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

富春一凡

1、舊體詩就是格律詩?這當然是錯誤的,舊體詩既包括格律詩,也包括古體詩、詞和曲,是區別於五四以後新詩的詩歌體裁,也稱為古典詩歌。

2、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詩歌?這也是不對的,古體詩是相對於近體詩而言的,是指唐代近體詩形成以前的各種詩歌體裁,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

3、只有格律詩才有格律要求?這還是錯的,不單格律詩,詞和曲也是有格律要求的。

弄清楚這些基本概念後,就能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了,那麼,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入門呢?

六甲番人認為,答案是因人而異的,不應硬性規定入門詩歌體裁。

喜歡詩韻的朋友可以考慮從絕句入手。古代的詩歌本來是配樂的,後來詩歌逐漸脫離了樂曲而獨立發展,但不管怎麼變化,詩歌始終是一種韻文,無韻的文字只能稱為散文或文句。格律則是後人總結前人詩歌的共同規律,通過格律能讓詩歌更具韻味,簡單來說,格律其實就是格和律,也就是格式和音律,格式包括句數和字數,音律則包括平仄、用韻,以及句子間是否對偶。在格律要求方面,律詩和詞要求是最高的,絕句次之,而曲相對簡單些,絕句只有四句,有五言和七言兩種,字數較少,但易學難精。

而追求立意為上的朋友可以考慮先寫古體詩。古體詩對格律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押韻,且平仄韻可通押。對於只會說普通話的人們來說,格律要求太難,特別是入聲字更是難以辨認,如果不打算深入學習平水韻等韻書,那麼就不建議寫格律詩和詞曲了。但是寫古體詩也要注意精練,切勿養成繁瑣囉嗦的習慣。

在確定入門詩歌體裁之後,就要尋找合適的經典詩歌來吟誦和揣摩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中國的經典古詩是很耐讀的,每次誦讀都能體會到不同的味道,通過多次吟誦,不覺就能建立詩韻感覺,也能學習詩人的創作技巧。

以上是六甲番人對於舊體詩入門學習的看法,歡迎大家點評指正。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琴棋書畫詩酒茶,均有涉獵,希望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學習舊體詩入門當然是有途徑的,走錯了可能會誤入歧途,或者因受挫半途而廢。我給您分幾步慢慢道來。

一、先了解舊體詩體裁

舊體詩分兩種:古體詩和近體詩

1、近體詩又叫格律詩

四句叫做絕句,八句是五律和七律,八句以上叫做排律。

律詩成於南北朝梁陳時代,陰鏗、何遜開始作完整的律詩。

律詩唐朝進入科考,需要嚴格按照格律作詩,否則進士科永遠也考不上。

詩押韻用《平水韻》,詞用《詞林正韻》,各自韻部不能混用,詞韻寬,詩韻窄。


老街味道詩句選

2、古體詩

近體詩以外都算是古體詩,不需要按照格律來。

陰鏗、何遜以前全是古體詩,以後詩人也喜歡做大量的古體詩。唐朝流傳下來的古體詩比例比南北朝梁陳時期還多。

二、入門的途徑

1、五、七絕句

絕句只有四句,不合律的叫古絕句,合律的是律絕句。

  • 五言古絕句:鹿柴 王維 (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七言律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以先從古絕句入手,再做律絕句,熟悉平仄、黏連、押韻

2、五、七律詩

一杯滄海笑浮沉,幾度斜陽變古今。風雨偏多因路轉,布帆無恙踏雲深

騎牛曾是函關客,能飯猶存老驥心。白首約期君莫忘,漁樵事業屬蘭襟。

五、七律不僅多了四句,而且比絕句多了一個要求,中間二聯必須對仗。特殊情況可以看我的《老街詩詞閒話04-什麼是偷春格?》


老街味道詩句選

3、填詞

五七律明白了,填詞就簡單了,詞有詞譜,今天就不詳細說了。

4、其他古體詩

古體形式很多,句式也很多,可以看一下我的《老街詩詞閒話-古體詩可以.....》

三、贈言

按照這個途徑入門很快,但是寫詩和寫好詩是兩回事,一首剛寫給初學者的打油詩可以記一下,釋義在《老街詩詞閒話13》裡面:

