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地鐵如何在倫敦建成

對於今天的都市人而言,地鐵已然成為最為快捷高效的交通工具。這恐怕是1863年1月10日世界第一條地鐵在英國倫敦通車時,最樂觀的預言家都始料未及的。

都市病

眾所周知,工業革命肇始於18世紀的英國。從1785年到1850年,英國棉紡織品的產量由7千碼增長到20億碼。煤的、產量先是從1750年到1800年翻了一倍,之後在19世紀期間增加了20倍,生鐵的產量在1740年至1788年間增加了4倍,在隨後20年又增加了4倍,在19世紀期間增加了30多倍。

前所未有的工業化推動整個國家的蓬勃發展。英倫三島正在成為“日不落帝國”的中心[這句表述有問題,英倫三島從一開始不就是中心麼

本來又沒有日不落帝國],而她的首都倫敦則變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特大城市。1841年和185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僅在這十年間,就有33萬移民湧入首都,佔[英國總人口?]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以上。這些被倫敦的繁榮所吸引的進入者大部分來自經濟凋敝的農村地區,或者乾脆是由於空前的“馬鈴薯饑荒”而引發移民潮的愛爾蘭島(時屬英國)。快速發展的首都在經濟上變成了一個漩渦的中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口。這或許是19世紀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城市,每個人都夢想成為它的一份子——1850年,大倫敦的人口從1800年的不足100萬人增加到250萬人。

另一方面,人口過度的密集,加上1832年致命的霍亂流行病肆虐倫敦,使得“19世紀20-30年代,倫敦從一個人們引以為豪的大都市變成了讓人蒙羞的城市”。為了躲避霍亂疾病,富有的商業中產階級逐漸向倫敦西部的郊區搬遷。這就導致“潮汐式”通勤的出現:倫敦的人口每天下午離開這個城市,然後在第二天早上返回。

世界最早的地铁如何在伦敦建成

擁擠的倫敦街頭

雖然蒸汽機車當時已經在英國普遍使用,各大城市間的鐵路基本鋪設完畢。但由於英國議會立法嚴禁將火車站設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以避免對城市建築的大肆破壞,車站離市中心比較遠。市內的交通仍然需要仰賴古老的馬車。譬如著名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主角福爾摩斯探案時,總是從寓所飛奔下貝克街,乘坐馬車匆匆離去。甚至在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完成於1873年的科幻名著《環遊地球八十天》裡,主人公福利普·福格往來住所與“改革俱樂部”之間的交通工具,即是出租馬車。馬匹需要餵養,因此直到19世紀末期,作為飼料的燕麥和乾草還與煤一樣重要。

1854年進行的一次通勤調查首次統計了在上午8點到下午8點之間進出倫敦的人流,結果令人吃驚:20萬人每天進入倫敦城依靠步行穿梭於不同的街道之間。除此之外,公共馬車竟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3700輛馬車運載了3.4萬名乘客,相比之下,只有2.7萬人乘坐火車進入倫敦,另外還有2.6萬人選擇乘坐自己的私家馬車或者出租馬車進城——許多富人擁有自己的馬車,這種現象就像一個世紀以後私家車的發展一樣,進一步造成了城市的擁堵:在狹小的馬路上人頭攢動,每逢馬車通過,整條馬路就會被堵得水洩不通。

馬車造成的另一個麻煩在於,隨著馬車的數量增加,到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英國的城鎮每年要處理三百萬噸馬糞,維多利亞時代更是三倍於此,這些東西實際上一文不值,賣給農民當肥料的價格只有五先令每噸。因此,更省事的處理方式是將其傾倒在城市的貧民窟。在那裡,馬糞堆積如山,為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骯髒、惡臭和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老鼠洞的啟示

此時,很多人提出要對倫敦進行大規模的道路改造,然而,改造計劃個個耗資巨大,大規模的拆遷既與保留百年古都古蹟的宗旨相悖,又是一個財政上無法支撐的無底洞。倫敦市政府只得組織了交通委員會向所有人徵集解決交通問題的方案。在眾多獻計獻策的熱心市民中,就有一位重要人物——查爾斯·皮爾遜(Charles Person,1793-1862年)。

