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你認為特朗普會下臺嗎?

往事如煙63015922

還沒選舉出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席位,涉及不到總統是否下臺。就算彈劾總統也得需要眾議院的絕對票數和參議院三分之二的投票。中期選舉民主黨也不見得獲得的席位就比共和黨多,現在共和黨的席位佔大多數。


特朗普執政這一年多來,人們總覺得他是“大嘴”、“嘴炮”、“粗野”、“說了不算,算了不說”、“出爾反爾”,其實特朗普很精明,從不按常理出牌,往往還不落下風。

為什麼有著深厚從政經驗的希拉里敗給了從來沒有從過政的特朗普?就是美國民眾己經討厭原來政治人物虛偽的那一套,需要反體制、敢說敢做的人當總統,而特朗普卻做到了。他一上臺就炮轟主流媒體、奧巴馬和希拉里,不怕做負面報道,很適合民眾胃口。退出“亞太再平衡”和TPP,美國優先就行了,不再花錢搞那些無用的事情。
退出巴黎協定他說:“這不公平,他們幾乎什麼錢都沒出,而我們大量花線”,又稱,“防礙美國經濟且對就業帶來負面影響”。敘利亞問題上沙特不讓美國撤出就得出經費。一個商人滿腦子都是錢,也確實讓美國獲益不少。特朗普在美國優先的驅使下,橫衝直撞,願誰誰,什麼盟友,什麼價值觀,統統地滾一邊去。日本、韓國、歐盟鋼鋁增加懲罰性關稅,還要對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亞和墨西哥等國增加關稅。不同意就在其它貿易上讓步。在雙面間諜案暴露了無法下臺後,以化武為藉口領著英法把敘利亞打幾下,一下子把間諜中毒掩蓋了,特朗普還到有理了。“通俄門”調查正歷害時,實施不實施不說先公佈最嚴歷對俄羅斯的制裁名單,在攻打敘利亞前日嘶吼,“普京會非常麻煩,非常麻煩”。不聰明嗎?4月27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共和黨人公佈了“通俄門”調查報告的修訂版,稱並沒有發現任何有關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勾結的證據。

特朗普這一年的執政,美國經濟數據非常可觀,創造了最近三年來連續兩個季度GDP增長超過3%,美國失業率降至4.1%,為17年最低。特朗普自已都說:“我的民調支持率比奧巴馬時期高出很多”。美國這樣的總統還能下臺嗎?特朗普聲稱還要參加2020年總統競選,如果成功的話,美國有可能進入“特朗普時代”。


適情雅趣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而另一次則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就是“中期選舉”。

彈劾總統需要國會投票

美國的中期選舉既包括國會參眾兩院的改選,也包括地方的選舉,和總統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彈劾總統需要國會進行投票。

而彈劾程序是由國會啟動,只要參議院2/3的議員投票同意,就能真的讓總統下臺。

特朗普是共和黨派系的,如果國會是民主黨佔大多數,讓民主黨控制了兩院,那麼將有利於推動彈劾的進程,特朗普也就危險了。

中期選舉將會改變國會

每次中期選舉都是對國會參議院的一次黨派洗牌。今年參議院的100個席位中有34個要重新選舉,其中民主黨把持的席位為26個,而共和黨的為八個,這意味著民主黨的任務比共和黨要艱鉅得多。

因為這26個需要守住的席位中,還有10個來自2016年大選中特朗普獲勝的州。也就是說,民主黨要想獲得參議院的控制權,不僅要努力守住這26個席位,還要抓住獨立派的兩個席位,同時再從共和黨嘴裡搶下兩席。

從國家層面上講,美國國會主要負責制定法律並監督總統行使權力。如果總統所在的政黨能夠在國會佔據多次席位,那麼將使得白宮能夠更加方便地實施各項政策。

而如果另外一個政黨佔據了國會的多次席次,那麼總統在行使權力時將面臨很大的牽制。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選舉格外關鍵。除了國會選舉,2018年的中期選舉還將涉及36個州的州長和多個州的議會選舉,而他們將決定各州如何運轉。

