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還能迴歸安徽嗎?

野芳齋深山樵夫



上個月和婺源以及黃山市的滴滴司機剛好都分別聊過這個話題,兩人的答案都是否定,原因有以下幾點。



1.跨省區劃改變,難度很大。

2.婺源人認為,是安徽不要他們的,所以,沒回去必要。據婺源人介紹,第二次婺源本來是劃回安徽了的,結果安徽不要他們,具體原因我忘了,反正說的差不多就是如此。



3.婺源對安徽已無歸屬感。據婺源人介紹,在婺源,除了當地老人,可能對徽州還有向心力,其他的婺源人,對安徽,對黃山市已經沒有感情了。



4.江西對婺源更好。婺源當地人說,要不是江西大力發展婺源,婺源的知名度和旅遊業肯定不如現在,江西對婺源扶持力度很大,所以,留在江西挺好的。



個人看法:我覺得婺源呆在江西更好,婺源的徽州文化,在江西書獨一無二的存在,江西對婺源的重視程度當然也更高,如果劃回安徽,安徽肯定更多發展黃山市市區附近的旅遊景點,也就是黃山➕宏村西遞或八卦村,婺源會淪落為附屬景點,至少不如江西這樣重點推薦。


可汗說事

在我看來,“婺源回皖”(“績溪回徽”)的唯一可能,應該就是“徽州複名”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段歷史:

古徽州地區由現在的黃山市的歙縣(含現徽州區及黃山區湯口鎮)、黟縣、休寧(含現屯溪區)、祁門及婺源(現屬江西上饒)、績溪(現屬安徽宣城)六個縣,還有一個曾屬徽州地區的旌德縣。

如果說1934年婺源改隸江西成為肢解徽州的開始,那麼1983年和1987年的兩次行政區劃變動則使徽州再次分裂:


婺源改隸江西

1934年,蔣介石出於“剿匪”的需要,將婺源劃給江西省管轄;

1947年8月,”回皖“運動勝利,婺源劃回安徽;

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為便於軍管,婺源再度被劃入江西,直至現在。

徽州改名事件

1984年,成立省轄縣級黃山市,原屬徽州地區的太平縣撤銷建制,太平縣的行政區域和歙縣黃山公社、石臺縣廣陽公社及黃山管理局的轄區為黃山市的行政區域,俗稱“小黃山市”;

1986年黃山管理局改由省和徽州地區雙重領導,小黃山市由徽州地區代管。

1987年撤銷徽州地區、屯溪市和縣級黃山市,設立省轄地級黃山市,俗稱“大黃山市”,屯溪市和縣級黃山市則分別改為屯溪區和黃山區。

黃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從此,徽州不復存在了。

與此同時,將徽州“一府六縣”之一的績溪劃給了宣城管轄,使得原徽州地區被搞得殘缺不全。徽州的歷史地理繼1912年廢府留縣、1934年婺源隸贛後再次被人為地割斷了。

旌德、績溪改屬宣城

1987年11月27日,績溪縣改屬宣城地區。

1988年1月1日,旌德縣劃屬宣城地區。

徽州,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歷史、文化、思想概念。古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以徽商、徽劇、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築、徽派盆景等文化藝術形式共同構成的徽學,更是博大精深。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更趨火熱,逐漸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與敦煌學和藏學一同被譽為走向世界的中國三大地方顯學。

多年來建議複名徽州的聲音,除了感情因素外,更主要的理由是保護文化、傳承文化和弘揚文化。複名徽州,對徽州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當然是有利的。

但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是一個大命題,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只是複名那麼簡單。就現實操作而言,複名也不是簡單地更換名字,其所花費的成本是巨大的,是實實在在的。

1、複名,最直觀的,必然涉及各類公章、標識、證件、文件等的改制

2、如果如網上所呼籲的,不僅複名,而且恢復古徽州“一府六縣”的格局,那就要調整目前的行政區劃,不僅涉及安徽省內地級市之間的區劃調整,還涉及安徽江西兩省之間的區劃調整,這個難度和阻力比更名成本大得多。

