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發現沉船中“聖盃”——聖何塞號

考古學家發現沉船中“聖盃”——聖何塞號

1708年,一艘裝滿黃金、白銀還有寶石的西班牙商船“聖何塞號”在與英軍激烈戰鬥後沉沒在了加勒比海中。在靜靜躺在海底310年後,現在“聖何塞號”的沉船終於被正式確認找到了,這要歸功於對沉船上搭載的銅質火炮。

據林洞海洋研究所(WHOI)所說,在2015年他們使用自主潛航器(AUV)REMUS 6000進入到了靠近沉船9米的範圍內進行拍攝記錄,根據它記錄的畫面,可以看出沉船上的銅質火炮上還保留著華麗的海豚浮雕。

雖然WHOI在2015年起就瞭解到了這些信息,但是直至近日得到哥倫比亞政府和瑞士海洋考古顧問公司(MAC)的許可以後,研究人員才得以將細節公佈於眾。

燃燒的終點

雖然“聖何塞號”裝備有62門火炮,但是仍舊不是英國戰艦的對手。每年“聖何塞號”都會滿載珠寶從新世界駛回歐洲,行程中大部分時間是被戰艦護航的。據Live Science之前的報道,事實上“聖何塞號”沉沒的時候,隨船沉入海底的還有從秘魯搜刮來的財寶,放在今天這些財寶價值40億至170億美元。船上的財寶是為了給西班牙王室繼承戰提供資金支持,這是一場西班牙和法國對抗英國的戰爭。

但是在1708年,為其護航的戰艦延誤了,而“聖何塞號”上的指揮官艦長、Casa Alegre的伯爵——José Fernandez de Santillan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不等戰艦自己出發。隨後4艘英國戰艦和“聖何塞號”以及船上超過500名船員對峙。經過一場激烈的火炮對轟,“聖何塞號”陷入火海然後沉入海底。

自此以後,寶藏獵人Nathan Drake還有考古學家都爭著找到沉船的位置。

WHOI說,最終在2015年11月27日,在哥倫比亞海軍考察船ARC Malpelo上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600米深的海底找到了沉船的位置。這次的搜尋行動由哥倫比亞文化部批准。

不過在當時,他們還不清楚沉船是不是“聖何塞號”。所以在2015年,WHOI派出了之前幫助他們在哥倫比亞Barú半島附近首次確認沉船位置的REMUS 6000自主潛航器靠近沉船進行拍攝。

這架自主潛航器記錄下內容顯示出這艘沉船部分被海底沉積物覆蓋。WHOI表示,在它後來的潛航任務中拍攝下來的沉船火炮上面裝飾性的浮雕,讓MAC的首席海洋考古學家Roger Dooley確信這就是“聖何塞號”。

WHOI指出,“聖何塞號”在文化和歷史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船上載有的手工藝品可以讓歷史學家瞭解18世紀早期時,歐洲的經濟、社會以及政治氣候。哥倫比亞政府計劃為“聖何塞號”建立一個博物館和文物修復工作室來保護和展出沉船上的文物,包括火炮和陶器。

REMUS 6000屬於Dalio基金會所有,並由WHOI進行運作。在其他的深海任務中,它同樣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WHOI說,在2009年,它幫助找到從巴西飛往法國途中墜毀的法航447航班的殘骸。然後在2010年,它又幫助測繪和拍攝了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點。

本文譯自 LiveScience,由譯者 Diehar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