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駕崩後,新皇登基一般如何安置後宮三千母妃?

國椦

先皇駕崩,後宮無非殉葬、出家、守陵、移居、外放等幾種情況。每種情況不盡相同,又有根據有子與無子情況的不同處置方式。

為了跟其他答案不同,講一個特殊的例子,五胡亂華時期後趙石虎的後宮,大部分都被吃了。

石虎這個時期比較特殊。

十萬後宮

後宮三千,實際上對於大多數皇帝來說都達不到這個標準,但是對於個別皇帝來說,三千不算什麼,是以萬計,比如石虎。據說石虎後宮最高可能達到10萬人。

石虎篡位之後,先是把石勒的後宮繼承過來,然後下令各地州牧郡守,從民間大肆徵選美女入宮,後期更是放寬條件不管是否婚配、離異只要容貌“務於美淑”。

雖然史書沒有記載有多少美女被石虎充進後宮,但是在符洪勸諫石虎中提到了

……奪人妻女十萬餘口以實後宮……

這些後宮當然不全是石虎寵幸,有些只是宮女之類,也有石虎寵幸但是沒有名分的,但是石虎搜刮這麼多人是為了滿足自己淫樂是肯定的,當然也分配給東宮之類,暫且都算作他的後宮。

冉魏與慕容鮮卑交戰時被當做糧食吃掉

石虎死後,兒子們開始爭權,這個時候冉閔(此時還叫石閔)脫穎而出,奪得皇位,為悍將“萬餘人”加官進爵,還特別“賜以宮女”。也有說法是大部分人無家可歸,做一冉閔收留漢女大約二十餘萬。

後來,冉閔兵敗被殺,鄴城被前燕圍困,因城中無糧,石虎的女人們就被當做了口糧

“鄴中飢,人相食,季龍(石虎)時宮嬪被食略盡”

這裡提到的是宮嬪,想來不僅是宮女,石虎的嬪妃等也都被吃了。


妖鬼雜談錄


新皇登基後,對於先皇的後宮佳麗安置一般有六種方式,或納為己用或殉葬或遣散出宮或讓其出家或讓其守陵或遷於其他地方。

遣散出宮可以說是最好的安置方式,一般帝王做不到。這樣做的帝王要麼是想要有一番作為要麼不近女色。

像五代十國亂世中的一次遣散出宮,還間接造就了五代第一明君柴榮。

故事要從五代十國之後周說起,後周太祖郭威年輕時候是兵混子,在那個武夫治國的亂世,郭威這樣的人是一抓一大把。當時還是後唐,後唐開國皇帝猛人李存勖死後,明宗李嗣源繼位,雖然李嗣源是一介武夫但對於那個亂世還是有著清楚的認識的,為了勵精圖治有著一番作為,李嗣源將莊宗李存勖留下的後宮佳麗遣散令其歸家。

莊宗的嬪妃柴氏也在其中,柴氏回家途中遇上接她回家的父母,突然間狂風大作天降大雨,只好先居住到附近的旅舍。正巧碰上了當時年輕落魄的郭威,柴氏感覺郭威相貌堂堂不是尋常之輩,一見鍾情有了愛慕之心,就問旅舍老闆這是何人,老闆說這是馬步軍吏郭威。柴氏並沒有在乎郭威的身份,想要嫁給他。她的父母堅決反對,認為她曾是皇帝身邊之人即使再改嫁也應該嫁給節度使級別的大員。柴氏堅持自己的想法說郭威是一支潛力股,將來前途不可限量。並且當場將出宮時所帶的財物一半給了父母,另一半作為嫁妝嫁給了郭威。

柴氏義無反顧的嫁給了落魄時的郭威。後來郭威果然成就了一番大業,建立後周,追封早已死去的柴氏為聖穆皇后,並且再也沒有冊封過皇后。

郭威在打天下過程中全家被滅門,建立後周後選擇繼承人時,因為與柴氏情深,沒有選擇外甥和女婿,而是立柴氏之侄柴榮為嗣君。

因為後唐明宗李嗣源的一次遣散先皇后宮,先是成全了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更是間接造就了之後五代第一明君柴榮。


