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沂蒙山小調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多好看,風吹那個草地,見牛羊。

走進沂蒙山區,這首沂蒙山小調在山裡,在田間,四處迴盪,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經唱了60年,60年裡沂蒙山小調已經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詞,人們認識沂蒙山,就是從聽了這首沂蒙山小調開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歷史和文化,悠遠而古老。

在這片充滿著傳奇色彩的土地上,二千多年裡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在將近百年的時間裡,沂蒙山人用勤勞勇敢寫下過輝煌的篇章.千百年裡,沂蒙山人用歌聲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傳遞著古老的歷史和文化。從遠古一直延續到今天。

正月裡來什麼花,先開先敗,什麼人手挽手走下山來,正月裡來什麼花先開先敗,什麼人手挽手走下山來,正月裡來迎春花,先開先敗,梁山伯祝英臺走下山來,正月裡來迎春花先開先敗,梁山伯祝英臺走下山來。

在沂蒙山,老百姓個個都能唱上幾句民歌,姑娘們聚在一起,最快樂的事就是唱上幾首歌,歌詞既有祖輩上傳下來的,也有現編現唱的。沂蒙山裡的歌,真實記錄了百姓的勞動和生活。1

《沂蒙山小調》是帶有山歌風格的小調。

沂蒙山小調歌詞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

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

高梁那個紅來哎豆花香,

萬擔那個穀子哎堆滿場。

咱們的哎領導好,

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魯南五大調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魯南五大調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魯南五大調又稱郯馬調、郯馬五大調,是流行於山東省南部的郯城、臨沭、莒南、日照等地的傳統民歌套曲。因集中流行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馬頭一帶而得名的郯馬五大調。2008年,臨沂市郯馬五大調與日照市同類項目合併為魯南五大調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魯南五大調(郯馬五大調)集中流行於郯城縣的郯城鎮、馬頭鎮,尤以馬頭鎮的和平街、勝利街等村街傳唱的人最多。郯馬五大調這一傳統民間音樂歷史悠久,其中有些曲牌如滿江紅、淮調、大寄生草等遠在13-17世紀(元明兩代)就有了,但關於其來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在明朝時從雲南、貴州等地傳來的,又有人說是在17-19世紀(明清時期)從江蘇的揚州、灌縣一帶傳入的。從其題材、曲調、演唱形式分析,它和清代流行於揚州一帶的揚州清曲十分相似。因此,有專家認為五大調從江蘇一帶傳入的可能性較大。

郯城木版年畫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郯城木版年畫起源於200多年前,一位濰坊年畫藝人逃荒至郯城縣勝利鄉沙沃村。恰值年關將近,飢寒交迫之際,他就解下隨身攜帶的木刻雕版,拓印年畫出售,不料這些色澤豔麗搶眼,極具渲染喜慶氣氛功能的年畫一經面市就獲得熱烈的歡迎,不僅生意紅火,沙沃村更是傾村前來拜師學藝。在原有的基礎上,沙沃村人結合本地的地域特徵,一代代推陳出新,很快就把沙沃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木版年畫專業村。在鼎盛時期,沙沃村曾有過“家家點染,戶戶丹青”的紅火場面,是蘇北,魯南的最大集散地。民間年畫俗稱喜畫,門神。舊時人們盛行在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和平安詳,曾經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每值年末,蘇北魯南及中國多數地區都有張貼年畫門神及對聯的習俗,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年畫因過年時張貼,並且年年更換,或張貼後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

沂蒙剪紙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臨沂的民間剪紙比較普遍,很多地方都有剪紙的傳統和習慣,這些剪紙設計美觀,工藝精湛。節日之時,喜慶之日,都用五顏六色的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用來裝飾環境,烘托氣氛。費縣的剪紙品種多、花樣全,主要有:喜花,多是結婚時用,大紅紙剪成的喜、福等圖案;餅花,姑娘出嫁時帶往婆家餅上蓋的花;燈花,新娘帶往婆家燈罩上蓋的花;窗花,新房或節日期間裝飾窗戶的花,這個最為流行;鞋花,鞋面上的繡花底樣;枕頭繡花,成對的兩頭的花樣不重複;還有荷包花、帽花、肚兜花、手帕花等,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增添了喜慶,帶來了樂趣。

