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導彈能打飛得快的飛機,卻難打跑得慢的航母?

專注液壓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導彈作為一種高精尖武器,其作戰任務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分工明確,按任務標準劃分有反地導彈,防空導彈,反艦導彈等戰術導彈,以及戰略導彈。

在演習乃至實戰中,攻擊飛機的導彈通常為防空導彈,而防空導彈側重於發動機,和火控,針對飛機的高機動和弱防護的特點。在殺傷方面,戰鬥部多采用破片或者連續杆,通過密佈數量來劃傷乃至穿透飛機。所以,但從殺傷這條而言,針對飛機的防空導彈,即使擊中航母,也難易擊沉乃至取得任何實質性殺傷。

(現代輕型單兵防空導彈)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現代航母的自衛能力並不弱,就艦體而言,以美先進航母“福特”號為例,其裝備兩座改進型“海麻雀”防空導彈,兩座“公羊”防空,以及兩座MK15型6管20毫米密集陣火炮,火力密度相當驚人,在包括了AN/SPY-3 I/J頻帶多功能雷達,以及AN/SPY-4 S長程廣域搜索雷達的雙頻雷達系統的火控指引下,精度更佳。

(美“福特”號先進航母)

更重要的是,航母通常並不是獨自一人在戰鬥。以航母為核心的現代航母戰鬥群已成為世界列強的身份象徵。在各種護衛艦,驅逐艦的“眾星拱衛”下,現代航母面對導彈打擊,更是能安然無恙。

(美航母戰鬥群)

但導彈就真的拿航母沒辦法了嗎?常言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針對航母的導彈威脅依然存在,這就是我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d中程彈道導彈。得益於我國軍工人員的科研奮鬥,東風21d和26d導彈在具備了彈道導彈高射速,垂直彈道的屬性同時,擁有不輸巡航導彈的制導性能,是我國的國防重器。

(我國東風-26D彈道導彈)

最後,軍情君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希望親們點波關注,以方便給大家普及更多軍武知識!謝謝!


軍情解析

首先,飛機是快速移動的目標想要將其擊落,就要什導彈的速度大大快于飛機的速度,這樣導彈才能在短時間內追上飛機將其擊落。一般飛機對飛機的是空空導彈,地面對飛機的是地空導彈。一般這樣的導彈飛行速度都在3M--6M,一般的戰鬥機的速度也就在2M左右。



而打擊艦船的慢速目標的導彈是指那些反艦導彈,如果以空空導彈來打擊艦船,只要導引頭更換是一樣可以的,只是由於戰鬥部很小,對艦船的損傷並不一定會很大。在原理上是可行的。對於反艦導彈是專門用來對付艦船的,其戰鬥部的威力要遠大於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


對於問題而言,其所指的導彈應該是指彈道導彈。因為航母是一個移動比較慢速的目標(相對於飛機而言)。如果是用反艦導彈來攻擊航母,前提是航母的任何防禦系統都不存在。那是很容易擊中航母的,如果空空導彈改裝導引頭也是可以做到。這裡的問題是用彈道導彈打航母世界上目前只有中國做到了。困難的程度在於彈道導彈是一種打擊固定目標的,它的發射到落點都是按照一定的彈道軌跡進行的,過故而打擊移動目標比較困難。


淡然longjiangjiaoyou

防空導彈打擊空中目標的能力不容置疑,戰略轟炸機和三代戰機在防空導彈面前已經沒有生存空間,美俄的大型戰略轟炸機都已經進入服役的晚期,而新型四代戰機中隱身能力是凌駕於所有性能的之上的指標,其目的就是為了躲避防空導彈的威脅。此外導彈打擊航母也不是題目中所說的那樣困難。相反,在現代化海戰中導彈打擊航母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作戰手段,在馬島海戰中阿根廷的機架超軍旗攻擊機攻擊機,使用飛魚反艦導彈重創了英國皇家海軍,多艘昂貴的謝菲爾德級驅逐艦被擊沉或擊傷。這說明導彈打擊還上的軍艦要比打擊空中的飛機容易。

之所以還沒有出現導彈擊沉航母的案例,有三點原因。其一是航母的自衛能力遠在戰鬥機之上,即便是四代隱身戰機面對追擊而來的防空導彈也只能邊跑邊釋放干擾彈,這種被動的應對手段很難阻止防空導彈的襲擊,而航母就不一樣了。現代化航母戰鬥群一般包括各種護衛艦、驅逐艦組成,具備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軍艦上攜帶的防空導彈可以確保航母上空不會出現任何有威脅的目標,不僅是戰機就連高速飛行的導彈也會被艦載防空系統攔截。因此導彈根本來不及發揮其精確制導優勢就會被幹掉。

