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交社保,退休比交同樣社保的職工交少開一半工資嗎?

難得明白5462857

大家好,我是並不是很想紅的保叔。戳上方頭像關注,或下載【家+社保APP】,保叔可以幫你解決更多社保問題哦。

關於這個問題,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有很多,自由職業者比職工的退休養老金少一半並不客觀

自由職業者自己繳納社保只能參加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兩個險種。但是參保身份不同,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會差很多。如果以居民身份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金比職工差一大截。

如果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與單位職工一樣都是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並且計算養老金多少的公式也是一樣的。但是,影響養老金高低的有5大因素,受不同因素的影響,自由職業者領取的養老金有可能比職工低,也可能比職工高。

自由職業者如何繳納職工社保?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有個人賬戶統籌基金兩部分。有固定工作的職工參保,養老保險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納,個人只要繳納個人賬戶上的錢,單位會為你繳納統籌基金的錢。

而自由職業者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由個人自己全部繳納。

以廈門為例,按照一定的繳費基數,職工每個月只需繳納8%劃入個人賬戶,而單位要繳納12%劃入統籌賬戶。如果是自由職業者個人每個月要繳納20%。

保叔有話說:
如果同樣的繳費基數,自由職業者繳納的養老保險會比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要高。比如繳費基數是5000, 職工個人的繳費比例為8%,每個月只要繳納400元;如果是自己繳納養老保險需要繳納個人20%,需要繳納1000元,每個就要多繳600元。

職工退休後養老金如何計算?

自由職業者與職工一樣都是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但是他們參保繳費標準不同,他們退休後的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一樣的。

雖然計算公式一樣,但是,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很多,比如,繳費基數多少不同,繳費時間長短不同,最後領取的養老金多少也不同。

保叔有話說:
單位職工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由國家規定的,員工個人不可以擅自隨意提高繳費基數。但是作為自由職業者,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選擇自己最適合的繳費基數。比如,單位員工的繳費基數是5000,自由職業者可以選擇5000作為自己的繳費基數,也可以選擇比這個高或低的檔次。
在其他條件都一樣的額情況下,繳費基數越高,退休領取的待遇也越高。

特殊原因:退休年齡影響退休金多少

性別不同,法律規定的退休年齡也不同。根據我國社會保險法規定,男性的退休年齡都是60歲。女性的退休年齡略不同,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歲,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的55歲退休。具體情況如下:

男性:

如果是男性,退休年齡都是60歲。雙方在參保年齡、繳費基數、繳交年限都是一樣的情況下,同時到達退休年齡則計算出來的養老金金額應是一樣的。

女性:

如果是女性,由於女性職工參保,退休年齡就涉及到女工人5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兩種情況。自由職業者一直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社保,退休年齡則為55週歲。如果退休年齡都以55週歲來說,二者參保的年齡、繳費基數、繳交年限都一樣的情況下,同時到達退休年齡時計算出來的養老金金額也應是一樣的。

但是,

如果女職工退休年齡以50週歲來說,其與自由職業交社保,核算出來的養老金金額會有差別。具體差多少,只能等到退休年齡時由經辦機構根據其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多種因素,同時也根據退休時上年度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並且50週歲就退休的,較於55週歲退休的,其提前5年參與每年的養老金調整。

大家好,我是並不是很想紅的保叔。更多生育福利待遇問題,歡迎關注保叔的頭條號【家加社保】,或者下載【家+社保APP】找保叔哦。

家加社保

確實在特定條件下,交納相同的錢,企業退休待遇會比自由職業高一倍。

我們國家有統一的退休待遇計算公式。

大家要知道,影響我們退休待遇的主要因素有,繳費年限、繳費指數、退休年齡等等。

如果繳費年限相同,其他因素都一樣退休待遇是一樣的。但是如果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退休待遇確實會高。

我們個人交保險和在企業交保險,不同的地方在於個人交保險,自己要承擔統籌金部分和個人賬戶部分。而企業交保險,我們只需要承擔個人賬戶部分就可以了。我們為企業工作,企業給我們交保險,這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一般來說,職工每月扣八百元的社會保,相當於繳費基數是1萬元。而我們通過個人參加靈活就業人員保險,按照青島20%的繳費比例,每月我們交納800元,僅僅相當於繳費基數4000元。

杭州的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僅僅才18%的繳費比例,是全國最低的了。

這種情況下算起來,我們靈活就業人員退休,確實退休待遇只能拿到企業參保人員的一半。

事情的真相是那樣嗎?

