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為什麼最後是朱元璋稱帝,而不是張無忌?

神遊三秦

首先討論是基於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這是前提。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對倚天的結尾覺得有點彆扭,張無忌是全書主角,又是明教教主,還是整個反矇事業的核心領袖,武功也幾近天下無敵,怎麼就憑朱元璋對韓林兒耍的一點手腕就萌生去意了?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部將廖**水淹韓林兒據說也是史實。

但是呢,有幾點還是值得討論,首先,爭天下有幾個不同的角色,比如張無忌和明教,那就是宗教領袖,就好比梵蒂岡教皇和現在伊朗的最高領袖;而朱元璋、彭和尚乃至陳友諒這是要上陣殺敵的軍事將領,大家的定位和職責是不同的,尤其是,中國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沒有政教合一的文化傳統。

其次,從老百姓的角度,他們對於打天下者的印象會更深刻,尤其是碰上了朱元璋這種懂得收買人心的梟雄,武林畢竟離普通人太遠了,所以在愚民的心目中,朱元璋的地位和名望其實遠高過張教主。

再次,在明教極速擴張武林實力的同時,朱元璋積蓄的軍事實力其實強的可怕。從張無忌初遇朱元璋就能看得出,人家從一開始就有自己的團隊,徐達湯和常遇春這都是創始團隊成員,除了常遇春,另外幾個都是分分鐘為了朱元璋可以跟張無忌翻臉的交情。

第四,爭天下靠什麼?靠武力值?靠武林至尊?扯淡。爭天下靠的是軍隊!看看屠獅大會之後,武林群雄面對元軍兩個萬人隊束手無策,反而是連四流高手都算不上的徐達指揮若定,你就知道張無忌究竟差在哪裡了……

第五,即便是朱元璋想讓張無忌當皇帝,還得考慮自己那幫軍頭的態度。為什麼?這都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班底,朱坐了天下,他們是第一層的功臣,如果張無忌登基了,朱元璋才第一層功臣,這幫人早就不知道被貶到第幾重了……還得說一句:憑什麼呀……老子拼了命打出來的天下,為什麼給他人做嫁衣?其實,這也是朱元璋的心態……

第六,理解了朱元璋的心態,那對付張無忌或者韓林兒,就太簡單了。坦白講,金庸算是給張無忌安排了不錯的退路,如果張無忌不識相,你覺得就憑他天下第一的身手,能對付得了幾個明軍的萬人隊?更何況趙敏周芷若楊不悔還有武當派……哪個不是張教主的軟肋?就算他捨命能刺死朱元璋,那又怎麼樣?天下已經姓朱了……


搬不動的小強

關於這個問題估計在很多地方都有討論過,看過金庸老爺子《倚天屠龍記》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朱元璋裡面明教中只不過是一個小頭目,那麼他是怎麼樣一步步爬上來的呢?又是怎樣當上皇帝的呢?這其中離不開朱元璋的老婆馬大腳,朱元璋才得以繼承郭子儀的衣缽,因為馬大腳是郭子儀的養女。

我前些日子剛剛看了一遍《朱元璋》,朱元璋之所以把朝代稱為明朝,是因為元末的起義軍領袖是小明王韓林兒,而朱元璋最初投到紅巾軍郭子興麾下就歸小明王管轄。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繼承了他的衣缽,後來朱元璋和他的發小湯和、徐達、周德興等人經過幾次戰役,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吳王”。鄱陽湖打敗陳友諒,佔領了陳友諒的領地;隨後又南下消滅了張士誠所部,將東吳領地收入囊中;最後繼續南下殲滅了方國珍部。同時朱元璋派徐達北上討伐元朝,最終徐達攻佔元大都,元朝殘部被趕到了大漠以北。

在消滅了所以勁敵之後,朱元璋本想推舉小明王為皇帝,但是後來小明王被朱元璋手下害死,但是對外說是溺水身亡,究竟是不是朱元璋下令害死的還不得而知。因為怕天下人說自己忘恩負義,紀念小明王,就把建立的政權成為明朝。