所以此次中期選舉的結果不僅會影響到特朗普的總統權威,還將重塑美國未來多年的政治格局。

如果單從這次改選的參議院眾議院席位來看,由於共和黨佔多數的可能性較大,那麼想要彈劾特朗普下臺,金十君覺得應該不太可能。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美國的中期選舉既包括國會參眾兩院的改選,也包括地方的選舉,和總統沒有直接關聯。美國中期選舉會導致特朗普下臺的說法屬於對美國政治運作的無知,共和黨目前佔優,即使共和黨選情不利,特朗普也不會因此而下臺。


美國的中期選舉不僅是國會改選,還有地方選舉,當前的選情對共和黨有利

美國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以及37個州要改選的新州長和地方選舉合在一起就是中期選舉。從國會選舉來看,參議院換屆選舉33個席位中,民主黨需要改選23個席位,共和黨只要改選8個席位。民主黨2015年就失去了參議院多數黨地位、2011年就失去了眾議院多數黨地位。

從地方選舉來看,佔據了美國中部和南部大平原的大部分“紅州”如得克薩斯、猶他州、俄克拉荷馬州、阿拉斯加等仍是共和黨的鐵票倉;而東部沿海地區“藍州”如紐約州等雖然仍是民主黨的鐵桿,但在全國只佔少數,現在就連民主黨原本佔優的加利福利亞州都局勢不穩。而所謂的“紫州”就是搖擺州,尤其是“鐵鏽地帶”(從前工業繁盛但現已衰落的地區)的四個州--密歇根、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星是傳統擁護民主黨的州,但自2010年以來,每個州都選舉了共和黨州長,在特朗普上臺後提出的一些保守主義政策支持下更是進一步倒向了共和黨。對於特朗普而言,他的一些短期措施很見成效,美國的經濟增長強勁,減稅措施短期見效也有助於邀買民心,他的2020競選團隊現在已經介入了中期選舉,準備充分。只要能夠穩住基本盤,繼續在參眾兩院保持共和黨的多數席位,在地方再穩住紅州,就可以推進他的施政主張,為2020年的連任打下基礎,尤其是守住參議院陣地,就能否決民主黨的攻擊,就能確保特朗普不被彈劾,就能確保大法官席位出現空缺時,特朗普繼續任命保守派大法官,就意味著可以保證自己免受牢獄之災。


無論是“通俄門”和“豔星門”都不足以扳倒特朗普

從“通俄門”調查來看,現在已經成為兩黨政治鬥爭的工具。尤其是今年2月3日,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努維斯撰寫的備忘錄公佈後,其公正性受到了公眾的懷疑:在大選期間聯邦調查局在申請監視特朗普競選顧問佩奇的許可時,根據的是一份由前英國間諜斯蒂爾整理的檔案,卻沒有提及這份檔案是由希拉里·克林頓競選陣營和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出資的。民主黨和共和黨互相抹黑的結果就是公眾對“通俄門”的熱度下降,審醜疲勞嘛。關於

民意調查更是不受主流媒體待見攻擊特朗普的工具,本身就存在很大變數,別的不說,還有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高於奧巴馬呢,有意義嗎?至於說“豔星門”能夠導致特朗普下臺那更可笑,除非特朗普對特別檢察官說謊,並且能夠證明“豔星門”與“通俄”有關,否則這點風流韻事根本不對特朗普構成威脅,他當總統之前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可照樣投票給他嘛。


特朗普是個令人討厭的總統,但我們不能僅憑個人好惡就武斷地下結論,而需要客觀冷靜地分析。目前來看,共和黨選情佔優,特朗普執政平穩,中期選舉後他下臺的可能性不存在。


大笨蛋6703

首先必須強調的是,2018年中期選舉只是選舉國會議員,準確講是選舉全部435位國會眾議員(外加6個沒有投票權的代表)以及35個國會參議員。特朗普作為總統並不參選,所以並不存在2018年中期選舉直接決定特朗普是否下臺的邏輯。

