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喜歡詩詞呢?

深鎖冰心向古卷

喜歡詩詞,喜歡它的意境,喜歡他的表達方式,所有的情感以及鏡像就全部展現在眼前了,有時候甚至一個字就定了整首詞或者詩的基調。讓人讀到的時候非常興奮,下面說一首比較喜歡的詞《浣溪沙》,這是晏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我想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開頭寫“一曲新詞酒一杯”。短短几個字,便寫出了當時的情景。作者必然是在一面喝酒一面填詞。“去年天氣舊亭臺。”表達了當時這個事件發生的周邊的景象。在去年的時候也是同樣的天氣也是在這個地方。他們各自都是獨立的兩句話,但是連起來在一起。卻又讓人眼前產生了景象,“夕陽西下幾時回。”在黃昏時分,太陽落下去了,這三句之間,可以說是毫無聯繫的,但是詞是用唱出來的,在他們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有聲音的方式把它們聯繫在一起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詞可以說是北宋詞開創時期最重要的一個句子了,不僅僅是晏殊的代表作,更是整個北宋時期的非常有影響力的句子,他加入了作者的主觀意識。感慨生命,有一種對生命逝去的感傷,但是在這時話鋒一轉他好像又找回了一種希望,那就是“似曾相識燕歸來。”看到了飛回來的燕子,好像是去年自己看到的那隻。因為前面坐著有些去年天氣舊亭臺,就說明了他去年也是在這個地方的,所以這句似曾相識燕歸來就顯得特別的有意味,並且很優美。這不光光是作者在講景色,更是在講生命的狀態,缺一不可,最後“小園香徑獨徘徊。”好像只有一個人在院子裡徘徊的時候,才會看到這些景色的時候引發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藝滴設計

首先,是它讓我們意識到:


夸人美麗除了用“哇靠,你長好漂亮啊!”“臥槽,你長得不錯嘛”這樣的句子之外,還可以像選手王若西稱讚董卿這樣表達:



經常有人質疑“讀書有什麼用?”


“巧妙地地出口成章”和“寥寥幾個詞彙”之間的差別,應該就是讀不讀書的區別吧。


其次,《詩詞大會》讓我們知道,古代人也看臉,追星也瘋狂。


就像講到成語“擲果盈車”的典故時:潘岳(又名潘安)長相俊美,坐車走在街上時,一群老太太奔放地表達了對他的喜愛,往他的車裡瘋狂扔水果。



愛美之心自古有之,但好在古時的小鮮肉,跟我們現在的小鮮肉不同,老太太們都喜歡的潘岳雖然帥氣有才,追求愛慕者很多,但他很專一。


一輩子只愛妻子一個人,沒有出軌,當然也沒有約炮,而且在妻子去世後,他因非常思念,寫了悼亡詩三首。


另外,它讓我們知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是真的,一個女人身上最珍貴的是她的底蘊,就像董卿。


比如,第六期中,一個父親因為工作不能陪伴女兒,為了方便女兒記憶詩詞,他就把女兒要背的詩詞譜了曲,方便女兒唱著記憶。


現場有個小姑娘,就唱起了他譜曲的《春夜喜雨》,那個父親輕聲跟著和。



董卿被這個父親對女兒的愛深深感動,為了表達這種感慨,她信手拈來地說出了葉賽寧的詩《我記得》。





再比如,第八期中,百人團裡有個選手說他的父親是個盲人,從小就用口口相傳的方式教他詩詞,而且直到現在,父親還一直保持著閱讀盲文書的習慣。



董卿聽完,被他父親對讀書的熱愛打動,她聯想到了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的經歷。

並由此想到了他那首《關於天賜的詩》中的幾句,並隨口背了出來,恰到好處地用來向選手盲人父親的讀書精神致敬:



也是在這一期,擂主爭霸賽結尾,選手彭紅賓遺憾離場,董卿送給他一句陸游的詩:


我不愛吃發麵餅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回家作業做完,爸爸就規定我練書法,寫的內容就是古詩詞,那個時間,書法是主,並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但內心是喜歡它們的,不為應付爸爸,不為考試,不為任務,不為我要懂得去當與同學的談資。



長大了到很遠的地方工作,詩歌對我而言,是希望與夢想,是家鄉,是思念與憂傷!是疲憊時夜深人靜時心靈棲息的地方。是對朋友的親切溫暖是對戀愛朦朧的嚮往!



很多很多日子,很多很多場景,很多很多心情都有了更好的表達,有了安然的寄託,在生活工作節奏快的前沿城市裡,雖不是才華橫溢,也不取悅任何領導,但不會浮躁功利,總會保持著出發時的初心,這大概就是詩詞對我的影響吧!



喜歡一首詩,始於文字,陷於意境,忠於修養,迷於韻律,醉於深情!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採蓮的小船輕快飛梭。採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對古詩詞的愛,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深厚,深到骨子裡,厚到意志中。在世間,我們能真正擁有的太少,而在詩詞中,我們能擁有某一刻的全部,它的豐盛飽滿,它的熱情與哀傷!


