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上過所謂的師範3+2畢業的專科生,連高中都沒上過,真的可以做好一個老師嗎?

愛吃葡萄的一隻方便麵

這也是一個廣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其實做老師和是否上高中關係並不是特別大 。

1. 要當好一個老師,必要的知識儲備是要有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學技能、教育思想的積累。作為教師,如何讓學生學會並應用新知識,這是一個複雜且技術含量相當高的過程,沒有經年累月的教學實踐難以有所掌握。這和學歷沒有太大關係,只和教師自己的付出多少、用心程度有關係。有很多60後、70後的老教師,他們的學歷並不高,但卻善於鑽研教學,教材年年在變,但他們也在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所以那一批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是相當高的,是我們青年教師學習的楷模。

2. 未來的教師准入學歷將會提高到研究生,所以,只要是能進教師隊伍的,基本學歷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每年教育部門都要想社會招收一批教師,比如特崗教師招考、振興計劃等,這些教師的去向都是在農村中小學,直接進高中的我還沒遇見過。而且招收的條件一般都是限定本科生,問題所言的“專科生”基本是沒有什麼機會的。即便是某些人學歷不夠,機緣巧合下進了教育系統,以他們的知識積累也足以應付中小學的教學工作。只要他們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學習,不斷進步,還是能夠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的。

3. 國家確實也需要這群人。在一些偏遠農村,條件非常艱苦,本科畢業的師範生很少有願意去那裡從教的,頂多是一段時間的支教。而對那些學歷低,沒上過高中的人群來說,能進教育系統,在農村教書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既解決了農村的教育問題,也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社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每一個角落都需要有不同的人去承擔一定的角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程平老師

作為教育系統工作的人員之一,身邊人有時也會問我這樣的問題,因為畢竟師範3加2畢業沒有全日制大學本科甚至是研究生畢業聽起來那麼“高大上”,甚至高中畢業的大專生都貌似比3加2院校的畢業生高出一個檔次,而且這種學制隨著全民教育意識的加強和本科院校擴招已經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

但其實“三二連讀”(現在一般稱為五年制大專)是國家教育部核准的一種普通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種類,屬於大學專科教育範疇,招生計劃由省教育廳下達,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學制為五年,也就是三年中專加兩年大專。畢業考試合格後發予全日制大專學歷。

雖然3加2大專畢業生帶著國家承認的大專學歷走向社會,卻避免不了受到異樣的眼光,在這個本科生都多如牛毛的時代,五年制大專畢業的學子,特別是師範類院校畢業的學生真的就比那些讀完高中進入大學院校的畢業生們差嗎?走到教書育人的崗位上難道就會誤人子弟嗎?

這些年我接觸過不少初中起點五年制大專和高中起點三年制大專畢業的孩子,也通過各種機會實地走訪過很多這類的院校,我認為一定要全面看待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首先,從學歷上來講,國家允許五年制大專的畢業生報考小學教師崗位,說明這類學校培養的學生是能勝任小學崗位的。(儘管現在很多小學招考最低只要本科生了。)

其次,就我個人的經驗,初中起五年制大專師範類的學校的教學和管理是非常規範,甚至可以說是很優秀的,師範類五年制大專雖然參照的是大學管理模式,但學科很豐富,大到數學,語文,英語,教育學,心理學,教師職業能力,小到教學技法課,粉筆字課,還有各個專業的專業課五年十幾門甚至幾十門課程樣樣俱全,毫不含糊。每天的課程也特別緊湊,有的學校一天七節四十分鐘小課,早晚自習,跟高中時間上沒什麼區別。而且學校要求很嚴格,比如,學生粉筆字練習每天都要用小黑板展示出來老師負責批改。學生每天早上要出早操。我認為院校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兩點吧,第一,學生入校基礎差,年齡小,課程設置全面,有利於縮小和其他學歷畢業師範生的差距,第二,當然學校也要考慮自身發展,本來學生基礎就弱,再不增加強度,培養專長,發展特色,畢業生出去不被社會認可,以後的招生也就沒啥指望了。

