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真的合適嗎?

柒火

這個真不好回答。人都說,鞋跟不跟腳,只有腳知道。李教授的育兒方法,到底怎麼樣,相信只有試過才知道。

但李教授的很多視頻都是能引發大家共鳴,我相信對很多正在為人父母的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是。

李教授是心理方面的專家,對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推薦大家去看看。


名師育兒

李教授在講座中談到孩子要鬧的時候把孩子抱起來帶到臥室裡讓他哭,並對孩子說:“你要哭你就哭吧!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你不對,所以你愛怎麼哭就怎麼哭。”並且還要欣賞孩子的哭。孩子撞牆角的時候也千萬不能有任何動作,就讓他撞。認為如果這時你走過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後就會在這個方面拿住你。孩子這樣鬧雖然是不對的,但換位思考一下,我們誰都希望對方能用一種理解、溫和的態度來與自己溝通。當孩子看到他撞牆你都不去制止一下的話,孩子會產生哪些心理呢?他會認為你根本不愛他,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並不合適。我從幾方面來談:

一、冷漠的處理行為會讓孩子產生怨恨心理。我撞牆你都不心疼,還欣賞我哭?是親生的嗎?而在正面管教中,可以運用溫和的方法,第一句話先理解孩子:“我理解你,但是我的答案是不行。”;“寶貝兒,很抱歉你生這麼大的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我愛你,我願意和你在一起。等你能做到尊重時,就來告訴我。”說完父母可以暫時走開,等孩子情緒稍好一點再進行溝通,這是尊重雙方。會讓孩子的感覺好很多,減少孩子的怨恨心理。他以後也就學會了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去處理任何問題。

二、你的制止並不會讓孩子認為能拿住你。如果那時你走過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後真的會在這個方面拿住你嗎?溫和並不代表不堅定。家長要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後可以與孩子一起約定好一些事情。約定好的事就一定要遵守規則。在制止了孩子的自殘行為後,家長依然可以告訴他,他那樣做是不行的。他以後也一樣會明白,父母還是堅持原則的,他哭鬧都是沒有用的,但又是愛他的。

三、愛是有條件的嗎?有條件就相當於交換一樣。我愛你,但你要聽話我才愛你。我給你買東西,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幫我做事。孩子以後就知道了,要得到父母的愛,就一定要懂得取悅父母。一定要成為他理想中的那個人。否則,父母是不會愛他的,這種愛,是真愛嗎?我看過《6A的力量》這本書,作者花了幾年的時間來學會怎樣無條件的愛孩子。他的女兒凱蒂只有6歲,那時她正參加賽季中最重要的一場比賽。她跑到場邊對爸爸說:“爸爸,要是我踢進一個球,你會不會獎我一美元?”“當然啦!”“哇,太棒了!”“等一下,寶貝,”他抓住了正要返回賽場的女兒:“就算你一個球沒進,爸爸也會給你一美元。”“真的嗎?”“當然真的啦!”沒有什麼話比這句更能給孩子安全感了。愛不是嬌寵,但愛一定要有條件嗎?無條件的愛也並不是就不教育孩子呀!我喜歡這句話:我是愛你的,我只是不喜歡你這種行為。


雨後山林靜正面管教

前段時間看了一些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觀點視頻,就其中一些觀點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1歲前請自己帶孩子

我兒子3個月到1歲時婆婆在帶,我在外地上班,一直到現在孩子快3歲,他晚上睡覺都比較傾向於要婆婆,想要他晚上和我睡很困難,除非帶他走親戚,沒有選擇的情況才會要媽媽。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我兒子出生前我就想自己帶,而且要帶在身邊,那時我和孩子爸爸在武漢上班,租房,懷孕期間我都是在上班,這樣可以有工資還可以有產假工資。產前我們租的房子合同到期,孩子爸爸工作單位有住宿的地方,我們就沒有繼續租房,打算產後回老家坐月子。之前和公婆接觸不多,但每次回去他們對我都還客客氣氣,也噓寒問暖。產後婆婆的態度180度大轉彎,後來才知道,公婆感情不好,婆婆的精神寄託在老公身上,我這個兒媳就成了她的情敵。產後餵奶不順暢,婆婆千方百計想讓我斷奶,她來喂孩子奶粉,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我頂不住壓力,丟下孩子回武漢上班了,那時蠻想把孩子帶在身邊,孩子爸爸不開口,我開口又被拒絕,沒有經濟支撐(產後生病花了不少錢),這一丟就到寶寶一歲。

那時不懂親子依戀,後來才懂得,在寶寶3個月到1歲期間和婆婆建立了依戀關係,就像寶寶和媽媽的那種依戀關係。在寶寶1歲時,我辭了武漢的工作,打算就在老家找個工作做著,從1歲到現在快3歲,陪伴他的時間也比較多,出去玩他會選擇和我一起,也喜歡和我玩,和我互動,但精神上還是比較偏向婆婆那邊,儘管婆婆情緒不是很穩定。