諸君子,聽我說,老街味道話不多。辨平仄,習對仗,單雙粘連不能忘。

詩韻窄,詞韻寬,入門之路莫走彎。多讀書,可用典,無涯學海知深淺。

絕句四,七律八,排律對聯裡邊加。摹古人,養靈氣,市橋丘壑皆詩意。

飽學士,狀元郎,好詩未必勝廚娘。勤動筆,長自省,良言苦口應清醒。

敗不餒,成不驕,一山更比一山高。


老街味道詩句選

四、結束語

  • 有問題可以隨時留言,有作品可以在《老街詩詞閒話10-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留言,並提醒我,我會與您交流的。
  • 看完這篇文章,就可以看《老街詩詞閒話10-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進入學習階段了。

@老街味道

2018-1-13


老街味道

哈哈,這個問題樓上那位說得太好了,哪種體裁的都不適合入門!所謂舊體詩,是五四時期劃的一條界線,以前的格律詩叫舊體詩,五四以來的白話詩叫新詩。如果拿格律詩去入門,那真的就是緣木求魚了。

要想學古典詩詞,不論哪種體裁,沒有捷徑,沒有秘籍,只有老老實實的從讀誦背開始,不然永遠都入不了門。剛才看了一下,有的說可從古詩和詞入手,哈,那真的就完了。古詩年代久遠,沒有註釋,根本就看不懂,有些字還認不全;詞,看起來不用象律詩那樣對仗,其實比律詩更難!首先填詞時要看你想寫什麼內容,你想表達什麼情感,就必須挑選適合的詞牌,不然就畫虎類貓。

而且不論作詩填詞,都有一個功夫在詩外的問題,就是要有豐富的古典文學基礎,和相關的歷史知識,更要有豐富的社會生活體驗,和敏銳的社會觀察力。人說生活中俯首即詩,真正的詩人就可信手拈來,而我等凡夫俗子搜腸刮肚,憋磨半天也憋不出半個冷屁!

不過這些話是對那些以為詩是可以隨便玩的人說的,對真正愛詩的人,想要入門確實又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有初中以上文化,嚴格按步就班,一年半載就會有所收穫。慢慢也就能入門,做個象模象樣的小半個詩人了!

具體怎麼做,參考一下本人曾答過的一題:詩詞零基礎怎麼入門?大慨是這個題目吧!祝你好運!


雲卷飛山

舊體詩大概是指古體詩或近體詩吧?

如果兩者選,那我認為應從近體詩詞入門。有人認為古體詩沒有格律限制,而且韻寬,所以好學。如果對自己沒有要求的話,也能這樣說,但如果說要創作出一首具有古詩氣和味的作品,還是很難的,畢竟現在的語言習慣已經有了很大改變。



近體詩詞要講格律,這是很多人認為難的地方。但正如我以前說過的,任何詩歌都是要求有樂感的。而詩詞格律直接便幫你解決了樂感問題。再說,格律並不難學,只不過很多人不知如何入手,加上網上不少誤導文字,使一些初學者心生怯意。反之,如果沒有格律幫助,由你自己去探索聲律,把握詩歌樂感,你覺得會更容易嗎?

入手學詩詞可以先學做句,在頭條做對聯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如果在對聯的過程中再學一下平仄,我相信不出兩個月就能寫出流暢的律句。能夠寫出表達自己情感的句子,再進一步,用這些句子去組成一首詩,不會很難的。




筱靜話詩詞

我的觀點仍然是:從寫作七絕入手,進而能深入舊體詩的寫作。

七絕,總共只要四句,每句七個字,寫起來容易控制;七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掌握了七絕寫法,再寫五律七律也好,寫不講格律的古風詩也好,都容易上手。

那麼,七絕要怎麼才能初步寫的像呢?