五月端午縫合包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五月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各家門上插艾蒿和松柏枝,吃粽子和煮雞蛋。而在蒙陰,這一天還有縫香荷包的習俗。

香荷包是我國民間一種喜聞樂見、流傳甚廣,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工藝品。蒙陰的香荷包,具有極強的沂蒙地方特色。

香荷包,多以五顏六色的下腳不料和五彩絲線縫製而成。顏色以傳統的大紅、墨黑、粉綠、桃紅為主,再以其它色彩來點綴,加以巧妙的構思,精湛的刺繡技術形成一件件風格迥異的藝術品。在造型上千姿萬態,既有動物又有人物,既有不同的祥瑞之物,又有各種不同的幾何圖形寓於其中。常見的花色有:龍鳳呈祥,五福捧壽,石榴百子,龍鳳雙喜,獅子滾繡球等等。荷包大者如巴掌,小者如花生米,裡面裝有葉、艾香、硃砂、薺菜等。

三官廟龍燈扛閣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三官廟龍燈的“龍”,用竹、木、布等物料扎糊後彩繪而成,9節或12節,節內燃燭,後來有的放置電燈炮。龍燈、扛閣是以龍舞與扛閣結合在一起的廣場舞蹈表演,粗獷豪放,氣勢宏大,獨具風格,深受觀眾喜愛。

龍燈、扛閣用打擊樂隊伴奏,曲牌有[流水]、[急急風]兩種,前者節奏平穩,力度與速度視表演氣氛而定;後者用在舞龍激昂如“竄龍”“潑龍”時,節奏快而熱烈。表演進入熱潮時,由專人在場外“打口哨”,以渲染氣氛。

龍燈、扛閣的舞龍者為青壯年,由兩組輪番上場,每組10人或14人。其中1人擎珠,其他分執龍頭、龍尾;8付扛閣由16人表演,8個成年人為“下扛”,8個兒童為“上扛”,多扮童男童女或神話故事,如《八仙過海》中的人物形象,不時做出各種戲龍的驚險動作,場面精彩,引人入勝。

龍燈、扛閣的表演由擎珠者指揮,龍緊隨珠舞動,基本套路有“站龍翻騰”“臥龍翻騰”“盤龍”“雙竄龍”“潑龍”“滾龍”等,套路均以“速場”貫穿連接。動作要求“竄潑”一邊倒,“翻騰”要掄圓,跑站記住“活”,時刻都不閒。扛閣則以“走場”為主,龍舞動作激烈時,扛閣在一側交叉變換隊形,舞龍舒緩時,扛閣即插入龍隊中穿行迴旋。

龍燈、扛閣一般在春節至元宵期間表演,過去都用於祀神和求雨。三官廟村因緊靠沂河,為免受洪水之災,百姓每逢汛期之前,也都表演龍燈、扛閣,乞求蒼天保佑。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龍燈、扛閣參加了歡迎八路軍、解放軍的活動,成為喜慶節日的娛樂項目。

臨沂門箋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中國人過春節,有掛“門箋”(mei jiān )的風俗,門箋是剪紙藝術的一種,俗稱:“過門箋”、“門吊子”或“花紙”。其形狀如小幡,紋飾如人勝。古時有用幡表達人們意願的風俗。到南宋始把幡勝“元旦(即春節)懸於門首,為新歲吉兆”。清初,“除夕貼掛錢”,已與現在流行的門箋相似。

在山東省臨沂市,門箋,亦稱"過門錢"或"花紙"。每值新春佳節之際,家家戶戶不光張貼春聯、門畫,還在大門、二門、房門之上貼掛五顏六色的門箋,使節日氣氛倍增,給人以火紅、興旺之感。

