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杞縣青幫

我所知道的杞縣青幫

黃維新口述政協宣教科長政協委員霍清熙整理

(一)

相傳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宣揚佛法,收了四個大徒弟。有一天達摩祖師替佛傳法,對四個弟子說:“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九流都一家。”其意思是,要普度眾生,不要過分畛域(界限)。可惜他們的四個徒弟未能全面悟及真締,只片面地著眼前半句,各行其是,自成一派。大弟子要當“紅花”以後就傳了紅幫;二弟子要當“綠葉”,後傳了青幫;三弟子當了“藕”,成為白幫;四弟子剩了個藕底下的根子,便成為黑幫。在舊社會,白幫以戒菸禁酒,省己勸人,修德行普,成佛作祖來標榜,俗稱“在裡”或“在清裡”。白幫雖有一些成員,但活動量不大。黑幫標榜的是殺富濟貧,行俠仗義,濟困扶危,打抱不平,當梁山泊式的綠林好漢。但實際上等而下之就成了土匪。至於紅幫和青幫,都以在幫成員團結互助,有福共享,有禍同當和依仗祖師爺靈光、家裡義氣相助相濟,救己救人為宗旨。但其中的高級頭目,另有一套政治理論及其目的。青幫,始於清朝初年,原為哥老會一派。他們以開幫運輸為業,多在全國南北大中城市裡及其江岸河畔活動。青幫雖然是建立在封建迷信基礎上的落後的群眾組織,但同時也都具有濃厚的政治意味。隨著社會歷史不同時期的發展,早已為持有各種政治主張的人所利用,為其服務。日偽盤據河南期間,在日本侵略軍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利誘威脅下,被他們所利用,成為爪牙。

(二)

青幫,幫頭(名稱)就全國來說一百二十八幫半。僅我所知杞縣就有嘉海衛(崔井州),嘉白(龔金城)、興武四(尹合貴)、興武六(謝幹臣)、江淮泗(林世華)……等七個幫,相繼延續十多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左右,有一個說評詞的崔井州,輩行、吾字、念三,幫號嘉海衛,歸德府(商丘市)城裡人,他久闖江湖以說唱為生,來杞收徒結幫。崔為儘快發展組織,擴大勢力,設法以杞縣民團中隊長戴星五(山東人)為其靠山,並委其同輩,讓戴幫他積極發展組織。當時設壇地址在城隍廟後對門路北李進發的“敬勝樓”飯館堂屋內。開始,首批進幫徒弟年齡大體和他們相仿(五十歲左右),有南戲院原主(經理)王印周、李起德、姬明文、侯道力、孟照河、侯廣亞、魏燦堂,還有公安局一等巡官崔弗然……。不久由崔弗然引進將杞縣偽公安局長李耀華拉進幫內,成為同輩。此時我和縣城的知名人物相繼入幫。民國二十年三月,曾在軍閥馮玉祥、石友山部任營長的杞縣小河寨的龔金城,因部隊改編由河北省的道口返故里,加入同門崔井州派,勢力逐漸擴大。範圍由縣城伸延到農村,遠至睢縣、民權,對象由士紳明流、權威人士發展到小商小販、工商界。興武六幫的謝幹臣曾先後到縣北的陽堌、柿園,縣南的蘇木、傅集和睢縣、民權積極收徒,人員己達三百多人。

由於人員增多,階層有別,幫內出現分裂。當時有偽縣長之兄杜元甫、教育局長劉新甫、一小校長劉子由、士紳莫範臣等為其聲望(因青幫有輩份高領導輩份低的幫規),抬高身價,竭力進行爭輩份。經策商後,就出訪開封城內一個唱大鼓書而比崔井州高一輩(念二)興武四邦的尹合貴來杞,在城隍廟“沂春池”澡塘院內收徒。他們利用權勢,互相引進,收徒弟進家幫。在原有士紳明流,工商界的基礎上擴展到教育界,附近縣城內外學校的師生有相當一部分加入了青幫。民國二十四年間,因崔井州時常去外地收徒,尹合貴原在開封徐府街開一膏藥鋪做生意而兩地相顧,此段組織發展較為遲緩。後有山東濟寧州藺寶泰兩次在杞縣城隍廟後門李進發的飯館擺香壇收徒弟。曾在武陟縣任民團大隊長,通許縣硃砂崗村的張××來杞,在文昌廟街路北董芝珊家設壇收徒,時間尚短。僅八年多時間,杞縣青幫組織就發展到一千多人,聲勢大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大舉進攻我國東北,繼而直達中原。1938年5月杞縣淪陷。青幫人員隱匿蹤跡或各自奔命,不收大膽活動。在日偽盤踞杞縣期間,相繼有杞縣晁村一個外號叫楊瘋子(念二)的,曾在偽縣政府西南角幾道街進行秘密設壇收徒二次。汝南縣的鄭廣恩,在城隍廟路北的“在裡局”以賣變蛋、菸酒為名,收拾一些做小生意和閒散人員,繼續零星收徒,直至日本投降而告吹