最後,從我個人在工作中接觸的五年制大專畢業的同事來講,多數都是非常優秀的,在學校中術業專攻的培養和更多教學實踐的經歷讓他們走出校門時就比多數本科生更能純熟的駕馭各種教學方法,教師的各種必備“軟件” 如口才,朗誦,演講,簡筆畫,硬筆書法,板書,與小學生溝通的技巧,都要比同年出道的本科生勝出很多(當然這跟個人努力是分不開的)。走入小學課堂就佔有更大的優勢。

所以,對題主的疑問我持肯定態度,但雖然說了這麼多,就我個人而言,初中的孩子如果想從事教師行業我還是建議你們要多用功,爭取上完高中然後考取本科,因為在這個學歷為王的時代,不管你有多少絕技在身,沒有學歷這個“敲門磚”也可能是學了一身“屠龍術” 當然,其他行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北國邊陲的小強

我是本科畢業,因為讀書晚,畢業時都24了。我們學校有很多個3+2的老師,都教書兩年了!他們是免費師範生,不用通過公招考試,直接分配的!從知識層面上來講,小學教育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你自己去教書後也會發現,小學教育很重複,內容少,道理簡單!即使不是師範生,都基本可以勝任。

但是你的考慮不無道理!現在很多學校都是九年一貫制,被分配後,可能初中的缺口更大,就讓他們來教初中課程了。我們學校那幾個免費師範生在教初中課程時,確實有難度,學生反應聽不懂。熟能生巧,教過一年兩年後,自然會熟練了,問題也不會那麼大!但是,我一直覺得,沒經歷過什麼就走上崗位的,讀完初中後直接讀五年就可以分配,沒有過壓力,很多不到20歲就當老師了!而我們讀完初中考高中,然後經歷高考大關,再經歷四年大學生活,當老師也是通過公招選上的!

網友二:

作為一線教師我來說兩句。題主的鄙視不要太明顯。就知識儲備而言,五年制大專完全能勝任小學教學工作。我所在地區的一所大專院校輸送出來的師範生挺不錯的。這關鍵在於個人的努力。有些家庭想讓自家孩子早點工作,就會選擇五年制大專。我還想說說另外一個話題:本科、研究生畢業的非師範生都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嗎?

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認為本科生學習能力強於專科生,認為在工作中本科生也一定會更好。但在我看來,非師範生考取教師,這事兒有點不靠譜。我周圍也有這樣的同事,他們通過自學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參加“國編”考試進入教學崗位,就理論知識來說他們算是過關了。但在日常教學中,他們很多方面都做得不規範,基本功不紮實。還有一部分年輕人是以教師崗位為跳板,隨時準備考公務員走人,相對來說師範生要“安分”一點。學歷當然是越高越好,但我覺得術業有專攻,不要過分迷信學歷。

網友三:

這種三加二現在早就沒有了吧。不過我97年中考的時候還是有的,我記得清楚,我們這裡四所重點高中,分數線最高的730分,最弱的那個分數線704分,中師是706分。記得清楚是因為當年我也想報中師,但是家長不同意,最後讀得高中考的師範。甚至更早的時候,中師畢業的特別優秀的都可以教高中,我記得我高一的政治老師就是,風格幽默,迷妹迷弟無數。

記得那時候我們學校教語文最好的兩個,一個是東北師範大學畢業的,一個就是中師畢業選調上來的,兩個人都是我們學校的唯一,秒殺一眾遼師、沈師畢業的語文老師。後來我畢業,也是教高中,我們組當時四個中師畢業的,其餘都是正常大學畢業,然後這四個人兩個最強,兩個最噁心,也是一言難盡。

網友四:

