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樓上插小紅旗的來歷

洛陽附近的農村裡,群眾蓋起新房的門樓,上邊大都要插上兩面小紅旗。你知道房主人為什麼要插著兩面小紅旗嗎?

相傳很早以前,一個小山村裡有個叫劉二的莊稼人。他一家省吃儉用,十幾年才積攢起蓋房錢。他高高興興的買了磚瓦木料,準備蓋三間上房。他想:莊稼人蓋房子,一輩子也遇不上幾回,要蓋就要蓋得結結實實、得得勁勁;要把房子蓋好,全憑匠人的心勁和本事;要想讓匠人把本事都使出來,必須把匠人招待好。

於是,他跑了幾十裡,請來了遠近聞名的張木匠。莊稼人厚道,劉二見張木匠一會拉鋸,一會兒掄錛,還要爬高,心裡很過意不去。他打算先把張木匠的飯菜安排好,等房子蓋成後,再多付幾個工錢。可是,這裡離縣城較遠,又是初春時節,肉和蔬菜都不好買,想來想去,便在自己喂的那群雞上打起主意來:早上米飯配炒雞蛋,晌午蒸饃配燉雞肉,晚上雞蛋麵條配油饃。雖然算不上什麼好飯,但在這偏僻的山村裡也能說得過去了。他主意一定,就交代老婆天天給木匠做這樣的飯菜。

門樓上插小紅旗的來歷

開始,張木匠見每頓飯不是雞蛋就是雞肉,心裡很滿意,曾對劉二說了很多客氣話。可是過了幾天,就感到有些呆板單調了。特別是當他發現,他每天上午吃的燉雞肉從來沒見有雞腿時,心裡不禁暗自嘀咕起來:這劉二可算真刁!他把雞腿留下自己吃,光讓我吃些雞頭雞翅膀,這不是故意耍弄俺這出力之人嗎?張木匠越想越氣,但又不好張嘴直說,想來想去,才想出了個出這口氣的歪點兒:趁劉二不注意,悄悄地用黃泥捏了個小人,泥人背上還揹著一個布袋,當房子封脊時,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它封在房脊內。張木匠想:我這個泥人會替我出氣,非讓它把你家的財產都倒騰出去不可。

房子蓋成了,劉二對張木匠說了不少感謝的話,又跑了好幾裡山路,買回豬肉,為張木匠包了一頓餃子。吃罷飯,劉二按高於一般的工價付了工錢。當張木匠背起工具要走時,劉二又從廚房裡取出一個油布包,遞到張木匠面前說:“我去請你時,見你家有老母。你在這裡為我蓋房子,她老人家在家受了不少苦。當我每天給你殺雞時,想到她老人家,我就把雞腿剁下來,用鹽醃好,也算俺一家人的一點心意吧,請你給她老人家捎回去。”

張木匠得了劉二高於一般工匠的工錢,心裡已經很過意不去,現在看著這一包又肥又大的雞腿,更加慚愧,後悔自己做事不當。但是,封進房脊裡的小泥人已取不出來了,這可怎麼辦?急得他一屁股蹲在院內的一塊捶布石上,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忽然,他兩眼一撲閃,嘴角掛上了一絲笑意。他從捶布石上站起來,指著劉二家塌了半邊的門樓說:“你對俺有情,俺不能對你無義。我晚回去幾天,用蓋房剩下的磚瓦,把這門樓修一修。”沒等劉二回話,他便掂起瓦刀,蹲在磚堆旁,噼裡啪啦的幹起來。

張木匠日夜加工,只兩三天工夫,一座新門樓就蓋成了。門樓上邊,砌著兩個用磚刻成的力士。劉二不知道安這玩意兒是啥用意,就詢問張木匠。張木匠臉上紅了一陣,眼裡又流出了熱淚,把他因沒吃到雞腿而錯怪劉二,在房脊裡封進個背布袋的泥人兒,想把劉二家的財產搗騰精光的事,前前後後,一五一十說了個清清楚楚。他最後說:“現在我給你修個門樓,又砌上兩個力士,讓他看住那背布袋的泥人,使你家永遠不會丟東西。”

從此,人們就把張木匠修門樓的事傳開了,慢慢的形成了門樓上刻兩個力士的習俗。後來,人們感到刻力士太費事,就插上兩面小紅旗代替。時間長了,莊稼人不僅在新修的門樓上插上小紅旗,而且新蓋的房子上也要插上小紅旗。

門樓上插小紅旗的來歷

摘自《中國民俗文化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