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電視劇中皇帝對從寺裡回來的甄嬛是怎麼樣的一種心理態度?

用戶3708573217

皇帝喜歡甄嬛,五分是因為性情,五分是因為長相。

除夕夜,倚梅園中,皇帝對甄嬛動情,那個時候皇帝根本沒看到女子的臉,就覺得怦然心動,可見甄嬛讓皇帝動心不光是因為長相。

在甄嬛離宮的歲月裡,皇帝故意苦著自己少去後宮,他慢慢意識到自己喜歡甄嬛並不僅僅是因為甄嬛長得像純元皇后。

槿汐姑姑說甄嬛只有在穿上純元皇后的衣服時才有幾分相似,但是甄嬛得到皇帝的寵愛是一方面,得到皇帝的信任是另一方面。甄嬛能夠隨時出入御書房,伺候皇帝筆墨,明明後宮不得干政,皇帝卻常常把朝堂的事說給甄嬛聽。甄嬛的機智和聰慧也是皇帝喜歡甄嬛的重要原因,皇帝不止一次誇甄嬛說放眼後宮,只有甄嬛一個人能夠幫助皇帝籌謀。

甄嬛有主事之才,也有大局意識,能夠審時度勢,又精通詩書,這樣的女子是對皇帝的朝政有幫助的。所以皇帝喜歡甄嬛。

另外一個方面是甄嬛的性格很好,溫柔體貼又有女子的嬌嗔,早期甄嬛比較心高氣傲,倔強,在後面回宮之後,性格柔和了不少,稜角磨平了,傲氣少了,事事以皇帝為重,這樣又乖又聰明的女子,皇帝自然愛不釋手。

所以皇帝對甄嬛的情感是複雜的,有愛,有需要,有享受。


一川閣主

皇上對甄嬛,在甄嬛回宮之後,其實是動了真心的。


先來說說皇上,甄嬛曾經道出她對皇上的真實想法,皇上是一個涼薄之人。



涼薄,是對待別人,但是涼薄之人希望別人能夠用熱情對待自己。因為他自己涼薄,已經很難融化自身了,所以需要別人來融化他。


皇上寵愛過的女人,莫不如是。比如甄嬛,因為甄嬛落落大方,主動直接在御花園中和皇上討論人生,兩人相約也只是稍有避諱。皇上喜歡華妃,喜歡葉瀾依這樣大膽主動的女人。


而其他的女人,比如皇后,比如端妃,再用情至深,皇上也不願意投入。因為皇上本身就已經很冷淡剋制,這個時候如果對方也是這樣的人,雙方會尷尬地什麼都說不出來。所以安陵容為什麼最初侍寢就被抬了回去,因為皇上說不想為難她,內裡的意思是,如果你不主動的話,那抱歉我也主動不了。


在前期,皇上對甄嬛,有寵無愛。因為他不敢投入,他本身對待感情,就極為慎重小心。而在與甄嬛的糾纏中,他們遇到了諸多坎坷與矛盾,他不捨得甄嬛離開,但是在甄嬛多次主動復寵之後,甄嬛終於不想繼續下去了。


所以甄嬛下定決心要離開,皇上再捨不得,但是因為他冷淡的性格,也不會強求挽留。



甄嬛走了,皇上還是念著她。可能她早已經不再是純元皇后的影子,皇上對她的感情早就發生了變化。


這次復寵,仍舊是甄嬛主動。皇上在感情上,就是這麼一個被動的人,需要女人主動撩他,需要女人主動心回意轉。他需要的不多,你只要主動,他就會逐漸動心。


而回宮後的甄嬛,不再用感情回應皇上,而是用技巧回應皇上。所以她不再得罪他,他也不需要為這段感情投入太大精力。


他對她好,是因為他喜歡她。只要她不離開他,他就會一直喜歡她。回宮後的甄嬛與回宮前的甄嬛,對他來說都是一樣,是一個他可以寵愛的女人。


而之所以提問者感到不一樣,感到彆扭,是因為回宮後的他雖然還愛她,但是她,卻早已經不愛他了。兩者的相處更為融洽,但卻已經回不去了。


林一行

甄嬛離宮前皇帝就有幾分真心的,“菀菀類卿”是他的自我暗示,也是表示對純元有愧,“我怎麼會愛上別人呢?她只不過長得像你罷了”。這本身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後宮佳麗多了去了,只有甄嬛是需要向亡妻報備的。