在早期,朱元璋確實藉助過明教和白蓮教的力量宣傳發展壯大自己的隊伍。據說明教是由波斯人創立的,後來傳到中原後發展壯大,當時朱元璋既是白蓮教人也是明教中人。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以後,深知教派宣傳力量的強大,後來朱元璋採納李善長的建議,下詔嚴禁白蓮教、明教的活動,並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明朝律法中。其後,白蓮教以各種支派的形式變換名目繼續得到發展,而明教卻逐漸衰落了。

最後來說說張無忌,歷史上並沒有關於這個人的記載,這只是金庸老爺子《倚天屠龍記》裡的主角而已。但是金庸老爺子寫小說都是借鑑歷史的,我認為張無忌歷史上雖然沒有真人,但是他的原型人物還是有的,張無忌的原型應該就是“小明王”韓林兒,就像《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人物是王近山一樣。在小說中張無忌將當皇帝的機會讓給了朱元璋,自己帶著趙敏歸隱山林。


李哥講史

最後朱元璋以張無忌愛上趙敏為由,煽動手下大將叛亂,因為趙敏是蒙古郡主,明教義軍打的就是蒙古人!朱元璋就是為了讓張無忌知難而退,總不能張無忌與明教義軍對抗吧!而張無忌不忍拋棄趙敏,只好退讓教主之位,把明教教主之位傳給楊逍!自己和趙敏隱居山林,遊山玩水一生逍遙快樂!

而光明左使楊逍接任明教教主之位以後,楊逍的心結也早解了,對自己的妻子紀曉芙之死也放下了!自己的女兒也嫁給武當殷六俠,生下外孫,於是給女兒女婿去帶外孫了!



而明教的五散人與青翼蝠王也無心教務,金毛獅王自廢武功出家少林,紫衫龍王到波斯了!於是明教的大權落入朱元璋手裡了!


夢話很幽默

因為兩個人的性格相差極大,在一方面以張無忌的原型是不可能當皇帝的。

首先,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他是一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一個人。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從故事的一開頭就是隻想著為自己的父母報仇,但是報完仇也就沒有了什麼目標。


真實的張無忌其實就是韓林兒,韓林兒就是明王韓山童的兒子。韓山童死後,小明王繼承了明王的衣缽。各路義軍對這樣一個沒有立過功勳的小毛孩子當然不服,有一次在於元軍交戰中小明王敗了,結果朱元璋及時趕到救了小明王,那時的朱元璋已經成為了一方梟雄,他豈能容一個小孩子站在自己的頭上。於是,在接小明王回應天的湖上船沉了。於是朱元璋就接替了小明王手下的部分義軍使自己的實力更大了,為朱元璋的大明天下奠定了基礎。

朱元璋,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貧民皇帝。是當時社會的最底層,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為卑賤 最為低下的一位偉大皇帝。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父親八個孩子排行老八】,安徽鳳陽人,因為當時的自然災害與元朝的欺壓。搞得人民民不聊生,從小為了吃不飽飯不得不流落街頭嗨給地主放牛,之後還在皇覺寺出了家當了一名遊僧,其實那個時候在寺廟出家跟乞丐也沒有什麼區別的。再一次化緣時,他見到了從小玩到大的兄弟徐達,經過徐達的介紹推薦,他參加了安徽亳州的義軍。由於小時候窮怕了餓怕了所以這種人對權利有一種很強的慾望。在軍隊裡兢兢業業不怕苦不怕累,在戰爭中他還有自己的計謀和獨到的見解,得到了義軍首領郭子興的賞識,認了郭子興當義父。在一次與元軍的交戰之中郭子興戰死沙場,郭子興把權利交給了朱元璋。當時的義軍首領都要受大明王韓山童節制,再一次與元軍交鋒中,韓山童不幸身亡。朱元璋吞併了其他各部義軍,迎回小明王。從此就成了一方霸主。再一次接回小明王的湖上船就下沉了,在之後先後擊敗陳友諒,吞併張士誠,建立了長達280年的大明王朝。



昔日的一個放牛娃用了13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長達280年的大明王朝,不得不說朱元璋是有人格魅力的。如果當年朱元璋生存在地主的家裡也不會有這樣傳奇的一生。


朱元璋用自己的生命與元軍抗爭了半生,你覺得他會把自己的政權交給一個毫無戰功毫無抱負的張無忌【小明王】嗎?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希望更多的人關注我,謝謝!