3、即便複名成功甚至區劃調整成功,其消化和適應期也是漫長的。

4、此外,數十年來安徽以黃山為核心的旅遊營銷和對外推介成果將大打折扣,重新調整又面臨投入問題。

(本部分引自:唐三皮《
黃山改名徽州,不是說改就能改》)

能夠恢復徽州地名的人,一定會名留青史

徽州複名是個大事,它有和其它城市不同的特點和難度。前提、步驟、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

前提之一:黃山名稱只能專屬風景區所獨有。

現在全國報刊許多文章不贊成黃山市名的原因,一是丟掉了徽州品牌,二是三個黃山地名的困擾。民意如此,在復徽方案上,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

如果黃山市名的牌子改掉後又拿去戴到其它地方的頭上,拿地名說事的人怎能自圓其說?有一千多年曆史的太平也是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地名,不可輕易拋棄。

1986年國務院發佈的《地名管理條例》中規定:“不以著名的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實體作行政政區域專名,自然地理實體的範圍超出本行政區域的,亦不以其名稱作本行政區域專名。”

經查,此條文出自民政部1996年7月下達的《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屬於法規文件。按此《細則》,那麼黃山名稱的專屬性更顯而易見。黃山市、黃山區均不能用黃山作行政區域專名。

前提之二:黃山不能脫離徽州母體。

黃山與徽州無論從歷史淵源還是現實管理看,必須融為一體。黃山是包括太平人民在內的140多萬黃山市人民所有。以黃山市復徽州市之名,行黃山脫徽州之實,不僅有悖歷史,而且把黃山自然景觀與徽州人文景觀相分割,也與現在以黃山為中心的旅遊區發展格局相違背,不僅會釀成新的矛盾,還會對黃山管理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前提之三:現黃山市轄區縣應全部保留在徽州市版圖內。

複名徽州是複名稱,太平在徽州複名後也應歸徽州市管轄。這不僅利於動用行政資源,解決黃山周邊縣區關係,處理歷史糾紛,更有利於黃山的管理和保護。

此三個前提滿足,再談黃山市改名問題,相信大多數的黃山市民也會投贊成票。

順勢而為,水到渠成,這就是徽州市複名的方略。

一步到位,徽州複名,績溪、婺源迴歸,當然皆大歡喜。

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是個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難題,因為這不是安徽省所能決定的事。如果中央不拍板,任何一廂情願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有願望是一回事,能否實現是一回事,如果把婺源迴歸作為復徽的前提條件之一,勢必給復徽自增障礙。

現實的做法是解決本省就能解決的事,先把績溪返徽之事辦好。至於婺源,中國的分省行政管理體制,對婺源迴歸徽州帶來一定的難度。

我們認為不妨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把黃山市名復為徽州市,與此同時,將績溪迴歸徽州;萬一有難度,不妨先在現基礎上覆名徽州市;

第二步:有了徽州這張“皮”,把績溪迴歸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是省政府能解決的,當然要報經國務院批准(縣一級區劃的變動都要經過國務院);

操作得當,一、二步可以並步實施。

第三步:條件成熟,再做婺源迴歸的工作,雖然難度極大,但不是沒有可能性。什麼時候條件成熟,就什麼時候順勢而為。這事不用著急,也急不得!

(本部分引自:《
幾個徽州子民對古州複名的看法和建議

改與不改,徽州文化都在那裡!