我們職工不要忽視企業交納部分。目前企業的繳費比例是19~20%,青島是略低一點,18%。如果按照1萬元交費基數交費,企業每個月就要給職工交1800元的養老保險,這筆錢可比職工每月交納的800元要多得多了。

如果我們是企業的職工,國家也是不允許擅自提高繳費基數的。如果我們通過單位人事提高自己的繳費基數,單位也不可能只讓職工本人承擔個人扣繳的8%部分,畢竟提高一萬元的交費基數,用人單位每月至少要搭進1800-2000元,個人只是提高800元扣繳部分。

可是如果都是本人承擔,賬就不是這麼算了。

如果我們找親戚朋友的企業給我們代交保險,按照1萬元的交費基數交,每月本人至少要交4000元左右。我們的保險交費比例差不多就是40%。裡面包含養老,個人部分8%,醫療個人部分2%,失業個人部分0.5%,養老企業部分18%,醫療企業部分9%,失業企業部分1%,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2%左右,差不多是40%。

而我們如果按照青島養老保險20%的交費比例,我們按照1萬元交費基數交費,每月只需要交2000元,我們如果花費4000元的話,可以按照2萬元的交費基數交費。

剛才我們看到了,交費基數越高,退休待遇也高。按照這種模式,退休待遇反而發過來了。用人單位繳費退休待遇比靈活就業人員交費退休待遇低很多。

因此,自己參保想獲得較高的退休待遇,一定要弄明白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和退休待遇的關係。

只要花最少的錢,讓交費基數最高,那才是最合算的。


暖心人社

算給您看就知道了。

自由職業者與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區別

職工按個人工資的8%繳納計入個人賬戶,單位按以單位職工總工資為基數,按12%計入統籌賬戶。

而自由職業者以當地上年度社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基數,按20%的比例繳費,其中8%計入個人賬戶,12%劃入統籌賬戶。

您所說的“交同樣社保”,是指兩個人的繳費扣款一樣?就是說您繳20%的錢等於他繳8%的錢,相當於他的繳費工資是您繳費工資的2.5倍。即相同繳費年限,他的個人賬戶餘額應該是您的2.5倍。


退休金的組成

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組成:

  1. 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指數化月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2.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與退休年齡有關,50、55、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分別為195、170、139。
  3. 過渡性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視同繳費年限×1.4%。

假設同時繳費、相同繳費年限(15年)、同時退休(60歲),還需要假定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為4000元,他的工資為5000元。估算時,本人指數化月繳費指數取1計算。


這樣的話,基礎養老金一樣,都是600元。但是他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您的2.5倍,他是518元,您是207元。

僅此兩項,他領1118元,您領807元,比他少開311元。但這和我們假設的參數有關,工資等參數不一樣,兩個人領取養老金的差距也不一樣的。

自由職業者沒有“過渡性養老金”

如果他在92年(養老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那他還會多出“過渡性養老金”這一塊,而且會含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說92年前的工齡也算繳費年限。這樣的話,雖然同時參保,但他的繳費年限比您多,導致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都會比您多出一大部分,再加上“過渡性養老金”這一塊,那差距可能就不是一點點了。


希望對您有用。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交流。


無損檢測

自由職業交社保,退休比交同樣社保的職工交少開一半工資嗎(養老金)?

實事求是雖有區別,不要誇大其詞;兩者養老金相差一半??!沒有比較,就沒有說服力!下面舉例說明:

(同年參保,同年退休,同等繳費指數:1;都是2018年退休,小張(工人50歲退休),小李(靈活就業55歲退休)

1):小張(女)是企業在職職工,公司為她繳納職工社保;職工社保費率是本人工資的28%,個人負擔8%;單位繳納的20%記入社保統籌基金。繳費指數為1、社保年限從她35歲交到50歲退休,共15年;假如平均月工資3000元,乘以8%;每月從工中扣除240元,個人賬戶:15年×2880=43200(含利息)元,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6000元。2018年年滿50歲退休。

她是女職工:50歲退休

①:個人養老金:

43200÷195=222

②:基礎養老金:[6000×(1+100%)]÷2×15×1%=900元

小張養老金2018年退休養老金:1112元。

她是職工,個人十五年共從工資中,投入養老保險43200元;其它20%有企業繳納了:107000元。

2):小李(女),是個體戶參加的是靈活就業社保;她比小張大5歲,同一年參加社保;她選擇的繳費指數也是1;


但她需要個人承擔20%社保費率,十五年的繳費基數與小張一樣;共投入:108000元,其中12%記入社保統籌賬戶共:64800元,8%記入個人賬戶:43200元。小李是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規定55歲退休;2018年辦理退休手續。

①:個人養老金:

43200÷170=254元

②:基礎養老金:

[6000×(1+100%)÷2]×15×1=900元

③:養老金:1154元

254+900=1154

從以上分析,雖然小張是職工;因為她50歲就退休,而她與小李在同等繳費的基礎上;她個人15年投入了43200元,其它有單位繳的20%並未記入她的個人賬戶,而是納入社保統籌基金。

而小李是個體戶,她20%全額繳費;15年共投入108000元,比小張多投入64800元;而退休必須55歲退。從邏輯上分析,小李一生只少比小張少拿5年養老金。

假如兩人都活90歲,小張拿40年養老金,而小李拿35年養老金。

有人要問,按你這算反而把靈活就業人員小李的養老金,比職工小張每月多了32元,這是為什麼?!這是必然的,在同等條件下;靈活就業55歲退,一生要少拿5年養老金;她們個人投入,靈活就業個人多投入了60%養老保險繳費。(64800元)她們計算公式都相同。

以上分析供參考,歡迎探討;不喜勿噴!謝謝!


