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区域位置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辽西走廊”东部,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北有辽宁西部和内蒙东部及黑龙江、吉林的广阔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下辖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和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新区、锦州龙栖湾新区10个县(市)区,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24公里,人口302.6万。 东经120°43‘~122°36’,北纬40°48‘~42°08’。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05公里。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葛王碑在锦州市太和区

锦州解放后,锦州为辽西省政府驻地。辽沈战役以后,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1月成立辽西省。4月和辽北省合并仍叫辽西省,省政府设在锦州。辽西省辖四市即锦州、阜新、四平、山海关外加属县。1952年11月,山海关市划归河北省。1954年8月1日,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为省辖市至今。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锦州风光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葛王碑村所属的太和区简介

太和区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为当今人类历史提供了极为可靠的佐证。

虞舜时,太和区属幽州地。

夏禹时,并幽州入冀州,属冀州地。

商、周时,属古孤竹国地。

春秋时,属燕国地;战国时期,公元前300年,燕国遣大将秦开击败东胡后,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郡,时太和区域属辽西郡。

秦代时,分天下为36郡,实行郡县两级制。太和区境属辽西郡。

西汉时,置徒河县(今锦州)、宾徒县(今锦州附近)、狐苏县。太和区境属宾徒县。

东汉时,于幽州刺史部境内置辽东属国,太和区境仍属辽西郡,归辽东属国所辖。

三国时期,魏合平州入幽州,属幽州昌黎郡。

西晋时,属平州(今辽阳)昌黎郡。东晋时,置徒河县,属乐浪郡。南北朝后魏时,属营州(今朝阳)昌黎郡,北齐时,属营州地。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属辽西郡,后改属柳城郡(今朝阳)。

唐时,属河北道营州总管府(今朝阳)燕州。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后,属安东都护府。

辽天赞三年(924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治永乐县(锦州老城区)、锦州自此而名。据《历史研究》 1981年,岑家梧《契丹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关系》一文:“辽天赞三年(924年),耶律阿保机直抵涿州,时蓟州、安次、潞、三河、渔阳、怀柔、密云皆为所陷,俘其民所归,置州县以居之。”“将汉俘安置在临潢县、长春县、定霸县、龙化县、武安州、泽州、兴中县、锦州”。时属中兴道(大定府)的兴中府(朝阳)。

金时,属北京路、治永乐县。

元时,属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金时北京路)置锦州。

明初属山东布政使司辽东都指指挥使司,正统元年(1463年)属辽东巡抚广宁中屯卫。

清时,属奉天省奉天府,康熙元年(1662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康熙三年(1664年)6月置广宁府,属广宁府;属锦州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属锦县,宣统三年(1911年)裁锦县归府属锦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裁锦州府设锦县,属锦县。1929年(民国十八年),废道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属辽宁省锦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本区境沦为日本殖民地,翌年属伪奉天省锦县,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伪康德元年),属锦州省锦县,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伪康德四年)属伪锦州省锦州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4日,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区进驻锦州市后,境内15区、16区、17区、18区、19区、21区,21区属锦州市政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国民党锦州市政府成立,境内新民区、大岭区、西关区、小岭区、南山区、女儿河区、百股区均属国民党锦州市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锦州解放,11月,中共锦州市工委改国民党时期的10个区合并为6个城区,2个郊区。时境内有第五、第六、第八区隶锦州市人民政府。境内的大许、十五里、大齐、小齐、二屯、三屯、流水堡、葛王碑、大薛、李相10个行政村属锦县第三区,后白庙子、女儿河、腰汤河子、姜家屯、大洼屯、西白庙子、王胡台、沙河堡、金厂堡、地藏寺10个行政村锦县第四区,桃园村、锦湖村属锦县第七区。

1949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境内57个农会改建56个村政府。

1956年7月,撤百股、新民、女儿河三个区。设11个乡1个镇,属锦州市人民委员会。

1957年5月4日,锦州市设农村工作办事处,是太和区成立之前的第一个统一办事机构。

1962年1月11日,改锦州市农村工作办事处为锦州市郊区工作办事处。仍属锦州市人民委员会。

1962年11月1日,经郊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锦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属锦州市人民委员会

1968年3月,成立锦州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属锦州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4月26日,撤销锦州市郊区革命委员会。经郊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锦州市郊区人民政府,属锦州市人民政府。