失去才知珍貴,甄嬛離宮時,皇帝放不下身段挽留,同時也是賭一口氣,“別以為我朕沒你不行!”結果還真就不行,這麼多年念念不忘。

此後直到晚年讓血滴子再次滴血驗親之前,皇帝都沒有懷疑過甄嬛對他的真心(皇后白礬水陷害的插曲不提)。準格爾可汗事件,皇帝雖多方試探,但也相信是果郡王單戀甄嬛,只是處置了允禮,否則甄嬛必死無疑。皇帝之所以盛寵回宮後的甄嬛,原因很多——一是彌補離宮之苦,二是褒獎多子之功,三是平衡後宮勢力,遏制皇后獨大,恐怕還有安撫漢臣,為後宮樹立榜樣等用意。

不妨這麼說,華妃倒臺、甄嬛離宮後,年家、夏家、甄家都倒了,沈家小姐無意爭寵,別的家族都不成氣候,後宮、前朝都是烏拉那拉氏獨大。作為一個天性多疑、城府極深的帝王,皇帝早就開始不安,需要一個契機,找一個合適的人來打破這種局面。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人就是甄嬛。

為什麼是甄嬛呢?這裡有必然的原因也有偶然的因素。首先甄遠道是文官,因言獲罪,本不是大奸大惡之人,皇帝心裡是清楚的;其次甄嬛是沒有野心的人,離宮是因為傷心皇帝不愛自己,時過境遷,當時的過錯反而成了最大的有點;第三甄嬛聰敏過人,能鬥得過皇后,否則接回來也是當炮灰。第四就是甄嬛有孕,於情於理應當接回,皇后也沒理由拒絕。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在皇帝眼中,甄嬛是真心待自己的。

帝王最是冷靜無情,最初凌雲峰重聚,也許是舊情復燃,但迎熹妃回宮,卻是深思熟慮之舉。否則只管接回來,百般寵愛便是,何必改姓、抬旗,抹去甄嬛罪妃離宮的汙點?當然聰明如甄嬛,早就明瞭自己的使命,表面上始終和太后、皇帝同一陣線,抗衡皇后,同時不斷強調自己對皇帝始終真心實意,為他生兒育女,這才成就一代傳奇。


蘇牧不見了


比上還有不足,比下非常有餘。相比普通國產劇絕對稱得上精品,比起經典(87紅樓,大宅門,走向共和)還有不少差距,我給七分吧,和大明宮詞差不多。


我想先說說原著,甄嬛傳是一部具有開創性的作品,在網絡小說和後宮小說的發展上應有一席之地。我是追著連載看完了書。當時才初一,一見《甄嬛傳》驚為天人,立馬推薦給閨蜜們一起追。比同時代的後宮作品(我印象中看的,不保證創作時期完全相同),比如大清後宮,鸞我的前半生,甄嬛傳情節之曲折,描寫之細膩(我至今仍然記得開頭那個鴻雁高飛的比喻),寫作之誠意,實在是一言難盡。作為一本網絡小說,甄嬛傳不能說是伏線千里,草灰蛇線,但是伏筆做的很好,學紅樓夢用到了好些讖語,大多數速成的快餐文學根本做不到。



甄嬛傳本質上還是一部開掛的瑪麗蘇言情,但至少有個不被女主迷得七葷八素的皇帝,有深藏幕後的大boss皇后,女主打怪升級沒有封神而是求不得,後宮鬥爭十分殘酷,開掛和聖母之外還有謀略。


那畢竟是十年前,網絡小說,後宮小說的體系都遠沒有現在成熟,也沒那麼多梗可以抄(甄嬛傳的很多梗,比如干掉囂張寵妃後發現低調賢惠的皇后才是大boss,長得像真愛被當作替身,現在真的已經爛大街了)。和其他一些我看過的同題材,比如雪滿梁園的鶴唳華亭(雪大的天坑沈瓊蓮是我看過最考據的作品,遠勝市面上那些所謂的歷史小說),阿越的新宋等,甄嬛傳不論文筆考據還是情節,都遜色許多。但是作為一部通俗作品,哪怕放到現在,也是夠看了。


甄嬛體雖然看著彆扭(當時作者應該是想仿紅樓體,後來乾脆自成一體了),但畢竟是在模仿古代的說話和做事方式,而不是像現在很多電視劇,和皇帝皇子不分尊卑規矩,拉到古代都是直接被亂棍打死了。妃子在討好皇帝,在邀寵,甚至還有些伴君如伴虎的意思,而不是皇帝跑來倒追女主。