先皇后宮佳麗最悲慘的下場是殉葬。

後宮殉葬有著很漫長的歷史了,起源於商周時代,盛行於遼金元時代。明初也實行過殉葬,後來被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中的主角俘虜皇帝明英宗廢除了。清初也實行過殉葬,像有名的攝政王多爾袞生母阿巴亥就是殉葬於清太祖努爾哈赤。

還有物盡其用的方式就是納為己用

皇帝畢竟是富有四海為天下之主,後宮也是不斷的補充,也不可能每個後宮佳麗都臨幸過。像不少秀女被選入宮後連皇帝一面都沒有見過,皇帝就駕崩了。這種情況下繼位的新皇就會派人來選一批姿色不錯的留下來,實現了物盡其用。當然也有的皇帝比較重口味,先皇臨幸過的嬪妃也會留下來的,都不顧這是自己宗法上的庶母,比如唐高宗與武則天。

先皇后宮令其出家也是一種合理方式

先皇的後宮佳麗,畢竟久居於深宮中難免知道一些機密,遣散回家萬一洩露了有損天子威嚴,所以有的新皇會讓先皇后宮佳麗出家為尼。

比如說武則天,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宮嬪妃,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出家為尼。

以先皇后宮佳麗守陵

有些朝代皇帝駕崩時會指定幾位嬪妃守皇陵的,比直接殉葬好一些,但毫無人身自由,嬪妃死後葬進皇陵。


先皇后宮佳麗移居於其他地方

新皇登基後,如果並非先皇之後所生,那麼生母與嫡母(先皇之後)都升為皇太后。比如說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與嫡母慈安太后,兩宮太后的模式。

如果後宮嬪妃生有兒子,而且兒子活到成年順利封王有著自己的封地,則可以出宮去往兒子封地居住,稱之為“王太后”。這種方法盛行於漢晉等藩王有封國時期。

新皇登基後,先皇后宮佳麗如果仍舊留於宮中,肯定要遷往宮內相對來說偏僻之地居住。如明朝按照封建禮儀,新皇不能與先皇嬪妃同居於東西六宮,為了安置先皇妃嬪,就專門建造了慈寧宮供她們居住。明朝慈寧宮主要為先皇貴妃所居。到了清朝慈寧宮成為主要是為太后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清朝的先皇嬪妃有的留於宮中是移居偏僻的類似於冷宮之地。還有移居於其他皇家之地,如按照一些資料記載,咸豐帝年間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一位年老的太妃也就是先皇道光帝的嬪妃受驚而死,說明了清代皇家花園如圓明園之類的場所也用來安置先皇的嬪妃居住的。


宋安之

皇帝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位置,畢竟權力巔峰,而且後宮佳麗三千人,不過,也要知道,一般來說除了開國皇帝外每個皇帝都有後宮母妃三千,也就是說,每個皇帝在父皇駕崩後,都要面對如何處理三千個後媽的棘手問題。下面小史官就給朋友們講講古代皇帝如何處理先皇留下的三千後媽。



第一種,挑一些留下來,充實自己的後宮

倫理道德上講,這個肯定說不過去,但是,後宮三千人大部分沒有得到過先皇的臨幸,也就是說,除了少數先皇臨幸過的妃子需要特別處理外,其他的基本上可以挑出來留給自己。


第二種,削髮出家,成為尼姑

皇帝駕崩後,很多後宮佳麗都要去寺廟出家,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女皇帝武則天,在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後,就去了寺廟出家做尼姑,只不過後來再次入宮。其實,出家也是一種好的歸宿,對於這些曾經的後宮三千人來說。不過,一些在皇帝生前地位很高的妃子,在新皇登基之後,也是可以選擇留在宮裡的,頤養天年。

