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不釘鐵掌,後果到底有多嚴重?

談客說

其實,馬蹄釘不釘鐵掌與它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生活在城市裡的馬一般走的都是水泥地,地質的硬度很大,所以馬蹄的磨損程度也就更大。

馬蹄其實就是馬的指甲,可以隨著時間而生長出來,如果磨損的速度大過指甲生長的速度的話,那就要釘鐵掌了,不然的話會一直磨損,這樣馬會受到很大的傷害,畢竟馬靠的就是腳。

其次是生活在農村的馬

想必大部分人小時候家裡都會養有牛和馬,這些馬在某些人的記憶裡是沒有釘鐵掌的,然而他們的腳掌卻絲毫沒有事。

這是因為在農村裡的馬大多數走的是泥地,地質比較鬆軟,再加上它自己本身的生長速度,所以一般都不用釘鐵掌。



另外一種也是生活在農村裡的馬,而它卻還要釘鐵掌,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上面已經說到,馬釘不釘鐵掌和它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地質鬆軟地區的朋友可能比較少接觸馬釘鐵掌,但是一些地質比較偏硬的地方還是能經常看到馬釘鐵掌的,比如家裡的地方有較多的石頭……

馬釘鐵掌是對馬的一個很好的保護,畢竟馬靠的就是四條腿以及它那堅硬的蹄子。


頭頂一隻貓

對於不瞭解馬蹄鐵的人肯定認為給馬蹄釘上鐵掌是一件很殘忍的事,但實際上馬蹄與地面接觸的部分是非常堅硬的角質層,角質層是沒有神經分佈的,相當於人類的指甲,給馬兒剪指甲又怎麼會有疼痛感呢?

正常的馬匹都是需要釘鐵掌的,因為馬的運動量比牛驢這些動物的運動量要大,在長期奔跑過程中馬蹄的角質層會受到地面摩擦

和雨水浸泡,容易加速磨損和脫落。馬蹄鐵是保護馬兒的一種工具,不僅可以防止馬蹄被磨損地血肉模糊,還可以增大地面的抓地力,在古代戰爭和現代的馬車都可以讓馬兒在奔跑中儘快停下來,便於控制。

另外,馬蹄就像人類的指甲,是會變長的,經常不運動馬蹄會像人類長時間不剪的指甲一樣彎曲,容易導致馬兒受傷,所以馬兒需要奔跑來維持正常的角質損耗。如果奔跑時馬蹄開裂了,肯定會影響馬兒的安全,所以馬蹄鐵也能夠保護馬蹄,就像人穿鞋走路一樣,需要有專業的養馬師進行打理。

500多年前的英國國王查理三世就是因為一個馬蹄鐵而導致國家淪陷,因為馬蹄鐵上的一顆釘子鬆動,導致馬蹄鐵脫落;因為馬蹄鐵脫落,導致一匹戰馬損耗;因為一匹戰馬損耗,導致一名士兵戰死;因為一名士兵戰死,導致一場戰爭失敗;因為一場戰爭失敗,導致整支軍隊淪陷,最後導致查理三世被擒。由此可見,一個小小的馬蹄鐵對於一匹好馬和一個國家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馬蹄不釘鐵掌,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國家滅亡。不過由於工業革命的爆發,人類用汽車替代了馬兒,很多馬蹄釘鐵掌和維護的手藝都沒有流傳下來,現在有點手藝的師傅都去修輪胎了。


科學薛定諤的貓

馬蹄上的鐵掌就和人穿鞋一個道理。

人不穿鞋腳就磨壞了,不能走路了。馬也一樣,馬蹄其實就是馬的指甲,也一直長,而且沒有神經的。如果馬經常拖人拉貨,那麼負重更大。對馬蹄的磨損也更大,馬蹄磨損了,馬腳就會直接磨損,那麼馬腳就受傷了,馬就廢了,所以馬要釘馬掌。

只要馬掌在,那麼馬蹄就不受傷。這就就是釘馬蹄鐵的原因。沒那麼複雜的道理。


王老師的數學教育

馬釘鐵掌有些歷史了,但野馬無鐵掌照樣快步如飛,為什麼家馬非要釘掌呢?不明白!


