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畫與繪畫——中國當代藝術史中圖片與繪畫的關係丨文化博覽

看画与绘画——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图片与绘画的关系丨文化博览

看画与绘画——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图片与绘画的关系丨文化博览

一、傳統中國畫的正確欣賞方式——“浸潤”

像與不像,本來就不是中國畫本身的核心問題。所以,對繪畫的理解,很多人都存在誤區。我希望通過今天的講座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在圖像的海洋裡,繪畫的立意點在哪裡?我2006年第一次做展覽,做的是抽象展。那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看不懂抽象畫,在中國90%以上的人都看不懂抽象畫。為什麼有抽象畫存在,它和主體之間是怎樣連接的?這涉及到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中國文化界的主體建構問題。說白了一句話,就是知識分子在這個時代如何自處的問題。

看画与绘画——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图片与绘画的关系丨文化博览

這張畫大家肯定都見過。在初中歷史課本的扉頁上有這張畫。《馬拉之死》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於1793年創作的油畫作品,收藏於比利時皇家美術館。“馬拉被刺”是法國大革命期間的一個重大事件,它不但被歷史學家寫進了法國革命史,也為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素材。1793年7月13日,反對暴政的女刺客科黛寫了一篇詳述暗殺馬拉原因的講稿,縫在衣服裡,然後巧妙地進入了馬拉的寓所,將馬拉刺死於浴盆之中。

我小時候經常看這張畫,當時印得非常好,我和夥伴就有了爭論,當時那個夥伴說這是一張畫。我說不可能,這是一張照片。後來證明我是錯的。以我當時的知識經驗,不相信有人能把畫畫得這麼像。

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十九世紀前葉,當照相術發明以後,繪畫的傳播功能沒有那麼強了,因為照片很容易複製,一張照片理論上可以洗無數張。

第一個問題,寫實的畫在這種處境下還要不要畫。第二個問題,對國畫的理解。在現代圖像瀰漫的時代,中央美術學院的很多學生都看不懂國畫。我是自學美術史,考到中央美術學院的。在當時整個學習過程中我

對國畫只是一種符號式的解讀

看画与绘画——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图片与绘画的关系丨文化博览

我知道這張畫是倪瓚的《容膝齋圖》。為了考學,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只是一個知識,只是一張圖片。我覺得從現在的視覺系統和解讀系統來講,能沉浸於這兩張畫不容易。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視覺感知系統都被改變了。我們天天看電視、看手機,在現在的圖像識別系統裡缺少了一種東西,就是浸潤。

看画与绘画——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图片与绘画的关系丨文化博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