第三種,這個很慘,守陵

守陵比前兩種慘多了,畢竟,留給新皇還有得寵的機會,再不濟也能夠衣食無憂,而出家為尼姑,自由多了些。守陵就不一樣了,過著清貧的生活,住在荒郊野外的陵園,而陵園有重兵把守,這些女子也出不去,這接下來的幾十年註定暗無天日。

第四種,慘無人道的殉葬

如果說守陵比較慘,那相對這一種方式,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選擇守陵!以前有很多朝代,是有殉葬制度的,皇帝駕崩,周邊服侍的人一般要一起死,一些妃子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新皇帝對於後宮三千母妃的處理方式,不得不說,皇帝一時爽,後宮倍淒涼,這些佳麗實在是命苦!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潁州小史官

首先還是要說明一下,後宮三千母妃還是有點誇張了。以唐朝為例,皇帝的后妃大致是這麼一個編制:

一皇后,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九婕妤(jieyu),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寶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合計是122人。

名義上來說,宮女也屬於皇帝的女人,但是沒有職稱,也沒有封號,前任皇帝能用,後任皇帝也能用,壓根就不能被新皇帝稱之為母妃,這種就不考慮在內了。



一般來說,先皇過世,新帝登基,對於這些所謂的母妃,大概有這麼幾種處置的方式:

(一)、據為己有

這後宮佳麗那麼多,真正能被皇帝臨幸的又能有多少人?先帝去世,新皇登基,順勢收幾個先帝的嬪妃也算不上什麼大事。比如說一直來為大家所詬病的隋煬帝,即位後便霸佔了楊堅的數位后妃。

(二)、出家為尼

在唐朝,先皇過世後,沒有生育過的嬪妃要去感業寺出家為尼,常伴青燈。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則天了,武則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便在感業寺為尼。


(三)、守陵/殉葬

在很多時候,很多沒有生育的后妃,會被髮配守陵。守陵算是下場比較好的,更有甚者,會被進行殉葬,比如說秦二世胡亥,就將不少秦始皇的后妃給拉去活活殉葬了。

(四)、隨兒子前往封地

西漢初年,封國與郡縣並行,老皇帝死後,有兒子的后妃,會隨兒子前往封地,度過餘生。典型的例子就有西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在漢文帝沒成為皇帝之前,就隨兒子居住在封國內。

(五)、在後宮中度過餘生

地位比較尊貴的后妃,會在新皇登基後繼續在後宮中居住,而且地位超然。最為典型的就是先皇的皇后,新皇的生母等。

當然,對於一些地位可能不是那麼高的后妃,也可能在後宮中默默的度過餘生。


小鎮月明

對於新皇帝登基,如何安置先皇留下來的後宮佳麗的問題,歷史上主要出現了七種方式!其中一種慘無人道,而回歸平凡也許是其中最人性化的一種了!

慘無人道的殉葬

即直接將先皇留下的妃子殺死去給先皇陪葬,也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殉葬制度!這是在歷史上出現過最多的一種處理方式了,從夏商周到秦漢,再從六朝到隋唐,都有後宮為皇帝殉葬的制度!自唐太宗之後,這種慘無人道的制度才逐漸消停,然而到明朝初期,這種殘酷的殉葬制度又被朱元璋搬出,朱元璋死後用了46名妃妾、宮女殉葬!以致其後70年中,這一野蠻制度又流行了起來,直到明英宗時期,才正式被廢黜。用殉葬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後宮的妃子,算是最慘無人道的一種方式了。

為皇家守陵

這種方式僅次於殉葬,不用死,但終身孤獨,而且也沒有往日那樣富足的生活條件!終年飽受空虛寂寞冷,至死方休。

移宮,孤獨一生

看過古裝劇的朋友一定聽過這個名詞——“冷宮”!沒錯,有一種處理方式便是將這些先皇的妃嬪移居到冷宮,這個在清代最有體現。皇帝去世後,他留下的妃嬪便不能再居住於東西六宮了,在清代紫禁城西北角就由專門為這類妃嬪修建的宮殿群。這樣的處理方式其實和幽禁差不多,沒什麼人生自由,只能孤獨終老。