從外,相比鋪天蓋地的陸地戰爭,自二戰結束以來全世界範圍內就沒有爆發過幾次像樣的海戰,中東戰爭和許多次地區衝突中都離不開導彈和飛機的較量,這就為導彈擊落飛機提供充足的機會,在實戰中防空導彈的打擊精度越來越高,逼得飛機設計者們挖空心思增加戰機隱身能力,而飄在海上的航母很少遇到威脅,也就不會有被導彈擊沉的案例。不過美國已經意識到航母面臨的導彈威脅,在新一代“福特級”航母的設計中加入類似四代機的隱身要素,除此之外還設法提高艦載機航程讓航母儘可能遠離戰區,以躲避導彈的威脅。得一提的是,在海上防空技術不成熟的馬島戰爭時期,阿根廷海軍本來是有機會擊沉英國航母的。

相比只能起飛垂直起降張艦載機的英國“無敵級”航母,阿根廷海軍裝備的“五月二十五號”航母是一艘排水量接近20000噸的中型航母,雖然和阿根廷1958年購買的獨立號航母一樣,都屬於英國巨人級航母,但是五月二十五號經過現代化改裝,加裝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彈射器,艦載機起飛的重量和甲板作業速度遠在英國無敵級航母之上。但是這艘航母是二戰末期的產品,它的動力系統非常的羸弱只能跑出25節的航速,所以即便有蒸汽彈射也很難起飛滿載裝備和燃油的“A-4天鷹”和“超軍旗”艦載機。兩支航母艦隊在馬島海域相遇時天氣無風更加限制了五月二十五號的參戰,最終錯過了攻擊皇家海軍的機會


利刃軍事

首先,飛機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其擺脫導彈鎖定的能力極其有限,大部分的情況下,戰機遭受導彈鎖定後,只能依靠自身機動性進行擺脫,或是發射誘餌彈以及干擾箔條偽裝出假目標,從而騙過導彈的追蹤。一旦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大部分時候飛行員只能選擇跳傘了。

圖為戰機在進行空中機動的同時拋射干擾箔條

但航空母艦從來不會以一個單獨的個體出航,作為艦隊中最為重要的艦艇,航空母艦往往是具有其自己專屬的護航編隊的,而航空母艦的防禦圈也被分為三大個區域。通常來說,航母最外層的防空圈是由固定翼預警機組成的,這些預警機雖然不具有作戰能力,但可以很早發現飛向航母的導彈,並加以鎖定。為航母的護航艦船以及防空系統做出精確的指引。

圖為伯克級發射“標準-3”導彈進行攔截

當導彈進入護航艦船的雷達捕捉區域時,伯克級護衛艦或是提康德羅加級就會啟動自身的攔截網絡,通過艦上的導彈發射單元將中遠程防空導彈發射出去,在安全區域內將所有來襲目標攔截。這個階段通常會摧毀大部分的來襲目標,但偶爾也會有一些漏網之魚。這個時候基本是由航母的近防炮以及數量極少的近程防空導彈負責攔截了。雖然數量少,但這些“貼身侍衛”非常有效。

圖為美國海軍艦艇搭載的“密集陣”近防系統發射瞬間

由於航母的防空反導具有多道網絡,護航艦船和空中預警機也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因此,相比具有高機動能力但是反制手段少的飛機,航母被命中的概率實際上是很低的。


軍事新觀察

導彈難以擊中慢速移動的航母,應該是說彈道導彈,比如我國東風二一d。因為彈道導彈基本按照設定彈道採用高超聲速突防的方式攻擊固定目標的。

既然彈道彈不容易擊中移動目標,為什麼還要開發彈道彈打航母呢?因為彈道彈速度快威力大,只要解決好制導問題,面對高超聲速彈道導彈戰鬥部現有的艦載防空體系基本上作廢,而且一旦被彈道彈擊中,航母基本上喪失戰鬥力,即便沒有沉沒也沒有維修的必要了。

至於對付飛機的導彈無論是地空還是空空,首先來說威力不夠,打中航母這種龐然大物也只能算撓癢癢(打中特殊部位另說)。其次還是一個導引問題,對於任何形式的雷達制導,只要能夠為導彈提供目標信息,可以擊中任何東西。然而紅外導引可能就有點麻煩了,因為相對於飛機尾焰的紅外特徵,航母可能就是個紅外靜默體。