在這個大背景下,這個問題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2018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可能產生的某種選舉結果,可能會導致特朗普處境的變化,甚至最終導致特朗普的下臺。沿著這個邏輯,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國會中期選舉徹底導致共和黨失去了目前在國會兩院的多數席位,最終導致了民主黨對於國會兩院的絕對控制,進而民主黨驅動國會發起對特朗普總統的彈劾,並最終實現了彈劾,進而導致了特朗普在任期屆滿之前的提前下臺。當然這只是一種在極度理想的狀況下對未來的充分想象。

回到目前2018年中期選舉的現實而言,雖然目前全美50個州中只有11個州完成了初選即已經明確在國會席位上的兩黨候選人,但種種跡象表明,民主黨應該在國會眾議院選舉中佔據較大優勢。畢竟中期選舉年往往對總統所在黨不利,而且過去三次在國會眾議院出現多數=少數變化也都是在中期選舉年,最近的一次時2010年,共和黨既然在增加65席的基礎上重返多數。目前,民主黨要獲得多數,只需要增加24席,相對壓力並不是很大。相比而言,民主黨在國會參議院選舉中的壓力大一些,換屆的35個席位中26個席位是民主黨佔據,共和黨席位才有9個,這就意味著靜態上民主黨的不確定性更大。同時,如果35個席位逐一分析的話,密蘇里、西弗吉尼亞、南達科塔、印第安納甚至佛羅里達都不同程度地有可能從民主黨轉向共和黨,而有可能相反轉變的應該聚焦在亞利桑那、內華達甚至田納西等。這樣算起來的話,共和黨似乎還是可以在國會參議院維持多數,甚至有機會擺脫目前51比49的最小多數的尷尬。

如果按照目前這種態勢的話,2018年中期選舉之後,控制了國會眾議院多數的民主黨人的確可以以國會眾議院半數支持的狀況放棄對特朗普的彈劾,但共和黨仍就保持多數的國會參議院顯然不會通過彈劾。退一萬步,即便民主黨也同時獲得了國會參議院的多數,但他們要徹底實現通過彈劾需要的國會參議院的三分之二,幾乎是不可能的情況,進而其實也只是能夠發起彈劾、但最終無法落實彈劾、也就無法把特朗普趕下臺。


刁大明

離2018美國中期選舉還有近半年時間,而這半年中有很多不確定性,當然美國人最關心的應還是自己的經濟問題,特朗普上任一年多來自己的“三板斧”已經基本上算是砍完了,短期的成效還算不錯,可關鍵是接下來怎麼走,特朗普政府走馬燈似的換人就證明自己的政策沒有長期戰略規劃可言,如果政策沒有延續性,最終被民眾看穿那失望情緒肯定會上升,且他所謂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這條路顯然離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這連最基本路線都肯定是走錯了的,至少要想自己偉大那首先肯定是要自己變強大,可特朗普呢?國內怎麼玩先不說(因為現在美國若不借助國際力量來發展,國內肯定是在啃吃老本),但試圖想打壓住所有人的發展來達到目的,與世為敵逆全球化而行這可以說比“螳臂當車”還愚蠢還可笑,而特朗普所推行的政策的弊端正在快速蔓延,且大有呈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國際上大聲對美說不的人大有人在,連前幾天在對敘利亞行動中還“兩肋插刀”的兄弟法國,在美國會上的演講就是給特朗普狠狠的上了一課,德國當然不說了,連英國都跳出來反對了,相信日本也對此相當失望,這些人可以說是美國的絕對鐵桿,連他們都這樣了,足以說明特朗普以後的路很難走,幾呼肯定是死衚衕,既然走不通,反過來說他以前走的路肯定是白走了,那現在美國向好的一面一下就被推翻,且為這個短暫的美好所負出的代價恐怕是所有美國人都不能也不想承受的,如果這一效應在這半年內不被阻止住,那不單是特朗普和共和黨的危險,更是美國的危險,但這發酵的時間應該能錯過中期選舉,若連這都躲不過,特朗普就肯定得提前下臺!現在的美國,可以說唯一能拿出手的一盤硬菜只有軍事,包括軍事技術和軍事能力,這也是特朗普手中唯一的王牌,相信這張牌特朗普肯定是要打的,軍事技術上實行強買強賣,北約和日澳等這些小夥伴們無疑是冤大頭,但這根本就解決不了什麼,幾呼連零花錢都不夠,所以只有戰爭,也肯定會選擇戰爭(特朗普身邊鷹派人物佔比太大),這也是美國最可能致命的地方,戰爭到底能為現在的美國解決什麼,這個問號實在是太大了,至少勝肯定贏不到全球,輸卻肯定會輸掉全世界,最可能的結果是面子上贏了可裡子卻賠個精光!但相信特朗普為了中期選舉,會冒這個險的,也相信此牌能改變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一面,加上半島問題的緩解,也能為其加分,只要特朗普這半年不做太出格的事(如與中國鬧翻,和歐洲的裂痕鬧得跨不過,北約不能有效控制等)過中期這關應該問題不大免強能行,但要想連任恐怕得有點難!


