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華夏五千年唯秦得國最正?

豫賊

秦之前,華夏民族是封建國家。堯舜禹是禪讓,武王伐紂,開始了武力改朝換代的惡習。雖然孔子非常推崇周禮,“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矣”。但孔子不認為武王滅商紂是光明正大。

秦始皇依靠歷代秦公、秦王重農強軍的國策,橫掃山東六國,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君主專制政權,自秦以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城頭變換大王旗,換湯不換藥。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麼,對於華夏民族,到底是大一統好,還是邦國制好?這是一個偽命題。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政權,從來沒有改變過,顯然對於歷朝歷代的皇帝來說,這是人類歷史最好最好最好的政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麼換個角度,對老百姓好不好那?給皇帝老子當奴才,當狗才,或者不被當人,你說好不好?

我們破除了“大一統”的神話,再討論秦是否“得國最正”。歐陽文正公的那段話說的太好了,一個大流氓和一群小流氓群毆,何正之有?單單就秦滅六國,血流成河的殘酷性而言,何正之有?

戰國四名將之首白起,僅僅在“長平之戰”,殺趙卒四十萬。有人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做過粗略統計,單單白起統領的秦軍就殺死六國軍隊不下百萬。王翦率六十萬秦軍征討楚國,雙方死傷多少人?兩國老百姓因戰亂死傷多少人?

秦朝的建立,是在上千萬的累累白骨之上建立的。誰說秦國“得國最正”我無言以對。就是上世紀發生的“一戰”、“二戰”,雙方死傷上億人,財產損失不可勝數。作為勝利的一方,成王敗寇,勝利者書寫歷史,究其根本,也沒有多少正義性可言。

通過暴力而來的朝代更迭,換的是皇帝,不換的是縣官,倒黴的永遠是老百姓。歷史進去二十一世紀,民享民治法治的政治體制已經無可爭辯地成為歷史進步的潮流,中國面臨五千年之未有之大變局,我相信中國人民最終會選擇文明的正確的發展道路。天佑中華,願華夏民族生生不息,幸福美滿。

鳳凰島老狼於仙峰山


鳳凰島老狼

因為秦國的國土全是自己打下來的!虞舜時期,當時為了解決老首領的退養問題,便把秦地封給大臣伯益。這伯益一脈就開始在西陲紮根,世代繁衍,直到商朝的時候才被封諸侯,但也僅僅只是一個封號,實際領地並沒有變!而後,武王伐商,贏氏部落因為政治問題被牽連進去,被周公旦貶為庶民。但是同樣因為贏氏部落地處西陲,不在管制範圍內,實際上也沒什麼差別,除了稱號沒了,領土還是那麼大!

但是到了後來,由於風雲凸起,草原民族逐漸割據西方,並把中原農耕民族趕回關中!比如,犬戎亂政,帶領草原部落與周朝奸臣裡應外合,攻破關中,還燒了鎬京。然後,周平王親自到西陲,找到贏秦部落,並在秦國騎兵的護送下向東返回!贏秦騎兵在關中與老對手犬戎騎兵對戰,並徹底擊敗了犬戎。周平王大喜,正式冊封秦為諸侯,並許給秦國一塊封地,只是這塊封地就是一塊餅!名義上給了秦人,但是否能到秦國手裡則要自己去爭取!

老秦人二話不說,上陣去了,奪回了岐山地區,並正式立國為秦!周平王還下令說,秦人如果能趕走戎人,收復的土地就歸他們。秦穆公(前623年)時滅掉了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

由此可見,秦國之所以能夠立國,沒有半分投機取巧,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從被中原人拋棄並被草原人的佔領地中硬是擠了出來,秦國多位君王戰死於討伐西戎。


優己

縱觀歷朝歷代,平定亂世成立一國者,很多開國皇帝要麼起於布衣,要麼就是篡權謀國。比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起於布衣,憑藉自己在亂世裡的血雨腥風成就帝王業。而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都是篡權得國的。但秦朝卻不同,秦朝是在秦國的基礎上成就帝業,而秦國最早始於商朝末年,其始祖秦非子是商朝名將惡來之後,周孝王時為西周附庸,周平王東遷後因有功正式成為諸侯國。



秦國擁有世代積累擴張下來的領土和封地,從秦穆公時,秦國開始和晉國聯姻,也就是歷史上“秦晉之好”的佳話。秦穆公奮發圖強,稱霸西戎,是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早先的版圖立下汗馬功勞。秦穆公後秦國雖然發展緩慢,甚至因公位繼承權的問題幾番陷入危機,但依然在亂世裡保持著生存的倔強力。秦穆公以後的百餘年,亦是秦國史上最艱難的百餘年,這期間離不開晉國的再三施壓和出爾反爾,好在韓趙魏三家分晉,給秦國釋放了不少壓力。



至秦孝公的時候,他重用商鞅並支持變法,改變秦國積弱的局面,使秦國國力迅速發展,商鞅變法也是春秋戰國時代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秦孝公之後的歷代秦國國君,都是有為之君,繼續推行商君之法,發展生產,尤其在秦昭襄王時代更是練就大秦王師鐵騎,為日後橫掃六國奠定基礎。



華夏五千年,包括商周君主成就的王業,都沒有秦國得國看起來更為正統,可惜秦國成就帝業後十四年就滅了,得國最正,保國卻難。


翻出歷史那一頁

關於秦朝得國最正這個觀點我有不同的看法,應該說秦國是得國最不正的國家!

