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漕運的見證,北京中軸線上元代萬寧橋邊的鎮水獸


地安門外的萬寧橋是北京重要的一處歷史遺存,這座始建於元代的古橋如今經過修復又恢復了橋樑的功能。犄角君八十年代的時候常到橋東的燕京書店買小人書,那時候很少有人管這座橋叫萬寧橋而都俗稱後門橋兒,今天犄角君和大家聊聊這座橋邊上的幾隻鎮水獸。 有圖有真相,瞭解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圖文原創,歡迎轉發。

後門橋在元代最初是木橋,後改為石橋,八十年代這座橋大部分都被埋入地下,只露出幾根望柱和欄板,大家現在看到石橋是在2000年前後重新挖掘出來後修復的,這些年文保力度確實很大,附近的火神廟當年還是個住了幾十戶人家的大雜院。

古人都喜歡在河邊橋旁修造幾隻能夠壓制水患的鎮物,後門橋也不例外。如今露在地面的鎮水獸共有四隻,其中橋東兩岸各有一隻,北岸的風化很厲害,基本上就只剩下輪廓,據考證這一隻是元代原物,而南岸的一隻應該是明代以後雕刻的,造型基本和北岸的一樣。


網上關於這幾隻鎮水獸的叫法很多,無外乎都是龍生九子之類,但說實話這些本來就都是無中生有的說法,所以還是稱之為鎮水獸更確切一點。四隻中橋西側北岸的一隻保存的相對要完好一些,鎮水獸由一整塊巨石雕刻而成,其造型極其生動。

南岸的造型和這隻完全一樣,只是損毀的更厲害一些。

整隻鎮水獸兩隻爪在岸上,另兩隻支撐著側壁,頭前傾凝視著水面,好像在注視著什麼。

只有當什剎海水面下降的時候答案才會揭曉,原來在岸邊的側壁上還雕刻有一龍珠,至於雕刻這個石球的目的說法不一,有專家認為這是一個水位計,可以用來指示水面的升降,也有專家認為純屬是裝飾。

說來挺有意思,上一張圖片是犄角君上個週末去什剎海遛彎順手拍的,沒想到前天的一場大雪過後,昨天再到橋邊一看,石球已經完全沒入水中了,看來這個石球的確可以起到水位標識的作用,古人的智慧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啊! 有圖有真相,瞭解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圖文原創,歡迎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