臨沂門箋泛指臨沂市境內手工藝人制做的各色,各樣的門箋。這些門箋從類型和色彩上歸類分為:挖補門箋,蒼山門箋,郯城門箋,莒縣門箋,盛莊套色門箋。

挖補門箋

挖補門箋,即套色門箋,民間叫做“換堂子”。它的工藝製作過程是,把紅、綠、黃、桃紅、紫等五色紙疊在一起,刻成鳥、獸、蟲、魚、花卉、瓜果等紋樣,拆開後重新搭配組合,在紋樣的背面,用窄紙條粘貼。在統一的外框內,堂子裡面的紋樣,可以出現綠的花或紅的葉子,紫的花或黃的葉子……這種套色門箋較之五色單色門箋,更為華麗,富有裝飾性。1983年,山東民間美術晉京展覽,剪紙藝術家申沛農先生稱讚臨沂挖補門箋:“富麗而不失樸實,鮮豔而不媚俗,統一而富於變化,它為彩色剪紙藝術的創作,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挖補門箋以臨沂市境內的蘭山區、蒼山縣、臨沭縣、郯城縣最為精彩。

三絃平調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又名“三絃書”,俗稱“瞎漢腔”,臨沂地區稱為“腳打鼓”,系盲人說唱的一種鼓曲形式。主要流行地區為魯南臨沂,以及濟寧、菏澤、聊城部分地方。藝人中影響最大的是“閻門”。臨沂、兗州一帶為“東閻門”,濟寧一帶是“中閻門”,鄆城、鉅野至聊城一帶為“西閻門”。傳說歷史悠久,但現無確證。

經常上演的有《古城會》、《唐王探病》、《夫妻爭燈》等段兒書,《龍鳳鐲》、《卷箔記》、《陳三兩爬堂》、《王二姐思夫》等中篇節目。

蒼山門箋

 蒼山門箋

蒼山縣過春節貼門箋的風俗已經考證的歷史已有一百多年了。蒼山門箋一般是一門五張,每張一色。

蒼山門箋的中心花紋內容多以吉祥語或圖案組成,承載著當地的歷史人文和民間習俗,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各式各樣的門箋中,以長城鎮馮村的套色門箋最為出名。套色門箋作品以花卉、蟲鳥為主,用象徵、諧音寓意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願望和追求。

2008年“蒼山門箋”作為民間藝術載入臨沂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蒼山民歌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蒼山縣民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蒼山縣誌》記載,在蒼山流傳較為廣泛的傳統民歌59首,新民歌17首,兒歌9首。

蒼山民歌和其他地方的民歌相比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如蒼山“土話”歌裡唱,蒼山人問對方吃飯沒有,不說“吃飯了嗎”,而是說“吃飯了呢”,這個“呢(讀音為ni)”在蒼山話裡什麼都能指代,歌裡也這樣唱,如《繡荷包》裡唱道“顯顯你的手藝呢。”

“綠豆綠來紅豆紅,穀子小麥正樁糧,俺家民歌是顆蘭花豆,嚼著噴香嘎嘣響,含鐵含鈣還潤胸腔。山東民歌出臨沂,臨沂民歌出蒼山。”

蒼山縣古時屬鄫國,春秋戰國時群雄並起,列國紛爭,蒼山曾屬魯,爾後又屬吳、越、楚。正是這樣的地域國界的格局,使蒼山文化既有魯文化儒家的正統性,也有楚地遺風,同時受吳越文化的影響,形成的蒼山民歌既有齊、魯的粗獷,也有吳、越的委婉多樣性。

蒼山民歌從不同的方面表達出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願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戰鬥性。它與神話、傳說、故事、戲曲、說唱、平話、諺語、歌謠等,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民間文學體系,在委婉、細膩、深切、優美、抒情之中,盡顯百姓真情。蒼山是名副其實的民歌之鄉


