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上廁所為什麼喜歡蹲著,而不願意使用坐便器?

北斗七星92070701

農村人上廁所為什麼喜歡蹲著,而不願意使用坐便器?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抽水馬桶是什麼時間開始普及的?在19世紀的60年代,抽水馬桶才作為新式的排便工具出現在國外的大城市,這個和大城市的排汙系統的鋪設有密切關係。

也就是說,在很久之前的城鎮,人們解決方便的問題全部都是蹲著的。題主的導向感就有很明顯的錯誤,不是農村人上廁所喜歡蹲著而不用坐便器。回頭諮詢一下自己的爺爺輩的人,他們以前方便的時候是坐著還是蹲著?也就是說,在我國乃至全世界,人們在方便的時候坐著,還僅僅是這幾十年前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農村人的廁所最常見的是蹲便而不是坐便?或者說農村人喜歡蹲著方便而不是坐著?再換個角度說,為什麼農村人常用蹲便器而不是坐便器呢?原因很多,並不像前面答主說的,農村人窮,農村水源不足,農村排汙系統不好,這些都說中了部分原因,但不全面,只有綜合了所有人的意見,才能整理出一個接近於完美的答案。

人生五件事,吃喝拉撒睡,拉撒佔第三四位,說明三急問題人們還是很重視的。不能把方便看作是很小很卑微的瑣事,人吃五穀就要拉撒。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內因外因來看。

歷史造成原因。很久以前人們用的都是旱廁,這個不假。就連達官貴人也是,古代不是有倒夜香的職業麼就是這樣的。至於沖洗之類的,古代也有,但是並沒有普及,還是有錢人家的奢侈品。

社會發展原因。隨著科技文明的到來,科技發明也多了。人們發現還有更好更方便舒服的方便辦法,那就是坐著,於是就有人發明了抽水馬桶。但是,沒有排汙系統工程的支撐,並不會得到普及。

接受過程原因。後來隨著城鎮的發展,城市文明達到一個高度的時候,排汙和環保成為話題。抽水馬桶才慢慢的飛入尋常百姓家,但這僅僅限於發達點的城鎮。甚至於小的城鎮到現在的排汙系統也不是很完善。農村更不用說了,只有堅持使用旱廁了。

民俗習慣原因。這個還真不能辯駁的,確實如此。習慣成自然,幾千年的社會基因在農村人身上表現的還是很完整的,但這不代表農村人喜歡,如果有可能,大家都會使用抽水馬桶,現在不太現實罷了。

綜上。觀點錯誤,得出的結論肯定不真實。如果農村的供水系統和排汙工程到位,很快大家就會擯棄那種落後的旱廁局面,煥然一新的抽水馬桶。

目前,如火如荼的農村廁所革命,不正是這樣的嗎?


農民妹子一枝花

“蹲著”似乎已經成了農村的一種獨特文化,尤其是在北方某些地區,蹲著吃飯、蹲著聊天、蹲著入廁等等,已經成了習慣,很多人納悶,坐著不是更舒服嗎,為何不坐著呢?

對於習慣坐著的人來說,“蹲著”可能是一種極為吃力的動作。前段時間有人給外國人做測試,發現很多人都無法蹲著並保持一定的時間,所以“蹲”這種技能被網友戲稱為“亞洲蹲”。看來蹲著入廁已經成了一種技能。

農村人上廁所喜歡蹲著除了是一種習慣外,更多的是因為農村的糞汙處理系統並不規範。農村的廁所大多是獨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的糞自家收集並處理,所以廁所直接通向化糞池,越簡單越好,“蹲位”的茅坑成了標配。

如果換上坐便器,需要額外的沖水系統,不僅會增加化糞池的負擔,含水量太大的糞汙還更難以處理。另一方面,人們已經適應了“蹲茅坑”,即便是到了有坐便器的廁所,總感覺坐著“不順暢”,蹲在坐便器上才覺得痛快。但為了個人的安全,還是儘量避免踩踏馬桶,畢竟馬桶還是比較脆弱的。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農村,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大鄉

農村人上廁所為什麼喜歡蹲著,而不願意使用坐便器?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原因還是有挺多方面的。

第一 安裝不起坐便器

現在很多地區都還是比較貧窮的,他們並沒有像城市那樣的生活設施,很多生活用品都還是停留在之前的年代,有些農民不是不願意使用坐便器,而且家裡沒有資金足以安裝上坐便器,從而無法使用。

第二 環境不允許

抽水式的坐便器一般上一次廁所所需要花費的水量也是比較多的,而對於一些偏遠缺少的地區,水資源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很缺乏和稀有的了,如果再安裝坐便器,就會在某些方面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而且對於缺少的地區他們也會因為環境的因素而無法去安裝坐便器。