修行

出家修行算是一種比較好的結局了,她們既可以在宮中修行,也可以選擇代發出家!最有名的像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當然這是一個特例,最後她又成為了唐高宗的妃子。

被新皇帝納為己用

俗話說後宮佳麗三千人,先皇留下的妃嬪總還有一些俏佳人,難免不讓新皇心動。畢竟不是新皇的生母,再次被納入新皇的後宮也是很常見的,最突出的像唐朝的唐高宗李治就娶了庶母武則天。

隨子嗣前往封地

這種處理方式在漢代最為常見,正所謂“母以子貴”,古代帝王經常會將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而對於那些之前育有子女且子女恰好被分封在了外地,新皇會將她們送到子女的封地,讓她們安享天年,不過能得到這種處理方式的人少之又少!最具代表性的像漢文帝的母親薄姬便是這樣的。

迴歸平凡,最人性化

最具人性化的一種處理方式便是放她們出宮門,重新開始屬於她們自己的生活。歷史上有些皇帝因為一些需要,在特殊時期實行仁政,允許一些妃子和一些宮女回家。


靈魂的感觸

古代皇帝駕崩後新皇帝安置先皇后宮的的辦法有兩大類,一種是不好的包括殉葬、守陵和幽禁等等,還有一種好的就是就封、留用和外放等等。

首先最不好的就是皇帝駕崩後這些後宮被強迫殉葬了,比如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命令後宮沒有子女的都要殉葬,而殉葬制度可以說在秦朝以及先秦時期相當流行。

那時候上至帝王諸侯下至世家大夫都喜歡讓自己的妻妾殉葬,春秋戰國時期也有結草銜環這樣知恩圖報的故事,秦朝之後殉葬制度雖然逐漸被廢除可是歷朝歷代都偶有發生。

然後不好的就是死後替先皇守陵守著皇帝的陵墓度過殘生的,這些人遭遇可以說也就比殉葬的人好一點,但是和一具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也沒有太大區別。



還有不好的就是被幽禁打入冷宮或者年紀輕輕就被迫留在宮裡的太妃和宮女等人物,這些人雖然不用去守死人墳墓可是也不過是老死囚籠一樣的宮中,這些人遭遇同樣也沒有多好。

至於最好的就是那些有兒子的后妃或者年老被封為太妃的人,這些人有兒子就可以當皇太后或者王太后了,沒有兒子年老的太妃留在宮裡養尊處優對她們來說也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好的就是先皇死後有些漂亮的妃子繼續被新皇帝留用,不過這種違反倫理的事情在中國歷史還是比較少發生的,另外一些年老的宮女留在宮裡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歸宿了。

還有好一點的就是被外放出宮了,不過這種被先皇寵幸過的基本不可能外放,能外放的基本都是一些宮女或者成未得寵的后妃,這些人被外放後命運如果就要靠運氣了,運氣好的甚至比前面所有人都幸福,運氣不好的也就只能是哀嘆命運了。


執斧傳播開天名

先皇駕崩,留下後宮三千佳麗,新皇登基後,將會如何對待這三千母妃呢?從過去這些朝代來看,新皇對待母妃的方式,逃不出下面幾種,下面咱們一個個的說:

1、新皇留為己用

皇帝富有四海,更何況在女人這件事上,而且當時定期都會有選秀來充填後宮,而皇帝也是人,對於皇帝來說,那麼多的後宮,再怎麼雨露均霑,也無法做到每一個後宮妃子都平等對待,當先皇去世後,新皇就會從這些沒有陪侍過先皇的妃子們中,挑選一些姿色出眾的女人留為己用,因為在當時,壓根也沒有近親無法結婚的說法。最出名的則是唐高宗和武則天之間的故事。

