中東。

總的來說,日本在中東的聲音只會越來越強烈。爭奪石油話語權,搶奪地區影響力,保證自己能源安全和有效保障。日本接下來還有什麼動作,我們拭目以待。


鷹視國際

日本的聲音只能夠在亞洲比較叫得響,而在其他的地方就不行了。日本是一種典型的在家門口式狗汪汪狂叫,出了家門口就變成了綿羊,喵喵的很聽話,這就是日本,這就是現實中的日本。

我們一直都認為日本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國家,這個國家面積不大,人口卻有1,2億。國家非常發達,富裕科技工業產品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有地位的,所以特別是在我們亞洲國家日本一直都是亞州的龍頭老大。

然而,當日本走出東亞之後,到其他的地方去,而到其他的地方去,那麼日本就變成了一隻聽話的小綿羊了,什麼聲音都不能夠隨便的冒出來,因為她在好的聲音,在別的地方他都是雜音,都是不和諧的聲音,而只有在東亞地方,日本的聲音才顯得有虎虎聲威。

在中東地區更是如此,在中東地區,有許多的勢力範圍都在爭奪,而日本作為一個二戰的戰敗國,在政治上面,日本就是一個侏儒國家,所以想要摘中東地區冒出雜音,顯然是沒有人買他的帳,聽他的話的。中東地區有許多富裕的國家,日本的經濟,雖然在東亞地區很富裕,然而要是到了中東地區,像土豪沙特這樣的國家,哪裡知道你日本上有錢了,給我相比,你差得遠了。正因為有這樣的原因,日本到了中東地區只是祝小綿羊的份兒。

日本在中東地區,除了能夠賣出自己的商品之外,就是向這一地區購買石油產品,其之外,日本在中東地區是沒有其他什麼發揮的,所以日本在中東地區並不能夠發揮什麼作用,更聽不到日本在中東地區的聲音。

況且中東地區是有美國的勢力範圍,所以日本要想在中東地區有什麼聲音呢?他就會受到美國的制約,至少他要看美國主人的面子,如果美國組織的臉色不好看,他也就慫了,所以日本也不敢輕易在中東地區有所作為,所以日本在中東地區是沒有任何聲響的。


幸福地帶2

小日本鼠只是一個被美國殖民者統治的被殖民地,沒有自己的話語權和法律。小日本鼠的法律都是由美國製定限制的。沒有經過美國政府的同意,美國給小日本鼠的制定的法律小日本鼠是不敢改動的。


老遲84926257

不要小看日本這個國家非常善於偽裝自己,日本雖然在政治外交上受到美國牽制。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大國夢,他在國際上聲音小不代表沒有聲音。日本有一個很強大的民間組織叫啥我記不太清了,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收到這個組織的捐贈或者經濟支持,包括中國在內。日本在非洲,在亞洲的影響力一點都不比中國小。所以千萬不要只看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