永恆情傳媒

如果你翻開金庸的創作年表,你會發現,在金庸的十四部長篇小說中,《倚天屠龍記》正好排在最中間。在此之前,金庸寫過七部小說:《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


這些小說的主人公,常常有一個特點,他們往往都是政治上的領袖


《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是清代最大的幫會「紅花會」的首領,肩負著反清復明的重任。


《碧血劍》中的袁承志,是明代重臣袁崇煥的兒子,長大之後成為李自成部隊裡的一員大將。


《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最後苦守襄陽,幾乎成為南宋抗元的中流砥柱。


《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中的主人公胡斐,也粉碎了清廷的陰謀,拯救了整個武林。


金庸的小說,其實一直在求新求變,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他在努力描寫政治上的「普通人」


你會發現,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武功當然都是出神入化,可是當我們剝去武俠的外衣,再去審視這個人,你會發現,他們越來越「小」,越來越從超人、強人,變成你我一般的普通人。


陳家洛、袁承志,他們想的是改變世界,創造新的秩序,堪稱「創世」。郭靖、胡斐,他們想的是維持曾經的世界,堪稱「救世」。可是到了令狐沖、楊過,已經變成「避世」和「厭世」,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更是在「玩世」。


而這中間的張無忌,他可以稱得上是「混世」,所謂「混」,是因為他是一個沒有主意的人。


在小說中,張無忌的每一個重大決定,都是別人為他做的。


接任明教教主,是白眉鷹王以外公的名義要求他;

娶周芷若,是謝遜作為義父替他做的主;

前往冰火島,是因為陽頂天有一封遺書;

學乾坤大挪移,是小昭鼓動了他;


《倚天屠龍記》的序言中,金庸曾經說過,他塑造的張無忌,其實就是一個普通人,在政治上,比不上趙敏,也比不上週芷若,甚至於小昭都比他更有能力。


辦報紙出身的金庸,寫了多年的政治評論,見過了香港和大陸無數政治上的風風雨雨,所以在小說裡,他不想描寫那些超人和強人,而是更關注那些被偶然拖進政治漩渦中的人。


張無忌就是這樣一個人,從骨子裡,他是一個普通人,甚至是一個懦弱的,不敢為自己拿主意的人。這樣的人,不是一個政治家,他也不享受權力,權力的寶座對於他來說,更像是一口油鍋。一旦有機會,他一定是離政治越遠越好。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最後去當皇帝呢?

我是陳章魚,知乎60萬人關注的讀書人,致力於用

讀書解決一切問題,解決一切讀書的問題。


陳章魚

張無忌的原型叫韓林兒,可以確定的說,他就是明教的二代教主。在歷史上,韓林兒的經歷和張無忌頗為相似,出生名門,父親以及祖父都是大名鼎鼎的白蓮教的教主,母親也姓殷,也曾在父親去世之後,在海島生活了很久。

韓林兒的父親叫韓山童,在元朝末年的時候,就利用白蓮教拉攏人心,想某成大事,更是打著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應當掌管中原旗號,號令天下,拉攏了很多人,想統一江山,成為江山之主。

不過,後來韓山童被元軍殺害,韓林兒也就沒了可以依靠的大樹。

最後劉福通找到了韓林兒,在碭山夾河找到了他,並將他迎至亳州,在亳州登基稱帝,號小明王,建國號為宋,年號龍鳳。以楊逍、範遙為左右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劉六知樞密院事。沒過多久,劉福通殺了楊逍,任丞相,進封太保,改行中書省。於是,在劉福通的幫助下,韓林兒成了王,成了皇帝,只是,劉福通需要的只是他宋徽宗後人的身份,並不是實心實意幫助他奪得天下。

韓林兒和張無忌的經歷很像,只是,張無忌最後有了一個好的結局,沒了江山,卻還有趙敏這個美人陪她走天涯。而韓林兒呢,父親死了之後,命運就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有著高貴的身份,但最後還是因為這個高貴的身份而死亡。