自古以來,婺源一直屬於徽州府的管轄範疇,不僅在地理上同屬黃山山脈,而且在經濟、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縣是同為一體的。

婺源全縣面積為4461358.61畝,其中林地面積佔了82.88%,耕地面積只佔7.55%,茶果面積佔3.65%,水域面積佔1.79%。東北部重巒疊嶂,海拔1629.8米的鄣公山為最高,有“盤踞徽繞三百里,平分吳楚兩源頭”之稱,從地勢、地貌來看,是和徽州連成一片的,都屬於皖南丘陵山區。

婺源的經濟作物中歷來以茶葉為主,所生產的綠茶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舊有“祁紅婺綠”之稱。祁紅,是指安徽祁紅的紅茶,婺綠則是婺源的綠茶。

婺源產硯臺,名曰龍尾硯;實際上,我國四大名硯之一是歙硯,其原料就產在婺源的龍尾山,和婺源的龍尾硯同出一轍。

婺源的風俗習慣、房屋建築、飲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縣大體相同。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縣一樣,屬徽文化的組成部分。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夢裡老家劇照】

十家之村,不廢誦讀——【夢裡老家劇照】

以婚嫁文化為例:

舊時,徽州婚嫁嚴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


說媒者一般為年長女性,稱“媒婆”。
行聘俗稱“送擔”,女方接禮後當天回禮,婚事即定。
定親後,由男方選定結婚日期通知女方,稱“請期”。
請期後搬行嫁。
迎親當天,由姑媽或舅媽用兩根絲線把新娘額頭(身上)的汗毛絞去,謂之“開臉”,亦稱“開背”。
接著便是迎親、拜堂、鬧洞房。
婚後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謂之“回門”。

此為“明媒正娶”。

20世紀50年代後,婚事簡辦。但多數婺源婚嫁仍保持著這九道程序。

【夢裡老家·實景演出】開背劇照

【夢裡老家·實景演出】洞房劇照

復興徽州文化,我們志在必行

廣大群眾作為徽文化的受眾者也是傳承者、弘揚者、實踐者。是否回皖,小夢無法決定。但復興徽州文化,我們志在必行!

《夢裡老家》——婺源·非看不可的演出講述了“徽商創富的艱辛歷程、堅貞不渝的愛情絕唱、科舉輝煌的興盛和睦、武俠傳奇的驚險震撼”,四季婺源,千年徽州,你好奇的這裡都有。


婺源夢裡老家

安徽人來答一下。

一般人可能覺得“安徽”與“徽州”是一個意思。其實差別大了。徽州不等於安徽,安徽也不包含全部的徽州。這是兩個有交叉成分的概念。

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區域文化之一,而安徽文化是包含徽州文化(皖南地區)、淮河文化(合肥等地)、皖江文化等。同時皖北地區與中原文化又是如出一轍。直接點的例子就是方言。合肥蕪湖這些城市說江淮話,北邊阜陽淮北說的是中原官話,跟河南話差不多,淮南市人則是江淮話與中原官話都有,到安慶等地就說的是贛語和江淮官話,黃山市就是徽語與吳語了,跟江淮官話半點關係都沒有。

與吳語及贛語相較,徽語兼具兩者特色,如聲母系統接近贛語,而韻母系統則與南部吳語接近。徽語殘留了一些中古漢語的特徵,如入聲、次濁音。

舊時徽州話以歙縣徽城話為代表音,嚴州話則以原建德梅城話為代表音。由於行政中心的變遷,屯溪話成為現在徽州話的代表音,新安江話(原白沙鎮)成為現在嚴州話的代表音。

一言蔽之:安徽是拼湊的省份,省內文化差異極大(主要是南北差異),這跟相鄰的大內鬥省江蘇省如出一轍。

而徽州呢?是歷史上交叉存在於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理概念下的文化共同體,最早是浙江西道的一部分。所以說讓“婺源”回“安徽”是不存在的,本來就不屬於你安徽。但是肯定的是,“回徽運動”是回徽州,而婺源從來就是以保留徽文化眾多而聞名的,在幾個徽州重鎮當中,婺源對徽文化的傳承,對古建築的保留都是有目共睹。說婺源回徽,不如說是婺源更代表了徽州文化。

人本來就是文化的代表,哪來的“回”字?