第三 自身的習慣

要知道,坐便器的誕生比茅坑要晚很多,茅坑在很早之前的農村就是隨處可見,而且可以說每家每戶都會自己挖掘一個茅坑,在坐便器誕生之後,農民的生活習慣也已經形成了,他們大多數人都習慣蹲著去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覺得蹲著比坐著要舒服很多,而一時間要他們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是比較難的。

第四 貪圖方便,清潔

對於比較高齡的農村老人來說,蹲著上廁所比坐著要方便得太多,而且老人行動是不太方便的,如果是坐便器的話有可能不小心會造成摔跤之類的,而且對於老人來說使用坐便器也會存在障礙,甚至有時候需要家人扶才能坐上馬桶上。而蹲著的就不一樣了,它可以給老人們帶來很大的方便,老人們一個人去上廁所也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我個人覺得蹲著上廁所比做著的要乾淨很多,坐著的你要把自己的皮膚接觸到馬桶上,而且每個人都是這樣接觸,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細菌,存在不乾淨的地方,而蹲在的我們不需要接觸到馬桶,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比較清潔的。


以上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可能不完全正確,不能完全代表農民心裡的想法,而且每個人想的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我相信也會有所接近吧,畢竟我自己也是從農村出來的,哈哈哈哈!


農村菇涼愛生活

農村人上廁所為什麼喜歡蹲著,而不願意使用坐便器?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有點牽強。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為什麼農村人上廁所是蹲著上廁所,而沒有使用坐便器?“

首先,關於這個問題,你問過農村人了嗎?你確定農村人上廁所真的只是喜歡蹲著,而從心裡“不願意”使用坐便器?

曾經有一個銷售員到了一個地區,發現當地的人們都沒有穿鞋子,於是得出結論說當地的人們不喜歡穿鞋子。而另一個銷售員則成功地讓當地的人們都買了鞋子,並穿上了鞋子。他發現當地的人們不穿鞋子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穿過鞋子,不知道穿鞋子舒服。同理,農村人並不是真的喜歡蹲著,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使用坐便器的舒服。

其次,農村人沒有使用坐便器,只是因為一直以來,農村沒有條件使用而已。

農村沒有城市那樣完整的雨、汙水市政管道系統,所以無法做化糞池集中排汙。很多地方甚至還沒有自來水沖廁所,所以不如干脆就蹲那兒解決更方便 一些。一下雨,糞池裡的汙水溢出來到處流,夏天天熱,糞坑裡都是蛆和蒼蠅,農村人也是很討厭的 。

最後,隨著我國”廁所革命“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百姓將用上乾淨衛生的坐便器。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隨著”廁所革命“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廁所將得以改造,農村的人們也將用上環保整潔的廁所,過上”文明“的生活。因廁所不衛生造成的環境和健康危害將得到整治和改善,城鄉差距大大縮小,不會再讓人誤以為農村人喜歡蹲著上廁所,而不願意使用坐便器。

以上回答,是否解決了您的問題?歡迎在評論留言,說出您的看法。


勞文池

農村人上廁所為什麼喜歡蹲著,而不願意使用坐便器呢?

我想這是因為千百年來,農村人的習慣。我自幼生長在農村,而且從小到大一直是這麼蹲著上廁所的。那時候家裡很窮,廁所沒有單獨打造的,都是和養豬豬的大欄一起用。七八十年代在膠東地區的農村,家家戶戶農村的土廁裡都要養豬的。

記得小時候上廁所每次都很緊張,就怕豬來咬屁屁,媽媽就在廁所外面放一節小樹棍。誰來上廁所,就把樹枝握在手裡,一邊上廁所,一邊驅趕豬,防止它過來拱你屁股,否則不等你上完廁所,排洩物有可能直接就會被豬吃掉。。

再說在農村沒有安裝自來水之前,生活用水完全是靠去井裡挑水吃,哪有多餘的水來沖廁所呢?我九歲之前因為很少喝水,經常便秘,每次上廁所都要蹲半天,蹲的兩條腿都麻了。


長大後城裡買了房,逐漸學會了使用坐便,坐著上廁所,比蹲著舒服方便衛生的多。但是農村裡的老人還是不習慣。記得有一年的冬天,年邁的父母來城裡小住。第二天父親坐在坐便上死活沒法上完廁所。後來沒轍了,終於跑到野外的玉米地裡解決掉。幸好我家住在城鄉結合部啊。以後的許多年都被母親拿這件糗事取笑老父親。