劉福通死後,為安撫民心,朱元璋派自己的手下常遇春等人去迎接韓林兒這個小明王。

可是,在半路,韓林兒就溺水身亡了。有人說,這是天命如此,有人說,這是朱元璋搞得鬼,是朱元璋害死的韓林兒。

也有人說,是朱元璋害死的韓林兒。因為那個時候,元朝註定滅亡,迎回韓林兒只是給天下義軍看的,獲得民心。

正所謂“成者王、敗者寇”,朱元璋最後建立的大明王朝,史書上肯定不會記載關於韓林兒真正的死因是如何,記載著只有朱明王朝的豐功偉業。


星球娛樂

小說中的結尾:張無忌被朱元璋迷暈,等他有意識的時候,聽到朱元璋問“他要怎麼處置?”徐達常遇春表示直接殺掉。常遇春和徐達是張無忌最信任的手下,看待他們像兄長一樣,這樣的人想害自己,張無忌感到世態炎涼,心灰意冷,於是掙脫束縛逃走了,決心從此退隱。其實這是朱元璋的計謀,常遇春和徐達不知道張無忌在旁邊密室,朱說的“他”是指一個叛徒,一個局作了三個人。


李飛丶0450713

張無忌太優柔寡斷了 《張無忌》 冰火島,兩重迷, 愛與恨,一般痴。 有緣再敘光明頂, 無情卻到武當西。 張無忌, 嘆紅塵三千意, 處處受羈糜。 黃衫影,古墓憶, 青馬寒,風陵起。 常對神鵰唱俠侶, 莫向師太問歸期。 張無忌, 看屠龍九萬里, 刀刀無禁忌。 《乾元鏡》 斡難河畔運始興, 霸圖已然戰和林。 踏歐亞,掃宋金, 蕩氣迴腸, 鐵馬鋼刀萬里驚。 從此胡漢歸一統, 蒙元七分定, 煌煌中原客主新。 興聖殿前夢似真, 祥雲幾度醉燕京。 佞佛僧,宣宮淫, 妖風盈庭, 洪基大業百年傾。 畢竟華夷不兩容, 玉璋三尺進, 渺渺乾坤日月明。


瀉爐下人

哈哈哈哈這個腦洞開得好。雖然歷史上並沒有張無忌這個人,這個人本來就是金庸寫武俠小說創造出來的虛構人物,但是還可以按照金庸書裡的設定來腦洞大開一下。張無忌沒有霸氣,也不立志做皇帝,他註定當不了皇帝統一天下。

從小說裡的情節分析,張無忌本人在關鍵時刻容易優柔寡斷,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這對於做一個皇帝是很大的缺點。一個關鍵時刻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人,怎麼可能當皇帝呢?

二是按照書中的描述,張無忌有一定的道德潔癖,很多壞事他是不想幹,也不願意去做的。而書裡的朱元璋則做了很多的壞事,殺了很多無辜的人,如果要張無忌去領兵打仗殺人,濫殺無辜,恐怕他是不願意的。張無忌本質上還是個優柔寡斷的善良的人啊,可是元末農民戰爭就是互相殺戮,如果張無忌領導起義軍不能做到殺伐果斷,那麼他不是被其他起義軍比如張士誠打敗,就是被元朝鎮壓了。

看看朱元璋寫的詩吧,“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此等殺氣騰騰,豪氣干雲,哪裡是張無忌這個乖寶寶能寫得出的?如果做不到朱元璋這樣霸氣中透著殺氣,張無忌恐怕難以統一天下。

最後,張無忌的志向是隱居,和周芷若、趙敏、小昭和殷離一起happy,他更喜歡和老婆一起過逍遙日子,而不願意做皇帝這種勞心勞力的活計,既然他已經抱得美人歸,而且志不在此,大家就別勉強他做皇帝了。


貓圖怪談

這個問題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1、張無忌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只存在小說裡。


2、朱元璋在歷史上真的存在,他建立的大明王朝在歷史上存在了276年。

3、張無忌的武功雖高,但他的性格優柔寡斷,難做一國之君。小說中的幾位女主,他誰都愛,誰都是無奈就可以證明這點。

4、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金庸老先生寫的是江湖,崇尚的是江湖,對於廟堂,他多少是有點牴觸的。這些可以從他的多部小說看出,只要是皇帝,不管好壞,缺點都會被放大。要是江湖男主不管好壞,優點都會被放大。所以,要是他讓筆下的男主做了皇帝,豈不是打自己臉?
5、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