彩印花布

臨沂民俗及其土話方言

彩印花布,也稱為“花包袱”、“包袱皮”。彩印源於秦漢,興盛於唐宋時期,它以奇異的藝術形式,獨特的面貌,古樸而濃豔的風格見長。過去,彩印花布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輩人穿的衣服、日常用的門簾、閨女的嫁妝及用於訂親、結婚、走親訪友用到的包袱,都是用彩印及花布來做,它在農村使用最為廣泛。彩印花布主要以大紅、翠綠、桃紅、紫、黃等色套印,圖案富麗堂皇,民間通常以“鵝黃鴨綠雞冠紫,鷺白鴉青鶴頂紅”來形容彩印花布的絢麗多彩,彩印花布題材多以牡丹、鳳凰、荷花、富貴、福壽,大多選材于吉祥的民間故事傳說和歷史故事傳說,諸如“魚穿蓮”“四喜石榴”“鳳穿牡丹”,“吉慶有餘”,“富壽圖”,“五毒肚兜”等等,選題獨特,構圖飽滿。色彩豔麗,對比強烈,質樸豪放,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是農村姑娘出嫁時的必備之物。

由於時代的發展及時間的變動,現在基本上不大使用彩印花布了,會彩印老藝人也都相繼做古,彩印藝術瀕臨衰亡。彩印花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我們國家的重點保護的項目。

山東柳琴

源出花鼓,清末產生於臨沂、棗莊一帶。早期為坐唱“盤凳子”演出形式,後發展演變為山東柳琴戲,長期以來,兩種形式並存。曲調流暢活潑,節奏明快,並有多種花腔,尤以尾音翻高八度的“冒調”深受群眾喜愛,謂之“拉魂腔”。又因用柳葉琴伴奏,也稱“柳琴書”、“柳琴戲”。

土話方言

宅(zhei,二聲)子——住宅

當門、就地、屋當門——室內地面

覆棚——頂棚

鍋屋——廚房

當天井——天井,院子

門欠子——門檻

糞茅子、茅子、灰欄子——廁所

風先——風箱

筲——水桶

調羹——小勺

氣棒——打氣筒

手燈、電棒——手電筒

奶咂子——奶嘴

抽(四聲)匣子——抽屜;抽桌子——三屜桌子

小巴棍——小木棍兒

馬杌子——長方凳

尺棒子、白布尺——舊市尺

笤帚疙瘩——笤帚

案子——面板

箅不子——箅子

下湖、上地——去田地

傢什——工具

膠車子——獨輪車

大皮——輪胎;

車決子——車輪;

鼓嘍、鼓嘍子——(車)輪子

勾擔——扁擔

壓薯——栽地瓜;擦薯——把地瓜切成片

洋油——煤油

洋灰——水泥

迷牆——粉刷牆壁

打堅腳(腳,音決)——建地基

茅草荒——荒地

一挑子——一擔

死疙瘩——死結

起白菜、起蘿蔔——收白菜、收蘿蔔

八根系子——做小買賣的

拉三隴溝子——種地的

黃迷油子、黑迷油子——黃色的黏土、黑色的黏土

麥(men一聲)——小麥

棒子、玉蜀、麻纓、苞米、玉米棒子——玉米

秫蜀、扶夫——高粱;

秫蜀粒子、扶夫粒子——高粱米

棒處秸、苞米秸、玉秫秸、秫秸、符秸——玉米秸、高粱秸

秫秸莛子、格格穰子——玉米、高梁秸稈

麥餘頭子——磨面前淘麥時撇出來的麥皮、乾癟的麥粒等

麥炸、豆炸等——植物收割後留在地裡的根部

惡色、惡撒——莊稼莖、葉、皮等碎東西

樹疙瘩——樹根

拉股杈——樹杈

果子——花生

薯、白薯——地瓜;