可以!所謂3十2師範生,指選取中考優秀畢業生,在師範學習三年,再根據成績讀兩年大專,獲取師範大專文憑,從事小學教育,在五年的學習中除了學習基礎知識外,還要學習與教育有關的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藝術類培訓等,並要求實習經驗。事實證明,他們完全可以從事小教事業,比那些非師範本科甚至研究生更適合,。不可否認,非師範類學科基礎紮實,但欠缺教育學心理學的系統培訓和實踐以及藝術類培訓。但3十2不適合初中高中教學,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網友五:

這個要看這種學校招收的學生的素質、素養等。不能說個個都可以,也不能說人人都不行。我是91年進的中師學習,那幾年初中畢業就可考中師、中專,對很多農村學生來說,可以“脫農皮",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那時候,成績最好的考中師、中專,考不上的才會選擇讀高中。

現在40到50歲的老師,基本上是中師畢業。這些教師大多數工作認真,成績優秀。那時候的中師,非常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所以中師生教小學比大學生更適合,可以說什麼課都上得下。所以,如果現在的3+2師範從初中生中選擇成績優異者進行培養,讓其從事小學教育工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網友六:

我覺得我很有必要說一下,我就是所謂的師範3+2,畢業的專科生。我是沒有上過高中直接就來上師範了,但是我們付出的努力也不比那些上過高中的人少多少。我們也在努力學習如何當一名好老師,努力考普通話,努力拿到教師資格證,而且大部分和我一樣性質的人都有專升本的打算,所以我有信心說我們可以做一名好老師。

而且我們畢業是要去下鄉支教六年的,我覺得就這點而言我們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也在為國家的教育事業作出巨大貢獻,所以我並不覺得自己上師範3+2,專科畢業和那些上過高中,本科畢業的學生有多大差距,反而我很自豪自己的選擇!


遺落在世界的角落

答前語:其實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好老師,師德師風是關鍵,學科知識是其次。所以擔心3+2師範畢業生能否成為好老師是多餘的,真正能考上編制的學生肯定能勝任教學任務。

3+2師範專科的產生

正如題主所說,2000年後全國基本上結束了中等師範招生,好多中師學校轉型為高中或者與大專院校聯合辦學,開設3+2大專班。招收的確實都是考不上重點高中的中差等生,到了今天讀這種3+2師範學校的成績就更差了,一般都是連普高都考不上的學生,這種師範學校只要求中考成績300分,如果中考不足300分,還可先讀一年,第二年再參加中考取得300分中考成績,那就更簡單了 。

3+2師範生學業成績肯定不高。

前些年這種學校的畢業生應該說成績還不算太低,現在3+2畢業生學業水平肯定低,原因是入口水平太低了,我的幾個學生中考沒有考上縣內高中,就去這種學校就讀,有的已經畢業了,有的正在讀,也有兩個人已經成為農村學校的教師了。

為什麼成績不好也能考上教師編制?

根本原因還是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如果非得全日制本專科生,根本招不夠,只有降低到有大專文憑即可,也就是3+2師範生也有資格參加考編。其實十多年前只要有中專文憑都可以參加教師考編,這條件真的夠低了。

3+2師範生只要努力同樣能成為好老師

我有一同事是2008畢業的3+2師範生,現在教小學語文,還非常的出色,她工作很認真負責,工作中喜歡學習,同樣幹得漂亮。

當然也有些人確實自身學業水平低,後面又不學習根本無法勝任小學語數外主課,基本上以教非考試科目為主。

其實上不上高中不是決定能不能當好老師的條件,過去教師基本上都是中師生,只是那個年代中師生都是初中學校的優生才考得上師範。目前我們學校的中層以上領導基本上都是當年的中師生,可能大多數農村學校都是這種情況吧!所以當好老師要看自己的學業水平,自己的師德修養,看自己的學習態度。


躬耕鄉野

我是本科畢業,因為讀書晚,畢業時都24了。我們學校有很多個3+2的老師,都教書兩年了!他們是免費師範生,不用通過公招考試,直接分配的!

