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zasdff2010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意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首先,朱元璋沒殺劉伯溫,劉基的死懷疑是胡惟庸作案的可能性更大;其次,劉基的兒子也沒死在朱棣手裡。


劉基死後,史書記載“在京病時,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也就是說,胡惟庸來探視他,還帶了些藥過來。喝了胡惟庸的藥以後,有東西積在腹中,如一拳大小。


也就是說,胡惟庸有作案嫌疑。但是從我一個醫生的角度出發,我覺得,不太靠譜。因為一個月的時間病程不長不短,並不夠下什麼慢藥來毒死劉基。而劉基的症狀,很有些晚期肝癌的樣子,這個病,就不是胡惟庸能辦的了的。

至於劉基的兩個兒子劉璉和劉璟,《明史》記載得很清楚:

璉,字孟藻,有文行。洪武十年授考功監丞,試監察御史,出為江西參政。太祖常欲大用之,為惟庸黨所脅,墮井死。

成祖即位,召璟,稱疾不至。逮入京,猶稱殿下。且雲:「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下獄,自經死。



長子劉璉,還沒活到朱棣的時候就已經自殺了;次子劉璟,因為蔑視朱棣而入獄,隨後在獄中自殺。也許朱棣想要殺他,但是終究是他自己死在大牢裡面的。


青言論史

劉伯溫死在朱元璋手裡,劉伯溫的兒子死在朱元璋兒子的手裡!


皇帝也有皇帝的苦衷,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千古慣例,畢竟像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是少數。那些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人,一路披荊斬棘給老朱家打下了江山,無奈太子早死,朱元璋不得不為柔弱的皇太孫鋪路,於是,能臣悍將被殺盡。


在胡惟庸奉朱元璋的命令,帶著太醫去給留守老家的劉伯溫看病之後,劉伯溫吃了藥沒多久就去世了。對於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劉伯溫來說,當然知道事情緣由,

但是他死前,還是告訴兒子劉璟要忠於大明。

忠於大明便是忠於朱元璋,劉伯溫是明白人。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打江山的第一代人死後,第二代也不甘寂寞,靖難之役後,燕王朱棣打進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蹤。


作為功臣之後,劉璟得到了新皇帝朱棣的優待,但是劉璟並不領情,他不承認朱棣的合法性,公開叫囂:

“燕王如此,不怕留下千古罵名嗎?”

虎父無犬子,朱棣和朱元璋一樣,對於不能用的人,只能成全他,於是劉伯溫之子劉璟死在了朱棣手裡。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潁州小史官

首先,要說明一點,劉伯溫並不是朱元璋殺的,或者說,不像殺藍玉李善長時那樣明顯。

事實上是洪武八年,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得知後,派胡惟庸帶御醫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著吃,結果病越發嚴重。

劉伯溫抱病去拜見朱元璋,委婉的告訴是胡惟庸帶著御醫來看病,並開了藥方,但自己的並且未得到治癒反而加重。

但朱元璋只是輕描淡寫的讓他放寬了心養病。這讓劉伯溫十分寒心。不久後回到了故鄉,拒絕一切藥物,很快便去世了。

劉基的死,也許和朱元璋有關,也許是出自胡惟庸的私心,或者兩者都有,所以並不能完全做出是朱元璋殺死劉伯溫的結論。

再說朱棣所謂殺死劉伯溫兒子劉璟的原因,其實也算不上殺死的。

劉璟是劉基的次子。人為謙和善良,朱元璋感念劉基功勞,就將誠意伯的爵位賜給劉璟,但劉璟以長兄劉廌尚在世堅決不受,朱元璋感動,賜他為閤門使。

劉璟與朱棣本來早年交好,可以說算得上是朋友。但朱棣靖難成功,稱帝后,劉璟卻辭官回家。

朱棣想起了曾經的好友,就命人去劉璟老家請他回京,哪裡知道劉璟成病抗旨。

朱棣很憤怒,心想,你我是故友,如今我稱帝,你卻不來道賀,是幾個意思,於是命人強行把劉璟帶回京城。

朱棣如願見到了劉璟,見了就後悔了,這個劉璟不但沒有道賀,反而問他,建文帝死了,天下難道還有皇帝嗎?