地蛋、地豆子——馬鈴薯

酸楂、糖球——山楂

包菜、大頭菜——結球甘藍

蛾子——蘑菇

米(二聲)豆——芸豆

洋柿子——番茄

舌唇苗——苦菜

期菜芽——薊菜

黏搶子——蒼耳

馬朱菜、馬精菜——馬齒莧

映勞花、轉轉葵—向日葵

椿故故子——椿樹果實

芋地秧子——地瓜秧

四纓蘿蔔——小水蘿蔔

葛針——草、樹之刺

家雀子——麻雀

長春(輕聲)、長蟲——蛇

扁嘴——鴨子

蛐蛐、秋狗子——蟋蟀

螞蚱——蝗蟲。

登樓山、登倒山——蝗蟲中較大的一種

乖乖、叫乖子——蟈蟈

當螂——螳螂

蜂子——蜜蜂,黃蜂

虼蚤——跳蚤

布鴿——鴿子

勾勾嘍——公雞;公雞打鳴的聲音

老抱子——抱窩的母雞

和蟆蝌豆子、各蟆蝌腿子、和蟆蝌子、和蟆蝌星子——蝌蚪

蠍鱔——黃鱔

花喜鵲、咋不拉子——喜鵲

老鵰、老老鵰——鷹

夜貓子——貓頭鷹

出溜船——蚯蚓

屎殼郎——蜣郎

蠍虎子——壁虎

姐溜——蟬

姐溜猴、姐溜龜、姐溜龜子——蟬的幼蟲

花大姐——瓢蟲

迷了溝、寧了溝、迷溜溝子、迷了溝子——泥鰍

螞各得、各得——水蛭

毛猴子——狼

湖兔子——野兔

瞎撞子——金龜子

大蚜——蠐螬

小奶光——豬仔

克朗、克嘍——半大豬

伢豬、趴蛋——公豬

男貓、兒貓蛋子——公貓

女貓——母貓

伢狗——公狗

河母頭、齊格抹子——蛤蟆

外(二聲)棒、外子,外不——青蛙

花老母外(二聲)——雌青蛙

燕片呼子、棉片呼子——蝙蝠

蛾了蛛子、蛾郎蛛子——蜘蛛;蛾郎網子、蛾了網子——蜘蛛網

蛇唇粒子、蛇分力子——蜥蜴

烏嘍牛子、烏了牛子——螺螄

黃出狼子、黃狼子——黃鼠狼

打魚郎子——翠鳥

參參木子——啄木鳥

鬚子——觸角

以巴、以不——尾巴

雞師皮子——雞內金

雞不吃——雞胃

牛(羊)草包——牛(羊)胃

蛤嘍、葛勞——蚌

曹魚、曹魚坷子——鯽魚

黃季子靠——黃花魚

鯉魚混子——草魚

憨巴、嘲白、嘲巴、嘲不、少頁子肺——缺心眼

板正——做人正直;做事周到細緻;作風正派

死目哈耷眼、死目哈撒眼——說話不看人臉色、辦事不看火候

窩貼——(吃的或周圍環境)令人舒服

迂沫——(說話做事)不利索,不乾脆

攪彆嘴——不順嘴、彆扭呦口

吱歪(輕聲)——說話、嘟嚷

呱說子王堂地——說話聲音大,且說得多

數量——批評

不吱(音子,二聲)聲、不吭氣——沉默不語

合咁、合哭拉咁——大哭

裂開——撕開

葬攏人——坑人

攙約——不該自己做的事亂插手;犯攙約——雙方不能決定輸贏,很棘手

滋洇——液體滲到另一種物體裡

撅剛——翹起

翹偏——一邊翹起,不平

蔫油——枯萎。這朵花蔫油了。

抹禿——抓不住;落空

委囊、穩囊——懶,不利索

派了、派賴——不乾淨

遼亮——勤快;早

倒好、險些、眼到好——差點。如,得了場大病眼到好死了。

些戶、些戶點——差點。如,些戶點撞到牆上。

乍哼——膨起;翹起

撒麼、撒目——東張西望;來回看

和瑟——(身體)哆嗦,抖(東西);和瑟和瑟、和絲和絲——抖動物件

密木——嘮叨起來沒完沒了;密木頭——認準某事,難以擺脫的人

佔顧、顧沾——多喻不該用的東西被佔用了;沾上東西

怎樣、能樣、能個樣——這樣(多帶責備語氣)