兵器小百科

難打沉,因為導彈威力小,而航母太結實。

從制導方面來說,攻擊航母和攻擊飛機的難度並沒有太大差別。無論是用雷達還是用紅外,航母的目標特徵都挺明顯。

不能拿在大海中搜尋航母和在戰區搜索敵機來比較。敵機在轉場或者防區外,也不是防空雷達能搜索的範圍。航母也是,在公海航行時並不能靠雷達搜到。(有別的方法)但是航母如果需要執行任務,那敵我雙方都有一個交戰的範圍,常規反艦武器在這個距離就都可以用了。

所以打航母和打飛機的主要難度區別還是在毀傷效果上。

下圖就是用核彈炸過的航母,這條測試航母是二戰遺留下來的,距離起爆點大概五百米吧。

對,炸了兩次,雖然完全損壞無法修復,但是還沒沉沒。(當然,如果有人的話是無法倖存的)

所以對於航母來說,需要儘量損傷其水線下部分,導致足夠的海水湧入航母,才能導致航母沉沒。

像航母這樣的大型軍艦,除了有一定的裝甲之外,其損控結構也很完善。破幾個洞,在戰時會因為及時損傷控制,封閉漏水的艙室,使得海水無法湧入其他部分。

所以針對航母要有專門的導彈,比我我國的某款針對航母的導彈。通常這種導彈不僅僅是爆炸,而且需要在穿透到一定艙室才爆炸,盡最大能力破壞航母水線下結構。

而題主說的防空導彈,面對的都是高速飛行的航空器。僅僅需要破片殺傷就可以嚴重損傷它們。別說導彈了,就是飛來個鳥都能擊落高速飛行的戰鬥機。


蛋科夫斯基

空空導彈打飛機和反艦導彈打航母並不是一回事兒。

航母難打,主要是因為航母擁有一整個編隊的護航艦隊專用船隻進行護航,等閒反艦導彈很難突破防禦打中航母。



而且航母艦載機飛行半徑超過大多數艦船和反艦導彈射程,想打航母可沒那麼容易。以美國海軍航母為例,一架F/A-18大黃蜂飛行半徑超過1000公里,再加上導彈射程,作戰觸鬚長的很。



而能對航母威脅的如SS-N-22這類反艦導彈,也就200不到300公里的射程。

所以普通的非航母編隊實際處於被航母攻擊狀態,除非使用一些戰略戰術,否則硬打是打不了航母的,你射程連一半都不夠,怎麼打?



除了優秀的艦隊防禦,超長的偵搜和打擊半徑,航母本身航速也不慢,轉移和部署的速度非常快。美國航母普遍航速在30-35節上下。我國遼寧號據說也不慢,在30節左右。



還有種特殊的打航母方法——戰術級彈道導彈轟炸,目前只有我國的東風21D擁有該功能,


導彈打飛機則是另一個概念了。一般是空空導彈、地空導彈、艦空導彈,但無論哪種,打飛機都屬於追逐並機動擊落。

現在某些先進對空導彈可以做到測量飛行物軌跡速度,然後迎頭打擊或根據最短航線追上。攻擊模式無外乎近炸爆發彈雨破壞飛行物。也有一些特例,比如中美兩國掌握的反導動能彈技術,通過實體彈硬撞目標造成擊破。像薩德就有這類。



戰機為了機動性能,一般不會強化防禦,除了某些攻擊機會做相應加固外,大多數戰機都是薄皮大餡兒,高速飛行中捱上一發彈雨,下場悽慘的很,很容易被擊落。



另外導彈速度是快于飛機的,飛機就是加力全開也無法超過導彈的飛行速度,只能通過提早預警進行相應規避和投放干擾彈。不過像F35這類先進戰機目前已經裝備電子對抗系統,雷達預警的同時可以選擇通過電子干擾和破壞影響來襲導彈的索敵系統,但靠不靠譜就不知道了,以色列那不就有架肥電給人幹下來了麼。


王司徒老百科

飛機沒有盔甲(沒有護衛者),再說了,飛機一般都是,單打獨鬥的多。從前有一部電影叫《倫敦上空的鷹》,如果就像電影中,成千上萬的飛機,導彈也難打。你一次能發兩千枚導彈嗎?你有多少存貨?……。