很多人跟我說,趁現在有老人願意幫你們帶孩子,孩子丟在家裡,你們可以自己賺錢,沒得孩子吵鬧,得多舒服呀。

還有人跟我說,你是孩子的媽,孩子哪有不要自己媽媽的呀,你還怕孩子長大不認你呀。

說實話,錯過的這一年,都可以讓我遺憾一輩子。我的孩子以後長成什麼樣子,誰能跟我保證他不會長歪。孩子叫一聲媽就是親嗎?我想要的是愛,是要花時間陪伴的,哪有那麼好的事撿現成。


晚霞tania

關於李玫瑾教授的講座視頻,不知道有多少位家長是看過原版的,因為網絡上流傳的大多是剪輯過的片段,所以容易出現一些斷章取義的問題……

在她提到如何應對孩子哭鬧的問題時,針對的更多是2歲以上6歲以下的孩子。大多數看過剪輯版的家長,注意到的可能是處理方法,而不是目的。比如,把孩子抱回家,讓他在臥室哭是因為臥室相對安全...看著孩子哭,並不是冷漠,而是讓孩子冷靜下來,同時展現家長威的一面...當孩子哭的差不多了,拿熱毛巾給孩子擦把臉,讓他感覺到你的關心,是展現家長恩的一面…所有這些其實都是鋪墊,最重要的是當孩子冷靜下來以後,告訴孩子有事要好好說,不能哭鬧,這是加強親子關係很重要的一步,也是處理該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溝通!而她所建議的對孩子恩威並施的方法,加強親子溝通,適當滿足要求以體現溝通是有用的,等等方面,是為了讓家長對孩子有情感資本,而情感資本可以在孩子青春期時避免和解決很多問題。

至於實際應用方面,首先,家長要明白一個事實,就是,孩子也是有負面情緒的。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去接納它,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去壓抑它,不要哭。哭一哭對孩子沒有來說也沒有那麼壞,讓孩子通過哭來發洩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當一個孩子連話都聽不懂時,不要刻意使用這種方法。小寶寶哭更多是因為他有生理或心理上的迫切需要,但是大一點已經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可能會由於他的想法表達不出來,自己著急而哭,這時家長就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導,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進行有效的溝通。第三,任何方法都不是死的,不能一味的照搬,而是應該要靈活運用。具體的,就要看各位家長的智慧了!

本人使用過一次這個方法。對方是一個9歲的孩子,因為某些原因和家人分離,從而哭鬧不止……當時她哭的太厲害,整棟樓都聽得到,旁人根本無法安慰,她也拒絕跟別人交流,索性就給她空間讓她哭。當她把壞的情緒發洩完,哭得有些累了之後,整個人也冷靜下來了。然後再跟她處於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中去交談,孩子很快就掏心掏肺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也把別人的話聽了進去。所以從這件事上來說,我們最後成功的進行了有效溝通,也驗證了李教授的方法是有用的。

當然,李教授所研究的對象更多是罪犯,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她從極端的情況出發,由一個人的現在向過去追溯,探尋問題的真正起源,更多的還是希望從家庭教育這個最基本的點出發,做好預防犯罪的工作,以遏制未來社會犯罪的發展可能。


Yuy75010045

恰巧這兩天明星媽媽馬伊琍很火,因為她在網上發表了一通言論,懟上一些育兒理論,比如延遲滿足、挫折教育等等,具體緣由可下圖,一時間引起很大的爭議。

再說回李玫瑾教授,圈圈很尊重這位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的工作者,也看過她完整的演講視頻,網上有些視頻剪輯過,容易引起誤會,建議大家去看完整的視頻,比方說,李玫瑾教授說“就讓孩子哭別去管”,其實她說了有年齡限制,主要是2歲以上6歲以下的孩子,不能一概而論。

作為家庭輔導師,經常有父母諮詢,我家孩子亂髮脾氣怎麼辦?不寫作業怎麼辦?不自信怎麼辦?總希望一招直達想要的結果,但就算最專業的人士在沒有接觸過你家孩子之前,是無法給出答案的,只能給出

普適性的建議,那不巧你家孩子就有獨特的個性呢?

孩子出現問題,有的家長只想要方法,解救一時燃火之急就好了。也有家長只想要結果,一鍵定製孩子完美人生,本質上都是不想花功夫想走捷徑的,那這樣就算給你一千個專家、一萬種方法,對你的孩子也不管用!所以這些專家全是扯淡!毫無用處!

圈圈理解現在做父母的都很

焦慮,面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市場,東說東家好,西說西家好!今兒看要給孩子多補鈣,明兒就看見補鈣多了要中毒?!父母也是一頭霧水。

其實,不管是育兒還是其他方面,別人說的話不照抄照搬,也不因噎廢食,畢竟有些專業人士的總結性經驗更強,能給父母許多參考性的建議

所以,圈圈經常都說多觀察多陪伴孩子,養娃如烹鮮,什麼時候下鍋、該怎麼調火、什麼時候該加點料、又要燜煮多久,這些做父母的應該最清楚、該自己去判斷,不是嗎?


