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騰訊強者恆強不斷買買買,收購其他公司,未來中小企業還有機會超越巨頭嗎?

龍巖恆大地產江威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面對阿里和騰訊這樣的強者,留給他們的無非就是三條路:1、被收購;2、接受投資;3、被打垮。馬太效應是一直存在的,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在市場上,從來沒有慈善家,只有贏家和輸家。我們先分別來看一下阿里和騰訊的版圖:

區塊鏈火了之後,薛蠻子說:所有人都有了機會幹出個BAT。南叔覺得這句話只能聽一半,即使在區塊鏈面前,所有人都是從零開始,BAT也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資源、人才和技術基礎。即使有人幹出BAT,到那時BAT可能又成了更強的企業。

總的來說,中小企業在某一領域可能比較突出,但最終難逃站隊的命運。像頭條這樣相對獨立在第四極的,未來也很難出現了。


南七道

太有機會了,而且還是大大的機會。

看了看大夥對這問題的回答,基本都是異口同聲的說“沒機會”超越巨頭,所以忍不住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答案是跟大家相反,答案是“完全有機會超越巨頭”。

從歷史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角度分析

大家都覺著沒有機會超越阿里巴巴和騰訊,第一是因為沒有見識過如此體量的非國企巨頭,第二是因為從未見識過國內巨頭的轟然倒塌或逐漸敗落。畢竟國內的發展時間還短,還處於騰飛的初期。但這方面可以放言看看世界,以前的世界上有過多少個風光無限的巨頭,現在還存在的有多少,不也都是被由小到大的公司給超越了嘛,這些例子都耳熟聞祥就不舉例了。總之,世界的發展永遠是這樣,誰也別想萬壽無疆,盛極必衰,總是有不斷的推陳出新、新老交替,這就是馬雲經常說有非常大危機感的原因。

從現代社會發展速度分析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各種力量的共振作用,使得社會一兩年的增速可能就是過去幾十年的總和。阿里巴巴和騰訊目前只是涉足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領域,但在其他更大體量的領域,阿里和騰訊還遠未觸及,如工農業領域、醫療領域等。一旦出現新的技術,就會帶來用戶的變好,就會有新的市場,阿里和騰訊的發展是如此,阿里和騰訊被超越也是如此。

從技術門檻分析

對阿里和騰訊而言,他們自身並沒有多少高等級的核心技術以及真正的技術創新,大多搞得都是商業模式創新,技術門檻低,而商業模式則最容易被複制和被超越。特別重要的是,近些年新技術出現的頻率在加快,比如現在很火的區塊鏈技術,這種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非常有可能顛覆掉阿里和騰訊的平臺模式和壟斷。另外,最重要的是每一次後浪把前浪拍在沙灘上,誰都不知道會在哪個節點上發生和什麼時候發生,這也是現在阿里和騰訊建立研究院進行技術創新、到處擴張和收購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原因,這些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恐慌式的瘋狂吧。

總之,隨著技術進步的加快,阿里和騰訊被超越完全有可能,而且這種超越過程可能會比過去更快。現在的發展速度是以往的幾倍幾十倍,那麼相應的超越速度也是以往的幾倍和幾十倍。

上海依陽實業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如何超越騰訊,超越阿里,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至少十年內,沒有可能。

騰訊,阿里,已經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頭部互聯網公司,和谷歌,微軟,Facebook,亞馬遜等企業齊名,而這些市值排名靠前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已經統治全球互聯網科技行業,超10年之久。

在模式上,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是借鑑美國優秀互聯網公司的,無論是業務整合,還是盈利模式上,都是資本運作,阿里騰訊也均已上市,資本市場,決定了阿里和騰訊未來的走向。

而不斷併購,收購,投資的阿里和騰訊,所擁有的資源和產業,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衣食住行,無處不在。

中小企業,因為在影響力和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相對於阿里和騰訊,簡直是九牛一毛。

除非你是像馬斯克一樣,擁有特斯拉,擁有超級火箭,可能在未來的20年超越阿里騰訊,而國內,能有馬斯克嗎?

京東和美團,是騰訊的左右手;實力雄厚,特別是京東,營收規模和盈利模式,已經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是中國電商的領導者。如果劉強東能支持其一個物流帝國,那對不起,以後不再是BAT,而是BAJ了。

另外,今日頭條作為國內最大的資訊內容分發平臺,旗下擁有抖音,火上視頻等等,是中國目前最有可能在用戶數上,抗衡騰訊的互聯網公司。

春風十里

評論區等你


推哥科技爆料


首先我作為相關從業人員,站在行業的角度來說,我認為中小企業要超越巨頭,越來越難,甚至可以說沒有機會超越!從以下幾點我來剖析這個問題:

1,互聯網中小企業的初創期,互聯網中小企業初創期進去紅海市場,往往都是野蠻成長,燒錢圈地,虎口拔牙,這風投方面都遍佈著巨頭的身影(為日後收購埋下伏筆)。即使你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市場培育各方面都是燒錢的,教育消費者,當這個市場被教育好了,巨頭覺醒就撲進來了,藉助流量優勢,消滅中小企業於搖籃之中!所以很多中小企業活不過三年,談何超越!

