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鋼:答應我,不要當語文老師

王钢:答应我,不要当语文老师

作者王鋼:兒童文學作家,鄭州市加斯頓小學校長

在敲下這個題目時,我深深地嘆了口氣。

也許,錯的是我,我過於偏執了吧。

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每次面試語文老師,對我來說是相當痛苦的,以至於憤怒。

相對於諸如學歷、經驗而言,我更在意老師的專業素養。在我看來,教材是死的,而教師是活的,教師的個人素養所帶給孩子的影響,一定遠勝過教材本身。你想,如果你最喜歡的老師出口成章,你能不喜歡語文嗎?學歷不夠高沒關係,經驗不夠豐富也沒關係,只要真的熱愛孩子,會努力向上的。可是,素養卻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提高的。

更要命的,是大部分人的素養提升在大學畢業後就停滯不前了。

不,我看到的,是相當一部分人的精神在小學畢業後就不再發育了。

(王鋼,你這個刻薄的傢伙!)

因為時間關係,我考察應聘老師的語文素養的方式非常簡單。

“請你寫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好麼?”

我得到了什麼樣的回應?

“呃,我不知道。”

“想不起來。”

“寫一句行不行?”

當然,大部分老師會拿起粉筆,猶猶豫豫地寫起來。

寫什麼呢?

寫《靜夜思》的最多,然後是《詠鵝》,也有寫《春曉》的。

“呃,老師,詠鵝的作者是誰來著,王什麼,王昌齡?王之渙?”

有一位老師,字寫得還不錯,可是一首《詠鵝》,寫錯了三個字。

有一位老師,寫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嗯,莫非是巾幗不讓鬚眉?“作者……作者我想不起來,這首詩我也就記住了這兩句。”

有一位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古詩的小夥子,我就跟他提《清平樂·村居》,他一臉茫然:“這是小學的?”我點點頭,“辛棄疾寫的那首詞,在小學課本里。辛棄疾,字什麼,你知道吧?”他老老實實回答:“不知道。”“哪個朝代的呢?”“不知道。”

還有位老師為自己辯解了一下:“我大學學的……主要是文學作品,對古詩不熟悉。”

於是我終於刻薄地給了她一句忠告:“希望你不要去當語文老師,你,不適合。”

還有下半句我沒說出來。

“那樣必然誤人子弟。”

王钢:答应我,不要当语文老师

平靜下來,我想明白了幾件事。

一是他們其實也未必喜歡《詠鵝》《靜夜思》《春曉》,他們只是熟悉,可見童年的經驗何等重要,尤其是啟蒙階段的,那是深深地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二是他們的大學乃至中學可能真的沒學多少東西,大概只是做題,而沒有思考。而未經思考的知識,不是知識。

三是他們低看了小學老師。

“我覺得自己小學語文數學都可以教吧,沒啥難的。”那個小夥子是挺自信的。他的聲音不只是屬於他自己,正如我們學校的於露老師在文章中寫到的,太多人是覺得其他工作不好乾,就把一張教師資格證當成了保底的選擇,好像當老師最容易。

而這樣的年輕人呢?搞不清楚拼音是怎麼回事,一篇文章讀不順溜,“的地得”也不會用……就以為自己教個語文是易如反掌。

有個姑娘很坦白。

“我去那所公辦小學應聘的時候,就沒想著能教主課,因為自己不是師範專業的嘛。可是校長聽了我一節品德與社會課,就讓我去教四五年級語文了,說是缺人。我就教了兩年,覺得還行吧。其實我不喜歡也不擅長當語文老師。”

於是我建議她走出我們的校門後,立即去找一份她真正喜歡也擅長的工作去做,千萬湊湊合合。

她點點頭。

不知道聽進去沒?

工作是真不好找啊……

寧缺毋濫。

作為校長,我自然要咬牙切齒地一遍遍強調這四個字。

可是,我的心裡是深深的悲哀。

看看這些好歹都上了大學出來而且準備為人師表的年輕人。

這麼多年,學了什麼?

又有什麼是真的浸潤到他們的生命中了呢?

王钢:答应我,不要当语文老师

答應我,不要當語文老師。

答應我,不要當老師。

這個活兒不好乾,而且是真的神聖。

我們是除了父母之外最容易對孩子造成重大影響的人。

不是好的影響,就很有可能是壞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