秦國建立於東周初年,在一開始絕對稱得上是一個模範的諸侯國。

首先,非常忠誠。

秦人在建國前就在西部地區忠心耿耿的守衛邊疆,並且幫助周平王動遷。秦國在建立後,還幫助周朝打敗了佔領了西岐的犬戎等部落,為犬戎攻破鎬京的事報了仇。

其次,給中原各國帶來了安全感。

秦國建立後也經常和西戎各國打仗,是春秋時期中原諸侯國在西方的屏障,讓西方蠻族很難進入中原一帶做亂。


可惜,這樣的一個優秀的模範諸侯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完全從一個正面的形象,變成了人們心中的惡魔,人們對它的恐懼甚至超過了對周邊蠻族的恐懼!並用虎狼之國來形容它!

因為,蠻族是可以打敗的,但秦國卻是無法戰勝的。

秦朝得國不正,原因有三:

第一,實行愚民政策,讓國家人才凋零。

商鞅認為,必須要實行愚民政策,老百姓懂得的越少越容易統治。這就導致本來教育水平就不高的秦國,老百姓更加愚昧。所以,很多人只看到秦國大力引進外部人才,卻沒有注意到這是秦國國內愚民政策後,人才凋零的無奈之舉。

第二,整個國家在對外關係中充滿了流氓無賴的嘴臉。

比如說,張儀答應給楚懷王600裡土地,等楚懷王真去要地的時候,他竟然說只給六里!作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靠愚弄其他國家來獲得利益,這種行為已經說明秦國沒有資格繼承中華禮儀之邦的天下!

第三,殺伐過重。

秦朝在統一的過程中,殺掉了數百萬山東六國的軍人。尤其是長平之戰,46萬趙國軍人幾乎全軍覆沒。這佔到了當時趙國人口的1/7,讓趙國幾乎損失了一代人!

當然,秦國不僅對趙國這樣,它對其他各國也極其兇狠,以至於項燕喊出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

以上可見,秦國的統一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有進步意義,但對當時的各國來說,秦國無疑相當於兇殘的猛獸,人們只不過屈服於秦國的淫威之下,一旦有機會就會舉起正義之旗群起反抗!然後,秦朝建立不到20年就被人民推翻了。


歷史風暴


秦朝,從公元前230年滅韓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國,前後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500多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秦始皇也被稱之為“千古一帝”。


春秋戰國時期共計525年之久,是中國古代歷史時期分裂時間最長的時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王在“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思想指導下,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統一全國。

何為“正統”,宋朝大文學家歐陽修說“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秦朝的統一,不就是做到了這兩點了嗎?


mao茂mao

這句話是公認的,還是題主自己認為的呢?最近發現提問題的題主,提的有些問題太過絕對,比如這個就是。

得國最正,何為最正,無外乎符合儒家所要求的仁義禮智信等方面,縱觀中國華夏五千年,秦之前,採取的是分封制,各個分封國猶如一個獨立的王國,雖有一個名義上的首領,但基本上不影響諸侯在自己過國的施政。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天下主周王室的衰微和周禮的沒落,紛爭開始顯現,在此情況下最終秦一統天下,得國正沒毛病。

但他並不是唯一,除了秦還有兩個帝國不得不提那就是漢和明,這兩個帝國不像魏晉,隋等是靠篡位建國,他們倆都是實打實一步步推翻暴亂而建立的帝國,不違背禮,不違背儒家所提倡的,所以他們得國也是正沒毛病。



因此題主所說的最正太絕對,若說是之一就沒毛病了。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正有不同說法,明朝最正是華夏正統,秦朝最正卻是實力大一統,這裡的正是正面,陽剛,正所謂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何等霸氣!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多麼雄偉功業?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如此當是天下共主!