汗水為血而流37610868

看現實、看民調、看規則,最後看粉色緋聞。冷靜客觀的說,幾無可能!

中期選舉是件什麼大事?不是選總統,而是選議員。

首先,目前川普所在的共和黨在眾議院中處在壓倒性多數。眾議院一共有435名眾議員,共和黨佔246個席位。即使中期選舉也難以改變這個現實。參議院代表總數100人,共和黨佔據了51席,民主黨有47席,小黨有2席。

其次,川普自上任後雖行事高調,但基本上全都是在執行其競選綱領中的承諾,可以說是言出必踐。這非常符合美國社會尊崇的誠信原則。至於結果,無論是國內大規模的減稅優惠政策還是各項國際事務,目前都在向著對川普有利的方向發展!最新的民調顯示,川普的支持率再創新高就是明證!

再次看規則:彈劾總統並非易事,需要眾議院半數以上選票,或者參議院2/3以上選票。歷史上,除了留下“說謊者”罵名的尼克松在得知彈劾票數已夠數趕緊辭職以外,未見第二人。

最後看粉色緋聞兩項:一是通俄門。查了很久了,幾乎沒有任何真憑實據證實川普私下暗通款曲,事件日漸淡化中。二是和豔星糾纏不清,且給了封口費。這個極有可能被證實,給川普一個小打擊。儘管此事發生在川普任職總統之前很久,但美國人的兩性觀念並不像法國人、意大利人那麼開放,尤其是主流社會更加重視家庭!但憑此緋聞發動彈劾沒有先例,參考克林頓萊溫絲基案。

結論:美國政治,極工心智,紙牌屋裡,盡皆算計!民主黨並非激進的傻瓜蛋子。在票數遠遠不夠的情況下,彈劾案甚至根本就不會發起。


猴思猴想

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情況不妙

1.目前,美國參眾兩院的情況。2016年,美國中期選舉後,共和黨大獲全勝,成為參眾兩院的多數黨。參議院一共有100位參議員,51名為共和黨籍,47名為民主黨籍,2名為獨立人士,但是加入了民主黨團;眾議院一共有435名眾議員,246名為共和黨籍,188名為民主黨籍,空缺一名。

2.2018中期選舉結果預測。美國民眾是非常現實的,中期選舉就是對特朗普的期中考試。成為美國總統一年多以來,特朗普最大的成績就是減稅。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和華爾街日報最細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7%的美國人認為減稅好主意,36%的人認為這是一個糟糕的主意。最大的成績被否定,特朗普的期中考試不及格已成定局,共和黨失去參眾兩院多數黨地位的可能性非常大。