我發現很多朋友愛寫七絕,但不夠講究,有點貽笑大方。因為既然你自認為寫的是‘七絕’,那就要嚴格遵守七絕的格律,不遵守就不能叫七絕,而叫打油詩;打油詩又有打油詩的要求,即文通字順,通俗易懂,而且有點趣味性。如唐張打油的詠雪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文句明白曉暢,也有趣味性。

怎樣寫才是真正的七絕?那就是要講究句子內的平仄,講究句末的押韻,講究對仗(可以關注我的文章,已經就這幾點寫過專門文章),當然還有更主要的,就是選擇內容,確立主題,講究寫法。這些我打算另文說明。

為了大家便於理解,我這裡以韓愈七絕《晚春》為例,解剖一下:

《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平仄情況: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寫七絕古體詩,你可以不侷限於古人的韻書,但、起碼要會普通話,然後平聲就是一二聲,仄聲就是三四聲。先按這個去寫)。押韻情況:起句用韻,歸,菲,飛三字相押,都是平聲韻,這樣讀起來很協調,也就是很動聽吧。用詞:每句話很通俗易懂,但絕無口頭詞語,才有優美雅緻的意境。主題:讚美晚春美好的風景。寫法:兩次使用擬人手法,即先把草樹當人來寫,它們好像生怕春天消失,趕快讓百花競放;連不怎麼美麗的楊花榆莢之花,也不甘寂寞,讓它們的花絮漫天飛舞!看,全詩主題並不深奧,卻寫得多麼令人嚮往!這樣的七絕就成功了!

如果你自己有決心,那也可以先精讀若干首唐人絕句,最好不下五十首,我自己就這樣幹過,仿照古人的思路,格律寫法去寫,久而久之,你一定能寫出像模像樣的絕句舊體詩!



陰陽家6

舊體詩通常指的是格律詩,包括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我認為,五言律詩更容易作為創作的入門。


我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偶爾心血來潮也會寫一些詩歌。就我個人而言,五言律詩最容易寫,其次是七言絕句,第三是七言律詩,最難寫的是五言絕句。所以我推薦你先寫五言律詩。

怎樣才能寫好五言律詩呢?本人認為,首先要有詩詞的基礎,瞭解詩詞的四大基本要素:押韻,四聲,平仄,對仗。這些都很簡單,稍微學習一下就會。詩詞的偶數句必須押韻,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平仄還要合律。

想寫好五言律詩,必須要有一定的詩詞量。這就需要我們去讀大量的古詩詞,我建議多讀一些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因為劉長卿被稱為“五言長城”,這個名號不是白來的,劉長卿的五律極其工整,古樸典雅,最主要的原因是簡單易學。其次,可以通讀一遍王維的五律,因為詩佛的五律高妙而又蘊含哲理。

有了大量的詩詞基礎,就可以牛刀小試了,你可以練習一下寫景抒情的律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一定要注意平仄韻律和對仗,而後遣詞造句,多推敲,多修改,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寫出一篇工整的五律來。



五律的基本功紮實了,你就可以嘗試寫七絕,七律,或五絕了,主要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裁。因為每個人的長處是不同的,拿七絕來說,杜甫絕對不是李白的對手,拿七律來說,李白就遠遠不如杜甫。

五律是詩詞的基礎,只要你掌握了五律,就基本理解詩詞了,多加練習,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成為大詩人了。


層城鵷雛

從哪種體裁切入,對初學詩者是至關重要的。據我瞭解,多數的舊體詩愛好者,都是因為喜歡詩歌且有一定的文學功底,並未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而憑藉感性理解,摩仿唐詩的樣子,直接上手創作。從而造成有的“只會寫詩”而不懂詩,甚至習詩多年釐不清古體近體,詩功也毫無精進,空耗了大量時間,走了很多的彎路。



初學詩者,最好直接切入近體格律詩。以下理由,供詩友參考。

①矯往宜須過正,求上乃得其中。近體格律要求更高,章法體式更嚴。規矩雖然會有約束、也比較麻煩,但同時也更益於摩學師法。格律詩寫好了,作舊體古詩就是駕輕就熟,也更得心應手。

②近體格律詩,對形式、結構、聲律、韻律要求甚嚴,詩學根基更厚實。我就見過不少詩詞愛好者,自己不懂平水韻,反而說李白杜甫寫詩也經常出韻。還有的對填詞缺乏基本的瞭解,就寫出了大量的各種詞牌的詞,韻就不說了,根本沒有平仄概念,看他所作的詞,也就字數是對的。律絕中的啟承轉合,律詩中的雙聯對仗,對孤平合掌等四聲八病的處理,都可以在近體格律詩學習創作中加以理解掌握,通過系統學習錘練,詩的基本功將更為紮實。



