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賽的往事

球賽的往事


一直就很喜歡體育運動,主要是籃球,乒乓球。從小學就開始玩了,首先是乒乓球,小時候是在礦區長大,山區的條件很差,整個礦區只有礦區的文化室有一張球檯,學校也只有一張表面坎坷不平的木頭球檯,大家排隊等,擂臺賽制,因為人太多,每局只能打四個球,試球一個,如果試球輸了,你就下來,只有試球贏了,才能繼續打到四個球。開頭,不會打,排了半小時,試球基本都輸,立馬下來,後來,我們自己找木頭鋸了幾塊球拍,在水泥地面畫個球檯,拿二塊磚頭,架上一根竹子,就開始打了,是蹲著打的,不是站著打。那個時候,木頭拍子多,海綿拍全礦只有幾個,排不到我們用。我們就在水泥地面上打,水平就慢慢提起來了。

終於有一天,我逃學去打球,到礦裡面的球檯打球,被礦代表隊主力隊員的吳同志發現,他看了很久,就送我一塊流星牌正膠球拍,(當然是舊的),還送我一個乒乓球,乒乓球上用鋼筆寫著:送給運動小將留念。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有了自己的專用拍子。受到這樣的鼓勵,我就努力打球,但成績一直都不好,連礦代表隊都打不上。

到了大學讀書以後,接觸了幾個學過,培訓過的同學(校隊有省少年隊及廣州市少年隊隊員),靠自學,不久,就學會了打弧圈球,並進入了校隊,打替補。

畢業後,打了幾年業餘比賽,成績很一般,以後就當鍛鍊身體及愛好,打打陪練。現在,我在年紀較大的人組成的乒乓球圈裡,還是有點名氣,但不是技術好而名氣大,而是以性格好著稱。

球賽的往事



籃球也一樣,小時候我比較瘦小,發育比較慢,讀大學之前,還不到一百斤。所以怎麼努力,礦籃球隊都不吸收我。我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打球,也是沒人教,連礦區少年隊都不要我,因為太瘦弱了,簡直就是一棵蔥。

同樣,到了大學以後,校隊非常厲害,大部分人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慢慢的與他們一起打球,加上人也長得強壯了一點,就逐步由班隊打進系隊,最後進入校隊。

畢業後,就在工廠組建了一支球隊,不斷打比賽,最後,也代表市中國銀行打甲級聯賽,成績還不錯。


球賽的往事


在我的業餘籃球比賽生涯中,最難忘,發揮最牛逼的一次比賽就是在一九九一年,汕頭經濟特區成立十週年那一天,那時,特區搞了一個聯賽,區代表隊召集了數名市籃球代表隊隊員,準備奪冠,那時,我在金海灣大酒店工作,那天剛好酒店要接特區成立十週年大宴會,幾個主力隊員都是廚師,他們要去炒菜,我們最後勉強湊了五個人去應戰,賽前跑籃時,對方人高馬大,職業隊員頻頻扣籃,我們幾個鬆鬆垮垮,都是業餘選手,動作不正規,雜牌軍,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上,所以,他們連看都不看我們一眼,他們的目標是在考慮如何打下一場比賽。但驕兵必敗,就在那天出現了。我們制訂了一個戰術,就是儘量拖時間,不要輸的太慘,其次就是遠投三分,(因為籃下根本不行,他們像大樹,我們像洋蔥),結果,那天也是有如神助,在對方佈防之外的三分線外,我接連投了十多個三分球,上半場我們贏對方17分,下半場就完了,他們被惹怒了,向我們發動猛攻,我們拼命犯規,最後,罰剩四人,沒替補隊員了,剛好酒店工會有一個人過來,看看我們究竟輸得有多慘,準備過來安慰我們一下,結果不管三七二十一,馬上就被派上去湊數。結果,下半場我們輸16分,最後贏對方一分。可把他們氣壞了。隔年,我們又相遇了,結果可想而知,被他們打得稀巴爛。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我也很少去打籃球了,因為這一代人的對抗性競技體育活動已不適應我了。只能偶爾玩玩,更多的是看球。

現在的球風與過去完全不一樣了,過去的眼花繚亂的配合,快攻,多套陣容的組合,已不見,只是靠個頭,暴力型強攻,佈陣防守,速度太慢,遇到個頭比你大,力量比你強,你就沒辦法了,只能打三分或個人英雄突破。隊員的個人基本功,配合,絕招等都沒什麼特點。還不斷高薪請教練。社會在不斷進步,任何事情都是與時俱進,觀念也必須不斷更新,體育運動也是這樣,以後,隨著科技的發展,有可能會出現一支機器仿真人球隊,它們精準的計算,難以想象的過人技術,百分之百的投籃準確率,超遠距離的三分球,人類在它們面前分分鐘被蓋帽,分分鐘被劫球,落花流水。

世事如棋,未來如何?

不知。

球賽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