阿放先生

我來回答。迴歸安徽,我覺得目前非常困難。

首先我們說婺源的歸屬變化,婺源之前一直是安徽管轄,是屬於徽州文化的一部分。後來民國時期為了統一絞殺江西共產黨,將婺源劃給江西管轄。47年又將婺源劃給了安徽,但不巧的是,後來婺源解放的時間和徽州其他地方脫節,而是和江西上饒地區一起解放了,為了統一方便管理解放區,劃婺源歸屬上饒市管轄。從此婺源一直隸屬於江西省。

為什麼說迴歸安徽困難呢,這就要說徽州,徽州文化和以蘇杭為代表的吳文化一樣,曾經都是昌盛、富裕、人才輩出的地方,徽商不比浙商差。徽州地區和現在蘇南、浙北統一稱為江南。可見徽州在當時也是獨樹一幟,可是現在的徽州、已經和蘇南、浙北完全脫節了,再也沒有當年的輝煌。甚至連名字都改為黃山市,就是因為有個黃山,一個旅遊景點就可以隨便代替徽州,可見其現在的影響力了。所以從徽州目前的實力來看,婺源迴歸徽州,有很大困難。

最後婺源是一個旅遊地區,山巒重重、景色秀美,小橋流水人家隨處可見。每年為江西省帶來不小的旅遊收入。另外婺源地區已經發現大量的稀有金屬礦和珍貴石礦,未來可發展經濟不容小視。所以如此美麗、重要的婺源,江西省能輕易拱手讓人嗎?

所以總的分析來看,婺源迴歸安徽,目前基本可能性很渺茫,希望能幫助到你。


風雨橋

滁州人說兩句。我也是徽州人,祖籍,我們這一大片都是徽州的移民。有些人說話要講道理,搞得好像安徽對不起徽州一樣。安徽為了推徽州的旅遊,不惜把徽州改成黃山。黃山不就在徽州嗎?還不是徽州人受益!這些年靠著黃山賺了多少錢了?黃山開發也就這幾十年的事情,現在誰不知道黃山?名氣比五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說池州的九華山,九華山四大佛教名山,安徽怎麼沒有把池州改為九華山市?安徽發展徽州旅遊的深思熟慮足以窺見。

再來說婺源,江西人到底要不要臉?婺源為什麼有名?和江西人有半毛錢關係?當初一位香港的攝影師拍的一個攝影作品,才讓婺源成名的。之後,一直被江西人擺在一邊的婺源,江西人就跟揀到寶一樣瘋狂的吸血。現在,估計江西還沒婺源有名。你江西對婺源的成名付出過多少,純屬撿了個漏。網上有些江西人還敢來挑撥婺源和徽州,甚至挑撥徽州和整個安徽。說什麼安徽不重視徽州。安徽為了徽州的發展做了多少努力,老表們們不能長點腦子。當年西遞宏村火的時候,婺源還不知道在哪呢?臥虎藏龍沒事跑到徽州拍攝幹什麼?中國那麼多古鎮!其中安徽政府做的努力,對徽州的投入又豈是你們老表可以看見的?幾十年來,黃山加上徽州旅遊,安徽做的非常成功。這是值得全國學習的典範。

還有省內的徽州人。為了發展徽州,安徽犧牲了多少地方的利益。現在想到安徽旅遊,除了黃山,西遞宏村,徽州,皖南有誰想到其他地方。比如楚國都城,淮南國都城,這麼一座歷史深厚的古都壽縣,為安徽省博物館貢獻了大量文物的壽春城,因為窮困,大量古建築倒塌無人問津。當地政府沒錢,省政府也不給錢。民眾靠借錢去一點一點的維護。今天修一根梁,明天補一面牆。像這樣的地方還多的是。安徽是個拼湊起來的省,總的來說,歷史最悠久的古都全部在北方。南方文化見長。而相同的是,安徽為了發展皖南,完全忽視這些地方。有些皖南人,徽州人,還覺得不滿足,不滿意,覺得安徽對不起自己。摸摸自己的良心,自己配說這樣的話嗎?