從知識層面上來講,小學教育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你自己去教書後也會發現,小學教育很重複,內容少,道理簡單!即使不是師範生,都基本可以勝任。

但是你的考慮不無道理!現在很多學校都是九年一貫制,被分配後,可能初中的缺口更大,就讓他們來教初中課程了。我們學校那幾個免費師範生在教初中課程時,確實有難度,學生反應聽不懂。熟能生巧,教過一年兩年後,自然會熟練了,問題也不會那麼大!

但是,我一直覺得,沒經歷過什麼就走上崗位的,讀完初中後直接讀五年就可以分配,沒有過壓力,很多不到20歲就當老師了!而我們讀完初中考高中,然後經歷高考大關,再經歷四年大學生活,當老師也是通過公招選上的!兩種老師之間是有差距的。面對學生的問題,後者會考慮得更多,也會學著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言行舉止會適合教師一點!同齡的免費師範生更多的讓人覺得還是個孩子,不夠成熟!


只是三千

這是誰想出來的題目,是不是想挑起另一輪的鬥爭?

我就是3+2出來的師範生,1996大專畢業出來工作。我來告訴你吧,當年最優秀的學生都不讀高中的,因為當時生活困苦,很多農村最優秀的學生都去讀中專了,所以優秀中專的分數比高中高太多了,知道我當年有多優秀嗎,英語地級市競賽第三名,區重點中學前20,學校說了,不用考中考,直接可以升高中,可是我還是選了中專,然後升大專,就是為了戶口早點出來,不用回農村去耕田種地,這就是3+2,當時我那間外語中專的分數才490分,高中也差不多,我足足超了100分。要知道當年的科目可沒有現在這麼多120分的,所以總分才600多一點。

如果這題目是針對20年前的3+2,我勸你還是好好回去再讀書好了,當時我們中專考大專是420人中選240,第一年中專我就是南粵優秀師範生了,加上一等獎學金,在省政府頒獎現場領了360元,1992年360元,現在領1萬都沒那麼令人興奮。到中師三年級的時候,我又取得了補送上大專的資格。別人考了三天的試,我就睡了三天的覺。到大專畢業的時候回到農村中學去教書,不用說,所有人都會說,3+2出來的師範生,比華南師範大學的畢業生名堂還要響,五年的專業英語可真的不是說笑的,而且我們那五年,沒有過過一天的大學生活,六點起床早練,晚修照舊,象初中一樣不得缺席,遲到一秒鐘也得受罰。

我們那年代的人都說,當年一箇中專生的專業水平,絕對超過現在一個名牌大學的大學生。這可真不是開玩笑的。更何況,即使是華南師範大學甚至中山在學再到香港理工大學及澳門的一些大學,都有我們大專畢業再去深造後當了教授的同學在任教。

一句話,70-80後最優秀的學生,很多都去讀中專了。當時的高中是沒有地位 ,很多能人寧願去讀中專也不去讀高中。

96年我出來工作的時候大專都還挺吃香的,中專畢業的要接受培訓,大專畢業的不用。不過當時才慢慢開始強調高中。別把高中看得那麼神聖和重要,教育是一個產業,當勞動力都過盛時,就會轉型,不是因為高中重要,是各行業都飽和了,不再急切需要多餘的象師範生這樣的勞動力了,於是整個社會就開始推崇讀高中上大學。以前的人不想上大學是因為過程太漫長,大學招收的人數太少,一個區省才那麼一兩個,而且讀成了大學出來也不見得有很大建樹,甚至比不上一個中專出來找到一個好工程的畢業生,所以很多人都選擇最快的方式。

告訴你們,70-80後出來的當老師,完全是稱職有餘的,比起現在很多名牌大出來的都要強得多,別質疑他們,別老是說人家連高中都沒想過,高中真的算個屁事。竟然還質疑人家能不能做好一個老師。