再說電視劇,絕對的良心之作。這年頭於媽氾濫,電視劇以賣雷為榮,甄嬛傳以精緻的服裝,考究的臺詞和禮儀入手,雖然缺點仍然很多(如果真的要考據,毛病肯定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但是相比同樣題材的步步驚心,雖然後者做的也算精緻,甄嬛傳,我必須再說一次,驚為天人啊。


電視劇和原著的差異很大,從虛構的架空王朝移植到清朝,真的有點兒彆扭,但也別無選擇(移植到清朝的雍正也是最合適的選擇)。甄嬛回宮後的內容大幅度刪減,胡蘊蓉,貞一夫人這兩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砍掉(除了華妃,就是貞一夫人深愛皇帝,電視劇裡皇帝后期只有綠帽戴真的好辛苦),幾個有特色的配角比如餘容娘子(這一段很好地補寫了皇帝對華妃的感情)也被砍掉,真的非常遺憾。


但是,正是因為依託了原著,電視劇不需要故意拖沓劇情,不需要刻意製造衝突,因為原著有大量的情節,只要取捨就好了。原著慢慢地寫了好幾年,距離拍成電視劇又有很多年,也可以進一步修改提高(拍完一天,連夜寫本子,第二天演員看一眼直接上的國慘劇太可怕)。在電視劇的製作中,原作者的聲音好像也被採納了不少(可能是為了不丟失原著本身的粉絲),沒有胡亂改編。


原著中沒有的——首先配樂。這個我不瞭解,覺得挺好聽的,bgm沒有出戏感。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不算很有名的詞,但是選進這部戲非常合適,尤其是安小鳥唱。其他的佈景和服裝,不考據,但很精緻,尤其是首飾,足見誠意。演員的儀態(尤其是宮女的姿態,樓上有詳細說的)貫徹始終,這點真的很不容易。


看到樓上有一個答案作為缺點,但在我看來卻非常出色——陳建斌的面癱。皇帝難道不應該喜怒不形於色嗎?雍正都多大了,還跟小年輕似的沒心沒肺談戀愛,或者苦大仇深愁眉緊鎖每個人都欠他二五八萬,真是無聊透了。這年頭電視劇裡的皇帝根本沒有幾個有皇帝的意思,但陳建斌演得像個皇帝(可能是因為演過曹操),比原著裡的玄凌更像。原著裡的甄嬛剛進宮的時候玄凌還是二十多歲的少年天子,長身玉立風流倜儻,論小資情趣藝術品味一點不比王爺差,跟甄嬛風花雪月了好一段,更加討女讀者喜歡,但是智商就比較勉強了。而雍正即位已經四十多了,城府深,腹黑勤政,早過了談戀愛的年齡,再加上陳建斌的顏值不夠……甄嬛傳畢竟是後宮女人戲,原著決定他是個戴綠帽子的渣男,以此反襯出情郎王爺的繾綣溫柔,政治戲比如華妃哥哥,也是為了後宮,發揮餘地不大。而且陳建斌不光是面癱,該閨房之樂的地方,眉眼間還是

很有那麼個意思的。


總體上就是這樣,至於心理活動描寫,其實更多的只是刻畫突出人物性格特徵。不必深究,影視劇終究是娛樂而已。


娛小軒

首先,不管是在《甄嬛傳》的小說中還是電視劇中,皇上都是在一開始將甄嬛當成了純元皇后的替身,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在甄嬛“二進宮”之後,則從一部分心理上,將甄嬛和純元分開來。而對於甄嬛和皇帝相處方式的轉變,我認為要從兩個角度來說,既皇帝和甄嬛的角度。

皇帝的角度:在這一點上,小說在處理當中,加入了另一個人物,也就是在甄嬛出宮的這一段時間來到皇宮的一個妃子,這個妃子長得也很像純元皇后,當然也像甄嬛,她和甄嬛與純元的相像,用端妃的話來說就是“撒鹽空中差可擬”以及“柳絮因風起”的區別。

而在這其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安陵容得皇后的命令,唆使這個妃子勸說皇帝服用五石散,導致皇帝病重,皇帝病中含糊不清念得名字,除了純元,就是甄嬛。至此,皇帝才體會到自己對甄嬛的,也許不只是簡單的替身而已。

再說到甄嬛自己,甄嬛在出宮之前,雖說也有妃子對於皇帝的小心應對,但從本心上來說,她對皇帝是有愛的(畢竟小說裡皇帝是個溫文爾雅的大帥哥!就是電視劇裡,雍正也算得上是滿腹經綸,風度翩翩的)她不僅把他看做皇帝,更看做丈夫。女人就是這樣,感情用事的時候,在人際交往的應對上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在前期,甄嬛總是會出現各種危機,最後甚至沒辦法只能丟下剛出生的女兒,出走宮廷。