朱棣回答,我不就是當今皇帝嗎?

劉璟說,殿下自稱皇帝,但百年之後,永遠也逃不過一個“篡”字。

瞎說什麼大實話?這個大實話像一記重拳打進了朱棣的心窩裡。

朱棣念在以往的交情,

對又臭又硬的劉璟沒有像方孝孺那樣誅滅十族,而是給他扔到大獄裡。

哪知這個劉璟並不領情,在監獄裡自縊而死。

所以,朱棣也不是直接下令殺死劉基的兒子劉璟,而是劉璟不服朱棣稱帝,被關入獄後自殺而亡。

所以題主的問題有這麼幾處不妥之處,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所幫助。


明離子專注華夏曆史知識普及。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劉伯溫死的很慘,他的兩個兒子死的比他還慘,父子三人是都是慘上加慘。

劉伯溫本名劉基,浙江青田人(今文成縣)。精通天文兵法經史,輔助朱元璋完成帝業。洪武8年正月,劉基因感染風寒吃了御醫開的藥,肚子巨痛。三個月後卒於故里,享年65歲。當然和朱元璋的送的“藥”是有直接關係的,是為慢性毒藥。



那劉伯溫的兩個兒子是怎麼死的呢?都是自殺的。長子劉璉是在劉伯溫過世兩年後被胡惟庸逼迫跳井而亡,次子劉璟是被明成祖朱棣下入大牢自盡而亡。首先說劉璉。自小喜歡讀書,遺傳老子天賦,後來考上功名,入朝當了官,後來和宰相胡維庸意見不合(胡維庸隔代報復),遭到胡維庸的排擠與陷害,1377年7月,即洪武十年7月,胡惟庸沒計讓劉璉與胡的死黨成員發生意外衝突,胡的死黨中有一人被刀“刺死”,於是嫁禍劉璉,劉璉絕望至極又被脅迫,最終墮井而死,享年僅僅29歲。最後說次子劉璟,少年通經,才學過人。劉伯溫過逝後,也不聽從為父臨終之遺言,執意應招入朝為官,可惜,年少氣盛,與朱允炆關係緊密,是為一黨。他沒有繼承父親謹言慎行的優良品格,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到處亂說,最終招禍。朱棣“靖難之役”當了皇帝后,劉璟先是負氣拒絕入朝為官,之後到處宣傳說朱棣謀朝篡位的事將載入史冊,“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結果被朱棣聞聽後抓入牢中,嚴刑拷打,最終在牢中被迫用辮子自縊而亡。劉璟有一兒子,名叫劉廌,父親死後,看透了官場,便遵循爺爺遺言不再為官,一直堅持了8世子孫,從此把爺爺劉伯溫書籍等物件,編成了盤古集。


圓夢人A

朱棣因建文帝的削藩政策,發動了靖難之役。劉伯溫的兒子劉璟獻了十六策,目的是用來平定燕王朱棣起兵,但是朝廷並沒有把這些意見用上。後來又派劉璟跟隨李景隆去鎮壓燕王,可惜的是李景隆被燕王打敗。劉璟回到京城以後,建文帝就不在重用劉璟了。於是劉璟返回故鄉。


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做了皇帝后,在用人的時候想到了劉璟。他下令把劉璟召進京城做官。劉璟上書說自己得病了,以稱病抗命,堅持不接受朱棣給的官職,後來劉璟硬是從老家被抓到宮裡。劉璟見了朱棣後仍然以就稱呼“殿下”稱朱棣,而不是稱呼皇上。劉璟是開國功臣劉伯溫的兒子,朱棣對待他還是不錯的。想給他官做,他不願意,而且還不識時務,不承認朱棣是皇帝。還義正言辭的說,朱棣百年以後,逃不過以一個“篡”字。

將朱棣篡位的事情明明白白的說了出來。這樣是什麼意思?對皇帝說這樣的話難道不是在找死的節奏嗎?朱棣自然很不高興,他憤怒的把劉璟打下獄。劉璟到了獄中後,用自己的辮子上吊自殺了,去世的時候52歲。劉伯溫父子都死在朱元璋,朱棣父子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