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依戀關係一般持續到幾歲?

美羊羊嘛嘛

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和心理學上講的俄狄浦斯期有類同。母子尤其是孩子對母親過於依戀,會有俄狄浦斯情結。那麼如何正確把握母子依戀關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的幸福穩定,都有深遠的影響。

家庭裡的三邊關係與母子依戀

  • 母親與兒子

Y-母親獨立分化好:與兒子的關係可以與時俱進,兒子可以自由發展

N-母親沒有分化好:不能調整與孩子的距離,無限地靠近兒子


  • 父親與兒子

Y-輕鬆、幽默:父親的高情商可以使兒子更自如放鬆

N-嚴肅:傳統類型的父親形象,會增加兒子對母親的依戀


  • 父親與母親:

Y-夫妻關係和諧,相親相愛的關係可以讓家庭氣氛更和諧

N-與老公冷淡,將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兒子身上

N-父親角色的缺失,母親產生非正常的母子關係

從上面的三邊關係可以看出,正確的母子依戀關係,不是孩子決定的,而是父母雙方的意識。

一個好媽媽的標準

  • 能夠接受與孩子分離,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孩子主動離開媽媽的過程,同時健康的媽媽可以主動地從跟孩子的關係中撤離

  • 不是一味的愛孩子,覺得做的所有都是為了孩子,她可以有注意力分散其他的事情上

  • 溫尼科特說:足夠好的媽媽是60分的媽媽

母子依戀關係持續時間

終於到題主的問題了,母子依戀關係持續的時間到底到什麼時候呢?

  • 0-1歲,口欲期

  • 1-3歲,肛欲期

  • 4-6歲,生殖器期,即俄狄浦斯期,注意到性格的差異

這個是佛洛依德著名的人格早期發展的3個階段,在這裡我不做具體的解釋,實在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明白的。

我們看第三個階段,生殖器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逐漸產生性別意識,開始對男女的不同產生好奇,男孩開始關注到自己的性器官。

6歲以後,在生物學上,人的大腦就已經完全成熟。在心理學上面,一個人的核心人格也基本就形成了。

所以,母子親密的依戀關係,到這個階段需要母親逐步的割離,與男孩保持正確的依戀關係,此時是母親以及父親需要關注的。

“泡泡育樂園”有很多的育兒知識與大家分享,同時有專業的睡眠顧問和心理諮詢師可以給媽媽提供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也可以關注公號留言,泡泡與更多的媽媽一起,致力於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樂園

根據依戀曲線的觀點,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要經歷三次依戀期,和三次叛逆期,且這六段時間是交替進行的。0-2歲第一依戀期,2-3歲第一叛逆期,3-6歲第二依戀期,6-8歲第二叛逆期,8-10歲第三依戀期,10歲-青春期結束,第三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會有相似的表現,不同的依戀期會有不同的依戀。依照題目,我們就來講講第一段依戀期,從出生到2歲結束。有這樣幾個重點需要了解。

1、0-2歲依戀的項目是生理依戀。

0-2歲這段時間,兒童認為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通過使用母乳、親密接觸、親子互動,很好的滿足了兒童的生理需要與心理需要。

2、母親是這個階段的教育權威。依戀期與叛逆期相比是更好的教育時期,因為這個時候,兒童有求於家長,家長恰好將其作為教育的契機。母親在這個階段是教育的權威角色,父親則扮演教育口令的解讀者、示範者與親子關係的協調者。我們都聽說教育一致性,教育一致性說的就是這個時期,母親是唯一的口令發佈者,而父親和家庭成員可以有自己的教育觀點,但母親是孩子面前口令的唯一發布者,絕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與母親唱反調。如果我們有了教育分歧,可以在私下交流與探討。

3、通過親子互動開展早期訓練。通過親子互動可以在家庭中進行早教,母親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早教教師。0-2歲時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精細動作訓練、注意力訓練的關鍵期。3歲之後,訓練效果將大打折扣。(via勇赫大叔)


劉勇赫ROY

依戀的四種模式,只有安全型模式才能讓孩子接下來的生活更幸福,才能讓他在每個當下充滿喜悅的去探索外在的世界。如果我們能夠讓孩子擁有安全型依戀,那麼他的未來,根本不需要我們去焦慮,就自然的發展出人本該具備的能力。為何有一句話說最好的教是不教。因為不會教,教錯了只能扭曲了孩子。

讓母親擁有母親的情感,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孩子的問題,也解決了家庭的問題,一切都簡單起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會因為這種情感而繁榮昌盛。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我也不知道兒子會粘我到幾歲,今年快5歲了,就像我的小情人一樣,無論誰說我不好的他都替我出頭,每天早上去幼兒園臨走時都會說媽媽我愛你,我在廚房切菜都會跑過來提醒一下,小心切到手,怕我受傷,如果看到我哪裡破了流血甚至他會掉眼淚,給我吹一吹,怕我疼,兒子對我的關心遠遠超過了他爸爸。每當他受委屈的時候我都會買玩具給他作為獎勵,生活中如果孩子有過錯,會跟我說對不起,道歉,如果我大聲說話,他會提醒我,媽媽你這樣不對,太大聲了,我說對不起,他會說媽媽我原諒你了,為了孩子我改變很多,不管多累,孩子抱我,摟我,親我,安慰我,很享受這種幸福!有次我生病了,很難受,孩子竟然說祈禱媽媽快點好起來,我讓他枕著我胳膊睡覺,他說怕把我胳膊壓疼,當時我都哭了......一家人他只對我一人好,爸爸如果說假裝打我,他都會拳打腳踢上來保護我,怕他成為媽寶,所以有點擔心