瞎架、瞎樣——那個樣(喻人品或模樣不好)

家走——回家

惡樣、膈應、異歪——厭惡

長毛——(東西)發黴

出了、出出了、古(二聲)出了——縮水,皺

乏了——困了,想睡覺了

搭腔——搭話;相互交往

嚼誓——發誓;嚼人——罵人

嫌乎、嫌哄——責備

嘎乎、約乎——約

拾叨、歸置——收拾

打(四聲,重音)整(輕聲)——打扮

扎古(輕聲)、施為——打扮;修理;醫治。如,有病了要抓緊時間扎古(施為),別耽誤了。

理整——整理

取門——攤販門打開

糊弄、坑——欺騙

點乎——玩弄;點撥

拉巴、拉不——撫養

戳隆、戳弄——慫恿,引誘

管及——在意;小心使用

瞎了、木(二聲)了——丟了,沒了

打仗、鬧仗、鬧爛子——吵架、打架

個氣——吵架

才析——猜測,猜疑

拐帶——影響。如,他把孩子拐帶得不想學習了。

饜水——在井、汪塘中使桶傾斜,往桶裡灌水

當不、但不、但不住——可能

得(dei,二聲)為——故意。如,他得為把東西掉到地上。

癟鼓——(手指、嘴等)因寒冷而不靈活

管乎、沾賢——喻人有本事,在某件事上能起作用

挺、打腰——喻人有本事,在某地或某領域有影響力

不管——喻人沒本事

該到——必然。如,他該到有這一劫。

踢登、糟才——毀壞;欺負

衍著——輪到。如,按年齡數下一個衍著他了。

妨人——迷信說法,說某人由於屬相生日等,對別人不好

找主——女子找對象

實誠——心眼實;結構密,結實

心慌、神思、信(二聲)思——考慮,思考

應使——照料(老人、病人、孩子等)

鋪嘍——籌措(錢糧等)

哆羅——嘮叨

白嘴——吵架

武道——粗魯

惡(音務)嘍——不講理

外氣——客氣;個樣——過分客氣

揭挑——揭短

不離——(多長輩誇小輩)有禮貌、孝順、能幹

管增——不論怎樣

急燎——燒焦;脾氣急

賓服——佩服、服氣

毀堆——壞了

了了——看看

格燥——急躁

利亮——無牽絆,利索

栽派——叮囑

崖(yai,二聲)乎、死崖乎——堅持;拖延

磕木——商量;思考

插咕——商量

盤道——盤算

各抹——計劃、安排

米(二聲)量——比量

敢是、敢是地——當然

幾回、今回——這一回

漂搖、浮搖——漂浮

下把——下手;下死把——下狠手(多指打人)

下生——出生

問道、說道、說道說道——問、說(有責問的意思)

