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宮頸糜爛也是一種“假病”!

什麼!宮頸糜爛也是一種“假病”!

那麼,正常的宮頸為什麼就糜爛了呢?這個聽起來帶著強烈的畫面感和血腥味的詞到底意味著什麼?任其發展,是不是會演變為宮頸癌?

事實上,隨著醫學的發展、認識的加深,今天醫學界認為宮頸糜爛不是病!不是病!不是病!它就是是宮頸的一種正常生理狀態,和宮頸癌也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繫。

宮頸糜爛的前世今生

宮頸是子宮的外露部分,位於子宮下部,近似圓錐體,長2.5~3cm,上端與子宮體相連,下端深入陰道。婦科檢查中,醫生通過窺陰器肉眼即可看到宮頸 。

在宮頸口,有一個“鱗柱交界區”,上方(靠近子宮一側)是柱狀上皮,下方(靠近陰道一側)是鱗狀上皮。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作用下,柱狀上皮會向下生長,即“柱狀上皮異位”。而柱狀上皮很薄,下面的血管和間質清晰可見,外觀呈紅色顆粒狀看上去就像組織糜爛一樣。於是就被草率而“不負責任”地稱為“宮頸糜爛”,並根據“糜爛”面積分為輕、中、重度三類。其實,它只是看上去像糜爛一樣,而非真正的組織糜爛。

什麼!宮頸糜爛也是一種“假病”!

什麼!宮頸糜爛也是一種“假病”!

“宮頸糜爛”和宮頸癌沒有因果關係

許多女性都存在這樣的誤解,認為”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甚至認為其本身就是癌前病變的一種。其實“宮頸糜爛”和宮頸癌並沒有因果關係,“宮頸糜爛”不會導致宮頸癌,兩者只是在外觀上相近罷了。

我們上文講過了,“宮頸糜爛”其實就是柱狀上皮異位,取代了鱗狀上皮,而其之所以會異位是因為受到雌激素的刺激。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狀上皮就會退回宮頸管內。

而宮頸癌是宮頸鱗狀上皮發生異常改變,主要原因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

也就是說,二者的發生原因和機理是完全不同的。單純的宮頸糜爛,如不合並HPV感染,並不會導致宮頸癌的發生。

要預防宮頸癌,不必在“宮頸糜爛”上糾結,正確的是做好定期的防癌篩查,如TCT和HPV。

什麼!宮頸糜爛也是一種“假病”!

如果TCT及HPV均為陰性,那麼說明此時的“宮頸糜爛”只是生理性的或是輕度炎症造成的,大可不必驚慌,無論是中度還是重度都無需干涉。只要保證每年都完成TCT及HPV的檢測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