甜甜圈伐木累

作為一名剛晉升的媽媽,我是覺得李教授說的也是從社會大基礎上講的,具有大眾性,所以我一聽,哎,有道理。

可是有些事沒辦法做到,就拿我家寶寶一哭,我就急得不行,就想他少嚎兩句,怕嗓子哭啞了,哭壞了,畢竟還小還不會說話╮(╯▽╰)╭so我深深覺得我可能做不到像李教授那樣教育寶寶學會剋制,當然只是現在覺得,等到長大了就不清楚了……這個沒辦法,思想一直在變化

對於父親一角色,我是持認同意見,並一直在拉著老公抱抱寶寶,給寶寶換尿布什麼,以後的教育上有些事也需要老公來說,畢竟寶寶是男孩子,當爸爸的應該比當媽媽的更瞭解男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

對於李教授的講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覺得適合就拿來用,不照搬,畢竟人都是不同的


萌5483


我反覆聽過李玫瑾老師視頻,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認為她的方法還是非常正確的!

其妙的地方,不像育兒專家那麼精細入微,不在術的層面上深究,而是把控了孩子的命脈,劃清界限,亮明底線,搭好框架,也並非冷冰冰的條條框框,而是有血有肉有情,這很難得!嚴而不狠,溫而不燥,愛而不溺!

這是目前為止,我比較認可的育兒觀!她目睹那麼多案例,深諳育兒的誤區,明瞭育兒的是非曲直!有人說,她一個研究犯罪心理學的人憑什麼有資格跟育兒專家一較高下?

我們要明白,孩子首先要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健全的社會人,其次,才是一個更為聰慧或者成功的人!現在很多家長本末倒置,捨本逐末,注重術,而不重道!所以,育兒才會這麼累!才會出現這麼多不健康的成功人!

一個智慧的家長,首先讓孩子品行端正心理健康,在此基礎上再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至於孩子能走到哪一步,靠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家長的勞苦功高!

孩子的問題都來自於家長,而孩子的成功都來自於他自身,那是他自己的能力所至,家長做好的不過是不破壞,順應天性而已!

建議有孩子的父母都看看,真的很厲害!


獨自成山

我也是一名教育成功的母親,我想說李玫瑾教授的觀點我非常認可,特別提到一點關於孩子哭是否哄一鬨,抱到臥室讓他哭,哭夠了再說,這件事情很多家長做不到,如果家裡只有爸爸媽媽在,寶貝兒在家裡任何一個位置哭,不要管他,這時候是管的已經沒有用的情況下,如果和老少三輩在一起就得拎到臥室裡,這樣孩子的自尊也得到保護,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得像模像樣。好多父母真的不夠資格,所以角度就偏差,孩子自己帶大的和別人帶大的是天壤之別。至於你沒有條件是你個人問題最好別生。育人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而你就是工程師。我在和我孩子相處時,經常一個人模擬一件事的來龍去脈,最後選擇最好的方式來溝通。當然你有什麼樣的孩子也是你的造化,但是八九不離十。

支持李玫瑾教授。


阿聯酋旗袍會秘書長

李教授的視頻我看過幾個,不可否認她說的很多理論方法我是認同的。

但是我要提一點,大家可能沒注意到李教授專業和經歷。

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任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犯罪心理及測試專業方向研究生導師組組長、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二級警監等職務。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因在一些社會關注的青少年案件中因發表相關言論而受到強烈質疑。

李教授提的建議和方法很多都是她的專業經歷得出的。儘管很多方法和理論是對的,但是她並不是專業的育兒專家。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嗎?我們並不是沒有專門的育兒師提出的更加合理、有體系的、更加的系統育兒理論和育兒方法。

比如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孫瑞雪的《愛和自由》,等等,有很多非常棒的育兒書籍。


如果家長想真的想學如何育兒,我認為家長更應該學的是這些花了一輩子專門研究如何育兒,理論方法更系統合理的。

像李教授或者網上很多教授如何育兒的,他們的很多方法都可能是對的,但是不成系統。今天家長看到這個人說的很多,拿來用,明天又看到另一個人的方法也不錯,也拿來用。但是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你隨便更改自己的標準,很容易給孩子造成混亂,達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所以,李教授可能說的很對,但是我們還有更加優秀的選擇。所以如果我們真想學習如何育兒,不如去學習一些更加系統合理的育兒方法。


神通奶爸

其實李玫瑾教授這樣的處理辦法,在一檔育兒節目中就有體現了,那位蘭海老師上門幫忙解決孩子問題的那個節目,節目到最後,凸現的一個問題是該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及其父母的教育方式。我認為李教授舉的例子,有助於孩子建立早起的原則觀念,有是非觀,孩子不會因為任性而得到任何有助於自己的結果,那麼,他就會學會以非任性的行為模式來溝通,其次,他要有不可為的心理,這樣才能意識到自我與別人共存的關係,不至於像《巨嬰國》裡所寫,長大了依然運用任性、獨我等幼兒期的方式生活。其實社會有一條巨大且無形的標尺,所有幼兒時期家庭教育沒有給予你的,成人後社會就會給你,可,方式激烈不說也許後果是承擔不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