肥成——花生等長得成;衣服寬大

捋整——(對孩子)管理;教育

捋乎——討好

捋著——順著

窩憋——呆在某個地方不動;地方狹小

次(一聲)毛——事情做得不好;人的素質不高。如,這人很次毛。

不濟——身體不健康;脾氣不好;本事不大

拉賬——欠外債

見功——(藥物等)起作用了

反是——反正。如,再多理由,這事你反是不能不管。

巴望——希望

巴隆、巴問——打聽

惡(一聲)跑、毛(一聲)跑——快跑

偏看——另眼看待

偎跟——接近,靠近

粗死——不得好死

打總——從那以後;一起

解手——上廁所

得勁——合適;舒服

叨唸——不停地小聲說

得門——善長,懂得門道

毛包——著急;亂七八糟

抓瞎——沒辦法

便得——想,打算。如,他便得不吃早飯就去上學。

刺撓——用言語諷刺別人;身上發癢

順脫——順當,順利

蠻跟——強起,比得上

白犟、調對——(多指小孩和大人)頂嘴

出上——豁上

撒急——著急

明情——沒明說,但大家都明白的事,心照不宣

來局——賭博

出溜——滑下去;轉轉

享(二聲)人——油膩;膩歪人

嫌勤——多管閒事;做無用功

逗嘴——接吻

舔摸——巴結

添木——額外加上的(東西等)