大神小說

不知道這話是那出來的。估計又是網上那些“老秦人”的迷弟們總結髮明出來的。

原話其實出自於清末民初史學巨擘孟心史先生在《明史講義●開國篇》的破題之句:“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因為:“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也就是說漢高帝明太祖二人就是這兩個朝代的創始人,都是百姓出身,他們沒有資源可以利用,揭竿而起的目標也是為了官逼民反的抗暴義舉,而且並不是像方臘洪秀全之流一開始就有稱王稱帝的野心。所以,漢明兩朝得國最正。

漢太祖高皇帝,是他真正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漢代石刻——斬蛇起義



大明太祖高皇帝

自古以來,國人的歷史觀是基於道德感而不是勢利心,所以在評價歷史的時候必然要有一個道德底線。所以傳統的歷史觀在後世一些不承認高級法存在的歷史研究者或愛好者眼中也就成了荒謬甚至是邪惡的存在。

故得國正與不正,第一點就是新朝與前朝是否有君臣之義。如果“君使臣以禮”作為回報就必須“臣事君以忠”,前朝信任自己,但自己卻反噬恩人,這種行為稍有底線的人都不會認同。所以王巨君、司馬仲達父子欺人孤兒寡婦被後世目為篡位;即使唐宋也難免有“逆取順守”的評價。所以清代為了標榜自己“得國最正”就極力掩飾建州女真本明朝土官,後來藉機造反的史實。至於像殘唐五代之際安重榮之流敢公開說出“兵強馬壯為天子”這種話的人基本上就是在作死。

清太祖努爾哈赤,本為明朝土官,後來稱為大清帝國的開創者。明朝後期邊境群雄都在蠢蠢欲動,相比於嶽鳳、勃承恩、楊應龍來說,也許清太祖只是更加幸運而已。

其次,被新朝取代的前朝是否獲罪於天(即是否有橫徵暴斂或嚴刑峻法的行為)也是同樣重要的標準。周朝雖然衰弱但是並未失德太多,尤其是周赧王終其一生未見有任何殘暴或腐化行為,所以秦昭王、莊襄王祖孫亡宗周八百年社稷實屬師出無名,等同篡位。加之秦政一直有“權使其士,虜使其民”的惡名,在近代以前口碑極差,所以秦得天下不僅不是“最正”,而是“最不正”的一個。


散騎舍人

第一次聽說“華夏五千年唯秦得國最正”的說法,可能是題主自己發明的。華夏傳承5000年,統治中原的王朝那麼多,我認為除了五胡亂華時期的反動統治外,凡是主動接受和融入漢文化,積極維護中華民族核心利益的朝代,都應該算得國很正。

現在有一些人存在所謂的“大漢族主義”,比較強烈的是對元朝和清朝入主中原表示反對,其中一個說法就是所謂的“得國不正”。這種唯漢人至上的觀點即不理智,也不客觀。

中華民族繁衍了數百萬年,其中有文字記載的也有數千年,血緣上早就不存在所謂的“漢族血脈”,區分民族差異也主要是在文化方面。

如果唯血統論,秦朝王室祖先也是蒙古和甘肅一帶的遊牧民族,因為替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封了諸候。唐朝王室是關隴貴族出身,李家子孫身上流著一半少數民族的血脈。這些讓我們引以自豪的朝代,如果唯血統論,豈不是“得國不正”?

再說秦朝是怎麼建立的?那可是春秋戰國經過數百年的廝殺最終形成了統一王朝,從周朝建立的幾百個諸候國,到秦統一前七個國家,最後再變成統一帝國。期間經歷了多少血腥屠殺,流乾了多少代人的血淚?要說中國任何一次改朝換代,無不伴隨著劇烈的衝突。如果非要選出幾個溫和的,只有隋朝和宋朝沒有發生流血戰爭,通過溫和的政變產生的。


華哥雜談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秦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一個新紀元,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的紛亂爭端,在混亂的局勢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國家,也奠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基礎。

秦國,秦人的骨氣和血性,可以說是最符合中華民族的特徵的,在歷史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那種存在於我們骨子裡的精氣神,一直埋藏在我們每個國人的心靈深處。

秦國,可以說構建了後來兩千年的歷史。至今我們所使用的很多東西,很多的體制,都是在秦朝開始設立並使用的。因此對於一個正統的問題,秦國必然是當仁不讓,即便是秦朝的歷史僅僅十幾年。

關於題主的問題:秦國為何得國最正?

縱觀秦國的發展史,我們知道。秦國可以說是一個從平民出身,經歷無數個君主的努力之下,一步一步的才走到了統一的道路上。每一寸土地、每一分實力來的實實在在,絲毫不假。沒有歷史背景的的光環照耀,任何的一點東西都是每一個秦人辛辛苦苦換來的結果。

秦國,穆公成就霸業,孝公商鞅奠基統一,惠文王張儀計謀天下,昭襄王白起征戰四方,秦始皇嬴政大一統結束。其中每一步的心酸,相信只有他們自己明白,秦國最正,無可厚非。


但是秦二世亡國,要是天堂得一見,不知道二世會不會被打的再死一次。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