改革開放後,生活逐漸好了,農村人的生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許多地方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甚至比城裡人還配套齊全。隨著鄉村振興的逐步完善,祝願我們的農村越來越美,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

我是煙臺的豔陽之美,關注農村,農民,農事,弘揚鄉情,鄉土,鄉風。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


豔陽之美

因為在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因此,在農村基本上都是旱廁。既然是旱廁的話,那必然要蹲著啦,又沒有抽水馬桶。

再說如果弄抽水馬桶的話,還要鋪設自來水管,但是,在絕大多數農村,好多地方吃水都是一個問題,更不用說鋪設自來水管了。

即使在村裡面通了自來水之後。村子裡還要挖下水道,因為衝下去的東西,如果沒有下水道的話會淤積在一個地方,這樣會對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擾。因此,農村如果要使用坐便器的話。他的前提條件必須要全部匹配,不然用不成抽水馬桶。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村上廁所的習慣,絕大多數農民都習慣使用旱廁。一般都是蹲在那裡進行上廁所,如果一旦使用坐便器的話就要在上面坐著,那樣估計大多數人都不會習慣這種上廁所的方式。

不過,隨著農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這種旱廁,以後會慢慢減少。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以上回復為純手打,您的評論,轉發,回覆都是對我的一種支持,歡迎在文章下部進行留言交流。


鄉博博

不是農村人喜歡蹲著,而是一直都這樣。

我家就在農村,也是一直蹲著便便,在單位上班,也是一直蹲著便便。感覺很正常,很自然!

要是硬讓我回答為什麼?以我這麼多年蹲便便的經歷來說。

我認為

一個感覺蹲便便很順服。習慣了。如果坐在上面,總感覺不自然,而且老感覺沒有脫


褲子。

這個也是個人習慣,就像有人喜歡蹲著,有人喜歡坐著。

第二,這也是自然條件限制的,農村大部分都是旱廁,不可能坐著

或者以後的流行趨勢就是坐著。

不說了,上個廁所


鄉村小二哥

農村人上廁所為什麼喜歡蹲著,而不願意使用坐便器?


花開隴上

這問題提的,題主你粗來,我要跟談談!

說起這件事,這與當下農村的,汙水排放不無關係,現在的農村,大部分還在使用旱廁,就是挖個深坑,用石頭、磚之類砌築起來,上面打個水泥板,留個長方口,再在上面建個遮風擋雨的小房,廁所後邊有掏糞口。當然了,這是比較標準的,還有一些簡易的旱廁,挖個坑,上邊鋪上木頭木板,四周簡單一擋,這也是廁所,共同的特性是,糞便無處排放,日積月累,多了就清理清理,臭氣薰天,蠅蛆橫行。

因農村沒有排汙管道,都是室外旱廁,只能是著方便,坐是坐不下去的,要是非要坐,那得掉茅坑裡去,不安水衝坐便原因,與農村自來水不足,也有一定關係,一般農村自來水,是階段性供水,一天送水兩三次,不能像市裡一樣,水管裡24時供水,農民不是心疼那點水費,是自來水被人承包,價格太高。

水衝馬桶,沒有足夠和持續的水源,這玩意真沒法用,一些農村老房,也沒有設計和予留衛生間的地方,室外使用水衝馬桶,在北方農村,冬天水管防凍怎麼處理?廁所保溫怎麼做?這些問題都是問題。

現在國家出資改旱廁這是好事,正在逐步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希望能儘快全面鋪開,結合實際,本著實用性強,清潔衛生,無汙染的原則,認認真真落實推廣,切莫讓利民工程,變成形象工程。


愚人多語

因為農村基本上都是旱廁,所以上廁所都蹲著。如果用坐便器就得用水衝,你想一個茅坑才多大?衝幾次水就把茅坑放滿了。趕上家人多的,啥活都不用幹了,光清理糞池一天就忙不過來,太麻煩了。如果你要修下水道,那工程就大了,何況這些馬桶水衝哪裡都是問題?

農村旱廁要是不用水衝一般十天半月才清理一次,如果要是山西茅廁要一年才清理一次。因為山西的旱廁在全國來說最深最大。說個笑話,某外地人到山西出差入茅廁,蹲下拉了半天就是聽不見便便到底聲音,最後拉完站起來才聽到便便入地聲音傳來,可見山西旱廁有多深。

有點誇張了啊!其實那個去山西入廁的是穿著大衣蹲著的,不小心拉到大衣裡了,最後站起來時大衣裡便便才自然入地,哈哈!所以農村人入旱廁都是蹲著,不用坐便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