世界最早的地铁如何在伦敦建成

查爾斯·皮爾遜

雖然皮爾遜在建造倫敦地鐵的重要性上至今還是有爭議的,但是如果沒有此人,倫敦可能不會開創一個改變城市生活的交通體系。雖然公共交通系統必須發展以適應人口的急劇膨脹乃是事所必然,但選擇地鐵卻不是沒有變數的——十九世紀後期汽車的發明,緊接著是有軌電車和公共巴士的問世,都是可能的城市交通解決方案。畢竟,同樣作為大都市的巴黎直到1900年才得到它的第一條地鐵線路,而紐約的同類線路更晚至1904年才姍姍來遲,可能就是錯過時間窗口的緣故。

皮爾遜於1809年3月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工人家庭。在自我奮鬥與歷史的因緣附會兩方面的作用下,他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市政律師,每年都要處理很多因車輛擁擠引起的糾紛和事故。1845年,皮爾遜在一本小冊子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提出要將法林頓大街(Farringdon Street)向北沿著弗萊特河谷(Fleet valley)延伸至新大道(New Road),並修建一條鐵路,列車可以從北部和西部車站運行至倫敦市中心。最奇特的是,這條鐵路將被一個玻璃罩所保護,形成一個拱廊。

這個方案沒有贏得公眾的支持。為了能讓火車跑進城市,皮爾遜寢食不安。有一次,他在半夜起床上衛生間,發現牆角邊有一個老鼠洞,而且一直通到牆外,有一隻老鼠正在洞裡跑進跑出。他的大腦裡突然迸發出一束智慧的火花。他突然想到:要是火車開進城市,雖無法在地面上跑,但能不能讓它轉入地下行駛呢?

1847 年,當皮爾遜經過縝密的分析,確認“讓火車入地”是一個大膽而又可行的設想後,他毅然辭去律師的工作,獨自在家專心致志地開始設計在城市開挖地下鐵道的方案。經過3年的努力,1850 年,皮爾遜正式向倫敦政府提交了在城市修建地下鐵道的建議方案。倫敦的市政部門和規劃者對這第一隻“螃蟹”抱著觀望態度,辦事拖拉的倫敦市議會,經過馬拉松式的論證,於1854年才正式採納了皮爾遜的建議方案,批准大約6千米長的“大都會(Metropolitan)線路”在帕丁頓和法靈頓街之間運行,把沿途各個主要站點和傳統倫敦商業區有效地聯繫起來。

1860年2月,隨著建設資金的到位,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在首席工程師約翰·富勒(John Fowler)指導下開工,一支900人的施工隊伍,開始在倫敦修建地鐵。

令世界震驚的創舉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線路隧道橫斷面高 5.18米、寬 8.69米,為單拱形磚砌結構。它採用了“挖-蓋”的工序來建造,也就是先把地鐵途經的地上部分住戶全部搬遷,工人們從地面向下挖掘一條10米寬、6米深的大壕溝,用黃磚加固溝壁,再搭成拱形的磚頂,然後將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為了把蒸汽機車排出的濃煙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還要鑽出通風孔。這種“隨挖隨填”方式固然快速有效,但也導致了許多問題,畢竟穿越地下氣層、水層以及眾多的汙水管道並非易事,特別是施工期間造成了嚴重擁塞。因此在19世紀末後被逐漸淘汰。

世界最早的地铁如何在伦敦建成

建造中的倫敦地鐵

在修建這條世界上誰也沒見過的地下鐵路之前,心懷狐疑的倫敦各大報對它進行了各種挖苦:比如地道會不會塌下來,旅客會不會被火車噴出的濃煙毒死之類。由於這條地鐵運行後的資金回報如何,人們心裡都沒有底,因此投資商們十分謹慎。地鐵在挖掘過程中也遇到過大大小小的麻煩。1862年,當地鐵挖到一條河岸時,河岸發生坍塌,工地灌進了兩米多深的河水,一片狼狽。現在倫敦貝克街站的地鐵建造紀念壁畫上還記錄著這一幕。幸好從那以後,地鐵的修建沒有再出現過什麼大的紕漏。