特朗普得意之作—減稅,已不被美國人認可

二、特朗普下臺可能性非常大,甚至有可能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囚犯總統

與女豔星斯蒂芬妮·克里福德的性醜聞事件及通俄門事件,猶如兩把利劍懸在特朗普頭上。面對獨立檢察官穆勒的步步緊逼,特朗普使出渾身解數,甚至聘請年齡高達74歲的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作為自己的私人律師,試圖洗清自己的罪名。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性醜聞和通俄門是真實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兩件醜聞屬實,特朗普將面對美國國會的彈劾。

1.《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眾議院獨自享有彈劾權。按照正常程序,獨立檢察官穆勒將證據交由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審定,審定通過後,交由眾議院全體大會表決。通過一半眾議員同意,則彈劾成立。如果民主黨成為眾議院多數黨,彈劾特朗普的議案百分之百會成立。

2.《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規定,參議院享有審理一切彈劾案的全權。

特朗普受審時,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審判,經出席參議員2/3人數同意,特朗普將會被定罪。以前總統尼克松的經歷來分析,即使共和黨是參議院多數黨,也不敢包庇叛國者(按照美國憲法,通俄門屬於叛國罪)。

特朗普有很大可能成為史上第一位階下囚總統

所以,2018年中期選舉民主黨成為參眾兩院多數黨的可能性非常大,特朗普成為階下囚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美國觀察室

我是一名專注超跌次新股的非知名散戶,抄底成功率近百分之百,歡迎來挑戰!

美國第45任總統特朗普,如今,上了全世辦各大媒體的頭條,他傳奇的一生充滿戲劇色彩,當總統之前,他曾是企業家、商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還曾做過選美節目主持人,可謂橫跨“政、商、演”三大行呀!如果“通俄門”被證實,那麼,他的下臺之路將被鋪平。

每逢偶數年份美國都會迎來中期選舉,但也許沒有哪年的中期選舉會像2018年這樣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不走尋常路”的特朗普贏得了2016年的總統大選,但他的成功並不一定能在中期選舉中被其他共和黨人複製。希望他下臺的人還不少,我們就試目以待吧。

美國當地時間3號,他突然改口說確實付過錢給過成人片豔星丹尼爾斯,一時輿論譁然。激起了人民無限想象力,民眾甚是好奇,要知道,好奇是會害死貓滴,哈哈!

科米上週四在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面前作證,指控俄羅斯干預2016年總統大選。這是赤裸裸的挑釁呀,如果種種傳聞被證實,那特朗普被彈劾的可能性就到了頂點,離回家經商就不遠了,

其實早在當地時間1月8日,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團隊首次承認,俄羅斯黑客曾經入侵併干擾美國大選,並表示將採取應對措施。特朗普新任命的白宮辦公廳主任賴因斯·普里巴斯表示,特朗普相信俄羅斯曾經干擾美國大選期間的民主黨大會。但是,普里巴斯並未指出,特朗普是否認為普京曾經指使這一行為。

種種跡象表明,這次特朗普麻煩很大,剛好又趕上中期選舉,連任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但一切都是未知,充滿變數,從個人情感角來講,我希望他下臺,換位溫和點的總統,但不管換誰,將來都會跟咱們扳手腕的,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丘吉爾曾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希望兩國互惠互利,促進民間交流,在世界問題上求同存異,相互尊重,不然,誰來搞事,都會成為最後的失敗者。


東方財智

事實證明,特朗普在他上任後的15個月裡,政治格局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圍繞白宮工作人員的混亂局面、在Twitter上的長篇大論和對媒體的攻擊、有過俄羅斯對大選干預的嫌疑質詢,以及與中國爆發的貿易戰,這些事件讓2018年中期選舉出現了潛在的“藍波” (Blue Wave)效應。

如果民主黨人在2018年能夠成功奪回眾議院,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該黨領導層將會允許開啟總統彈劾聽證會。這將會讓民主黨的忠實粉絲們得到極大的鼓舞,但同時也會激怒特朗普的根基,並有可能讓他做出更進一步的抓狂事件。