3,勉強活下來的互聯網中小企業,在戰場中弒殺,萬中無一,終於有了一些些與巨頭談判的資本。但是這些企業也失去了最純真的東西(股權與獨立性),這些企業要麼是巨頭入股加持的企業(餓了麼,口碑等),要麼是依賴巨頭存活的企業(搜狗等)。巨頭隨時可以收購這些中小企業完成自己的互聯網閉環,很多時候這些企業對於巨頭來說戰略意義高於盈利的意義!是為了巨頭更好的壟斷而存在的!失去了主權的企業,談何超越巨頭!

所以,綜上所述,世界是屬於巨頭的,確切的說是屬於互聯網寡頭的!中小企業很難超越,而且只會越來越難!



傑西財經

未來小企業被巨頭收購就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更不用說超越,畢竟阿里、騰訊等巨頭和4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了,一步步逐漸強大起來,後起之秀樂視網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不服氣的賈躍亭要和BAT相抗衡最後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後面不論風口從哪個方向刮過來首先巨頭們都不會錯過,哪怕是一個坑,他們也不在乎扔掉幾十億人民幣,而普通的創業公司可能有這麼多錢嗎?

比如共享單車,其實沒有一家公司想要獨立運營的,都希望被巨頭收購,和不差錢的公司相競爭,別人不指望這個賺錢,每年賠上幾個億也無所謂,就當是擴大公司影響力了。

但凡事也無絕對的,比如今日頭條就坐擁6億用戶規模,無論是現金流還是用戶活躍度都是絕對可以和巨頭相抗衡的,而且現在還發展短視頻,後面肯定還會發展金融,等領域。未來應該會比美團更有前途!


追夢的山東人

答案是肯定的。

超越代表著公司的前瞻性!現在的騰訊,阿里和10年前的搜狐,網易,盛大,中企動力等企業一樣,在那個年代他們就代表著不可超越,時隔變遷!改朝換代的同時阿里和騰訊抓住現代互聯網的需求,一舉超越成為國際互聯網巨頭,在這個知識透明的社會中,他們的發展對於我們來說是有跡可循的。對於百姓來說,企業更能夠應了那句老話,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互聯網深化改革,物聯網快速崛起,大數據覆蓋各個領域,大健康深入百姓生活,在這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任何一個企業都在不停超越自己,騰訊與阿里的瘋狂收購何嘗不是為了守住自己的大好河山的同時,去分享其他領域的蛋糕呢。

這種一夜成名的企業在這個時代比比皆是,只不過有些企業曇花一現,有些就牢牢抓住市場快速分化滲透其他領域,最典型的就是共享單車以及滴滴打車了,還有很多,這些都是近幾年才火起來的。



春風十里不如評論區有你!


輪迴一世閔恩仇

目前阿里巴巴和騰訊在互聯網領域,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巨無霸企業,而且他們正憑藉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和it技術以及流量等不斷的把這種優勢拓展到新零售、金融等其他領域 ,成為名副其實的商業帝國。其他小企業往往有所創新,就被其模仿或者收購。至少在短期幾年,看來他們的這種優勢還將繼續持續並擴大下去。

但是中國有句老話,盛極而衰,這種優勢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那麼他會被誰顛覆呢?根據很多研究商業發展史的書籍的描述,往往這種顛覆都是在不起眼的邊緣領域發展,悄悄醞釀,最終取代舊有的霸主。而且在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的當今社會,這種顛覆之快可能會超乎大家的想象。像以前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僅僅是因為錯失了智能手機,就迅速沒落。

組織變得龐大之後,其內部必然會存在著大量的無效率和決策的鏈條的延長,以及大量的既得利益團體,這些都會對組織的創新和自我革命造成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大的組織最後會沒落的原因之一吧。

一孔之見,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楚之鄙人

沒有機會。

商業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壟斷。現在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就是這個玩法。

中小企業的作用,用極小的成本不斷為大企業做先頭兵,不斷試錯。當市場認可了這個方向之後,大企業才會出手將其收購到自己的集團當中,再用過硬的財力,不惜一切代價搶佔市場。

對於中小企業的創始人來說,即使能抵過大企業開出的優厚的併購條件,後面如果沒有財力的支持,只要大企業購買了市場行業的第二名,那麼這個小企業就玩不了多久了。這個市場,始終是資本的市場。誰有錢,誰才有力氣走到最後。


錢包君在增肥

第二、巨頭們都開始佈局區塊鏈了,公信寶、網易星球、VRC、這個未來唯一可以與移動互聯網比肩的行業。所以中小企業很難有大的機會去超過他們。

第三、除非是一些巨頭們犯下一些大的失誤,就像諾基亞忽略安卓系統一樣,只有大的失誤,具有才可以倒下。

第四、移動互聯網時代,壟斷才是王道,從阿里巴巴買餓了麼、入股步步高,沒有什麼是它不涉足的。


北之辰218



一般情況下,強者會越來越強。因為強者有資源優勢。但是當然這就也不表示,新公司沒機會超越騰訊或者阿里巴巴。

要超越的話,必須符合以後條件:

市場變化

(如果市場沒發生變化,強者有先發優勢,不太可能被取代,除非自己嚴重犯錯)

市場變化分為以下幾種

1. 用戶變化

2. 新科技的出現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我。我在硅谷,長期研究科技公司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