1983年1月1日,郊区划为市区,更名为太和区人民政府,属锦州市人民政府至今。

葛王碑来历缘起

在金代后期,蒙古崛起朔方,女真人在锦州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金政权出现了土崩瓦解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女真人看到了以自身的能力对付不了蒙古人,于是便起用了汉族将领。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金史》记载

锦州人张鲸,拥兵自立,先为辽西节度使,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其军以锦州为中心,驻守辽西、蒙古一部,关内一部。西至平州(一说卢龙,或谓迁安)、山海(关)、瑞州(绥中),北至懿州(阜新)、兴平府(朝阳),东至广宁(北镇),南达于海。张鲸把能征惯战的将领派到各地进行统治,并与金州、复州、海州(海城)的金朝残余势力完颜氏互相联络。

《元史》记载

锦州张鲸聚众十余万,杀节度使,称临海郡王,至是来降。诏木华黎以鲸总北京十提控兵,从掇忽阑南征未附州郡。木华黎密察鲸有反侧意,请以萧也先监其军。至平州,鲸称疾逗留,复谋遁去,监军萧也先执送行在,诛之。鲸弟致愤其兄被诛,据锦州叛,略平、滦、瑞、利、义、懿、广宁等州。木华黎率蒙古不花等军数万讨之,州郡多杀致所署长吏降。进逼红罗山,将杜秀降,奏为锦州节度使。丙子,致陷兴中府。七月,进兵临兴中。先遣吾也而等攻溜石山,谕之曰:“今若急攻,贼必遣兵来援,我断其归路,致可擒也。”又遣蒙古不花屯永德县东候之。致果遣鲸子东平将骑兵八千、步卒三万,援溜石。蒙古不花引兵趋之,驰报,木华黎夜半引兵疾驰,遇于神水县东,夹击之。封下兵之半,下马步战。选善射者数千,令曰:“贼步兵无甲,疾射之!”乃麾骑兵齐进,大败之,斩东平及士卒万二千八百余级。拔开义县,进围锦州。致遣张太平、高益出战,又败之,斩首三千余级,溺死者不可胜数。围守月余,致愤将校不戮力,杀败将二十余人。高益惧,缚致出降,伏诛。广宁刘琰、懿州田和尚降,木华黎曰:“此叛寇,存之无以惩后。”除工匠优伶外,悉屠之。拔苏、复、海三州,斩完颜众家奴。咸平宣抚薄鲜等率众十余万,遁入海岛。

《蒙兀儿史》记载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国王木华黎

贞祐三年(1215年),成吉思汗下诏木华黎,令张鲸为总北京十提控兵,随从南征尚未投降金、宋诸郡。木华黎已察知张鲸有反意,遂暗派肖也监视其行动。果然张鲸到平州(河北卢龙之南),谎说有疾,遂逗留不前,并谋之逃窜。监军肖也先窥其事,擒张鲸,解木华黎,将张鲸杀掉。

金代后期,木华黎率军攻取辽西各州。锦州地区金国守将、官员和汉人地主,纷纷向蒙古军投降。张鲸在锦州聚众十余万人,杀了金朝的督军,降于蒙元,但暗自称为“临海郡王”,张鲸、张致兄弟称王称帝,拥兵自立为国。以其子张东平为太子,登极坐殿,封文武百官,晋后妃,置朝纲政制。因起事仓促,未及建得王府。其弟张致为“徒河王”,建议将锦州城内北街大广济寺改作皇宫,并言:“大广济寺,居高临下,院落众多,八面威风,有帝王之气。”至此,将唐朝建立的大广济寺内正殿的药师、文殊、释迦三塑像扒掉,将中殿的关帝毁去,将前殿的四大天王废去。由“丞相”张太平主持,找来瓦工、木工、漆匠,把大广济寺彩绘一新。头殿充作“午门朝房”,二殿改为“议政殿”,后殿改为“泰极殿”。殿旁东厢诸房为“关雎宫”“龙鳞阁”,为王后、太子居所。西厢诸房为“御书房”“逍遥园”“徒河王府”。

张致据锦州二年,军势很盛,统治得很牢固。西部设重镇于红罗山(今虹螺岘)派杜秀连营防守,懿州派田和尚统治,神水县遛石山(今锦西一带)派张东平把守,广宁派刘琰把守,并继续与金、复、海州的完颜众家奴联络。张致每日在锦州操练兵马。传说锦州西关的关帝楼,明朝以前为一高大土台,张致将此作为点将台,曾在其上登坛拜将。并每日从锦州城内派出斥堠,连下诏令,檄羽书驰,并往北发展占了兴中府(朝阳)。