義御

翻開中國地圖,有沒有發現很多省的劃分是很奇妙的。

比如古徽州的一府六縣,婺源就是其中之一,婺源從習俗、建築特點方方面面都屬於徽州,但是卻被劃給了江西。

這在地圖上其他省份看得也很明顯,比如甘肅地圖最明顯,一條長龍似的隔開了內蒙、青海和四川。這明顯是有意而為之,就為了隔開內蒙與青海之間的聯繫。還有像江蘇的蘇南和蘇北,明顯就是不一樣的風俗,蘇北更像是山東的風俗。而像安徽的皖南和皖北,也完全都不一樣。山西、陝西、四川,也都有類似的特點。

從唐朝開始,劃分天下,是以山形地貌劃分的。後來唐朝中後期,各個地區的節度使擁兵自重,最後顛覆了朝廷。從宋朝開始,就發現這樣劃分是有問題,所以逐漸打亂地區,混著劃分。從元朝開始到明清,更加明顯,許多地方都分而混之,就是為了便於統治。再往後的民國和新中國,基本上是繼承了過去的劃分方式。

婺源則是因為蔣介石為了剿共的需要,硬是把婺源劃分給了江西,使得婺源上上下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返皖風波”。後來成功返回後,新中國成立之初,又被劃分給了江西,同樣也是出於軍事方面的原因。

不過,古代的徽州跟今天的安徽,已經是大不相同的,婺源屬於的是古代徽州的一部分。在省份的劃分上,涉及到各省之間的利益,如今已經是很難再發生改變了。也許部分城市在名字上或許會有一些變化,不過地緣上,基本上已經定型了,不可能再改。而過去那些翹首以盼想成為直轄市的城市,也基本上放棄吧,也一樣不會再有了。


老遲

回與不回,改與不改,徽州歷史文化都在,都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份子。婺源在江西隸制下發展到全國知名景區,與江西的投入和扶持是否定不了的。一府六縣,其它五縣為什麼達不到這個名效呢?這是在江西屬獨特而知名,若早放在安徽,估計亦如其它五縣一樣而默聞吧。歷史在變遷,我們何必在復古。只要記住歷史,便是我們心裡的夢裡老家!這就是狹隘的地方主義,是開歷史倒車,都在中國的版圖內有什麼好爭的,如果江西把這地方搞糟了你表示遺憾還可理解,偏偏是江西把他發展成中國最美鄉村,你這就叫紅眼病,註定不會成功。


我是婺源人,贊成迴歸古微州。原因如下,一,婺源與德興,樂平這些原江西管轄的文化傳統不一樣,建築風格不一樣,對歷史的認知不一樣,待人處世的方式也不一樣。但和原徽州卻高度一致。二,情感上婺源人對古徽州無法割斷,夢迴徽州是婺源人的精神寄託。三,婺源迴歸古徽洲對歷史遺存的保護和地方文化傳承更人好。雖然我現在身在婺源,雖然婺源現在是江西的,雖然我現在在江西里面算是很窮的一個人,但是我強烈反對迴歸安徽,既然現在是哪裡的,就讓它永久的是哪裡吧?不要整天的沒事,拿這個來說事。


我是徽州歙縣西鄉人,個人覺得婺源還是不要回來,江西挺好的,是一個寶,白完省根本就沒有吧黃山當個事,各種邊緣化,各種打壓,回來是得不來發展的,除非徽州直轄。安徽省宿松,望江,太湖,嶽西,石臺,徽州地區,東至縣。都屬於贛語系。這些地方方言和江西方言相似。我認為應該將以上地區劃入江西省更為合理。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從人文等各方面都不適合劃入安微。我是婺源的,婺源屬於江西但是文化飲食風景都是徽洲系的,正是婺源在江西的獨一無二造就了婺源這顆旅遊明珠,婺源的徽州文化保留,延續的很好,只要人民幸福,安定就好,我也希望能把黃山還原為徽州,但是現在也挺好,江西和國家對婺源都很上心的。


