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招教你解決亞硝酸鹽超標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亞硝酸鹽超標的原因蝦塘殘餌、排洩物腐敗後,造成水體嚴重惡化,易引起池塘亞硝酸鹽含量過高。

多數病蝦在池塘表面緩慢遊動,或緊靠淺水岸邊,蝦空胃,觸動時反應遲鈍,尾部、足部和觸鬚略微發紅。剛蛻殼的軟蝦較容易中毒,蛻殼高峰期常出現急性死亡現象。

亞硝酸根離子中的氮為中間價態,具有被氧化的特性。當介質中的NO2-遇氧化劑 時則會改變氮的價態,發生得失電子的變化而被氧化,最終NO2-離子會轉變為毒性較小甚至無毒的物質。具有氧化亞硝酸根離子能力的物質很多,如:臭氧、雙 氧水、次氯酸鈉等很多物質,但適合在養殖水體中使用的僅三氯異氰脲酸、二氯異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幾種強氧化消毒劑。

近幾年來,有些專家在研究 時,利用NO2-在酸性條件下具有氧化性而被還原的特點,使用還原法和氧化法存在同樣的弱點,就是維持時間短, 水體亞硝酸鹽容易反彈。

物理吸附法是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質,如沸石粉、硅膠、活性炭、海泡石等吸附劑,將亞硝酸根吸附在其結構中。這種方法在生產中廣泛使用,許多底改產品均含有吸附劑成分。其優點是作用時間短、成本低。缺點是用量大,如沸石粉,50—100公斤/畝。

亞硝酸鹽富含氮肥,是藻類生長繁殖的基本營養。因此,加快水體藻類生長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亞硝酸鹽的濃度。生產上做法是使用單細胞植物生長調節劑(復硝 酚鈉、生化黃腐酸、腐植酸鈉、氨基酸等)、光合作用催化劑、微量元素、硅肥等來實現的。值得注意的是當水體亞硝酸鹽偏高,說明氮肥是比較充足的,不要再使 用氮肥,加重水體氮循環負擔,可以施加磷肥,達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肥水法降解亞硝酸鹽在現代生態養殖中值得推廣,但受以下條 件制約:①水體透明度要求大於30釐米,如果是因有機質、碎屑等造成的透明度低應潑灑絮凝淨化劑;②未來三到五天天氣晴好,氣溫適合藻類繁殖;③水體亞硝 酸鹽濃度0.4毫克/升以下,還未對養殖動物造成影響時;④水體藻相均勻,如果有害藻佔上風,應先進行換水、投放優良藻種等措施;⑤對水樣鏡檢,如果浮游 動物太多,應先潑灑殺蟲劑。例如在輪蟲危害比較嚴重地區,如果不先把輪蟲殺滅掉,無論採取那種方法都很難將亞硝酸鹽處理掉。

目前我們知道的是兩類細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能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需要在有氧條件下進行;反硝化菌在缺氧條件下將亞硝酸鹽還原成N2或氮氧化合物。更重要的是,假如塘中的溶解氧不足的話反硝化作用會更容易發生,反硝化作用可能會把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 鹽,反而使亞硝酸鹽在一定的時間上升,所以要慎重。

換水是生產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同時也是養殖管理的需要。該方法適應於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的小型養殖水體,要求遵循換水的基本技巧,切忌大排大進。換水法控制亞硝酸鹽存在治標不治本的弱點,宜結合使用底質改良劑。

當 前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乳酸菌、放線菌等幾大類,硝化細菌與上述微生物的不同之處在於:硝化細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濃度的亞硝酸 鹽,將其轉化為硝酸鹽、氮氣等無害物質,而上述微生物對亞硝酸鹽沒有這種降解功能。它們的作用機理主要是修復水體微生態環境,改良水質和底質,間接增加水 體溶解氧,保證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環。

(1)加強增氧,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從而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可全池潑灑增氧劑並經常開動增氧機,加強池水的流動;

(3)使用降氨劑或沸石粉以降低水中的氨氮,減少氨氮向亞硝酸鹽的轉化,從而減少水體中亞硝酸鹽濃度;

(5)在餌料中經常添加複合維生素C、維生素E(每千克飼料1~2克)來增強蝦的抗應激能力、降低亞硝酸鹽的危害。亞硝酸鹽偏高的池塘水色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