詩的第一追求是意境我不否認,但對意境的追求與對詩體嚴謹性的追求是不矛盾的。有的詩友經常惟意境論,慨慨而談格律不重要,我認為這就是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的表現。四傑之前,多依古風;沈宋之後,多作近體。很多初學者看唐詩三百首或全唐詩,分不清哪些是舊體古詩與格律近體,我建議可以多讀一些專門收錄律詩絕句的詩,也可以鎖定一些格律詩作較多的作者,比如杜甫、杜牧、李商隱、劉禹錫等。


抱庸齋主

舊體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是指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不受格律限制的詩,又稱為“古風”。包括四言詩、五言詩、詩經體、楚辭體、漢魏南北朝樂府民歌、雜言詩等。近體詩是自己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有嚴格要求的詩。

從學習舊體詩入門的角度講,古體詩相對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寫作相對容易一些,近體詩由於有格律限制,寫作難度比較大,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先從古體詩入手,在掌握古體詩的寫作之後,有了寫古體詩之後,再學習近體詩的寫作,應該循序漸進。實際上,即使是近體詩發達的唐代,古體詩並沒有消失匿跡,不少詩人還在寫古體詩,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寫下不少堪稱唐詩名篇的古體詩,古體詩由於不受格律限制,表現的題材範圍要比近體律詩大的多。諸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蜀道難》,杜甫的《赴奉先吟懷五百字》、《北征》、《兵車行》、“三吏”“三別”,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等,都是唐詩的名篇,也都是古體詩。所以一般而言學習舊體詩還是從古體詩入手為好。

當然看問題也不能太絕對,如果對寫作近體律詩確實有興趣,從近體詩入手也未嘗不可,但是難度要比古體詩大。


書法學習與讀書

謝友邀!我也是初學者。舊體詩麼。想來友友說得是古詩嘍!律詩,絕句,古風什麼的。

小時候那個念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孩子已慢慢長大。詩詞陪伴我們走過了多少懵懂的時光啊!

詩詞這條格律間流淌小河,經過得地方,或生機的小魚,或繁茂的小草,或美麗的野花……那無邊的風景在詩人的筆中醞釀。

當然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不防寫些簡單的,五言七言詩什麼的,可以適當放寬些,先不計平仄,但必須押韻,這是詩的首要特點,有平水韻,正韻,新韻。然後一點點加深,比如平仄、拗救(有好句的是可以放寬些的),古音……慢慢來熟悉就好了。能寫出一首好的律詩,在我眼裡就是羨慕敬佩一定要關注的友友了。

寫詩主要還是你的愛,不會為了寫詩而寫詩。突出你要寫的東西,昇華或表達清楚你的主題。展現你情感……比如你要寫什麼如寫景(是山是水,是

亭臺樓閣,還是鄉野民居。是水鄉大漠,還是古巷華街?…)寫物(如山水花鳥,琴棋書畫、美酒佳餚等等)寫情(如豪情、壯志、心得,體會,思鄉、懷舊、見景生情,繞指柔心等等)

好了!剛入門的我就知道這麼多了。愛它就用心去了解它。用心去對待自己寫的每一首詩。詩嗎!還是要1,多看,豐富視野加以學習,2,多練,方能表達準確,得心應手,遊刃有餘……3,多交流。彌補不足,共同進步……

就這樣吧!大神友友們面前班門弄斧了!😳😳😳


為0的浪漫127023511



這裡不太清楚問題裡的入門,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如果從術語上論,那麼入門不太簡單。而且也不存在那種體裁適合這樣的說法。

而如果只是單純想寫點東西,自娛自樂,那麼我的建議是,先看看《詩經》,有感受就寫寫古風,這樣不限制思路,不拘限小節,不管寫好還是壞,至少自由,感官上也相對舒服。

詩從形式上分,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風就是古體詩的一種。有人多人以為古風簡單,這種觀點是有誤的,古風其實很難,雖然相對於近體詩的境,律,韻,古風只要求境,但也正因為只有境,所以對於音律,反而全無憑藉,靠得完全是自身的音感與語感,所以說,寫古風並不比寫詩容易。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