而“二進宮”的甄嬛,其實對皇帝的愛已經不剩什麼了,她對皇帝抱有的更多是利用,但經過這一次離別,皇帝卻發現自己對甄嬛可能動了感情了,於是,在這段感情中,主動權就調過來了,在一個女人拋棄感情,只憑理智處理事情的時候,她就能看到事情的方方面面,從而在很多事件中佔到主動權。


哏兒都事兒

他不相信愛,但是卻需要愛。一直以來,他都把自己的深情寄託在一個已死的人身上,純元是他深情的符號。他以為他寵甄嬛,就是在寵亡妻。甄嬛穿上純元舊衣的時候,打破的是他偽裝的深情。



菀菀類卿,甄嬛心死去的時候,甄嬛知道自己是替身的時候,皇帝卻知道自己不是把甄嬛當替身。菀菀類卿,是在提醒他自己,他不相信自己愛上了不是純元替身的人,他不相信愛。但實際上他愛上了甄嬛,所以發高燒的時候,他會叫甄嬛的名字,所以甄嬛的身邊會有他安插的人,他給甄嬛施壓,他要的就是甄嬛回來。這個時候他實際上已經愛上了甄嬛了。

失而復得,看似是甄嬛用計,實際上一開始甄嬛就在皇帝的計之中。二月二那天,靜白師太就在門口,皇帝與甄嬛發生了什麼,她最清楚,如果靜白是皇后的人,皇后就不會有以下的話。




甄嬛受苦,皇帝是知道的,他要的就是甄嬛受苦然後苦苦乞求自己,讓自己接他回來。靜白過說甄嬛是肺癆,槿汐直接給皇帝求情時說出來,但是皇帝卻沒有處置她。


所以私認為,甄嬛在外受苦,有皇帝的授意,甄嬛的回來,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同時他也希望他回來,他要她回來,從他施壓的那一刻,他對甄嬛的態度就和其他嬪妃不一樣了。

眉莊的原諒,眉莊的復寵,他是被動方,甄嬛的復寵,他是主動方。


四月辣椒

一句話,回宮復寵是名,抗衡華妃是實,皇上再寵一個離宮妃子,也不可能為她做到改姓,升旗,再讓甄父出獄這樣的地步。甄嬛的回宮,一部分是她苦心營造,另一部分完全是機緣巧合——皇上處置年羹堯在即,他需要這樣一個天降奇兵,來處理掉華妃在後宮中的羽翼。

甄嬛回宮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攏了曹貴人,她利用溫儀公主軟硬兼施,讓曹貴人對她耳提面命,借勢扳倒了華妃。這件事如果沒有皇上的允許絕無可能辦成,事實上,這也是皇上的意思,皇上是有意讓與年妃有仇的甄嬛回宮,培植她的勢力,好讓年氏一族的根基從宮裡宮外一齊拔除。

要說皇上完全是利用甄嬛,那也並不確切。甄嬛小產在先,皇上看在眼裡,知道與自己放在華妃宮中的歡宜香有關係,但一直不敢認,年氏勢力未除,他也不能為甄嬛出一口氣,因此心裡確實是欠著甄嬛的。對甄嬛的感情,到底是像純元也好,不像純元也罷,隨著凌雲峰上的重逢,也是越來越深厚,皇上是越來越確定自己是離不開甄嬛的。再加上甄嬛聰明過人,心思細膩,皇上把事情交給她辦很是放心,他這才會想要把這個扳倒華妃的大事交給甄嬛來辦的主意。

設身處地的想,假如你是某個集團財閥的CEO,你手下的人事部經理吃裡扒外,你早想找個由頭把她開了,這時候正巧,之前和人事部經理吵架,你一個沒哄好而負氣辭職的計財部小張提出想回公司來上班,而你非常喜歡小張,她又正好有了你的孩子,這不正是一個萬事俱備,天賜良機嗎?皇上對待從寺裡回來的甄嬛就是這麼一種心態。


陳諾


首先,分析一下皇帝和甄嬛的性格特徵。皇帝是一個涼薄、愛面子、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他本身就是一個花心大蘿蔔、見一個愛一個,卻要裝出一副情聖的樣子。他明明已經喜歡上了甄嬛,還過不了自己心裡這關,覺得自己特別痴情,並沒有背叛純元,只是把甄嬛當做純元的替身。從而讓大家都覺得他特別重情義。從他對待兄弟也是一樣,明明恨極了自己的兄弟,卻要裝出一副很大度的樣子,但是一聽到自己的兒子為與他爭奪皇位的八弟他們求情,他立馬怒了,因為演不下去了。