好,說完了以前,說說現在吧,要是設計題目的人說的是現在的3+2師範, 我想,這些師範可以完全被淘汰了,這有很多原因的:一、高中把所有優秀的學生都招走了,去讀中專大專師範的學生根本就沒有多少優秀的了,沒了這個條件,一切都是廢話;二、不是中專大專不行了,是完全不受重視了,就象民校把最有錢和最優秀的學生都招走了,然後社會上的瞎子們就說公校不行了一樣;三、招人的單位現在看都不看3+2畢業的學生了,看的都是985、211的畢業生,不過,明智的學校倒寧願招收中專大專的,因為名牌大學畢業的不安分,總想著往高爬,進來了很快就會走四、沒有了社會的重視、沒有了優質生源,3+2的學校在今天絕對再難以生存,再不能以此為賣點去宣傳自己的學生了……

我以前那間師範,十年前就聽說有個全級最優秀的女生去應聘,結果沒有一間學校要她,受採訪時哭著說這樣不公平,沒有辦法,這時勢已經不同了,不接受也得接受。

再次強調,請不要被這題目誤導,高中不是唯一出路,30年河東,30年河西,再過幾年,可能高中和大學又不流行了,因為現在已經人才過盛,很多大學甚至名牌出來的學生,都比不上一個中專生容易找工作,很簡單一個道理,你認為高中大學生是好,其實那些年頭讀的都是什麼,都是一些完全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連一技之長都說不上,就算畢業後能找到工作,都是不對口的多,所以這題目搞不好真會害人不淺。


君子19920306

這個問題,我特意問了一下家裡的老哥。他是初中畢業,通過中考。在升學時,是選擇讀高中還是讀師範時,選擇了三年制的中等師範學校。是正規的中專師範畢業生。現在是已經有將近20年教齡的老師了。



我不敢說他是一個大家公認的好老師。但他確實是憑真材實料考上師範學校的,聽他說,當年還真是“百裡挑一”。將近兩萬名的初三畢業生裡,只挑選前100名考生,送到師範學校裡就讀。自從有師範學校畢業生以來,很大程度上,為我們農村的基礎教育帶來很大的變化。最簡單的來說,起碼也教了上千名學生了。教出的學生各行各業都有,單是每年應付學生的同學聚會都應接不暇。



假如老師真的不受學生待見,會讓學生記得在同學聚會時,作為特邀老師出現?只能說是老師對他們真的好,值得他們尊重,受他們愛戴,才會讓學生不管是升學了還是出去謀生了,還那麼記得曾經教過自己,教過知識,教過為人道理,教過理想覺悟,教過詩與遠方的恩人。



這樣說吧,上過高中跟沒上過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只要通過3+2的考試,以及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拿到學校的畢業證書者,還是有望成長為一名好老師的。

以上愚見,歡迎各位留言討論。


天地和教育

我身邊就有幾個這樣的同事,我就從我瞭解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3+2大專,這就是初中畢業直接讀的大專,確實沒有上過高中。這些人可能在專業知識上。尤其高中知識上有所欠缺。但是,首先,人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如果在3+2五年的大專學習生涯中很用心的去學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來彌補高中階段學習的缺失的,第二,能不能做好一個好老師,我們都是知道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專業素養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還有責任心,師德等方面。所以僅僅從專業素養一個方面去評價一個老師是否是一個好老師是不全面的。如果一個責任心很強,對教育教學工作又非常熱愛,發自內心的深愛教育行業,也是可以在教育行業做出很大成就的,第三。平臺也很重要,在一個高質量的平臺工作,周邊人的人文環境薰陶也會對老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總之,3+2大專畢業的老師,如果能夠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自我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緊跟時代步伐。一樣可以在教育行業做出一番成就,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成就學生。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如有回答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潁淮一凡

那些上過所謂的師範3+2,畢業的專科生,難道這樣的學生就不能做一個好老師,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什麼叫好老師,是老師教的好,還是學生喜歡的老師,抑或是校長