因此,成吉思汗不得不又派他的“四狗”又称“四杰”之一的把兄弟木华黎出兵辽西,攻打张致。

  • 《元史·帝纪》载

“朕与弟(指木华黎)平分天下,赐大驾,建九斿(古代有铃铛的旗),上饰龙、虎、豹、熊、罴、狮、鹰、雕、鹞等白旗,出号令,如朕出也”。木华黎率蒙古不花等军数万,先征讨平、滦、瑞、懿、广宁等地,多杀掠致所置长吏,并围攻红罗山,守将杜秀降。八月又攻广宁,亦降。十一月,讨兴州(有谓河北滦平或谓迁安),擒张致所设节度使赵守玉。

贞祐四年(1216年),蒙古不花屯永德县(锦州西北),等候张致派来的张东平军,在神水县(有谓在今锦州西北,或谓在今锦西市附近)东,张东平被斩,蒙古军接着攻占开义县(今义县七里河镇),进围义州。

锦州西、南两面是小凌河,古代河水既深且宽,是一道军事上的天然防线,但是东、北两面则是平原,无险可守,十分脆弱。蒙古的骑兵又善于平原作战,每日里轮番攻城。张致于城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急万分,尽放些滚木礌石、酥油火器。可是,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张致只好到大广济寺月台上点将,激励三军,冒死出战。出战前,张致又令名将具结,立军令状,许胜不许败。起初出城作战,互有胜负。但经蒙元军一个多月的围困,瀛国兵马困乏,又加木华黎狡黠多端,瀛将多被杀败。

正值春寒料峭,败军每日伤痕累累。张致一筹莫展,每日只知在金銮殿上饮酒潦愁,毫无办法,军事压力很大,精神发生异常,常因小事儿,鞭笞士卒,更认为诸将在城外作战,不肯为其出力。于是,便狂捕滥杀将官数十人,闹得瀛国将士人人自危。谋士上前劝解,也遭到杀头之祸。殿下所立诸将十分恐惧,认为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于是,高益、张太平用酒将张致灌醉,当张致酒醒之后,已被倒剪双手捆绑在大广济寺月台下的栏杆柱上了。

高益等将把张致押送城外,交给元军主将木华黎。木华黎将张致等人斩首于城外,然后进入了锦州城。广宁的刘琰、懿州的田和尚相继投降元军。刘琰、田和尚等均被斩首,广宁、懿州惨遭屠城,只存工匠、优伶人等。张氏所建的瀛国,只经一朝二世三年便告灭亡。

木华黎,亦叫穆呼哩,元初开国四将之一。他本不在锦州出生。但元初锦州的一些重大事件几乎都与其有关,金末,锦州豪绅张鲸、张致兄弟称王称帝,被木华黎率军镇压。此后,木华黎转战辽东、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立下赫赫战功。元太祖十八年(公元1323年)癸未,班师渡河至闻喜县患疾故去,享年54岁。至治元年(公元1341年),元英宗追封木华黎为鲁国王,谥忠武,葬于锦州城北二十里葛王碑村。(葛王碑是国王碑音之嬗变),今袭之未改。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札剌亦儿部驻地变迁及留驻食邑和分戍中原 谢咏梅

对于木华黎墓清康熙时《锦州府志》《锦县志》均有明确的记载,“木华黎墓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锦州志关于木华黎的记载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关于木华黎的记载

《明一统志》,在广宁左屯卫东北二十里。翰林学士揭傒斯撰碑”。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明一统志

其碑高丈余,宽五尺,赑屃巨大,象征功比天高。(关于木华黎墓,全部引用史料,记载有误。在这里不做正误辨析,随后专门做一篇辨析。)

《蒙跶备录》曰:“到至元(1335-1340年),追封穆呼哩为鲁国王,谥忠武,葬入锦州。

《辽东志》谓“木华黎墓,在广宁左屯卫东北二十里,元翰林学士揭傒斯撰。”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辽东志记载

《沈故》一书载,“国王碑,地名,在锦县境。为元木华黎国王之后乃马代追封其父兀斯和尔所建。

锦州市太和区葛王碑村有个木华黎后裔墓

沈故国王碑记载

关于“葛王碑”,武连勤在《武连勤讲述锦州旧事》中提到

早些年曾见过其碑头存于锦州市北一小学院内,即原锦州文庙南院,后来移至老图书馆院东门前之旷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