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對未來的恐懼與不安?

1234822987


楊喆,北京市大興區精神病醫院心理科主任,國家二級諮詢師、心理治療師,應用心理學本科畢業、醫學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專業研究生,北京市心理專家講師團成員,北京市沐林教育矯治所特聘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特聘教師,閱心成長兒童沙盤小組創始人,工作十餘年,臨床治療1000餘小時。擅長:青少年心理治療、抑鬱症心理治療、夫妻關係心理治療、沙盤治療。

我想這個描述是十分準確的描述了一個我們經常提到的詞,焦慮。

焦慮,實際上就是對未知和未發生的事情的一種擔心,那就是這種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了。

根據這些信息來判斷一個人到底適合用什麼方法來解決他的這個焦慮。這就是臨床上使用的一些方法了。

如果作為個體,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為什麼我會對未來恐懼和不安?因為當我們為對未來恐懼和不安的時候,其實在我們的心理內部實際上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的。

這種恐懼和不安提示我們是此刻的我們是沒信心的,對現在的自己沒信心,對我與環境的這種交互能力沒有信心,對我的未來也就會沒有信心。其實說白了就是此時此地,我不知道我是誰,我也不能夠很好的在此時此地生活、工作、努力。所以我的未來就是更加的不確定和不明晰的,那這份不確定,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做得太少了,因為我沒有跟現實產生很多的這種交互行為,那就會導致我們對自己沒有一種操作性的認可。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因為從小被打擊比較沒有自信,對自己沒信心。

經常我們會發現,在小的時候家裡面家長經常會說:啊,你不用你做,你還小,你做不好,等你咱們長大再說吧,然後忽然某一天,就說:你這麼大個人了,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實際上是在這過程中我們並沒有通過行為習得去學會一些生活的技能。

也沒有通過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進行試錯,試錯是種學習,也沒有得到在行為之後鼓勵和認可,強化自己的這種自我能力。所以這些事情發生之後,我們就會對自己非常沒有信心。如果我們對此時的自己沒信心的話對未來的自己肯定是沒有信心的。

努力去做,相信自己努力的力量。 其實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不論問題嚴重與否,我都建議可以找個心理醫生把這個問題梳理一下,這樣會讓我們以後的路更好走一些。

Just Do it !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我曾在微博上發起了一次幾千人參與的投票:“壓力從哪兒來?” 結果排在前三位的是:後悔過去, 擔心未來 ,比較今天。

我認為,後悔過去,擔心未來,比較今天,是人生痛苦的三大來源。

因為我們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人、事、環境,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如願以償,所以後悔難過,恐怕得不到,所以擔憂未來。現實中,太多的人、事和環境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標準,所以不滿。

許多人把今天用在後悔過去、擔心未來上,然後今天就變成了後悔的昨天;明天的擔心更加劇烈,變成焦慮;焦慮變成恐懼、失眠、胃痛等不適隨之而來。這是內耗,是惡性循環。

一行禪師說過:“你用於擔心未來、後悔過去的每一分鐘,都是你失去和生命重新約會的一分鐘。”

出路是放下過去、面對今天、創建未來,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源、智慧和力量解決自己的困境,只是人常把眼光放在外界,看自己不具備的一切,所以感到無助、無奈。

人實際擁有的只有今天,每天有 15萬多人離去不再有今天。能做什麼就先做什麼吧。

從今天開始,儘量用心說好每一句話,做好每一件事,好好對待每一個人,做的過程中,路自然開放,自然就無暇後悔過去、擔心未來。

後悔過去

在“對於過去,你最後悔的是什麼”的調查中,我將網友提到的所有後悔的事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a、選錯了工作,幹錯了行;

b、選錯愛錯了人;

c、說錯了話;

d、做錯了事。

在我看來,人生總有後悔之事,但我們不能老是後悔過去,很多人沉浸在於對過去的後悔中,把時間精力花在悔不該當初上,腦子裡一遍又一遍地想著如果當時怎樣怎樣就不會如何如何,時間就在後悔過去之中流過,而現實沒有任何改變。

我認為沒有人想做錯事,沒有人想刻意搞糟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每個人在每一個時刻都想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過去的決定也都是基於我們彼時彼刻的能力、資源、智慧、信息和所處環境做出的最好的決定,沒人可以預測未來,所以不管過去發生了什麼,都要放過自己!