乾杯安德烈

英國有這樣一段民謠: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個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這個故事想必各位看官都聽過或是瞧過!但是娜迦為了讓論據更為充分,因此就詳細的描述一下這個故事。

為了爭奪國家統治權,英格蘭正統王室理查三世與蘭加斯特家族的亨利伯爵不惜相互廝殺了30年。
1485年的冬季,這個帝國最終的的主人即將誕生,波斯沃斯荒原上,雙方最後一場帝國歸屬的較量打響了。
即將勝利的理查三世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因為只要在贏這一場戰爭,那麼這個帝國都將會納入理查三世的統治之下!
就當理查三世就要發動總攻的時候,身下的戰馬一個趔趄(lie qie),理查三世當即摔倒在地!部下見此情形,都認為理查三世中箭身亡,頓時間,軍心大亂,慌作一團!
亨利伯爵於是抓住時機趁勢反攻,最終殺掉了自己的老對手理查三世!就這樣英格蘭歷史又重新開啟了————都鐸王朝!
原來,在決戰前夕,理查三世的御用馬伕在給其戰馬釘馬掌時少了一顆馬釘,一時半會又找不到,就只能默不作聲,將就著過去了。誰知道在總攻的關鍵時刻,少了一顆馬釘的馬蹄鐵突然就掉了!沒有馬蹄鐵的的戰馬還能打仗嗎?答案是否定的!
這個故事的表面意思告訴我們,沒有馬蹄鐵的馬掌,那將是災難性的!


沒有馬蹄鐵,赤兔馬那就是紅毛馬,汗血寶馬就是紅皮馬!



沒有馬蹄鐵,整個冷兵器時代將會黯然失色!


沒有馬蹄鐵,草原遊牧部落也將黯然失色!

沒有馬蹄鐵,蒙元也將不復存在!


我是娜迦,知道一點點歷史!喜歡的可以點關注(⊙o⊙)哦!


娜迦評評樂

馬如果在草地上和沒有石子的土路上不管空走或是馱重都不必釘馬掌,野馬和草原牧區的馬是不釘掌的。但古代的驛道是石板路、後來出現的大路也都是土石所築,只要道路含石子,馬走這樣的道路不釘掌如同人不穿鞋後果一樣。


用戶8334802366168

剛剛請教了新藏線上做過運輸兵的老爹,馬蹄鐵對馬蹄的功用,原來馬蹄鐵並非只是發出“噠噠噠,噠噠噠”聲音的功效,除了防止馬蹄角質層的快速磨損以外,保護馬蹄才是馬蹄鐵的主要功用。



在古代,馬匹除了耕田拉力,還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各地之間的驛站如同現在的“服務區”,為千里飛奔的馬匹提供休憩和補給。馬蹄鐵據說源於古羅馬,除了保護馬蹄以外,增加摩擦力(防水腐蝕、冰雪防滑等)也是馬蹄鐵的“強項”。



馬蹄鐵裝釘的過程看起來有些殘忍,將剛剛錘打成型的馬蹄鐵從爐火中鉗出,迅速貼合至已經休整好的馬蹄上,然後將鐵釘釘入馬蹄角質層,利用高溫與鐵釘雙重保證將馬蹄鐵固定於馬蹄之上。現今的馬蹄鐵多為鋁合金材質,並且使用自攻螺絲固定馬蹄鐵。




其實馬蹄鐵還可以回爐,重新加以利用。聽老爹說,60年代的新藏線上,騾馬作為除汽車以外的主要交通工具,並且有專人為騾馬打造馬蹄鐵。新疆G217國道(獨庫公路)和G219國道(新藏公路)兩條國道的修建,騾馬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馬匹的蹄子也因馬蹄鐵的保護,而始終保持健康和實用。


棟哥曰

給馬釘鐵掌,也叫馬碲鐵。是在馬掌下面用釘子釘上一塊蹄形的鐵質保護層。目的是保護馬匹腳掌不變形和開裂,這裡針對的是馱人馱物的工作型馬匹,經常走在堅硬的地面上,很大的重量長時間壓在四個蹄上。蹄的組織結構相當於人的指甲,雖然釘的時候或燙的時候不會有疼痛感。但如果不釘鐵掌,把蹄壓裂後相當於人把自己的指甲扯掉,可想而知那有多痛。
如果運輸途中、勞作中或戰爭中發生裂甲,馬匹走不動,那將很大的影響工作,後果可以說非常嚴重!