(三)

青幫,正式進幫人員必須經過記名帖、擺小香、擺大香三種款式(程序)。記名帖:就是由引進師約定拜誰為師,領著進幫人掂著禮品到師(父)家,磕個記名頭(報個名),即:報名進幫。擺小香:師父根據收徒多少而定合適地點。在房子山牆上貼一張大紅紙,橫額上寫“正大光明”,正中豎寫“天地君親師(民國時期改寫為天地國親師)”,橫下貼上疊成翁、錢、潘三個祖師爺的牌位。牆下邊放一張大桌子,桌上擺五爐六蠟,五爐裡邊五柱香,三對蠟前邊再擺個小香爐,名為子孫爐,香爐後襬四色果供。首先由辦道人(專門管理香堂人員)請主、請香、請家法,再由引進師領著進幫人入壇門,進行朝主(拜),而後由師傳(父)執壇講幫規譯註,最後由辦道人向各位祖師念四句送祖詞而散堂,才算入幫。擺大香:除紅紙橫上寫“正大光明”四字外,要在紅紙上貼上:天地君(國)親師、達摩祖師、周祖、陸祖、羅祖、金祖、左護法師、右護法師、過方前人(幫內死亡前)、翁、錢、潘、門外小爺……十八個牌位。桌上比擺小香多三對蠟、爐,蠟上盤牽繩。正中間放著一個大香爐,名為太平爐。爐重十三斤五兩四錢九釐八毫,其重量各有表示。十三斤:標誌,清朝全國十三個省份:五兩四錢:即為五湖四海;九釐八毫即名為九江八河,就是指青幫人員來自五湖四海,九江八河的全國各地。辦道人準備完畢,由師傳(父率部分青幫成員及新進幫徒弟集體念請香、請蠟、請家法、請牽繩等詞外,新進弟子拜祖、並拜三幫九代,之後散堂。這樣才算進幫成為徒弟。以後由師傅交給一個摺子,名叫海底,內容是:三幫九代的基本情況,三幫的船隻旗號及問答:

問:請問老大貴姓?

答:好說,弟子在家姓×,出外姓潘。

問:請問老大從何處而來、到何處而去?

答:弟子從杭州而來,到武台山朝祖。

問:請問老大帶的什麼寶貨?

答:帶的前香堂口的半步。

問:請問老大貴幫號?

答:本幫號嘉海衛(或興武四、或興武六、或江淮泗、或嘉白)。

問:貴幫船隻旗號?

答:本幫船共多少、多少人,裝載多少斤,從某碼頭裝船到某碼頭卸貨,什麼旗什麼雀杆

問:請問老大排行幾?

答:如二十四(念四)的答法是:頭頂吾字,腳蹬萬字,懷抱學字。

問:貴師何人?

答:子不言父名,師傅(父)他老人家姓×名上×下×。回答對方貴幫和排行知道後就下稱呼了

出外辦事,需要找人幫助者,或者淺著(就是困著沒錢了),需要告幫者,坐到茶館裡,左手露出三個手指,右手露出四個手指端起茶來說:“請各位三老四少用茶。”如有在幫的人在場,就會到你跟前去。摘放帽子要口朝上,袖口往上捲上一半,攙手是左三右四,是代表三老四少。雙方便知是在幫人。

青幫中制定有十大幫規,(也叫十不準)。十大幫規是:一、不準欺師滅祖,二、不準蔑視前人,三、不準搗亂幫規,四、不準扒灰搗攏,五、不準姦盜邪淫,六、不準盜賣安清,七、不準欺上壓下,八、不準出賣他人,九、不準招搖撞騙,十、不準亂收壞人。按幫規,在幫者,師徒如父子,同參如手足,必須嚴格執行十大幫規,否則,應受到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