經過四年的施工,攻克了技術上的各種難關,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於1863年1月10日正式開通。滑稽的是,在它尚未出生之時,倫敦《泰晤士報》已經提前判處了地鐵的死刑,這家大名鼎鼎的報紙確信,倫敦市民持有與時任首相帕麥斯頓勳爵相同的觀點,即不會乘坐地鐵:“民眾普遍反映地鐵即便能建成,但由於其高昂的票價也難以運營下去。甚至人們認為地鐵運行的空間是骯髒和黑暗的,遍地是老鼠,周圍也會佈滿下水管道,他們不會為了通過這種煙霧繚繞的隧道,而放棄在清新環境下乘坐公共馬車。”

世界最早的地铁如何在伦敦建成

倫敦地鐵的蒸汽列車

他們大錯特錯了。行駛在地下,由蒸汽機車牽引,木材製成的車廂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更為有趣的是,走進車廂還有煤油燈提供照明。因此,多達4萬倫敦市民在全部7個地鐵站排起長隊等待感受這一新鮮事物。儘管初生的地鐵絕不完美:地鐵的蒸汽機排出的水蒸氣,燃料燃燒產生的煙霧,煤油燈洩漏的煤氣全部集聚在隧道內,使得地鐵隧道內終日濃煙滾滾,氣味嗆人,令人難以忍受,一如《泰晤士報》尖刻的評論(“提到地鐵總是想到黑暗和惡臭的隧道”),但地鐵終究解決了困擾倫敦人的通勤問題,它的發車頻率為每15分鐘一班,在高峰期每10分鐘一班,因此受到了公眾的追捧。僅1年時間,倫敦的地鐵就運送了近1000 萬人次的乘客。1868年的一篇報道聲稱,“地鐵線路的修建不僅令英國,還令全世界都感到震驚。大都會鐵路的收入是每週每公里不低於1000英鎊。”這個數字居然是當時整個英帝國鐵路幹線收入的12倍。

世界最早的地铁如何在伦敦建成

地鐵頭等艙旅客

最令人稱奇的是,倫敦的首條地鐵在運行中表現出了驚人的可靠性。只是在1863年2月17日,一列地鐵離開車站時轉到錯誤的軌道上與對面列車相撞,但車速很慢,故而只有幾名乘客受傷。十天之後,同一地點又發生了同樣的事情,這次又造成了三十人受傷。與幾十年後巴黎地鐵開通三年後還由於工作人員無能和恐慌,導致火勢蔓延,造成84人死亡的重大事故相比,倫敦地鐵已經可以說是極度安全了。大部分受傷乘客獲得了20英鎊以下的賠償,只有一名執著的受害者米女士(Mrs Mee)拒絕了150英鎊的賠償,最終在庭外和解中獲得220英鎊。

世界最早的地铁如何在伦敦建成

擁擠的地鐵人流

儘管存在這些小的意外,倫敦市民還是毫無保留地擁抱了新生的地鐵,他們也沒有忘記率先提出地鐵概念的查爾斯·皮爾遜。他在1862年9月去世,沒有親眼見到“大都會鐵路”的開通,但他一生中的辛勤工作與堅持不懈都是為了實現地鐵的夢想。為了感謝他的貢獻,他的遺孀獲得地鐵公司提供的250英鎊的年金。

世界最早的地铁如何在伦敦建成

早期的地鐵站

就在第一條地鐵開通的同年,約翰·福勒提出倫敦地鐵線路應該從直線向環線發展。四年後的1867年,環線地鐵投入建設,1884年完工。又經過了百餘年的發展,今天的倫敦地鐵里程已經超過400公里,每天承載客流超過300萬人次。與世界上其他大城市一樣,地鐵業已成為倫敦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部分。

世界最早的地铁如何在伦敦建成

如今的倫敦地鐵線路圖

參考文獻:

Christian Wolmar:《The Subterranean Railway》,Atlantic Books,2005

賀鷺:《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地鐵》,《史林》,2013年5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