喜歡的老師,才稱為好老師。其實在在10000個人眼中,作為好老師的定義可能就有10000種。

據國外機構的報告,2008年發表的一項歷時15年,對1000多名美國本科和研究生的在讀學生,展開的縱向定性研究總結出了12個“好老師”的特徵。特徵一:備課充分;特徵二:態度積極樂觀;特徵三:對學生期望值高;特徵四:富有創造力;特徵五:公平對待每位學生;特徵六:平易近人,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特徵七:創造歸屬感(體現對教育事業的熱情);特徵八:富有同情心,關心學生;特徵九:有幽默感;特徵十:尊重學生;特徵十一:心胸寬廣;特徵十二:勇於承認錯誤e。

這是外國機構研究的報告,特徵不難理解,但是中國有中國的特色,有時候中國老師不一定能適應國外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在我以為,要做個好老師,首先,老師是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所謂好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授業”要精、“解惑”要準,“傳道”則是作為一種責任和使命,高度要高。要讓自己的人格和理想信念作為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

另外,做老師,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吃飯的傢伙是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是要求老師善於教,更要善於學,當今世界信息時代,知識大爆炸,學生從各個方面接收的信息和知識越來越廣,且學生的思考能力在進一步提高,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過去曾說,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看來遠遠不夠。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何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那可是考量著每一個老師的能力和水平的。

事實上,至於如何教,有了上面三點,你就有做老師的能力了,具備了做好老師的基本潛質了,但是,真正到教學中,如何去教,那可和老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有的老師內向,語言表達能力又差,他就是能力再好,也是肚中有貨倒不出來,這樣的高材生,哪怕是博士生,在我看來,他也做不好老師。

記得我上初三時,曾經有位老師,叫金心年,教數學的。這位老師性格外向、工作認真、待人真誠 ,上課從來不帶書,更別提學校要求的備課之說了(事實上整本書全背上了,所有的課程都在其心中),上課時中氣十足,語言流暢,佈置作業,更霸氣,多少頁第幾題,哪些是要背誦的,人家就憑一張嘴,從沒佈置錯過,學生沒有不折服的。

就連我這個最不喜歡數學的,聽了他的課,都腰板筆直,聽得津津有味,可惜的是,他不是我們班的老師,當時我們班老師有事,他才臨時幫助代了兩天課。而這位老師,聽說也只上了兩年師範罷了,估計現在要有75歲左右,老師安好,學生有時間應該去看看才是。


姑且言之

時代在不斷變化,不能一概而論。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只有尖子生才能考上中師。他們的素質可不低,現在也都是小學教育的中流砥柱。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優秀初中生都去考中師了,九十年代的大專,本科畢業生當然最終更優秀了,他們絕大多數都在中學任教。中師本來就是培養小學教師的,你非要說他們是不是適合當初中教師或是否比專本科畢業的中學教師更優秀,那就是提問的邏輯出問題了。

3➕2的專科生只有短短几屆就取消了,那是過渡的產物,因為國家要逐步取消中師學歷,於是在中師院校與大專院校合併整合的過程中,招收了幾屆3➕2的大專生,人們說他們沒有經受過高考的洗禮所以無法勝任教師工作,但是幾乎所有的3➕2學生包括2000年及以後畢業的中師生都是通過招聘考試,同大專本科生競爭才實現轉正成為一名教師的,這其中被淘汰掉的有3➕2畢業生,也有經受過所謂高考洗禮的大專生!多次考試失敗,最後被迫改行了。

至於知識儲備,3➕2的學生不但學習了高中,專科的知識,而且5年一直是專業化學習的,所學專業的知識要比普通高中生多很多。我是學英語專業的,在中師時一週35節課,其中21節課是英語,每天4到5節英語課,包括精度,泛讀,聽力,語法等等。你說你高中生的英語能跟我比麼?

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