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日俄“北方四島”屬地之爭有何歷史淵源?

日俄戰爭後,日本佔領俄國庫頁島南部。1945年2月美英蘇《雅爾塔協定》指出,“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同年8月,蘇聯派兵佔領了國後、擇捉、色丹和齒舞四島。1946年2月,蘇聯單方面宣佈將千島群島、南庫頁島及齒舞、色丹兩島併入蘇聯版圖,日本朝野對此不予承認。

歷史上:日俄“北方四島”屬地之爭有何歷史淵源?

1956年10月19日蘇聯和日本在莫斯科簽訂聯合宣言,蘇聯同意在締結和平條約後,把北方四島中的齒舞、色丹兩島交還日本。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政治遺產。

日方認為,俄方利用日本戰敗強佔四島是“非法佔領”,只有將四島歸還日本後,日本才能與俄簽署和平條約。俄方認為其佔領四島是二戰的結果,改變這一結果將意味著否定二戰。俄方主張,根據蘇聯和日本1956年簽署的《日蘇聯合宣言》,俄只能以簽署和平條約為條件將齒舞、色丹兩島歸還日本。由於雙方互不讓步,兩國至今未能簽署作為兩國關係基礎的和平條約。

歷史上:日俄“北方四島”屬地之爭有何歷史淵源?

日本政府自1981年將2月7日定為“北方領土日”以來,每年都舉行要求歸還北方領土全國大會等相關活動。

歷史上:日俄“北方四島”屬地之爭有何歷史淵源?

根據該宣言,俄羅斯表示在締結和平條約後準備將齒舞和色丹兩島歸還日本。但森喜朗於當年4月下臺後,日本政府轉變立場,要求俄方歸還全部四島後雙方再簽署和平條約,而俄方態度也日益強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