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勒津刺繡「阜蒙縣省級非遺名錄」

歷史淵源

蒙古勒津刺繡,蒙語叫“蒙古勒津哈嗒嘎瑪拉”。蒙古族刺繡同眾多傳統手工藝一樣,在中華民族悠久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心靈手巧的蒙古族婦女,僅憑一縷蠶絲線,幾片綢緞,巧妙地縫繡出一件件凝聚生活哲理,包含人間情趣的各種服飾及生活日用品。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繡,主要運用於帽子、頭飾、衣領、袖口、袍服邊飾、長短坎肩、佛像、靴子、鞋、摔跤服、賽馬服、荷包、褡褳等處,刺繡的圖案都含有一種潛在的象徵意義,或喻富貴,或表生命繁衍,通過不同題材的造型表現,運用了比喻、誇張的手法寓情於藝術,是蒙古勒津人民手工技藝的精品傑作。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刺繡特點

從刺繡的針法上看,蒙古勒津蒙古族婦女刺繡時所用的頂針與農耕民族勞動婦女所用的頂針不同,針法不同,主要以平繡、盤繡、貼繡、鎖邊繡、繞繡和堆繡為主,色彩鮮豔,立體感強,與著名的“蘇繡”、“湘繡”、“川繡”相比較,蒙古勒津的刺繡藝術不以纖細秀麗見長,而以凝重質樸取勝。其大面料的貼花方法,粗獷勻稱的針法,鮮明的對比色彩,給人以飽滿充實之感。圖案內涵豐富多樣,技藝細膩,民俗風格濃厚,使蒙古勒津刺繡幾百年經久不衰,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傳承特點

蒙古勒津刺繡的傳承方式以母女傳承為主,從母親熟練的針線、刺繡中得到啟發和培養,有的不滿足於從母親那裡學到的刺繡技巧,就去求教於本村的刺繡能手,從她們那裡學到高超的刺繡技巧,因此,傳承方式也逐漸從母女傳承改變為師徒傳承。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瀕危狀況

近年來,由於蒙古勒津民俗的淡化和電腦繡品大批量生產的衝擊,蒙古勒津刺繡已經後繼乏人,甚至是後繼無人的瀕危狀況,如不及時保護和搶救,就有失傳的危險。

保護措施

我們對蒙古勒津的刺繡作品、實物、用具、圖案進行蒐集,並進行妥善保護,又對蒙古勒津刺繡傳承人進行一對一的培訓,並幫助傳承人開展蒙古勒津刺繡培訓班,使更多的人接觸到蒙古勒津刺繡,喜歡上蒙古勒津刺繡。我們還在阜新特一特民族服飾設計製作有限公司進行實地傳承培訓和保護。2011年4月蒙古勒津刺繡被收入省級非遺名錄。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繡市級傳承人:韓星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繡市級傳承人:朱秀英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培訓合影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蒙古勒津刺繡是蒙古族源遠流長的原生態藝術,是蒙古族典型的嚮往美好生活的圖案符號,也是蒙古勒津婦女精湛技藝和蒙古勒津服飾無窮魅力的體現,這樣充滿濃厚蒙古勒津文化內涵的藝術寶藏值得我們不斷的探索、保護和發揚!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監 審:肖澤偉

責 編:項鍇劍

郵箱:[email protected]

蒙古勒津刺绣「阜蒙县省级非遗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