不必去糾結對錯。每一件事都是通向智慧的機會。

對於過去發生的,特別是不愉快的事情,一般有三種應對方法,有的人後悔自責,有的人恐懼害怕,有的人把精力用在思考從中學到了什麼。因此,有的人悲傷難過,不能自拔;有的人躲避遠離;有的人吸取教訓,再次上路。如此,人生從此不同!

看著許多年輕人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無目的的消耗和抱怨之中,我常有一種深切的心痛。人生是一次單向的旅程,沒有回頭和重來的可能。

看到了太多充滿遺憾、後悔的生命,對自己的人生不僅沒有任何意義還會起到破壞性的作用。

所以對過去的事,學會接受自己,疼惜自己,需要問自己的是:在這件事中,我收穫了什麼?今後如何做得更好?往前走,莫回頭!

人的一生中後悔沒做的事比後悔做錯的事多得多!生命要麼在恐懼中耗盡,要麼在冒險中綻放。總體而言,多數人在恐懼中錯過生命的機緣,在後悔中徘徊;少數人勇於承擔人生必須經受的風險,享受無悔的精彩人生。

比較今天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要是像誰誰就好了,我們常常以為別人的生活比自己的精彩。

其實,

第一,別人的生活精不精彩和你毫無關係;

第二,到底精不精彩你也不知道;

第三,知道了又能怎樣,你不還得過自己的日子。

所以,要比就和自己比,今天是否比昨天有所成長?

與別人比較總想證明自己,甚至心裡總覺得不服氣,不甘心的背後,往往不是自傲而是自卑,是認為自己不夠好,是不自信,是不接納自己原本的樣子,不能肯定自己身為一個獨特個體的價值。

總喜歡和別人比較與競爭,往往是缺少安全感的典型表現,而幸福感源於內心的安定與自由。

比較在一個條件下是有意義的,就是比較是為了給自己找榜樣,建立自己人生的方向,激勵自己的成長,否則就是對自己的傷害。

擔心未來

擔心未來是因為現在沒有安全感,沒有充實感,是逃避努力的方法和藉口。與其花時間去擔心找不到工作,擔心另一半跟人跑了,擔心天災人禍降臨到你頭上,還不如將這些時間和精力用在去創造自己的生活,豐盈自己的生命,因為擔心未來只會有更多的恐懼和焦慮。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應對擔憂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在想,都在做和目標有關的事,把握了當下就把握了未來。

一個後悔過去的人、一個擔心未來的人、一個與人比較的人,一個忙於評判指責的人、一個傳播流言蜚語的人,都不會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屬於自己的風采,屬於自己的充實,屬於自己的安寧與幸福。

你花時間做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每一個用於後悔過去、擔心未來、比較今天的時刻,都會成為停止成長、生命倒退的時刻!也會使我們失去覺察、醒悟、創建自己生命的時機!

生命在憂慮中萎縮,在行動中充盈!


海藍博士

沒有什麼好恐懼和不安,人生就是生老病死的過程,人總是要死的,只要你看淡了就不怕了。是事情總是要來的,總是要來的要去面對。你對未來越恐懼和不安他越來什麼,很容易得心理疾病。順其自然,放鬆自己,想開些,活在當下,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日子就是一天一天的過,不用去擔心明天會發生的事。


吳智勇905

做好現在手頭上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對未來恐懼,主要是因為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情沒有把握,而努力練習,做好當下的事會提升對你所擔心的事情的控制力,從而獲得安心的感覺。總而言之,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為沒發生的事而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