2、削髮為尼

這種方式就很好解釋了,在第一種方式裡,我們聊到沒有被先皇寵幸的妃子,紫色出眾的會被新皇給己用,那那些被寵幸過,沒有生育過孩子,或者生育過孩子,卻並沒有母憑子貴的后妃們,新皇則會要求她們削髮為尼,從此出家。武則天在唐太宗剛去世後,也當過一段時間的尼姑,其原因也正是因為如此。


3、看守先皇陵墓

與第二種相比,第三種則是看守先皇的陵墓,這種就比較悲慘,雖說在先皇駕崩後,作為女人生活都會非常悲慘,可至少當尼姑後,還會相對自由一些,除去每天的必做的功課,其餘時間都相對自由。可假若你被安排去看守陵墓,那也就相當於在接下來的歲月裡,你逐漸變為了一個活死人,這種處境,想想也知道,當時的先皇陵墓都在非常偏遠的地方,而且陵墓都會有軍隊把守,一個女子在陵墓裡看守,可想而知,相對沒有任何自由可言。

4、與第三種看守陵墓相比,第四種則就是直接陪著先皇了,這種就是最悲慘的殉葬,這在秦朝比較流行,秦始皇駕崩,秦二世在趙高的挑唆下,要求所有沒有生育過的後宮妃子一律全部殉葬。雖說後來在明朝這一制度被逐漸廢除,可到了清朝初期,還是出現了後宮殉葬的事情,努爾哈赤駕崩時,大妃烏拉那拉氏就被要求陪葬。


酒翁之意:以上四點,差不多就是先皇駕崩,後宮三千佳麗的處理方式,雖說“處理”一詞用在人身上不是很恰當,可在那個年代,特別是在皇宮內,後宮女人的生存倚靠的就是皇帝一人,當皇帝駕崩後,他的女人們也就失去了依靠,一個女人離開了男人的依靠,那這些女人們就瞬間變的廉價,不值錢,甚至也人最基本的尊嚴都將被剝奪,任憑你在先皇當道時如何威風,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後,任憑你多麼高貴,可你終究已是前朝之人,未來的命運如何,完全就看新皇的洗好了。所以,“處理”一詞對於這些後宮佳麗們來說,則變得非常貼切了。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人人都想長壽,但這是不可能的,早晚都得死,貴為天子的古代皇帝也不例外,秦始皇眼巴巴的也沒有等來500童男童女給他帶來不老神藥。

那麼問題就來了,老皇帝死了,繼位的新皇帝如何處理自己的3000個小媽呢?

第一種:母憑子貴,頤養天年

第二種:嫁於新帝,重獲寵幸。

五千年曆史有幾個朝代都是少數民族執政,有的少數民族受儒家學說影響不大,就有子娶父妻的傳統,在他們眼裡,女人就是老子的遺產,和房子、票子一樣的。當然,娶的母親肯定不是自己的親媽。王昭君就先後嫁給了兩代單于,隋煬帝楊廣就笑納了老子楊堅的一種嬪妃,李志就娶了老子李世民的妃子武則天,蕭皇后侍奉了六代帝王。

第三種:削髮為尼,終其一生

古代女子重視貞潔,皇家也要顏面,實在想不來更好的辦法,削髮為尼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南北朝和唐代就有這樣的傳統,讓一些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削髮為尼,到指定的皇家尼姑庵裡終其一生,這樣就能避免她們改嫁,這樣的結果就是這些女人從皇宮那個大寺院到了一個小寺院,青燈古佛一輩子,也是挺悽慘的。

第四種:賜死殉葬,無比悽慘

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朝,都有妃子殉葬,有的是先王臨終遺言,把自己喜歡的妃子陪自己一起死,有的是沒有生育的妃子全部殉葬。有的是新皇帝為了表示孝道,命令妃子殉葬,這樣就可以解決自己的難題了。這裡比較突出的是明朝,朱元璋、朱棣死後都有三十多名妃子殉葬,殉葬的方式非常悽慘,有被水銀毒死的、被箭射死的、有吊死的,非常慘無人道,一直到明英宗,認為殉葬制度太過不人道,就終止了,雖然明英宗沒什麼政績,但這件事還是比較靠譜的。