一個嚴重跛足的特朗普可能不得不要面對來自大老黨內部的初選挑戰,以及一群民主黨種子型候選人將向現任總統發起的相互攻擊。然而,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極端兩極分化下的無休止疲勞爭吵就真的會開始顯現。


“另外,民主黨人還有可能與當前溫和派共和黨人聯手,甚至有可能會融合成一張選票,或者可能會得到一些自私營企業的支持,起碼目前的這條小路是存在的。

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首季《飛黃騰達》(又譯“學徒”)中斬獲亞軍的誇梅•傑克遜(Kwame Jackson)是特朗普的早期批評者。他認為 “如果邁克爾•布隆伯格進入2020年總統競選,將會是中間派們心中的一塊巨大壓艙石,一定會對唐納德•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政治格局產生衝擊。” 布隆伯格因其才智、商業頭腦、共建共識,以及他的慈善事業而廣受讚譽,更不用提他還擁有著真正的財富。對於許多厭惡唐納德•特朗普的人和對民主黨表現感到失望的人來說,布隆伯格將會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候選人。”

“Z世代”的出現作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力量,到2020年,將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選民登記中來。他們會在政治分歧的中間開闢出一條中間派路線。

“Z世代”專家大衛(David)和喬納·斯蒂爾曼(Jonah Stillman)進行過廣泛的民意調查,結果表明,這批選民對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傳統政治結構的依賴程度要低得多。

“事實上,我們覺得,“Z世代”將是現代美國曆史上最活躍,但政治上又完全獨立的投票群體。” 布隆伯格對美國槍支政策早就直言不諱地提出過批評,現在的年青者持相同的觀點,這隻會進一步加強他與這些年輕政治活動家們的緊密聯繫。

週日,布隆伯格出現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面向全國”節目中,在談及環境問題時,被再次問及他是否會參與總統競選。這位前市長(以一種相當不令人信服的方式)否認任何有關他正在認真考慮在2020年競選總統的說法,他說,“這個機率“不是很高”,但也不是零機率。”

在這樣的講話過程中,他把一扇門打開了,這樣一來,如果他能感覺到,從現在起在這一年半時間,他能毫不費勁把門撬開的話,他就會輕鬆地把它撬開。

2018年的中期選舉將有可能以多種方式顛覆當前的政治格局,為一種新的中間派總統候選人開闢出一條途徑。這是否像斯特克所建議的那樣,是一張融合票,這張票是否會傳遞布隆伯格本人的手上,現在說還為時過早。但這是所有美國人都拭目以待關注的大事情。


結論,如果美國的中間力量參與競選,特朗普離下臺的時間就不遠了。


環球譯眼

國人對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還是不甚了了。中期選舉和總統是不是下臺沒有必然或者直接的關係。

因為,一,中期選舉只涉及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議員輪換,而且還是一部分。另外,國會只是立法機構,和總統(行政)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二,即使川普的共和黨在國會中敗選,失去了多數黨的地位,但是總統的位置還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說話辦事處處受阻,如同奧巴馬第二個任期後兩年,成了“跛腳鴨”;

三,美國總統被彈劾要的是證據,是確鑿的證據;而不僅僅是國會中的簡單多數。根據美國憲法,彈劾總統需要參議院三分之二以上的議員。目前來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四,即使總統成了少數派領袖,如同奧巴馬,他也仍然可以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發號施令”,如奧巴馬簽署TPP、巴黎氣候協議、。只不過川普下臺後,有沒有總統再來“廢除”就不得而知了;

五,美國總統的去留,如果不是太過離譜,還是要等到每隔四年的總統大選。那時才叫“大選年”,各路人馬披掛上陣,拉選票,拉贊助,如同“嘉年華”;那時才是“大戲”。

這就是美國政治,如同鐘擺不停的左右擺動,但是範圍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