掂對——籌措,籌借

扒扯、扒叉——從大堆東西中邊扒拉邊尋找

各嘍、各了(各了)——攪拌

不拉(了)不拉(了)——攪拌、翻動

二糊——不明白;不相信

離不、二鋼——說話辦事不合規矩;離巴、離巴頭——外行

上套——成為習慣

白搭、白搭一支蠟——白費勁

歪(三聲)悠——很慢地前行

誰道——不知道;隨它去

臭了——(東西)變質;人際關係惡化

曲吃——哽咽

希瞎——不好意思

胡拉、胡嘍、婆勞婆勞——用手掌或其他工具把地上散落的東西(糧食等)堆在一起

哭吃——把物體表面粘著的東西刮下來

烏蘇——窩囊。如,因這事,他烏蘇得大病了一場。

耳視——注意

瞅候、漏候、漏候個眼——(暗中)注意看;羨慕

步攆——步行

猴吃——在某個地方待著不動。如,他猴吃在牆角曬太陽。

實落——實在

糯乎、糯和——黏;鬆軟,(稀飯)熬到了火候

欺晾(輕聲)——讓物體表面變幹

撕撓——糾纏,打在一起;食物黴變

捂包——食物發黴、有異味

短路——攔路搶劫

蹬歪——掙扎

黵(音展)了——弄髒;染上汙點

禿嘍、禿溜——從高處滑下來

拿勁——拘束,裝出很正式的樣子

訛人——(小孩)纏人;故意欺負人;勒索

諞——(小孩)撒嬌;炫耀

不曬(輕聲)——把某種東西上的水或灰塵甩掉

無味——某件事做得沒意思;心裡不爽快

騰(一聲)幹——把東西放在鍋或類似的物體上烤乾

刻(kei)吃——慢慢地做

鮮明——言行不莊重

佛了它——把某種東西吃下

上血當——上大當

寨寨嘴——漱口;寨一下——涮一下

不撐黵、不撐髒——不耐髒

我見你——我和你

揳釘子、寨釘子——把釘子釘進去

買謔了——買的東西不合算

呼門門——打屁股

妥不了——可能是;推不掉

知不道——不知道

不囉囉、不二乎——不在乎、不理;不怕

撅得著——將物件拴在短棍一端,另一端放肩上

不牢扣——不結實

行走著——正走著

喜像子——長相甜

打各得(dei)、嘎嘍氣——打嗝

仰八叉、仰不叉——仰面摔倒

倒栽蔥——倒立,頭朝下摔倒

撒囈掙——囈語;胡攪蠻纏

咕嘟嘴——噘嘴

扒瞎話、拉瞎話——說謊

情著——自己不選擇,等結果

偷木著——暗地裡

顧不上、迭不地、撈不著——無暇顧及

擰木人——多指小孩子纏著大人抱

不盹得——不懂

影得晃、影得上——擔心

裝們著、裝北著——假裝

咧谷嘴——要哭的樣子

不礙地——沒關係

溜勾子——拍馬屁

扯舌頭拉板騰——傳閒話

敲偏人——笑話人

鹹淺子——諷刺挖苦別人

嚼舌頭、嚼舌根子——說人壞話

怎治夫——怎麼辦;木夫治——沒辦法

蠻蠻地、蠻不得(dei,二聲)——難怪

打滴溜——抓住東西雙腳離地吊起來

蹶蹶地——走得快

小嘴巴巴地——能說會道;頂嘴

擠不眼——眨眼睛

看二形——看熱鬧

講咕、講咕到——背後議論

講(四聲)咕事——找事、出事,從中挑撥

禿油地——光光地

沒趴兒——事情八字沒一撇,拿不準;有趴兒——有門

弄故事——小孩做鬼臉

哼不著、怎不著——拿著沒辦法

早來是間、早來閃——如果早點來的話

有扯拉——有(曖昧)關係

有過節——彼此有意見

扒吃上——吃完

那不捨、那不閃——那不是

不犯如——不合算、划不來

發毛(四聲)張、發忙(四聲)張——說夢話,夢遊

各子著、各倒外——另外

打通腿——兩人睡兩頭,蓋一床被

一腳落兒——轉身就走,喻使性子

尖嘴毛長——指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或說了不該說的話

懈懈搭搭——鬆鬆垮垮

輪輪剛剛——連續,不斷頭。如,地頭的毛蟲輪輪剛剛往前爬。

咂木咂木——嚐嚐,體味

咪溜、咪溜咪溜、木嘍木嘍——含在嘴裡

搓由搓由、搓不搓不——搓

剁不剁不——剁。擦、撕、眨、砍、捏、洗等同上。

擱老擱老、拌了拌了、插得插得、攪得攪得——用筷子、木棍等連續攪拌翻動

摳吃摳吃——清除藏在縫裡的東西;扒吃扒吃——扒;吃;刮吃刮吃——刮

勻乎勻乎——勻一下;摻乎摻乎——摻和一下

撒(二聲)木撒木——看看

拔骨摟子、拔骨摟、摔骨摟——摔跤

可憐神腔——以可憐的樣子說話

迂摸黏談——言語冗長乏味

喬靠得上——想吃好東西

別別愣愣——不配合別人做某事

劇劇拉拉——心裡有事放不下、不暢快

木了嘎吱——調皮

不擔事份——不隨意;關係不親近

胡了馬約——敷衍了事

不喜見人——不讓人喜歡

死幾七了、忘定氣了——完全忘記

心眼不濟——心眼不好

怪有那回——喻人有本事

酸款咧茄——不莊重嚴肅,不優美

懶得皮疼——很懶

翻皮調舌、翻皮調纏——不願意做事;頂嘴

講對對語——講條件、學大人話

嚼嚼嗒嗒、嚼嚼呱呱——罵罵咧咧的

不當好草——不珍惜

窩了發覺——很快,迅速

打密(二聲)了轉、打密(一聲)嘍轉、轉密(一聲)溜轉——轉圈

不離黃崗、不離大關木——不太離譜

生出良地——不熟悉,關係不密切

饞不絕地——饞

煩支約地——不耐煩

松不唧地——尷尬;沒精神頭

鮮不唧地——賣弄

夠了巴三——搶抓東西

急事拉腳——匆匆忙忙,急

吆了呵三——大聲說話,喊叫

唧了歪塞、吱了歪塞——七嘴八舌

纏他一頓、揳(音些,一聲)他一頓、裂他一頓——打他一頓

木神下了——沒有辦法了

打不開陣——事情多,應付不過來

摸撈摸撈——撫摸

傻了瓜及地——傻

暈三槓四地——糊塗

無冬六夏地——不分季節

擦眼抹淚地——哭

愣頭巴唧地、二虎巴唧地——愣

不不愣愣地——(魚等)跳躍、掙扎

要打要武地——做出想打人的樣子

急忙(毛)和促地、急得歪地——急急忙忙

懶懶歪歪地——懶,不勤快

出頭露面地——上得去大場面,遇事出頭

木好心眼子——壞心眼

倒三不著兩——不著邊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