甄嬛知道自己是純元的替身,真的很生氣,畢竟自己對皇上是真心的。所以她憤怒、吃醋、不理皇上。皇上是九五至尊,他很看中面子的,甄嬛對他如此冷淡,他當然特別生氣了。越在乎越生氣。所以一氣之下就同意讓她去帶髮修行。而甄嬛也是個倔脾氣,自己付出了感情卻得到這種結果,她也感到疲憊、傷心,所以她就選擇離開皇上了。



其次,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皇帝以為他對甄嬛的感情只是把甄嬛當做純元的替身,其實他是真的動了情。否則甄嬛離開後,他不會做夢都叫著甄嬛的名字,還不許別人提甄嬛。因為他害怕別人提起甄嬛,他會更加想念她。而自己又不可能主動把她接回來。所以當甄嬛被接回宮,他更加喜歡和寵愛甄嬛。失而復得的喜悅從甄嬛重回宮的儀式和待遇就可以看出來了!


娛劇圈

《甄嬛傳》這部劇改編自流瀲紫所著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一代太后的故事。在劇中,皇帝對甄嬛的感情由最初的僅為替身到變成真愛,這其中是有很大的轉折點的。感謝題主,這個問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皇帝的人設——多疑、敏感

皇帝這個人物是相當複雜的,他從小就不受父親寵愛,所以內心深處是比較自卑的,再加上一直長在深宮之中,自幼目睹生母為自己與後宮嬪妃相鬥,因而在他的內心之中,他厭惡後宮的爭權奪勢。

而且皇帝他做事一向心狠手辣,性格敏感多疑,城府頗深,個性自我,過分自尊要強。當然,皇帝這個人物,也是相當優秀的,不僅勤於朝政,還頗懂詩書音律,亦善騎射。這也是為什麼甄嬛入宮後就愛上了他。

甄嬛的人設——不諳世事轉型為擅弄權術

甄嬛剛開始入宮的時候是非常單純、天真的,但是隨著在宮內的生活、相處,她慢慢變得複雜了,慢慢變成了後宮精明的女子。

皇帝對甄嬛的改變

甄嬛最初是和自己的兩個好姐妹沈眉莊、安陵容一起入宮、參加選秀的,但是因為甄嬛長得很像純元皇后而被選中,並且深受皇帝的喜愛。皇帝最初對甄嬛的喜歡確實是因為甄嬛的樣貌,他只是把甄嬛當做了一個替身,一個自己深深愛著的人的替身,但是當甄嬛從寺裡回來的時候,我們就該明白,皇帝的心態已經改變了。此時的皇帝已經喜歡上了甄嬛,他不再只是把甄嬛當做一個替身,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所以他願意繼續寵愛著甄嬛,不關其他任何人的事,只是因為喜歡甄嬛。

而且這一點在皇帝死前表現的尤其明顯,他在死前見到甄嬛,他沒有去懷念他和純元有什麼故事,而是懷念甄嬛對他過去的稱呼,他的內心深處其實早就接納了甄嬛。
感謝您的閱讀!


教你攝影教你美

甄嬛傳是我看了很多遍的劇,精緻的擺設和緊湊的劇情讓我百看不厭,其實歷史上的皇帝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後宮的,但是這部劇主要講的就是皇上和後宮裡的眾嬪妃的事情。

甄嬛期待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雖然她知道皇帝不能只有她一個,可是她還是希望和皇上舉案齊眉,在皇宮裡的種種事情讓甄嬛看透了皇上。

甄嬛去了甘露寺和果郡王在一起之後,是讓人羨慕的一對,長相思長相守,對方都是懂自己的人。

可是後來允禮生死不明甄嬛為了查清原因只好又回到皇宮裡。這時候的皇帝已經很久沒有看到甄嬛了,想起之前的種種,

因為後宮中只有甄嬛最美最懂詩書,再加上對純元的思念。

所以皇帝心裡應該是一種失而復得的感覺,感覺又回到了從前的美好,還是渴望得到甄嬛最初對他的那份感情,卻並沒有感覺到他已經傷透了甄嬛的心……雖然皇帝也寵過華妃、眉莊,不同的是,甄嬛最大的特點就是聰明,這也是皇帝喜歡她的原因,後來甄嬛回來皇帝是渴望和她回到從前但心裡還是有一些不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