收藏5566

兒子10週歲四年級,特別粘我,夢想和我結婚,永遠不分開。很怕我不開心,想辦法做鬼臉講笑話逗你開心。沒人時愛撒嬌,自稱“寶寶”,愛和我膩著聊天,愛讓我陪他去玩,當然他也有好多朋友。當然也很粘爸爸,如果我和他爹稍親近,兒子就極力拆散我們,我們故意拌嘴,他就好得意看爸爸的糗樣,如果真拌嘴,兒子又急得什麼似的,極力撮合,說爸爸的各種好話。走路,看電視,吃飯他要在中間,一邊挎一個。我們擔心他太戀家,他爸說還沒長大呢!自愧不是合格的媽媽,對孩子沒耐心,相比孩子更在乎我,打掃衛生,做家務,假期完成各種任務,雖然他那麼愛玩,小小的心裡滿滿是愛,他好愛這個家……兒子,爸爸媽媽愛你!!!只愛你一個!!!


荷之露60146798

您好,您所說的母子依戀關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嬰兒依戀,據心理學家特別是鮑爾比(J.Bowlby)、安斯沃斯等的研究,依戀是嬰兒在同母親較長時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建立的,其發展過程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無差別(出生到3個月)

這個時期的嬰兒對人的反映的最大特點是不加區分、無差別的反映。嬰兒對所有人的人影幾乎都是一樣的,喜歡所有的人,喜歡聽到所有人的聲音、注視所有人的臉,看到人的臉或聽到人的聲音都會微笑,手舞足蹈。同時,所有的人對嬰兒的影響也是一樣的,他們與嬰兒的接觸,如抱他、對他說話,都恩能夠引起他高興、興奮,都能使他感到愉快、滿足。此時的嬰兒還未有對任何人(包括母親)的偏愛。

有差別(3~6個月)

這是嬰兒對人的反映有了區別,對人的反應有所選擇,對母親更為偏愛,對母親和其他所熟悉的人及陌生人的煩請是不同的。這是的嬰兒在母親面前表現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學語、依偎、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員面前這些反應則要相對少一些,對陌生人這些反應就更少。但是此時依然有這些反應,嬰兒還不怯生。

情感聯結(6個月到2歲)

從6~7個月開始,嬰兒對母親的存在更加關切,特別願意與母親在一起,與她在一起時特別高興,兒當她離開時則哭喊,不讓離開,別人還不能替代母親使嬰兒快活。當母親回來時,嬰兒則能馬上顯得十分高興。同時,只要母親在他身邊,嬰兒就能安心地玩、探索周圍環境,好像母親是其安全的基地。這一切顯示嬰兒出現了明顯的對母親的依戀,形成了專門的對母親的情感聯結。與此同時,嬰兒對陌生人的 態度變化很大,見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緊張、恐懼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夥伴關係(2歲以後)

2歲後,嬰兒能認識並理解母親的情感、需要、願望,知道她愛自己,不會拋棄自己,並知道交往時應該考慮她的需要和興趣,據此調整自己的 情緒和行為反應。這時,嬰兒把母親作為一個交往的夥伴,並認識到她有自己的需要和願望,交往時雙方都應考慮對方的需要,並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這時與母親的空間上的臨近性逐漸變得不那麼重要。比如,當母親也需要幹別的事情,要離開一段時間時,嬰兒會表現出能理解,而不是大聲哭鬧,他可以自己較快樂的在那兒玩或通過言語、目光與母親交談,相信一會兒母親肯定會回來。

當然,隨著孩子的成長,嬰兒依戀關係也將逐步轉換,但是也會與媽媽形成更加獨特的關係,作為母親要好好享受這一階段哦!


父母世界

家長您好,0-3歲是兒童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哦,在三四歲之前,孩子與母親的依戀最為強烈,這是由於強烈的安全需要,適度依戀是孩子發展正常的表現。親子間的強烈依戀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隨著年齡增長和心智成熟,孩子會慢慢離開媽媽,變得更加獨立,更加自信。


獨自睡覺是孩子邁向獨立的第一步,您的寶貝做得已經很棒了,在媽媽的安撫下就可以安然入睡。但對某些孩子來說,要離開媽媽的懷抱是不容易的事兒。開始獨睡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就是在離開撫養人時感到不安,與親人分離時常表現反抗、緊張、恐懼等情緒。粘媽媽的現象在這個年齡很常見。在此我們提供了2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告訴你怎樣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培養孩子獨睡時,你可以讓孩子一點點的脫離你,每天晚上離他遠一點,直到他看不到你,但能聽到你的聲音。如果孩子在半夜的時候喊你,開始的幾次你要走過去,安撫他入睡。慢慢地,你只要答應一聲就可以讓他感到安全,消除他的焦慮,他便會開始自己睡覺。