蔡仙人水電站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了一個馬蹄釘鐵掌的視頻,當時很多人在下面留言視頻中的人太殘忍,讓馬承受這麼多的痛苦。但事實上馬蹄在釘鐵掌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到疼痛,只能說現在的人見識比較少了,才會有馬蹄釘鐵掌十分痛苦的理論。但事實上,不釘鐵掌才是害了馬兒。


當然現在農村已經看不到馬了,現在的農耕工具已經提升到機械化的運用方式。但在馬場還是能看到很多馬,另外草原上也時常會有馬兒的身影。這些馬兒往往腳上都會釘上鐵掌,有人會說難道這麼大的釘子釘進去不疼嗎?實際上馬蹄就是人類的指甲蓋,大家在剪指甲的時候會不會疼呢。如果釘上鐵掌會疼的話,那從古到今也就不會釘這些鐵掌了。

而不釘上鐵掌將會給馬兒帶來很危險的信號,大家都知道馬兒是長途工具,一般馬兒騎起來也都會飛快的跑出去。但長時間的跋涉則會讓馬蹄磨損,時間越長磨損的越厲害。而一旦馬蹄磨損光了,馬這匹馬也就廢了,想站起來都非常困難。實際上農民一般很少會剪指甲,因為農民的體力勞動比較多,指甲在勞作中都會磨平。 而在古代的戰爭打仗中,如果出現沒有馬蹄的情況下,那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將會大幅度的降低。



自古騎兵就比步兵強,一旦馬蹄磨損,那這匹戰馬就沒有了。而這個士兵也會在打仗中敗下陣來,這場戰役自然也就輸了,過去遊牧民族之所以威脅中原的原因就是戰馬。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農業補貼

馬蹄不釘鐵掌,後果就是蹄子腐爛,無法工作,主人心疼死了唄……

關於此問題,頭條的兄弟們從起源、理論方面回答的較多,現在普法君根據自己生活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唄,說的不好勿見怪:

1、牲口的健康對於農民意義極大

普法君生長在山東濰坊農村,小時候,村裡的農作物耕種、收穫、勞資物品運輸,全部是靠牛、騾子、驢、馬等牲畜完成,對於一個農家來講,保證牲口的健康是極其重要的。

我們那一帶主要以牛、騾子為主,馬跟驢很少,原因就是牛跟騾子力氣大、幹活不知疲倦,馬呢,略微嬌氣一點,拉的貨物不如騾子跟牛。牛不需要釘掌,但馬、騾子跟驢是必須要釘的。

尤其是每年的農耕旺季,這些牲口就擔負著主人的一起物資運輸,這時候可真不能把它們累著,若不然,莊稼晚一天回收,就有可能下雨爛在地裡。

並且,到了冬天不需要忙農活的時候,很多農民就用牲口乾點拉磚、送貨的營生來維持家用。也就是說,牲口一年四季不得空,它的健康當然很重要了。


2、釘掌是個絕對的技術活

圖中這個動作就是普法君老家人常用的釘掌動作

普法君見過給騾子定掌的:身上捆個塑料圍裙、把騾子身體固定住,尤其是大腿部位,然後匠人撈起騾子一條腿,用羊角錘把舊的鐵掌卸下來,然後用剃刀把一些腐敗的角質一點點削掉,露出新鮮的硬角質層後,再拿新的鐵掌,用長長的釘子,斜著定出去,露出的尖頭部分再用錘子敲歪,緊貼在蹄子上。

技術好的師傅就這點牛逼:他定鐵掌的時候,不會傷到牲口的軟質層,那樣的舉動,無異於在人的指甲蓋裡釘竹籤,牲口要崩潰的。

等四個蹄子都修理完整後,人們再把拴好的繩子解開,這時候你會發現騾子也感覺特別舒服,有些還專門“踢噠踢噠”的轉幾圈,貌似來感受下這雙“新鞋”到底啥感覺,合不合“腳”。

每一副鐵掌都有使用壽命的,釘上後,根據牲口勞作情況,還有勞動量大小,感覺磨損嚴重了,牲口的蹄子也該修整時就四個掌一起換掉。

現如今,普法君再回老家的時候,發現農民種地基本全部實現了現代化,種莊稼機械化、收割時機械化聯合收割機,十分鐘前還是滿目莊稼地,收割機進去後就能把糧食給你拉出來,中間省去了諸多來回耕種、運輸環節。

加上現在農村運輸物資基本都是農用運輸車,牲口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低,田間地頭、鄉間道路奔馳的都是機動車,很少見到一排排、一串串的馬車……

這幅場景,或許將慢慢成為心底的記憶了。

以上回答說的不好,更多的是對兒時生活的一種回憶,大家不喜可拍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