繁華的城市寂靜的心

回答的有點晚,因為太忙,見諒。

小時候是覺得古詩詞背起來朗朗上口,比較蓉容易記住。後來,揹著揹著便感到內容豐富 ,包攬萬象。有歷史事件,名勝古蹟 大漠風光,風花雪月,四季景物,田園風光,春愁,悲秋……。而這些都是我從來不曾看見 ,接觸過的。那時候,在鄉村,八九十年代 ,好些地方還沒通電呢。更何況電視。

最吸引人的古詩詞只給出幾個簡單的詞,把它們串去起來。讓讀者發揮最大的想象空間。不像電視電影,什麼都格式化。而是其中的細節自己喜歡什麼樣子,可以想象成什麼樣子。比如寫一個少女,她穿什麼衣服,什麼顏色,什麼款式,什麼髮型,什麼飾品,乃至於身邊的動西 身後的背景 ,都可以任憑自己想象。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心太過孤單。身邊的人閒時,聚在一起就是家常裡短,你好他壞。再就是賭錢,擲骰子,打麻將。似乎應該如此。可我偏偏就學不會。而詩詞一看就懂,一學就會。覺得比打麻將容易多了。所以閒時就拿它來消磨時間了。


夏日清風226222914

我比較喜歡詩詞,簡單的幾句話,就能引人無限的遐想,給人最美人情的感覺,給人朦朧曖昧的感覺,給人壯志凌雲的感覺,給人落寞惆悵的感覺,給人歡快喜悅的感覺……這些感覺是其他的文字作品很難帶給我的感覺,很容易讓人動心。

我不僅喜歡讀詩詞,有時候還會試著自己寫幾首打油詩(七言或者現代詩),下面就是我最近寫的七言,還沒有定標題,請有興趣的條友賜個標題!


輾轉反側無眠夜,

心繫遠方夢中人。

枕臂聆聽蟲聲起,

三更夜茶雨竊心。

連綿無盡思彤夢,

念似風輕卻難停。

秋雨無聲細細落,

滴滴相思萬里情。


文字中的回憶



暖煙的淺吟館

說來慚愧,本人談不上喜歡不喜歡詩詞。上世紀70代未,家庭遭遇變故,父親早逝,我們兄弟姊妹都還小生活困難,我真正體會到世態的炎涼,為了排解憂愁,就向同學借了一本《唐詩絕句一百首》。從那時起我就通過讀詩書,獲得暫時的內心安慰。唉!一切都過去了,現在工作忙,只有在頭條上讀網友發的詩詞了。不學子牙垂直釣,願挈網綱隨白帆……



待到山花爛漫時151501767

是的,我個人非常喜歡詩詞。那詩詞韻律間恰如兩岸之中的小河衍生著無邊的風景。那一詞一句……簡潔而凝練。時而若風有影;時而若雨有聲;時而若情悸動;時而若水起瀾;時而花起香塵;時而思人若蠱;時而遺憾如割,時而豪氣干雲;時而嘆惜無盡……那每個詞句是作者的靈魂它穿越了歷史無盡的長河來到這個時空與我們交織……

可以不必成為大師。只緣於我心中所愛。面對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壓力。可是現在我不由想起了高曉松的名句“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你說是嗎?我的友友……



為0的浪漫127023511

喜歡詩詞的含蓄蘊藉和古典唯美,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積澱下來的那種文化因子。上學那會的喜歡還是膚淺的喜歡,甚至被應試教育壓迫下的死記硬背,並不十分明白古詩詞背後的美麗與哀傷。

後來脫離了那種應試環境,卻發現在某些心情的節點有些詩詞會脫口而出。原來詩詞真正的美就在這裡,它背後積澱的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共同的情懷。不管你身處何處,只要你身上流著炎黃子孫的鮮血,某些共同的文化情懷就會被喚醒和點燃。

異地戀的時候,才明白“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對愛情怎麼樣的堅貞與無奈;內心孤獨的時候,才明白“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怎麼樣的幽靜而憂傷;面對挫折的時候,才明白“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是怎麼樣的纏綿而曠達。

喜歡古詩詞,喜歡身上流淌的中國文化因子。


此箋

喜歡需要理由嗎?當然不需要了。實在要給個理由,那就是小時候的一段故事了。在差不多六七歲左右,吃飯基本就是吃半碗漏半點。家裡又太窮,父母其實不識字,沒有半點文化。但對傳統教育卻根深蒂固,一次我父親直接用筷子抽我手,嘴裡還大罵道“粒粒皆辛苦”,你個浪費糧食的東西。那時候只知道被打的很痛,卻不曉得什麼意思。最後上學接觸到這首,啟蒙老師講解了,我覺得很有意思,幾個字就讓我好好吃飯,特別神奇。慢慢的就對比較短的文學體裁有興趣了,包括現在的詩詞和對聯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