春日盛宴

恐怕不太可能了,婺源原本是徽州的一個縣,徽州地區原為一府六縣,分別是徽州府,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都是景色如畫,人文氣息極濃厚之地。可以解放前婺源被劃到江西省管轄,雖然婺源人民並不認同但無力抗爭。上世紀八十年代,安徽提出了兩山一湖旅遊戰略,把績溪劃給了宣城市管轄,同時徽州這個地名就此消失,改成了黃山這麼個地名。原徽州地區的老百姓們痛心疾首,雖然地域管轄上已經四分五裂,但徽州人民對自己的兄弟縣,尤其是對徽州文化仍然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可惜婺源再也無法迴歸安徽了。


時光本無罪3

我是婺源人,我也有發言權吧?那我來說說。1.正面回答:婺源回安徽?不可能!2.婺源對徽州的認同,也是對婺源古文化的追思和繼承,我本人對徽州文化也很有歸屬感。但是這裡面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徽州不等於安徽!3.原安徽徽州為了旅遊更名為黃山,真是一大敗筆!自己都丟掉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是捨本逐末!那就讓我們婺源來扛這杆大旗吧!4.我們婺源對徽州的親近是廣義上的,我個人覺得這跟安徽省沒啥大關係,安徽省可以洗洗先睡了。5.江西對婺源的投入挺大的,婺源在江西省,省裡很珍惜重視,從行政區劃上,婺源不存在脫離江西加入安徽省的任何動機。6.除非成立了徽州省,我想婺源迴歸的可能性極大,婺源人肯定會大力擁護,但是成立徽州省,可能嗎?不現實。

綜上:婺源人情感上皈依古徽州文化,現實中對安徽無感,迴歸安徽省從何說起?不可能。


加油莽夫

我是行走徽州尋夢黃山,致力於打造黃山與徽州旅遊信息和服務聚合平臺。


有關婺源迴歸的問題,很多朋友從婺源和徽州的歷史談了很多,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了。 今天從經濟、文化和行政區劃的角度談談個人的想法:

1、迴歸意願強烈與否和經濟有很大關係

在華東六省一市(分別是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福建省、上海市、安徽省和江西省)中江西和安徽經濟上都是最後的。其中安徽省2017年經濟總量為27518億元,人均GDP約為44383元;江西省GDP約為20818億元,人均經濟總量為45256元。兩個省份旗鼓相當,難兄難弟。畢竟婺源對於江西省市一個比較重視的旅遊強縣,站在省級或者市級的角度,無論如何不願意將家裡的有錢孩子送人。

單純就婺源來說,如果國家安排將原來的老徽州的“一府六邑”連同徽文化影響範圍內的石臺、涇縣、旌德及浙江徽文化影響區域組成一個大的行政區域,估計有很多婺源人就會同意了。畢竟會有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的支持,對於縣域的發展會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2、徽文化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眾所周知,徽文化是古徽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是炎黃文化新階段的袖珍版本。其與“敦煌學”、“藏學”並列為國學三大地方學科。作為中國傳統儒釋道思想文化沉澱的重要指標文化,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物質文化的大繁榮之後,對於精神文化的提升,必然會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如何進一步提升文化內涵,拓展文化空間,塑造文化形象,並將文化發展和旅遊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必然會成為不可逆轉的一種選擇方向。這還不僅僅是所謂的省與省、市與市之間的問題,如果站在全球視野中,徽文化的形象塑造也是打造中國大國形象必然選項之一。

3、有關行政區劃的想法

行政區劃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影響巨大。記得前幾年網上流傳著國家在著手研究減少行政管理層次,增設直轄市逐步劃小省份,減少管理指令的層級衰減,其中設置的浙江省包含杭州市、桐廬、建德、淳安、湖州市、紹興市、現安徽黃山市、宣城市、現江西婺源組成,省會杭州。

雖然是設想,在國家波瀾壯闊的改革中,只要時機合適,也不是不可能的。目前杭州在打造“杭州都市圈”,也是是國家六大都市圈之一,以杭州市區為中心,湖州、嘉興、紹興市市區為副中心。黃山市也在積極的推進東向政策。如果相關設想得以實施,對於徽文化和黃山旅遊、徽州旅遊業將是極大的推進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