在平時在與孩子分開時,要和他打招呼,跟他說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回來時也要讓孩子知道媽媽回來了,告訴孩子很想他,孩子內心就明白雖然媽媽有時不在我身邊,但還是心裡想著我,愛我的,媽媽離開了還會回來的,慢慢孩子就可以接受自己的分離焦慮了。


積木育兒

提問中,孩子睡前 抱抱親親, 這個是正常的。更是非常好的一個親子關係的基礎。

提問中 問母子依戀持續到幾歲,潛臺詞 是母子依戀 是最後消失的,這是提問者自己的大錯特錯 認知!!!

一個成年人的健康人格 必須是完全母子依戀做基礎的。是伴隨一生的。請注意:是依戀不是依賴!!!請提問者自己 搞清楚概念!!

成年人 對父母過度依賴,那就會出現心理扭曲和行為 社交障礙

安全的親子依戀,是一個人精神支柱,是一個人自信、堅定、勇敢面對各類挑戰的心理力量源泉。這不僅是動物本能激發,更是人類高級心理的良性基礎。

青春期困惑的孩子,叛逆行為嚴重的孩子,更多都是親子依戀是焦慮性 不安型導致的。

成年人的情感困惑,職場困惑 導致的 焦慮和抑鬱,更多都是童年親子依戀都是亞健康型,成年不信任他人,不願意分享自己,更沒有從周圍獲取精神支持的能力,而自己深陷痛苦無法自拔,他人的幫助自己無法有效利用。

親子依戀,安全健康型 是指,與母親相愛相親,母子分離也能心安接受,可以理解。當再次母子相見,又即刻對母親是愛護與親近的。這樣的週而復始的親子關係心理,就是健康人格的最最基礎的體現。形成的人格中,信任、自信、理解、愛與被愛,都訓練成熟了。未來任何人生挑戰,都是由足夠心理力量去應對的。


鈴蘭王強老師

母子依戀對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和情感健康具有舉足輕重的基礎性影響,親子依戀關係的缺失將對孩子心理健康造成難以彌補的嚴重影響。



母子依戀關係的發展有一個過程,從寶寶出生開始,媽媽跟寶寶的肌膚接觸,對寶寶的各種需求保持敏感,及時和積極地回應滿足孩子的需要,可以讓寶寶感到舒適和安心,這些都是母子依戀的基礎。

大約從寶寶一歲半左右開始的兩年左右時間,是母子依戀關係發展的高峰和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會有突飛猛進地提高,一方面孩子開始自由活動和自主探索環境,他們不斷積累著認識世界的經驗,也在不斷增強獨立的想法和衝動;另一方面孩子又離不開親人尤其是媽媽的幫助和照顧。媽媽穩定的高質量陪伴,認可和接納孩子自我成長的獨立性,又能夠及時地提供支持和幫助,會讓孩子感到溫暖、安心和相互信任。



知道媽媽關愛自己、相信自己,遇到困難和壓力的時候,媽媽又能及時地支持和幫助自己,會讓孩子樹立起堅定的信念——我是可愛的和被愛的,我是有後盾和靠山的,這樣的體會和信念將帶給孩子足夠的勇氣和底氣去“闖蕩世界”,走出家門融入夥伴群體,探究和發現新世界。

假如在上述的階段,孩子沒有跟媽媽建立起穩定的依戀關係,他們就會猶疑和糾結,既有探究社會的衝動,又有內在地擔憂,既想要獨立地嘗試闖蕩,又擔心媽媽棄自己於不顧,於是時常會有糾結的表現,時而耍賴、黏人希望得到媽媽的體貼和溫暖,時而憤懣恐懼因為沒有媽媽無條件地支持而擔心和傷心,這個時期可以稱作發展母子依戀關係的補救期,通常會持續2-3年



再往後,已經建立起穩定地母子依戀的孩子,內心堅定地相信媽媽恆久不變的關懷,行為上將不再依賴媽媽或反覆糾纏,可以安定和自信地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而那些仍然沒能建立起母子依戀的孩子,將會黯然放棄努力接受現實,他們雖然不會停下成長的腳步,但是內心當中缺少的母子依戀——這根心理安全繩或將永遠錯過安裝建立的機會,孩子只能在無奈中把內心的渴望和空洞緊緊地包裹和隱藏起來……成為一生的傷痛和遺憾。

從出生開始,在3-4歲之前但不要錯過6-7歲的期限,是媽媽須要和能夠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母子依戀——的關鍵時期,錯過了就時不再來,將徒留傷感和無法彌補的虧欠!
(圖片來自網絡)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這種母子間的親密會持續多久呢?不會是永遠吧。慢慢的,小男孩會變成男子漢,愈行愈遠。只要他的獨立性是在持續發展的,趁現在他還願意親近,我決定好好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