樹下酒仙

自由職業交社保,退休比交同樣社保的職工交少開一半工資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f2a0002ee66a6d9e8cc\

查悅社保APP

繳納社保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有單位的職工繳納的社保叫職工社保。職工基本社保大部份省份是個人繳納總工資的百分之八,單位繳納百分之二十。但有部分企業並沒有按規定給職工繳納保險,因為企業給職工訂的基本工資大部分按最低工資確定。而你的到手工資大部分是按件計酬的工資或獎金。而給職工繳保險確按基本工資或最低檔給職工繳保險,這樣企業那百分之二十也少繳。減輕了企業負擔。這也是出現企業大部分退休養老金不多的原因,

第二種情況是,有的企業中途倒閉或解散。這部分人下崗了自己接著繳納養老保險。有的人就搞不懂,自己沒有單位給我繳納,我現在自己繳納養老保險是不是不叫職工養老保險?而叫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呢?其實你繳納的還是職工養老保險,只不過你上班時每月自己只需繳納2O0元,現在自已要繳4O0元。原來單位給你繳納的部分,現在自己一起給繳納了。所以下崗職工繼續繳納養老保險就是職工保險,你將來拿到的養老金與上班的職工養老金也沒有區別,你同樣享受職工醫療保險待遇。

第三種情況是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保險。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和職工養老保險沒有區別,區別就是職工個人只要繳2百,你就要繳4OO。計算養老金的公式一樣。而拿到養老金又為什麼會出現幾倍的差距呢?主要是繳納年限的差距,和繳費檔位的不同造成的。如在職職工不下崗一般有4O年工齡,而靈活就業人員一般只繳納15年。從繳納年數上人家是你的近3倍。再加上繳納檔次的區別,如公務事業人員他們就不會按最低檔繳納保險,而是按總工資的多少繳納。同時還繳納了職業年金。所以養老金的差距原因,基本上是由繳費差距造成的。


陳早華

自由職業交社保,退休比交同樣社保的職工交少開一半工資嗎?

養老保險繳納的越多,領取的越多;假設繳費基數是5000,職工繳納8%比例養老保險400元就可以了;如果是自己繳納養老保險需要繳納20%,需要繳納1000元,一個月就相差600元,一年就是7200元,15年是108000元;

如果兩個人繳納15年,養老金相差大概776元左右;

可以通過視頻詳細額瞭解;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2266044921116125302, "vid": "v02004c20000bbmpk5pq4do2tln6lalg\

舉一反三

不會發生你說的這種情況的。

你說的自由職業就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養老保險。繳納的和企業職工社保是同一種養老保險。

只不過,企業職工只需要承擔個人繳費部分,也就是繳費基數的8%,而靈活就業人員需要承擔繳費基數的20%,其中8%計入個人賬戶,12%計入統籌賬戶。

所以,如果繳費基數相同,繳費年限也一樣長,又在同一個地區,那麼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差距。

但是,由於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時承擔20%的比例,雖然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是一樣的,但是在退休前的繳費壓力卻比企業職工要大多了,而且目前很多靈活就業人員都是上了年紀的下崗職工,就業本身就困難,為了今後一樣的退休金卻要承擔更大的壓力,一切盡在不言中啊!


風格0182


關注新周口

自由職業,交社保退休比較同樣社保的,職工少開一半的工資嗎?

自由職業交社保的交法:自由職業交社保,交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平均工資的60%-300%。一般的自由職業都以當地上年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繳納繳費基數的20%,其中12%進入國家統籌賬戶,8%進入個人賬戶。也就是繳納金額的40%進入個人賬戶,其他60%進入國家統籌賬戶。


職工繳社保:在正規的企業是以本人上年平均工資的百分之百為基數進行交納。共繳納28%,其中20%有企業繳納,8%有個人繳納進入個人賬戶。

舉個例子,王某自由職業,個人繳納,每月500元,其中進入個人賬戶=500×40%等於200元。繳納15年社保,個人賬戶為200×12×15等於36000元。

李某企業職工,每個月個人繳納500元,個人繳納的8%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如果社保也繳納15年,那麼個人賬戶為,500×12×15等於90000元。

退休養老金是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構成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總額除以139。

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平均工資(1+個人繳費指數)/2X繳費年限X1%

如果王某和,在企業公司的李某都共同繳納15年社保,個人繳費指數都為1,那麼基礎養老金是相同的,個人帳戶養老金李某是王某的2.5倍。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個人賬戶養老金,李某是王某的2.5倍。但基礎養老金相同。兩者養老金不會差那麼多,但是差異肯定是有的。

當然了,如果李某在企業工作,養老保險可能不僅僅就那15年,因為不到60週歲退休年齡,養老保險要連續繳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