航空母艦有“防彈背心”(周圍的有,各種各樣的軍艦護衛著),再說了,它自身也有反導系統,到現在,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國家“膽大包天”的敢去打航空母艦,你別看天天吹牛皮行,沒有一個敢打的,都怕“引火燒身”,就怕航空母艦沒有打著,自己還玩完了。



要徹底擊沉它,到底需要多少導彈?這個數量也許有關的“專家”,都已經算出來了,據說是,導彈打擊它需要就像“下雹子”一樣密集度才行,要是這樣打法,也許這個國家存著的這些導彈,都會打光的,到時候,更是“耗子烤火~幹爪了”。就等著受氣吧,捱揍吧……。


所以說,無論拿導彈打飛機,或者說打航空母艦,必須你要有,雄厚的家底才行,你導彈有多少?一輪能打擊多少?還能剩下多少?現學現賣?到時候就不管事了。


春天來了7270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導彈包括很多種,按作戰用途可分為:空地導彈、地空導彈、岸艦導彈、空空導彈等;按制導方式可分為:紅外製導、激光制導、雷達制導、電視制導等;按戰鬥部性能可分為:常規導彈、核導彈等。既然導彈家族包括這麼多功能各異的導彈,籠統地說導彈能打飛機、不能打航母,或能打航母、不能打飛機,都是不恰當的。題主的這種提問方式,首先就是不夠科學、不夠嚴謹的。

試想,如果你用一枚地空導彈來對付號稱“海上巨無霸”的航母,顯然如同以卵擊石;相反,如果你用一枚裝有核彈頭的岸艦導彈來對付航空母艦,頃刻間足以使它灰飛煙滅。所以說,導彈的種類不同,作戰效能也就不同,由此針對的打擊目標也就各不相同。

至於題主為什麼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推測他所提及的導彈應該指的是對空導彈。因為導彈這種武器,從最初設計理念上講,是一種依靠作戰人員控制引導,依靠自身動力系統在空中高速飛行,以戰鬥部攻擊敵方目標的武器。所以,導彈這種武器,自從一開始裝備部隊,就是以飛機作為其主要目標的。至於說為什麼飛機好打,是因為它缺乏自身防護力。只要被導彈擊中,輕則機毀人亡,重則空中解體。而航母的情況完全不同,艦體均採用高強度裝甲防護,甲板更是可以抵禦普通炸彈的攻擊,且有航母戰鬥群中的其它戰艦為其提供支援掩護。地空導彈對航母實施攻擊只會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被航母戰鬥群內的防空武器所攔截,另一種是以微薄的裝藥量擊中航母,而航母經過短暫搶修之後,仍可以繼續在海上航行。


慕什塔戈

要說打中,不考慮航母的防禦能力,反艦導彈的命中率不比防空導彈低。但是要說摧毀,那就不是一個量級了。飛機才多重,最大起飛重量100噸級已經是巨無霸了,而這對於海軍來說只是小艇級別,航母排水量動輒就在2萬噸以上,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滿載排水量在10萬噸以上了。飛機的結構材料主要是輕質合金,如鋁合金、鋁鋰合金、鈦合金等,再加上覆合材料,而且厚度還不能太大,所以都不扛揍。像防空導彈的戰鬥部都很小,即使像愛國者PAC-2這樣的中遠程防空導彈,戰鬥部也才91公斤,但只要直接命中,就能把戰機打得凌空爆炸。而航母是用碳素鋼、高強度合金鋼等建造的,厚度也很大,關鍵部位還有加強,很扛揍,所以反艦導彈的戰鬥部通常都是拿百公斤說話的,俄羅斯的SS-N-19反艦導彈戰鬥部重達750公斤,還要加上超音速,就這都不可能用1枚將航母擊沉。

面臨攻擊時的反制措施也不一樣,飛機面對空空導彈和防空導彈攻擊時,除了機動躲避,就是用電子戰手段進行干擾和誘騙,基本沒有反打的能力。而航母則不同,面臨反艦導彈攻擊時,艦載戰鬥機可以在外層用空空導彈攔截,護航艦艇用艦載區域艦空導彈進行攔截,航母還有近程防空導彈、近防炮、艦載電子戰系統等等,攔截能力非常強,這也是為什麼打航母要用反艦導彈進行“飽和攻擊”的主要原因。

攻擊時還有一個前提就是發現和跟蹤。飛機在空中飛,預警機、地面雷達、戰鬥機的機載雷達等發現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即使是隱身飛機也不敢掉以輕心。而航母看著大,但在茫茫大海上也就是個沙漠中的小沙粒,要發現實際上非常困難。(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