第五種:陪伴先王,守陵一生。

這個方法被很多帝王採用,一是顯示了他的孝道,二是方法又不太殘忍,不被後人詬病和大臣反對,一旦被選來守陵,生活也是非常悽慘的,正是青春年華卻守著一座墳墓,還沒有綻放的青春就枯萎了,守陵人就跟判了無期徒刑一樣,與外世隔絕,與父母兄弟永不相見。

第六種:無依無靠,被人所害

每個朝代總有那麼幾個,先王在時,備受寵愛,先王駕崩,馬上勢落,如果有人罩著,還能落個好下場,如果沒有後臺,只有死路一條,例如劉邦的愛妾戚夫人就是最好的證明,劉邦一死,呂后馬上開始清算,將他做成人彘,悽慘無比,後宮爭鬥無比兇險,電視劇《甄嬛傳》也只是表現其一二罷了,就已足以讓我們心驚膽戰了。

第七種:各回各家,重新嫁人

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但是也是有的,主要發生在少數開明的朝代和集體守舊君主時代,例如,魏晉南北朝時候,後宮人數不多,並且都是出自名門望族,家族勢力龐大,新皇帝也不敢隨意作踐,那個時候也沒有後來朝代那麼激進,所以,一些後宮嬪妃可以回到孃家重新嫁人,這是很多後宮嬪妃想都不敢想的。曹操就是一個比較開明的人,臨終前特意囑咐將他那些沒有生育過的夫人們,走出宮門,另嫁他人,不必為他守節。

第八種:孤苦伶仃,老死宮中

一入宮門深似海,紅宮佳麗三千,並不是誰都能得到皇上的寵幸,大多數的妃子都留在宮中,直至老死,宮中太后、皇后待遇豐厚,一般的妃子、宮女薪酬微薄,勉強度日,只能靠針織刺繡來補貼生活,一生中連一個真正的男人都沒有見過,就在一個大院子裡孤老終生,這就是宮廷女人的悲哀。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看出來,那些沒有為皇帝生下龍子的妃子都非常慘,這就是為什麼宮廷女人為了獲得寵幸無所不用其極,拼了命也要誕下龍嗣,其實,這也是一種保命的方法。


探求歷史真相,暢談歷史故事,請關注“葛大小姐”!如果有不對之處,請各位大神批評指正!

葛大小姐

根據歷史的提供的線索,過去的老皇帝去世,新的皇帝登基以後,一般會有以下幾種方式處理先帝的妃嬪。

一.新任皇帝挑選自己留著,一般昏君都會這樣。

二.賜死殉葬。有些朝代有皇帝去世,有妃嬪殉葬的風俗或上代皇帝的意圖,他死後想他的妃嬪們隨葬。其實所謂的風俗客觀的去想,就是皇權的一種解讀,變相也是歷代皇帝的個人想法。秦始皇就是這樣的,陪葬了多少人。

三.守陵或出家修行。指定守靈或者修行出家。

四.隨子女奉養。有些新皇登基,為了防止皇權被他人窺視,為了削弱其它皇子的權利,或其它目的。

五.納入後宮

六.打入冷宮。被打入冷宮的妃嬪一般都肯定與利益衝突有關,一般的情況,會指定宮殿給她們居住,給她們養老送終。

反正先皇留下的嬪妃大多都不會有好的結局,除非是特別有權有勢的。感謝閱讀!


小王子get

我們都知道一般古代的皇帝都有很多的妃子,比如我們之前看的那些電視劇(甄嬛傳)雖然沒有明確的結局,但是我們可以想象的到。只有一個當了太后、有品介的人(妃以上的)變成太妃。其餘那些沒有子嗣的人應該都會去給先皇陪葬或守陵。 我這個算是給看電視劇的總結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